襄阳小吃美食名菜及特产.docx
- 文档编号:24637331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2.28KB
襄阳小吃美食名菜及特产.docx
《襄阳小吃美食名菜及特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襄阳小吃美食名菜及特产.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襄阳小吃美食名菜及特产
襄阳位于湖北西北部,靠近中原、川渝地区,饮食风格受中原、川渝地区的影响,属于鄂北风味。
巴蜀荆楚地区的人们生性嗜辣,几乎所有的菜都要用辣椒,与麻辣的川菜、猛辣的湘菜不同,楚菜讲究的是鲜辣。
襄阳菜既有着楚菜鲜辣的特点,又保持着自己的风味,烹制手法以蒸、煨、炸为主,尤喜菜上淋油。
襄阳名菜有三镶盘、夹沙肉、襄阳缠蹄、红烧蹄膀、糖醋白菜、清蒸槎头鳊、干炒仔鸡、泡菜牛肚丝、酱猪大骨、酱爆肉、宜城盘鳝、宜城大虾等。
特色宴席,如:
三蒸九扣席、民间洋粉席、五福六寿席、襄阳鱼宴、三黄鸡宴等。
襄阳的小吃品种也很多,如油茶、清汤、米窝、油馍筋、牛油面(牛杂面,豆腐面)、襄阳酸辣面、酸浆面、炸酱面、胡辣汤、麻汁面、包面、炒糊波、襄阳薄刀、襄阳大头菜、襄阳黄酒、金刚酥、玉带糕等,大都当作早点或夜宵,小吃正因为本身不是正餐大菜,才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这些形形色色的带有地方风情的小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与食客。
特色小吃
牛油面
牛油面是襄阳人最喜欢的早餐。
是襄阳人最经典的面食中的一种。
襄阳经典面食还有荤系(牛杂面、牛肉面)和素系(豆腐面、海带面)。
荤系是在牛油面中加入牛肉或者牛杂等肉类,素系是在牛油面中加入豆腐海带等素菜。
一般面中放有辣椒。
牛油面和热干面不是一个种类,属于汤面。
热干面属于拌面。
味道及口感
牛油面的特点是这一辣二麻三鲜,味道可口,回味悠长,久食不厌。
很多襄阳人如果三两天不吃牛油面,感觉口中无味,食欲大减。
牛油面做法简单:
水开后将面下入锅内,煮开后捞起,加香油凉拌。
吃时,撮一把放入搭勺,伸进沸水中冒热,然后加上熬好的牛油、辣子及其它佐料即可。
吃牛油面时,再喝一碗襄阳黄酒,惬意而舒服!
襄阳大头菜
襄阳大头菜是湖北省襄阳市的特产,以襄阳市襄州区东津镇与双沟镇所产大头菜最为有名。
主要材料为芥菜,经过特殊工艺腌制而成,主要分五香味与普通味两种。
由于襄阳大头菜主要用盐腌制而成,因此能存放较久,一般可存放半年以上。
具有2000多年种植史的襄阳大头菜大有来头,其本为山野之物,三国时期被诸葛亮发现并引入军中广泛食用,故又名诸葛菜。
因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条件以及传统的腌制技术,襄阳大头菜质之脆嫩,味之鲜美,香之浓郁,在全国同类产品中一枝独秀,无可比拟,因而备受消费者喜爱,成为千家万户必备的佐餐妙品。
曾荣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并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赞为“中国一绝”。
相传三国时期,蜀军因长年征战,士兵苦于不能吃到下饭的菜,军师诸葛亮灵机一动,将他在襄阳隐居时的芥菜进行腌制,这就是现在的襄阳大头菜的来历。
1.简介
襄阳大头菜又名孔明菜,在襄阳俗称"咸菜","襄阳大头菜",有些人直接称"芥菜",又称“蔓茎”,系根菜类,属十字花科,质地紧密,水份少,纤维多,形状为锥型,肉白色,肉质坚实,有强烈地芥辣味,不宜生吃,
