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市镇实验中学三年97发展规划成文.docx
- 文档编号:24625744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7.48KB
柳市镇实验中学三年97发展规划成文.docx
《柳市镇实验中学三年97发展规划成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市镇实验中学三年97发展规划成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柳市镇实验中学三年97发展规划成文
柳市镇实验中学三年(2010.9—2013.7)
学校发展规划(草案)
一、校情分析
1、基本情况:
柳市镇实验中学创办于1995年,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办学历史,十多年来,在历任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几经搬迁,历经艰难,渡过了创业期,在学习和传承的基础上,逐步走向平稳的发展期。
目前学校是省级示范性学校、浙江省I类标准化学校、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文明学校、温州市绿色学校、乐清市科普特色学校、乐清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约60亩,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及辅助用房,够用适用,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
班级数34个,学生1480余人,教职工121人,其中男44人,女77人,中、高职称83人。
学校地处经济发达乡镇,广大群众对教育投入认同感强,追求高。
品位优质学校是他们的共识,这就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外界支撑。
学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校园文化积淀,这为学校深入提高奠定了基础。
学校2005年创办寄宿班,现有寄宿生1000多人,已具备一定的寄宿条件和积累一定的管理经验,在社会已形成一定的影响。
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相对合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较强,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有条理,但已露队伍老化之势。
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已形成,德育工作队伍力量较强,德育规范化建设后劲足,经过磨练必成气候。
2、面临问题:
(1)从教师的情况看,青年教师梯队尚未形成,高级职称的教师队伍建设尚需加强,从学生情况看,学生数还未满办学要求,学生学习质量尚未稳定。
(2)教业的职业倦怠现象有所弥漫,专任教师对教学常规管理、自身专业发展认同感不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学校课程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有待提高。
怎样进一步理顺学校课程体系,完善实施过程,提高课堂效益,盘活教改风气,凝练办学特色等都需进一步深入
(4)学校周边环境较差,对学校进一步树立形象有一定的制约,因而营造有利的校园外部环境也是学校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行动纲要
1、办学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2、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立足乐清一流,争创温州名校,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3、学校2010—2013年发展目标:
加强绩效制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顺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形势,构建以“绿、诗、科”三教为特色,以促进师生自主发展的发挥主旨和引领作用的温州市名校。
4、育人目标:
培养阳光健康,具有和谐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合格加特长的初中毕生。
5、学校文化:
(1)主流价值观:
争创一流,追求卓越
(2)校训:
敬业、求真、和谐、创新
(3)校风:
尚就、博爱、创新、求是
(4)教风:
严谨、务实、博学、写作
(5)学风:
求真、求善、求美、自主
(6)领导干部作风:
开拓、廉明、勤奋、奉献
6、学校办学方略:
以德立校、以法治校、民主建校、教科兴校
三、实施纲要:
(一)管理体制建设
1、具体目标:
在学校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凝聚集体智慧,接续发展文脉。
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各项制度改革,理顺管理条线,切实体现办学理念,保障和谐自主发展。
2、重点目标:
在推进学校规划发展的实施过程中,着重进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推进行政、教科研、德育等机构模式改革,切实体现办学理念,保障和谐自主发展。
3、主要措施:
(1)以发展规划的实施作为统领办学行为的纲领
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把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作为凝聚全
校师生共同打造柳实中和谐发展主题和“三教”特色的品牌的奋斗过程,以学校
的共同愿望,凝聚教师、学生和家长,形成共同价值观和使命感,并在此基础上,
引导教师和学生形成和落实各自的发展和成才计划,从管理层面,落实学校规划
实施的自我诊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检测机制,让学校办学规划的拟订和实
施真正成为统领一切办学行为的纲领作用。
(2)用管理过程搭建自主性发展的平台
管理即服务,通过规划的实施过程的引领,努力促进各行政管理职能的提升和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效能,进一步深化民主管理,推进绩效工资和人事制度的改革。
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学校制度的执行力度,激发师生和谐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整合多方资源,服务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和谐自主发展。
4、推进计划:
(1)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
①完成学校规划的拟订和修订,建立与绩效工资方案相配套的制度方法。
②制订班子建设和班子后备梯队建设有关制度。
③各行政部门建立各自工作流程,根据学校制度要求反馈实际情况,完善各项制度并予落实;共同研讨部门合作要求细则,达成共识,提高协作效能。
