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建设规划.docx
- 文档编号:24636108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1.73KB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docx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资队伍建设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009—2015)年
(讨论稿)
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形势下,教育事业要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师资队伍是高校发展的第一资源。
一所大学的兴衰成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对高职院校来说同样如此。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新局面,一些本科院校已经开始了向技术应用型和强化实践的转型,高职院校在师资建设方面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和迫切。
我院是新合并院校,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在示范校建设、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在目前阶段总体来说,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其中主要问题是缺少教授、博士和高技术人才,尤其是缺少有较高声誉的行业大师和较高名望的教授;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缺乏;“双师素质”教师和兼职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明显不足;教师还不能完全把握高职教育教学规律;较高水平科研团队尚未形成,科技开发能力弱,专业创新团队建设刚刚起步且数量不多;引进教师来源单一,层次较低等。
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难以保证学院教育质量和办学目标的实现,而且直接影响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我院示范校建设成功与否与向未来更高层次高职办学发展的关键性工作,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既是学院的当务之急,更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基本建设。
一、学院师资队伍概况
师资队伍状况统计见下列表格。
表1—表7,数据来源为学院2008年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统计截止时间为2008年12月。
1、专职教师总数及学历情况
学院
名称
教师
人数
研究生
大学本科
大专
硕士以上比例%
博士
硕士
其他
硕士
学士
其他
科技
224
5
72
0
33
102
12
0
49.1
机械
78
0
3
0
12
52
10
1
19.2
汽车
79
0
6
0
10
54
6
3
20.3
设计
75
0
5
0
7
55
8
0
16
自动化
57
0
5
1
10
36
5
0
28.1
合计
513
5
91
1
72
299
40
4
32.9
比例%
100
0.97
17.7
0.19
14
58.3
7.79
0.86
表1专职教师总数及学历统计表单位:
人
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占教师总数18.86%,比例较低;本科具有硕士学位占14%,数量偏少;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为35%,我院硕士研究生以上比例为32.9%,总体相差2.1个百分点。
硕士以上研究生分布不均,某些二级学院差距较大。
本科学士学位占58.3%,居一半以上,具有提升学历潜力。
大专4人,占0.86%,人数虽少,但影响高等教育教师结构。
2、专职教师职称情况
衡量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一看贡献率,即对地区经济、文化和就业所做的贡献大小;二看增长率,主要看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率;三看教育的满意率。
表2显示:
我院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3.5%,虽达到人才培养水平评估30%最低要求,但比例偏低,其结构也不符合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要求,教授仅1人,副教授以上占10.5%,距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要求差19.5个百分点,说明我院教育的增长率不高;目前,高级讲师为高级职称主体,占高级职称人数的62.8%,要完成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任务,评转副教授矛盾突出,时间紧、任务量大;其他技术系列占1.91%,说明来自企业的工程技术系列人员很少。
中级职称占教师总数的52.5%,比例略高,且其中一部
分为中专系列讲师,中级职称教师面临评聘副教授的紧迫压力。
学院
名称
教师人数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未评聘
教授
副教授
高级
讲师
其
他
小
计
高级职称比例%
讲师
其他
小
计
助理讲师
其他
小
计
科技
224
0
46
10
5
61
27.2
120
10
130
26
5
31
2
机械
78
0
6
22
1
29
37.2
37
3
40
9
0
9
0
汽车
79
0
1
30
2
33
41.7
29
5
34
11
1
12
0
设计
75
1
0
27
1
29
38.7
29
5
34
11
1
12
0
自动化
57
0
0
19
1
20
35.1
28
3
31
5
1
6
0
合计
513
1
53
108
10
172
33.5
243
26
269
62
8
70
2
比例%
100
0.19
10.3
21.1
1.91
33.5
47.4
5.1
52.5
12.1
1.6
13.7
0.3
表2专职教师职称情况统计表单位:
人
3、专职教师年龄情况
表3专职教师年龄统计表单位:
人
学院名称
教师人数
年龄情况
30以下
31-40
41-45
46-50
51-60
科技
224
44
110
33
19
18
机械
78
13
21
19
16
9
汽车
79
23
17
17
9
13
设计
75
16
31
12
11
5
自动化
57
16
23
6
6
6
合计
513
112
202
87
61
51
比例%
100
21.8
39.4
17
11.9
9.9
从教师年龄情况可以看出,30岁以下教师占21.8%;30—45岁之间的教师占56.4%;45—60岁教师占21.8%;40岁以下教师占61.2%。