2.营养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大量的微量元素、糖类、蛋白质等。
通过腌制后,成为独特风味的佳品。
襄阳大头菜又称“孔明菜”。
襄阳黄酒
襄阳黄酒色似乳汁,香气好,味微酸甜,略带酒味,其酒精度因加浆稀释,一般只有2-3度。
其使用原料是糯米,又继承了古老传统的制作方法。
黄酒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硫胺素、核黄素,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和尼克酸含量,每百克中分别达到78.9克和2.6克,因而这种酒营养价值很高,很适合老年人饮用。
黄酒因含有大量糖、氮浸出物,具有相当高的热量,酒精度极低,故而一不伤肝,二不伤胃,而且又可加速体内血液循环,增强骨骼,还有舒筋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还可将其作为烹调菜肴的味料或解腥剂,以及医药上的辅料和药引子。
现为据说系诸葛亮妻子黄月英所创的“茅庐春”和樊城机坊街酿制的“一二三”黄酒最为上乘。
襄阳薄刀
襄阳炒薄刀是由发的很有精道的面,省上15-20分钟。
(一定要是粗面哦)配料主要是黑木耳,切的很细很长的胡箩卜丝,很嫩的肉丝,红、青番椒丝,然后用特殊的工具把面压成1/3小拇指粗的面条,炒制而成。
特点:
色彩金黄,色调素雅,质焦脆有韧性,平淡爽口,味鲜美。
炒糊波
炒糊波是用的抄熟的薄饼子切成细片,加上菠菜、胡萝卜、肉、羊油等做成
酸浆面
酸浆面为襄阳市枣阳的独特的面食,发源于清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据传,清朝中期一彭家小吃店以面条生意为主,彭家经常将夏秋收获的青菜放在缸内发酵变酸,留作冬天食用。
一日,佐以面食的素菜用光了,彭家便将酸菜水当做面食的佐汤做成酸乎乎、香喷喷的酸浆面。
没想到,这一盆面条一端出去,立即被客人抢食一空,南来北往的客人食后赞不绝口,酸浆面由此成了枣阳特有的风味小吃。
经几代人的不断改良、更新,所做出的酸浆面不但色香味俱全,且有开胃、预防伤风感冒等功效。
时至今日,在琚湾条条街道,酸浆面的香味充斥着人们的口鼻,许多襄樊市区居民经常驾车前往枣阳品尝美味的酸浆面。
襄阳酸辣面
襄阳人俗称火巷口酸辣面,该面的主料用襄阳早餐惯用的碱面,经过煮熟、冷水洗,放置待用,在出售时放入竹笊笊热,配料有两部分,一为带皮(襄阳俗称,就是海带)、肉末烧制,另外一部分就是该酸辣面密制的酸辣汤。
面中不加襄阳早餐面条常用的绿豆芽、黄豆芽等俏头,十分实惠。
该面闻起来酸中带肉香,入口酸、辣,但与普通的四川、云南等的辣味又有所不同,虽然主味以酸为主,但食用后,又不会出现普通的酸性食物的消化快、饥饿早、胃酸过多等现象,酸性食物又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等功效,该面实为襄阳早餐之一绝!
炸酱面
炸酱面、豆腐面都是襄樊较普遍的风味小吃,是典型的早餐。
其做法与牛油面一样,只是其佐料与牛油面佐料有异。
炸酱面以炸酱为主料,豆腐面以豆腐为主料。
沙锅面
沙锅看似简单,却融合了美味、营养、滋补等优点,选用当地食材入菜,加上秘制麻辣底料的调剂,成菜麻辣鲜香,香气扑鼻。
麻汁面
襄阳人有句名谚:
"冬至包面夏至凉面"。
"凉面"也叫"麻汁面",为襄阳人夏季最喜爱的主食,因其制作简便,吃起来清凉爽口,已成为襄阳的大众化食品。
包面
包面在襄阳又叫饺子或馄饨。
襄阳人逢年过节或改善伙食,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家庭,总要吃一顿传统的小吃--包面,并且还流传着一句谚语,叫"正月初一吃包面--头一顿"。
包面制作方法是:
把精粉碾成皮子,鲜猪肉做馅,再拌以麻油、油渣或其它馅子,然后包成包面。
襄樊的包面历史悠久,相传明、清之间即已盛行,不仅省内闻名,也吸引了不少全国过往旅客。
襄阳清汤
清汤是襄阳人的传统风味小吃,而且是经济快餐品种之一。
清汤制作的主料是精粉、猪肉。
其特点是:
佐料齐全,制作精细,荤汤点碗,皮薄馅嫩,汤鲜味美。
夜壶油茶
湖北襄阳的“夜壶油茶”是一种适宜于冬季夜晚的小吃。
油茶制作方法简单,但调味讲究。
先把面粉温火炒香,略呈黄色,后将羊油或牛油、胡椒、豆豉、葱、姜、盐等放入适量,加水煮成糊状即可。
吃时,放碎蒜苗、炒花生米(压成小粒),真是香味四溢。
睡前来一碗,可暖胃、润肺、生热。
冬季,叫卖者身背好几十斤重的大铜壶,走街串巷叫卖,所以人们戏称它为"夜壶油茶"。
襄阳糊辣汤
襄阳糊辣汤为襄阳市独有的一种经济实惠的风味小吃。
糊辣汤用料讲究,用料齐全。
主要用料有粉条、面筋、山药、黄花、木耳、带丝、牛肉丁等,佐料有胡椒、丁香、肉桂、草果、西茴、豆蔻等,混合碾碎,经过箩筛。
其做法是:
先将主料煮熟,再用糖浆加色,并用洗面筋的水打黄。
做好后的汤呈粉红透明的糊状。
热呼呼的,微辣而味长。
米窝
湖北小吃,以大米、黄豆浆,入专用勺,下油锅炸制而成。
色金黄,圆窝状,中间薄焦酥,边圈厚柔软,含有葱、姜、芝麻香味,脍炙人口。
油馍筋
面粉加适量盐、明矾和水调和,用手按成片后切成条形,置沸油中炸黄即可,味外焦内软。
有点像油条,但比油条劲道多了,口感非常棒。
金刚酥
金刚酥主要原料是面粉、食糖、麻油及少量食碱。
发酵后,掺揉制成马蹄形饼,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烘炉内焖烤4个小时。
其色焦黄、香脆、不沾牙齿、落口后“酥口易化”,牙不好,无牙者都可食用。
玉带糕
玉带糕,系谷城县地方传统名点,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据传,乾隆皇帝一次朝拜武当,途中停歇谷城,因路途劳累,不思饭菜,地方官员献出本地糕点玉带糕。
乾隆略品,顿觉胃口大开,随口赞道:
"玉带"仙品,糕中之尊,开朕脾胃,贡朝龙庭。
"从此玉带糕被列为朝廷皇室贡品。
该品选用精糯米粉、高级白糖、上等麻油等为主要原料,佐以青丝、红丝、核桃仁、金桂等,采用特殊手工艺精心制作而成。
具有健脾开胃、润肺生津等功能,食、药两宜,清香爽口,甜而不腻。
因糕体形似皇袍玉带,故名"玉带糕"。
襄阳王府小点
王府小点源于公元1436年(明正统元年)的襄阳王府。
喜美食、善交友的襄宪王朱瞻墡,常让王府大厨制作精致点心来食用和招待宾客,有福耳朵、浩然酥、太子饼、喜点等,这些点心堪称襄阳历史上最高级别的贵族食品,宾客食后甚是喜爱,因此,王府小点成为襄阳王府天天必备的小吃点心,且花样众多。
后由于宾客在外广为传播而流向民间,数百年来为襄阳上层富人居家享用和走亲访友的美食佳品,成为历史悠久的襄阳名点。
王府小点选取天然绿色植物为原料,经过现代工艺精心加工而成。
产品低糖低脂,香气浓郁,酥脆无渣,风味独特,长期食用不仅有益健康,而且可以陶冶情操。
特色菜肴
襄阳蒸菜宴
湖北襄阳本地有很多特色菜,如:
清蒸搓头鳊(襄阳搓头鳊)、武当猴头、鱼皮元宝、蜜枣汁羊肉、桂花韭黄等;特色宴席,如:
三蒸九扣席、民间洋粉席、五福六寿席、襄阳鱼宴、三黄鸡宴等。
襄阳缠蹄
襄阳缠蹄在国内名气较大,可与金华火腿、宣威火腿媲美。
是传统的佳肴。
将猪蹄肉用多种香料腌渍数天。
后用细麻绳缠紧在通风处吹晾,数日后即可取下煮熟食之。
此菜多用于冷盘拼盘,色泽红亮,肉质清香,佐以姜丝米醋,余味幽长,是下酒的好菜。
三镶盘
“三镶盘”是襄阳地区的传统风味名菜,它是集中“炸紫芥(炸猪肝)”“炸排骨”,“炸脑泡”三菜之所长于一馔。
三菜各呈一色,各献一味,一菜三吃,故名“三镶盘”。
泡菜牛肚丝