(2)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
①请上级领导和专家对学校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并对后期目标提出要求。
②在推进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前提下,不断征询意见,完善绩效方案。
③完善学校创建省绿色学校的各项机制,达成省级创绿目标,继续推进“诗教”和“科教”工作,树立“三教”(绿教、科教、诗教)品牌,真正达成“三教”(绿教、科教、诗教)服务教学服务学生和谐发展的目的。
④深化校内和交际教学交流平台,让校本校际教学交流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支柱。
(3)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
①完善各类考评方案,适应教育发展形势
②制订学校宣传网络各项措施,树立“三教”特色地区影响力。
③对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行意见征求和修订,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二)德育工作
1、具体目标:
立足培养合格公民,从先成人再成才的学校德育基本目标出发,探索一套针对本校学生特点,易于学生接受的、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内容、方法和途径。
培养一支事业心强、富有爱心的德育骨干队伍,营造一个人人都是德育工作的育人氛围,有利于学生文明、安全、健康的成长。
2、重点目标:
构建有效的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创建有利于学生文明、安全、健康成长的育人氛围。
3、主要措施
(1)完善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分年级培养目标。
根据德育工作目标,构建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分年级培养目标,使学生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与生活,提高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发展的意识。
(2)整合资源,形成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校本德育课程。
加强全员育人意识,落实学科德育,结合分年级德育内容框架与实施要求,形成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校本德育课程板块。
结合晨会、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校园广播台以及学生社团的建设,营造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争创省绿色学校。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的心态。
引进专职心理教师,进一步加强包括年级组长、班主任在内的心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心理辅导能力。
(4)完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为学生自主性发展搭建平台。
在三大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网络资源,与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基地加强,沟通,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发展。
探索学生校本评价激励机制。
(5)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合力,推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①努力探索家庭教育指导形式。
②开展系列化讲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
③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庭访问、学生成长记录册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联系,重家庭教育心理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④加强学校家长委员会建设力度,更好地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功能。
(6)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①开展调研,并定期向班主任反馈结果,以此推进班主任管理工作。
②注重班主任研修专题化。
以校本研修为抓手,提升德育工作的理念。
③为教师的德育专业化发展创设条件,使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提升育人的水准。
4、推进计划:
(1)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
①组织各年级组长制定计划,修改分年级的德育目标与实施要求;并进行实践
②继续实行家长委员会例会制度,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③完善学生社会实践网络;组建3—4个有固定实践点的社会实践队伍;
④重点扶持2—3个有一定特色的学生社团;
(2)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
①邀请专家对分年级德育目标与实施要求的体系进行指导;
②编辑德育论文集;
③学科类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特色;
④积累经验并将活动向全校学生普及;
⑤形成2—3个有一定影响的学生社团;
(3)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
①组织关于分年级德育目标实施要求的实践论坛;
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
③形成1—2个有一定影响的社会实践队伍;
④形成在校内有一定影响的特色活动;
⑤形成1—2个校内有一定影响的社团。
(三)师资队伍建设
1、具体目标:
关注教师生存状况和专业发展需求,带领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解与领会“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条件、搭建舞台、提供平台,形成人际关系和谐、学术氛围浓厚、探索精神昂扬的人心齐、干劲足的教师群体,形成一支由骨干领衔、团队支撑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2、重点目标:
在加强原有骨干教师队伍管理的基础上,着力搭建骨干教师成长平台,努力形成一直具有柳实中特色的数量足够的骨干教师队伍。