说明学院一线教师主要为中青年教师,这与学院多年来教师主要来自应届毕业生的状况相吻合。
同时,对于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潜力较大,培养力度需要加大。
4、实习指导教师职称、技术等级、年龄情况
表4实习指导教师职称、技术等级、年龄情况单位:
人
学院
指导教师人数
专业技术职务
工人技术等级
大学本科
大专
中专及以下
年龄情况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高级技师
技师
高级工
中级工
学士
无
30以下
31-40
41-
45
46-
50
51-
60
科技
7
0
5
0
0
2
0
0
0
3
1
3
0
4
0
1
2
机械
22
0
2
9
2
4
5
0
1
5
12
4
0
10
1
2
9
汽车
19
0
7
1
1
6
4
0
2
4
5
8
1
1
0
4
13
设计
6
1
3
0
1
0
1
0
3
1
0
2
0
3
1
2
0
自动化
5
0
1
2
1
0
1
0
0
1
1
3
0
0
1
1
3
合计
59
1
18
12
5
12
11
0
6
14
19
20
1
18
3
10
27
比例%
100
1.7
31
20
8.5
20
18.8
0
10
24
32
34
1.7
31
5.1
17
45
从表4看出,实习指导教师高级职称为1人、高级技师5人、技师12人、高级工11人,占49.2%,实习指导教师初中级职称、中级工占50.8%,高职称和高技能指导教师数量偏少;40岁以下实习指导教师占32.2%,41—50岁实习指导教师占22%,说明富有经验的中年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51岁以上占45.8%,比例偏大。
以上数据与学院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定位有一定差距,应加大实习指导教师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与聘请,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改革深入进行,将对实习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5、外聘兼职教师来源情况
表5外聘兼职教师来源统计表单位:
人
学院名称
专职教师
兼职教师
行业企业
大专院校
本科生、研究生
兼职教师
行企/专职
%
专职:
行企
兼职
教师
院校/专职
%
兼职
教师
本研/专职
%
科技
224
104
46
20.5
1:
0.205
34
15.2
24
10.7
机械
78
29
11
14.1
1:
0.141
14
17.9
4
5.1
汽车
79
19
11
13.9
1:
0.139
8
10.1
0
0
设计
75
9
5
6.7
1:
0.067
3
4
1
1.3
自动化
57
5
4
7
1:
0.07
1
1.8
0
0
合计
513
166
77
60
29
比例%
15
1:
0.15
11.7
5.7
从表5可以看出,来自企业兼职教师比率很低,企业兼职教师仅占全院专职教师之比为15%,最高为科技工程学院,专职教师与行业企业教师比为1:
0.205,最低为设计与工艺学院,专职教师与行业企业教师比1:
0.067。
来自大专院校和本科、研究生兼课的比率占17.4%,略高于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2.4个百分点。
从全院情况看,目前我院专业课教师383人,实习指导教师57人,总计440人;兼职教师166人。
兼职教师合计数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为38%,距离教育部专兼职教师达到1:
1仍差62个百分点,即兼职教师缺口为274人,7年平均每年需新聘请兼职教师39人。
我院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突出,必须加以解决。
6、双师素质教师情况
表6“双师”素质教师统计表单位:
人
学院名称
专业课
教师
具有“双师”素质专业课教师
“双师”素质教师占专职教师比率%
其中
取证
其他
科技
167
137
82
123
14
机械
57
43
75.4
39
4
汽车
56
39
69.6
29
10
设计
61
34
55.7
31
3
自动化
43
30
69.8
29
1
合计
384
283
73.7
251
32
注:
其他为非取证方式的各种途径获得“双师”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双师素质教师优秀标准为70%,从表6看出,我院“双师”素质教师总体达到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优秀标准,但从各二级学院看,只有二所学院为优秀。
从“双师”获取途径看,多数为取证,取证占“双师”素质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8.7%,来源单一。
“双师”素质教师数量及质量指标,事关学院高职办学特色的形成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必须下大力气尽快解决。
7、按专业群分类教师情况
预计到2015年学院学生规模在14000人,根据表7全院专任教师总数811人,测算生师比约为17:
1;全院专业教师总数606人,测算生师比约为23:
1。
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生师比合格指标18:
1,生师比优秀指标16:
1,按照优秀标准测算,我院专任教师总数缺口64人;专业教师总数缺口269人。
公共基础课专任教师占全院专任教师比例为25%,公共基础课专职教师占全院专职教师比例为30%,院内公共基础课专职教师与专业课专职教师比为1:
2.38,公共基础课专职教师数量偏多。
上述数据表明:
我院教师数量不足,需要引进教师,但引进的重点在专业课教师,且各专业群教师需求数量存在较大差异,应根据“慎重引进专职教师,积极聘请兼职教师”的原则具体解决。
表7按专业群分类教师综合信息表单位:
人
专业群
专任教师
在校
生数
专
任
教
师
生
师
比
专
职
教
师
生
师
比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专职教师
双肩挑
兼职教师
小计
教授
副教授
高级讲师
其他
小计
讲师
其他
小计
交通运输类
40
6
9
55
2415
44:
1
60:
1
0
2
14
2
18
12
7
19
机械制造类
43
16
40
99
2160
22:
1
50:
1
2
9
25
3
39
21
1
22
自动化技术类
61
10
14
85
3117
37:
1
51:
1
0
11
19
3
33
28
4
32
电子信息类
83
12
34
129
2599
20:
1
31:
1
0
10
10
1
21
46
12
58
生物技术类
14
2
22
38
666
18:
1
48:
1
1
6
0
2
9
5
0
5
艺术设计类
56
1
48
105
1895
18:
1
34:
1
1
7
6
0
14
31
2
33
经济管理类
64
6
25
95
1468
16:
1
23:
1
1
18
4
0
23
35
5
40
合计
361
53
192
606
14320
24:
1
40:
1
5
63
78
11
157
178
31
209
基础部教师信息表
数学
24
14
7
45
0
7
17
1
25
9
0
9
体育
23
3
4
30
0
2
6
0
8
13
0
13