当韩国泡菜、日本泡菜在几大城市热买的时候,襄阳人还是认定自家的泡菜才是最好吃最上口的。
在襄阳只要家里还有几位大妈大婶就总能从床底下找出老大几个泡菜坛子。
牛杂,襄阳人一般也是不吃的,但牛肚却是个例外,口感柔韧且有弹性,不管怎样,微辣的、酸酸的泡菜牛肚丝就是襄阳一道人见人爱的开胃菜。
清蒸槎头鳊
《湖北通志》记载:
“鳊,即鲂,各处通产。
以武昌樊口、襄阳鹿门所出为最。
”湖北省襄阳的鳊鱼早在南北朝时就著盛名。
相传当时襄阳刺史张敬儿为了取宠齐高帝,特别制造了一种“陆舻船”,载运一千六百尾鳊鱼往京都建业上贡。
为此,齐高帝以鳊鱼的地方名“槎头鳊”赐封张敬儿为“槎头刺史”。
食用槎头鳊鱼,以清蒸最佳。
宜城盘鳝
宜城美食众多,盘鳝称得上最为悠久,关于盘鳝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说宜城盘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楚国故都宜城近郊,一天,楚成王心血来潮,下巡进入一个名叫甄三的村民家,甄三夫妇既高兴又紧张,临近中午拿什么招待大王呢?
昨天在沟堰逮的黄鳝大的吃了,只剩下半桶小鳝条,情急之下,甄三的老婆误将未杀的豇豆小鳝倒入油锅,甄三见状。
索性加入大把辣椒、八角、姜葱爆炒,不料歪打正着,条条小鳝曲卷叠盘,油黄鲜酥,味香色浓,甄三踹揣不安地将鳝鱼端上来请楚成王品尝,楚成王品后大喜,问这是什么菜?
甄三正斟酌,随行的大夫却惊呼到:
“蟠虺纹,这菜形如蟠虺纹!
”(楚人将蛇、鳝、蚯蚓视为无足小龙,爱将它们作为青铜器上的饰样,并称蟠虺纹),甄三灵机一动,随口答道:
“大王驾到,恩泽篷门,小民特试烹这蟠虺纹状之菜,尚无名,请大王赐名。
”楚王夹菜举杯,赐为“盘龙鳝”,并将甄三带入宫中专做“盘龙鳝”,后来人们讳“龙”,改名为盘鳝。
另一说盘鳝起源于宜城驻军,宜城明、清时为屯兵重地,清代有武昌卫和襄阳卫两级驻军,宜城县志记载当时宜城人口为“军七民三”。
官兵练武时,为增加体力、强筋壮骨,常将鳝鱼不加破杀整条放在锅中煎烩,整条吃下,称为吃血筒鳝。
传入民间,百姓就将豇豆小鳝做成了盘鳝。
再后来,人们为了吃起来方便,总结出几句口诀:
“筷子夹住喉,咬断脊梁骨,慢慢往下撕。
抛去肠和头。
” 随着盘鳝的盛行,名气也越来越大,湖北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慕名而来,先后将它拍成专题片和外宣片播发,宜城盘鳝随之走出宜城,走向了全国。
宜城大虾
宜城大虾是90年代兴起的风味小吃,宜城大虾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从入夏开始,到入秋结束。
宜城大虾个大肉多,鲜嫩爽口,吃起来一麻二辣三香,吃法可分卤、炒、煮,最好吃的还是卤 宜城大虾
虾,即:
将洗净的大虾干炒,然后放入胡椒、花椒、辣椒、酱油等各种佐料,猛火卤煮。
2005年8月,在襄樊人民广场举行的首届中国·湖北·襄樊美食文化节暨烹饪大赛上,宜城大虾经过专家与群众评比,在众多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襄樊名菜"中的首道名菜。
2005年11月,“宜城大虾”商标正式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批复,成为我国首例专门保护大虾类产品的证明商标,使我省的证明商标达到6件(“宜城大虾”、“孝感米酒”、“罗田板栗”、“鄂洪山菜薹”、“大悟绿茶”和“鄂州武昌鱼”)。
宜城板鸭
宜城板鸭,采用古田螺、鱼虾、稻谷为主的当年成鸭,以独特的配料将3-4斤重的成鸭进行育肥、李杀、去毛、精制,造型、晒干及寒霜侵蚀、真空保鲜技术等二十几道工序加工而成,产品外表呈白色、淡黄色。
腹腔内壁干燥、肌肉切面紧密呈玫瑰红色,咸淡适宜。
暗香可口、其状如扇、外形美观、携带方便。