3、主要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①认真开展“三爱“(爱校、爱业、爱岗)和“三教”(绿教、科教、诗教)为主题的师德建设系列活动,通过讲座、研讨会、主题报告会等形式引领教师不断提升师德修养水平和育德育人能力。
②开展学习型支部、书香型办公室、学研型教研组评比和建设,激励教职员工文明健康向上,争做表率。
③保持“优秀教工之家”称号,2012年争创温州市级称号。
(2)加强教师专业建设
①学历进修:
在绩效工资中设立学历提升奖,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档次,争取三年内研究生学历达5%。
②启动开展名优教师培养工程,形成各学科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和校内骨干教师占30%的格局,并且在省级名师和骨干教师项目上实现零的突破。
③开展校内教研组、备课组先进评比,促进校本教研不断深化,不断增强教师教研的内驱力。
④开展校际教学技能评比和交流,多渠道开辟教师教研平台。
⑤、加强优秀教师宣传报道工作,树立优秀教师形象。
4、推进计划:
(1)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
①完成“三爱“(爱校、爱业、爱岗)和“三教”(绿教、科教、诗教)师德教育计划草案的制订。
②指导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开展教师个人计划的实施和学校师资培训活动。
③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初步确定教师培养梯队及计划。
(2)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
①开展师德模范评选活动;开展师德优秀人才成才报告会活动。
②开展名师、骨干教师讲坛活动。
③教师的个人计划和成长进行阶段自我诊断。
④建立学校网站教师交流平台和骨干教师经典之笔讲解活动。
⑤开展学习型办公室、教研组评选。
⑥创建乐清市教育工会基层工会规范化达标单位。
(3)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
①总结师德建设情况,刊发成果展览。
②教师成长专题报告会,请专家点评。
③刊印教师专业成长历程册,表彰优秀教师。
④归纳和检查三年教师发展经验,提出下期规划中教师发展方向和目标。
⑤创温州市级“优秀教工之家”称号。
(四)课程与教学
1、具体目标:
学校课程与教学工作对教材及教学内容采取“调适”取向和对教学方式方法采取“创生”取向,把“以校为本主动实施新课程”作为三年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总目标,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课程建设为主题,以课堂实践为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习型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保障,坚持“实践反思,继承创新”原则,着力推进教学研究工作,把握规律,打造队伍;着力推进有效教学机制的建设,优化途径,丰富内容;着力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规范行为,养成习惯;着力推进学科特色与特色学科的建设,发展特色,提高质量,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依据学校师生的实践智慧生成经验,通过概括提炼有效方法,形成校本有效实施新课程的课改局面。
2、重点目标:
①以校为本,主动实施新课程。
②以教科研为主导,以学生为核心,着力推进教学研究。
③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点,着力推进学科特色教学。
3、主要措施
(1)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涵,促进师生自主发展
①夯实基础型课程,推进基础型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
②强化质量意识,优化校本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③加强学校课程管理,细化课程实施要求,建立学校课程管理保障机制。
(2).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新型“常态课”教学模式。
在三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继续关注常态课,把常态课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题来抓。
逐步完善常态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细化目标、指导学法;点化主体,启发思维;优化过程,强化反馈,讲究效率
(3)倡导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建立合作共赢的学习型组织
①加强教研组研修力度,丰富教研组活动内涵,培养教师科研意识。
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教学研究为载体的,教师主动参与的,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
②加强备课组建设,强调备课要备在实处。
倡导学科作业优化设计,形成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备课组氛围。
③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建立合作共赢的学校型组织,让更多的优秀团队脱颖而出。
(4)开展兄弟学校间校本教研。
充分利用温州市内外的优质资源,针对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同课异构、教学互访、骨干引领、专题研讨、命题研究等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使兄弟学校间优质资源共享,教师在相互的对话、交流的同时视野日益开阔,理念逐步得以更新,教师间合作反思的意识明显加强,以此促进听与被听双方教学的改进。
(5)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自学自创提供保障
①建立网络资源库,丰富校园网络资源,形成网络交流平台。
②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手段,丰富学生学习形式。
③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评价方式,提高评价效果。
4、推进计划:
(1)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
①研究现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整理并逐步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②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组织教研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丰富教研活动的内涵。
③加强备课组建设,落实备课工作,作业批改工作。