外语
52
1
10
63
0
7
7
0
14
31
0
31
政治
27
0
0
27
0
4
4
0
8
17
1
18
中文
26
9
5
40
0
2
10
0
12
23
0
23
合计
152
27
26
205
0
22
44
1
67
93
1
91
总计
513
80
218
811
14320
18:
1
5
85
122
12
224
271
32
300
注:
1、生师比:
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
2、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统计均为本院正式专任教师
3、系主任记入专职教师、既有行政岗位又有专业职称人员按专业记入专业群或学科。
4、在校生数不含成人教育学生
二、从学校总体建设战略目标和发展出发来规划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2007年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示范校建设方案中学院提出了“面向北京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三年的建设,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使学院在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结构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全国职业院校提供示范”的战略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组建优秀的专业团队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终极目标,搭建有利于教师提高的平台,创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环境,开辟有利于教师进步的途径。
优先考虑引进或聘请有较高声誉的行业大师和有较高名望的教授,为重点专业配备领军人物及专业带头人;重点引进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生,为专业建设配备专业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大量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充实一线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学院教师学历、职称、科研能力和双师素质,适应学院快速发展和示范校建设,并达到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要求。
至2015年,学院有较高声誉的行业大师和较高名望的教授达到5—10人,使教授达到30人左右,副教授达到180人左右(占专职教师30%以上),博士生达到55人左右,在实践教学一线从教的能工巧匠占专业课教师总数20%,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0%,各专业专兼职教师比达到1:
1,生师比达到16:
1,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60%以上。
为实现学院战略目标,特制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德、双、引、培、聘”五项工程。
(一)“师德为本”育师工程
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师表作用。
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名利观和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职业忠诚度以及言行举止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持久的、潜移默化的,甚至是代代相传的。
因此,学院要把师德建设纳入重要日程,结合实际提出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执行到位、考核深入、量化细致,使师德培训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使教师时时注意自身的师表形象,用自己高尚的人格感染、熏陶学生。
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全面提高教师师德素养。
坚持把师德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的重要依据,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师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敬业,只有教师身正学高,培养的学生才能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
1、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学院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师德建设工作的总体布置、指导、督促和检查,宣传部具体组织实施,各院系党政负责人要亲自抓师德建设,形成师德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加强师德制度规范建设和落实,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制定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师德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及奖惩机制,加大对师德高尚、教书育人成绩突出教师的表彰奖励力度,把师德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派出进修等的重要指标,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3、加强师德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
坚持不懈地开展师德学习培训和各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引导广大教师自觉遵守教师规范,弘扬高尚师德。
(二)“双师为先”核心工程
高职教育以高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必须突出实践性环节,必须加强对高层次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训练,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双师”素质。
能否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我院能否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