鸭肉丰满细腻、肥而不腻、皮薄鲜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之功能,吃活多样,饮酒佐餐之佳肴、馈赠亲友之上品。
宜城板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糖醋白菜
糖醋白菜是襄阳市饮食业创新菜品之一,已编入《中国菜谱》。
糖醋白菜取材襄阳卷心大白菜。
襄阳卷心大白菜又名"襄阳白"。
制作方法是:
将大白菜菜心洗净,切成八分长的条,然后把沙锅置旺火上,放入猪油、芝麻油烧热,将白菜心下锅爆炒,加适量精盐、白糖、醋,待白菜七成熟时,加入黑木耳、味精,用调稀的湿淀粉勾芡,将锅颠动几下,起锅盛盘即成。
此菜十分爽口,甜酸适度,儿童特别爱吃,也适合上海人口胃。
酱猪大骨
又名手抓筒子骨,主料:
猪腿筋骨特点:
清香宜人,汁浓味醇,实属滋补佳品。
吃法:
备好一次性塑料手套和塑料吸管,用戴手套的手取筒子骨,吸管插入骨筒内吸净骨汁,然后再食肉。
酱爆肉
谷城酱爆肉是以坐臀猪肉为主料,再加上少许芥菜、白糖、酱油、甜面酱、黄酒。
红烧蹄膀
该菜为襄阳民间传统菜,取料于猪前腿,带白夹心肉。
功效养颜美容调理补虚养身调理消化不良
夹沙肉
夹沙肉夹沙肉是襄阳传统甜菜。
选用猪五花肉,将豆沙夹入肉片,蒸至酥软作甜食上桌。
成菜白里透红,鲜香甜糯,肥而不腻,最受老人喜爱。
回锅肉
回锅肉是襄阳的代表菜肴之一,也是襄樊人喜爱吃的一种具有家常风味的荤菜。
回锅肉选料,大多选用带皮猪肉的精华腿股部分。
这种肉有肥有瘦,用红锅爆炒之后,薄薄的肉片卷起小窝。
也可用较肥的五花肉煮后爆炒,煮肉的汤还可加点时鲜蔬菜,这样就汤菜俱全了。
回锅肉属家常菜式,一般是不上筵席的;若要端上席面,其制法也颇考究。
如煮肉时必须等水滚开之后才下锅,肉刚呈白色就得取出,用冷水冲洗,这样连续反复3次,肉刚刚熟透,恰到好处。
再将肉切成1寸宽、2寸长的薄片,用盐、辣豆瓣、酱油等调味料爆炒,起锅前再加少量的蒜苗,这样炒成的回锅肉,吃起来香嫩可口,爽而不腻。
干炒仔鸡
特点:
麻辣鲜香,味道极美,增进食欲。
边吃边翻炒,以免糊锅。
襄阳叫化鸡
叫化鸡,又叫黄泥煨鸡。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和城乡购买力的提高,襄阳市区一些商家、烹饪高手,在设计制作花样上,又推出一个新品"襄阳叫化鸡"。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烹饪制作的研制上,越来越加精巧,在制作叫化鸡时,不断推陈出新。
现在,襄阳制作叫化鸡主要方法和配料是:
首先选用好鸡(如本地的三黄鸡或土鸡,不要用肉鸡)。
将鸡杀后去毛破膛,取出内脏洗净,然后把香菇、火腿片等辅料,以及葱、姜、八角、胡椒、料酒、白糖等佐料塞入鸡内,用荷叶包紧,裹上黄泥,经精心煨烤制作而成。
吃时,敲开泥壳,去除荷叶,装上盘,淋上小磨麻油,配以芝麻甜酱蘸食。
其鸡保持原形,皮色有光泽,鸡肉酥烂,味透而嫩,原汁原味,异香扑鼻,并具有独特的襄樊地方风味。
韩家土鸡汤
清朝嘉庆之年,汉江之滨光化县城,草丛丰美,故盛产土鸡,有一韩士,好滋味,便以土鸡为原料制成绝味鸡汤。
因汤味鲜美,鸡肉肥嫩,美名盛传鄂西大地。
嘉庆千叟宴上,韩家鸡汤更成为千家万汤中的一支独秀,食者如云。
百年过后,其后人韩维先生在继承祖传秘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兼众家之长,浓缩鄂西北一山(武当山)一江(汉江)之灵气,创出适合百家口味的鸡汤精品——百年韩家土鸡汤。
百年韩家土鸡汤,精选来自农家放养的正宗土鸡,佐以韩家百年祖传秘方,配以上乘枸杞、红枣、芸豆等补品,以精妙之火候细熬慢炖而成。
拥有鲜、香、嫩的口感,具有养生、祛病、强身健体、美容养颜之功效,可谓老少皆宜,四季宜食的滋补佳品。