④搭建教育交流平台,利用教学比赛等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交流活动。
⑤充实网络资源库,尝试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2)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
①在贯彻课程标准标示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特点细化教学要求与评价要求,体现分层意识。
②通过校本课程特色项目、特色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建立并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③各教研组形成研修特色,交流教研经验。
④加强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完善作业优化设计,在2-3门学科中开展优化作业设计。
⑤在上学年教学交流活动的基础上,力争每学期在学区以上层面开设一到两节教学交流课。
(3)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
①结合学校特点,进一步完善分层教学模式,探索爱心辅导专题化,满足不同学生需要。
②完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总结管理经验。
③确立比较完善的有学科特色的教研组研修形式。
④总结并整理部分有特色教学法的课例,通过教研组研修等形式在教师中推广,力争推出一批在教学上有的骨干教师。
⑤加强备课组内听课交流及时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完善作业设计,并在更多学科中推广。
⑥在上学年基础上,力争在市级层面开设教学交流课,或邀请专家就我校教学展示课进行指导。
(五)、体卫艺科工作
1、具体目标:
建立和完善体育、卫生、艺术、科技等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激励机制,开展各类兴趣活动,形成我校的绿色学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使之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2、重点目标:
以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三节为基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
3、主要措施:
(1)每学期开展音、体、美三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抽测活动和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的统计和上报活动。
(2)开齐开足学校各门课程,落实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安排。
(3)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探索我校科技、卫生、艺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使课外活动有计划、有组织。
(4)着重抓班级卫生工作和食堂卫生工作。
落实日常卫生检查包干打扫制度和每月一次的卫生检查。
评选每月卫生先进班。
4、推进计划:
(1)2010.8——2011.7
全面落实课程的开设情况,切实落实每天不小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抽测活动,力争学业考试中学生体育达标率在99%以上,A等率在78%以上。
(2)2011.8——2012.7
抓好教学过程管理,开展多样化的学生活动,力争各项活动在温州团体总成绩名列前茅;力争学业考试中学生体育达标率在99%以上,A等率稳中有升,艺术B类考试通过人数在150以上。
(3)2012.8——2013.7
坚持走特色创新之路,积极开展科技、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以科研带动特色工作,争取能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体、卫、艺、科教学模式。
(六)科研工作
1、具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以学科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学科德育为突破口的课题研究导向和载体,坚持科研强师、科研增效,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学校教育改革的先导作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对学校科学发展的引领作用,对教育质量提升的保证作用,推进学校教育科研的普及、指导、管理、研究、咨询等工作,营造教科研的良好氛围;注重教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在教科研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一支工作热情高、科研能力强的教科研骨干队伍。
2、重点目标:
(1)加强课程改革与重点学科建设的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2)在学校整体改革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走读生和寄宿生衔接管理办法”的研究工作。
(3)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逐步形成较完整的校本课程系列。
(4)开展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在新技术条件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3、主要措施:
学校教育教研工作的中心就是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主旋律,通过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完善科研工作管理机构建设和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制度,为教育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制度上的准备。
①加强对教育科研的领导。
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把教育科研放在突出位置,领导好教育科研规划和实施,加强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工作效率。
②加强科研组织建设,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③建立和健全教育科研网络。
形成学校教科室——教研组——研究者的教育科研网络。
密切教育科研、教研、教学工作的结合。
④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a教科研规划;b科研工作制度、课题申报和管理制度;c成果推广和奖励制度、制度上墙。
⑤建立教育科研网页。
(2)根据学校实际做好课题选题、申报和课题研究工作。