学院要健康持久地发展,就得有一支“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与之相适应,这是一项不断发展和长期的建设过程。
因此,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既有紧迫性又具战略性的核心工程。
“双师为先“核心工程的目标是:
教师应既具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将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吸收内化,然后应用于教学实践。
“双师为先“核心工程的指标是:
至2010年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从目前的73.7%提高到80%以上,并各二级学院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全部达到优秀指标要求;以后逐年提高,至2015年达到90%以上,并结构优秀。
根据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方案中“双师”素质的要求,学院每年按照二级学院和各专业需求计划,安排经费保证“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将从以下途径实施“双师为先“核心工程。
1、通过讲师和本专业系列的工程师等双专业技术资格认定、考试、评审等形式,获取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国家颁发或行业颁发的中级或高级行业特许的资格(含职业资格)证书或其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
在学院任教三年以上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必须取得符合本专业要求的一项具有国家或行业颁发的权威性的职业资格证书。
学院将为教师取得政府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一项证书的考试费用。
2、教师到企业实践是教师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有力保障。
全面实施《关于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规定》,实现每个专业和专业基础课教师3年内必须到企业实践锻炼半年(可累计计算);至2015年,第一轮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结束,全部专业教师完成顶岗实践任务。
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各项待遇要求按照《关于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规定》执行。
3、学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完成上述两项工作,同时鼓励教师积极从事下述工作,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学院将给予奖励。
教师通过科研、教研或教学、实验、实训设施建设项目,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市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或通过科研项目或校企合作或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己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此项须持有项目合作书和企业证明)或通过参加省市级以上技能大赛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双师”素质内涵。
(三)“提升实力”,人才引进工程
要较快地提升办学实力,高层次人才应主要依靠引进;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两种途径进行。
人才引进不仅要求职称、学历必须达到要求,更要对引进人才进行综合能力评价,要建立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组织人才引进专家评议组,对拟引进的人才进行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心理素质、创新思维等观察、试讲、答辩、打分、评审后再做出引进决定。
“提升实力”,人才引进工程的目标是:
引进在本行业有较高声誉的“行业大师”和有较高名望的教授,使其成为专业建设和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引进教授、博士研究生使其成为专业建设、团队建设和科技创新的核心骨干。
“提升实力”,人才引进工程的指标是:
至2015年共引进人才40人左右。
引进教授10人(或相当级别技术职务),其中有较高声誉的行业大师和较高名望的教授5人左右,博士研究生30人左右。
学院每年按照二级学院专业建设需求计划,将从以下途径统筹实施“提升实力”人才引进工程。
1、示范校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引进行业大师或较高名望的教授5人左右,同时根据需要引进教授和博士研究生。
要强化人才引进机制,采取更优惠的政策,大力鼓励并在机制上保证吸引能创建特色高职学院的名师级人才,能发展和改造特色高职传统专业的精英人才。
2、院级重点专业根据需要引进行业大师或较高名望的教授、一般教授和博士研究生。
重点引进能创建专业和能强化现有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承担较高水平科研项目的优秀人才。
3、其他专业可以引进一般教授和博士研究生。
常规引进擅长教书育人、博学多智的优秀授课人才。
(四)“强师兴校”,人才培养工程
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对提高学院教师队伍水平,提升学院的创新能力,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人才培养是我院“强师兴校”的立足之本。
人才培养对象为本院教师,侧重专业教师。
“强师兴校”,人才培养工程的目标是:
形成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骨干队伍和梯队结构,具有较强的团队创新能力,有效地带动专业建设和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使学院的教学、科研成果在同类院校中有较大的影响,使学院高层次教师在全国一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强师兴校”,人才培养工程的指标是:
至2015年共培养教授20人左右,副教授180人左右(占专职教师30%以上),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140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师资队伍 建设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