驴肉火烧
襄阳城里最有名的、也最贴近大众的,不是“屁杂”,也不是血腥的牛排,而是驴肉火烧。
最热闹的“袁家驴肉”店每天早晨会排起长队。
民谚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说法,龙肉是什么滋味,没有人尝过,那好吧,你尝尝驴肉就知道了。
这似乎有点魔幻,但烙的滚烫的白面火烧,里面夹上香喷喷的驴肉,再配上一碗粥或者馄饨,也是极美的享受。
驴肉火烧的来历有很多说法,我听说的一个版本是,襄阳北边的徐水县(古称“安肃”)漕河镇一带自古有贩卖驴马的传统,燕王朱棣北上“靖难”,路过此地,杀驴以享军士行军的食物边走边吃,只好以面饼夹了驴肉。
久而久之成为一道民间小吃古时牲畜是主劳力,杀驴杀马被视为凶事据说古代做这一行的屠夫多是无儿无女的光棍汉子,家庭健全的人怕殃及后人所以不做。
如今像老曹一样卖驴肉火烧的,自己是不杀驴的,驴肉有专人给送来,至于如何杀法,不得而知了。
饮食是一种文化,当中寓寄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久远的风俗。
东方人爱传统,未必一下子能适应西餐;而西方人也一定对驴肉火烧的吃法感到奇怪----这样的“三明治”他们是没见过的。
至今尚不见以驴肉换掉比萨饼上面的碎肠,或新添煎驴排之类的菜点,就是一个例证。
不过随着“地球村”的建立,保不齐要有这样的菜肴出现,那也未必不是美味。
特色特产
襄阳八珍
襄阳八珍是融合了古城襄阳及所辖各县市区域内最具代表性的八种土特于一体的组合型礼品包装
(1)大头菜
(2)枣阳地封黄酒
(3)皮蛋
(4)水镜庄黑芝麻油
(5)保康鲊胡椒
(6)陶记金刚酥
(7)丹河稠酒
(8)葛粉
为继承2800年历史底蕴,弘扬悠久的襄阳古城文化精心组合而成。
将古城襄阳悠久的历史文化蕴含其中,形成一种独特的、能够被消费者接受的馈赠佳品。
襄阳介于亚热带和温带、平原和丘陵、山地之间的气候、地理特点,使襄阳这座古老而又具有大都市气息的城市,孕育出了许多饱含历史文化风貌的特色农副产品,它们如同一张城市名片,成为人们回忆、了解襄阳的起点。
它们背负着襄阳这座历史古城,远交近游,带去襄阳的历史、文化,以及襄阳这座千年古城人的生活、习俗和性格。
每一个鉴赏它们的人,或者每一个品赏它们的朋友,也同样都是怀着一种心情,带着一个故事,去了解,去体验襄阳。
它们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刻下襄阳的影子,仿佛四方游学的传道者,在华夏大地,在异国他乡,散播着魅力襄阳的种子。
襄阳龙头产品大头菜
大头菜的学名“芥菜”,又称“蔓茎”,系根菜类,属十字花科,质地紧密,水份少,纤维多,形状为锥型,肉白色,肉质坚实,有强烈地芥辣味,不宜生吃,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大量的微量元素、糖类、蛋白质等。
通过腌制后,成为独特风味的佳品。
具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和文化的襄阳大头菜,为诸葛亮三分天下首创的蜀军粮草之精华。
相传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古隆中,每当寒冬腊月,他就把称为“蔓茎”的野菜挖回来凉拌下饭。
有一次诸葛亮出门访友,临走前做了一盘蔓茎丝,数天后回家,见没有吃完的蔓茎丝无异味,就试尝了一下,一吃感到又脆又嫩,非常可口,立即悟出了其中的奥妙:
新鲜蔓茎用盐多腌一些时间就能变成美味佳肴,故相传诸葛亮是腌制大头菜的创始人。
从此襄阳人腌制大头菜的习俗和方法就逐渐发展,流传至今。
现已成为远近驰名的地方传统产品。
百年陶记金刚酥