①从校情出发,选择课题。
调查研究,联系当前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教育改革动向,根据需要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能性原则,溶入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
选择课题。
②强化课题研究过程管理。
课题负责人要认真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付诸实施,通过实验充实和完善理论,边实验边完善运动系统。
要抓好研究成果的转化,大力普及和推广实验研究成果。
以达到“科研”作为一种手段转化为“兴教”的实际效果,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③强化培训,实行研训一体化,建设教育科研骨干队伍。
通过专业培训、外出学习、专家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加强信息交流,学习教育时事、教育政策、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和各地教改与科研经验。
通过课题研究沟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密切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联系,开展应用研究,强化反思,在研究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从而培养一支良好、勤学苦干、求真务实、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教育科研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加强与其他学校和教育科研单位的联系,定期举办专家讲座。
通过理论学习和教育科研方法(以行动研究为主)的科研培训,力争在三年之内,使我们学校90%的职工具有简单科研能力,其中40%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通过科研改进我们的管理方式、教育方式、教学方式、服务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倡教师撰写科研札记,使教师在教育实验研究中成长。
④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通过会议、研讨、媒体报道、简讯的编写、开放活动、论坛、沙龙、校际合作与交流等形式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3)加大投入,建立教育科研强有力的支持系统
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增加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建设必要的办公设备,逐步增添科研资料。
建立专项课题经费,补助县级课题和支持参与国家、市级课题研究。
设立教育科研奖励基金,奖励教育科研的先进教研组、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
(4)以优秀科研成果为基础,每年出版一本论文集,促进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并增强教育科研工作的连续性。
(5)每学年举办一、两次学校范围的教育科研成功交流研讨会。
以强化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普及教育科研工作的连续性。
(6)以考评考核、职务晋升推动教育科研
重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教育科研的成果。
晋升中学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考核和推荐高级教师、评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应将其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水平、积极从事教育科研实践作为重要的条件。
教师年度考评考核,注重对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评价。
4、推进计划:
(1)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
①继续做好现有课题的研究工作,做好中期评估鉴定工作;
②做好现有校本研修工作,争取市县级骨干教师人数翻倍;
③教师科研水平有较大提升,论文数量和档次有提高。
(2)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
①整理课题资料,为结题工作做好准备;
②利用“名师工程”,推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教师领军人物;
③教师科研水平有较大提升,论文数量和档次有大提高。
(3)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
①现有课题结题,力争得将,准备好新一轮课题的申报;
②学校拥有有一定知名度的教科研领军人物,有一支有较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
③教师科研水平有较大提升,论文数量和档次有大提高,鼓励个别教师出版个人论文集。
(七)、学校文化和工作
1、具体目标:
围绕信息时代的主旋律,以信息技术为主体引领学校文化,开展新一轮学校啊的布局设计,形成文化成就学校底蕴,信息技术主导学校整体上台阶的新局面。
2、重点目标:
①形成教师办公信息化。
②形成学生学习生活管理电教化。
③形成校园文化升格的布局和模式统一化。
④形成对外宣传格式化。
3、主要措施:
(1)建设好教师办公室电脑,使教师办公、备课一律电子化。
(2)建好新型多媒体机房、学生电子阅览室和现代化图书馆,让机房、阅览室、图书室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有利条件。
(3)设计学校人文环境形象布局,使人文环境布局格式化形象成为学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师生用餐系统智能化,形成现代化管理代替手工管理的局面。
(5)继续深化学校网站的管理和使用,让网络成为教师相互教学教研的平台。
4、推进计划:
(1)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
①完成学校人文环境布局总体设计方案,启动其建设资金并予推动。
②更新教师教学电脑,并入学校网予以推广使用。
③安排工作人员和学生共同管理和使用智能广播和电脑媒体平台,充分展示师生形象。
(2)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
①完成新型多媒体机房及电子化图书室、阅览室建设。
②组织并落实人员参与网站开发和管理。
③全校实行办公自动化管理。
(3)2010年8月至2013年7月
①完成食堂管理智能化工程。
②开展寝室管理电子化尝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镇 实验 中学 三年 97 发展规划 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