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里,介绍襄阳文化史时有这样一段:
“公元1267年忽必烈终于下定决心攻打襄阳,7万多蒙古军队一夜之间兵临城下。
但襄阳凭借坚固的城防和汉江之险,让对手没敢贸然进攻,而是在襄阳的周围铺开一张大网,把城里围了个水泄不通。
致使襄阳的补给无法送达,在持续三年多的时间里,城里的人靠什么生存呢?
”就靠金刚酥,守城士兵靠吃它与强敌周旋数年,最后连蒙古人也称奇。
金刚酥因此深入民间,在襄阳两城深深扎下了根。
金刚酥主要原料是面粉、食糖、麻油及少量食碱。
发酵后,掺揉制成马蹄形饼,然后放入特制的大烘炉内焖烤4个小时。
其色焦黄、香脆、不沾牙齿、落口后“酥口易化”,牙不好,无牙者都可食用。
千年的历史,百年的工艺,陶记金刚酥如同它的传说,一样的耐人咀嚼;一样的回味无穷。
历史秘方老河口丹河稠酒
稠酒源于秦(国)楚(国)的丹水,曾是秦楚宫廷玉液,被秦楚王、嫔、妃独家享用,是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向往的佳酿。
相传战国后期,战乱频繁,楚王宫廷酒匠避难乡中,其酿酒秘方就此传入家祠,流传至今,即为今之丹河稠酒。
稠酒酿造历史悠久。
先秦称“醪醴”,北魏称“白醪酒”。
《小雅》有“或以其酒,或以其浆”的诗句。
它是一种原汁酒,是人们喜爱的饮品。
相传“李白斗酒诗百篇”,“贵妃醉酒”所饮即为稠酒。
地封黄酒
源远流长枣阳地封黄酒 ——酝四千年雕龙碑文化,酿最富盛名黄酒之乡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是酒中之祖,酒中之王。
黄酒酿造技术堪称天下一绝,是祖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黄酒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并含有氨基酸、糖、醋、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是烹调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调味品之一。
温饮黄洒可帮助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具有补血养颜、活血祛寒、通经活络的作用,能有效抵御寒冷刺激,预防感冒。
黄酒不同于白酒的炽烈,更不同于啤酒的淡泊,口感没有红酒的酸涩,在细品慢饮中体现的是一种儒雅,一种大度,一种包容,一种尊重,一种关爱,是一种健康高雅的生活方式。
保康鲊胡椒
深山珍品保康鲊胡椒 多味?
胡椒,取高寒地区多种天然无公害农作物为原料,经多位营养专家精心调制而成,富含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食之口舌生津,余味无穷,作为家常小菜,佐酒、下饭皆宜,长期食用,可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是居家、待客、旅行之美味佳品。
何谓“鲊胡椒”?
平常所说的鲊胡椒,多指素鲊。
就是用米粉、辣椒,和在一起放在“荷叶坛子”里,经过一周左右时间的自然发酵,乳酸菌生出,就可以炕着用了。
这是在没有电冰箱的条件下,聪明的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创造运用的一种食物储存保鲜的土办法。
因此一年四季都可制作。
有的家庭用几个坛子轮做,采取“吃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襄阳 小吃 美食 名菜 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