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一章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4624866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4.09KB
毛概第一章教案.docx
《毛概第一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第一章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第一章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适用全院所有专业
院系(部)______经管艺术系______
班级17级新闻、国商;会计1、
2、3、4、5;17级金融1、2、
3班;物流1、2、3班;
酒管1、2班
教师________张苗苗__________
教案首页
本次课标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上)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3、4;5、6
1、2
课时
2
上课地点
教
学
目
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知识的学习,在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社会革命和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通过课本的学习,在知识上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化进程,并且要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之间的关系及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取得的理论成果。
教
学
任
务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
3、提倡为什么不用“中国化”的提法而用“学理上”的提法
4、为什么实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重
点
难
点
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难点:
正确理解其科学内涵与历史化进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作业或
考核
思考或讨论(二选一):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参考资料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见《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3、《中共十七大以来文献选编》,新华网2012年11月11日
4、邓小平:
《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江泽民: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教学设计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方法与手段)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教学导入
本学期上课方式改革(学生开讲)
简单引入并介绍马克思主义
讲述(PPT展示)
口述
思考
记笔记
5分钟
告知目的
了解毛概课程结构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意义
设问、启发
讲授(PPT展示)
个别回答
5分钟
课程新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及意义,并插播遵义会议短片,补充材料--“三二二二”中国化的历程
教师讲授或提问
思考讨论
记录
70分钟
分析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及历史意义,其中两大理论成果是今后学习毛概的的基础,本次课要求学生深入正确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讲授或提问
记笔记
5分钟
课后作业
思考或讨论(二选一):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口述
标记
5分钟
后记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及意义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为后续继续学习两大理论成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强调了课堂改革。
综述
教学内容
【复习导入】
本学期上课方式改革(学生开讲)并展示相关可以选择的话题,让学生记录
利用几个问题简单引入并介绍马克思主义
【告知目的】
能力目标:
对企业的营销活动和推销活动正确区分的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市场营销这门课程体系结构
理解市场营销内涵及核心概念
掌握市场营销与推销的区别
【课程新授】
教学引入:
1920年11月,毛泽东在给新民学会会员罗章龙的信中强调,要改造中国,固然需要有大批刻苦励志的“人”,尤其要有一种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这个“主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重大的理论成果?
本章将对此做出专门的介绍与分析。
教师:
我们就这一成果进行讨论、交流,谈谈你的感想。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
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一)中国革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近代中国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思考:
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
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呢?
洋务派实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学习西方技术。
民间也有过“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的思想和行动。
维新变法的改良派采用改良的办法。
孙中山早年上书封建政府,企图走改良道路。
但都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只有进行自下而上的革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的面貌,完成历史赋予的任务。
)
2.中国革命必须由先进的阶级来领导(在中国近代史的政治舞台上,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的改良派、资产阶级的改良派、资产阶级的革命派都曾先后登上前台,但最终都归于了失败。
这些阶级都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到胜利。
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必须由代表新兴生产力并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
)
3.中国革命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来了各种观念和理论,农民阶级从西方学来了拜上帝教,资产阶级的改良派从西方学来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从西方学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这些阶级在它们所学得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中国社会的浪潮,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推动作用。
但是这些理论武器的运用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中国的社会变革必须由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理论武器作为指导。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经由一番由抽象到具体的变化,使之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成为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
2.李大钊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就已经认识到:
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
李大钊敏锐地意识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还须使之与中国的实际结合。
虽然李大钊没有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但在实际上已经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陈独秀、蔡和森等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初,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性。
总之,以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初,所倡导的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风,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的端倪。
3.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党的幼年时期,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党中央认识到这个问题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也是最先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人。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在正式提出并形成全党共识前,毛泽东已多次表述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补充材料:
反对本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思想先导。
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从理论与实践、实际的关系的角度明确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
毛泽东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划清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反对教条主义的界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富有哲理的两句话,一个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个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
1938年9月至11月,毛泽东在延安主持召开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并作《论新阶段》的报告和会议结论。
《论新阶段》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它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
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须解决的问题。
”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表述。
)
4.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
(两次胜利:
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火种,促进全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两次失败: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
)
遵义会议:
党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合乎实际的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党共识与现实中展开的曲折过程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正式提出
从1942年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当时中央领导人的文章和报告中,并在当时中央领导人中间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在党的“七大”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才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党的重要文献中,这就是刘少奇代表中央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深入论述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次构建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
报告指出:
“毛泽东思想,⋯⋯乃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乃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表现在毛泽东同志的各种著作以及党的许多文献上。
⋯⋯这些理论与政策,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
这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
”“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
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
”
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
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七大”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展开的曲折过程
党的七大后不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说法突然从党的文献及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和文章中消声匿迹了,建国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类的提法已经悄无踪迹。
毛泽东除很少场合继续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外,更多的是使用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和与之统一的提法。
为什么一向反对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而提倡马克思主义应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毛泽东,不用“中国化”的提法而用“学理上”的提法?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苏联共产党的反对。
他们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都没有讲过马克思主义要民族化、俄国化,没有讲过马克思主义要与本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
其次,毛泽东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他认为,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间的关系是学生与先生的关系,二者是一回事,而不是两回事。
1954年毛泽东同志提出:
今后不要再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以免引起误解。
我们是分店,总店还是马克思、列宁。
马列主义是主干,我们是枝叶。
再度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在20世纪60年代。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毛泽东思想日益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戴。
在这种情况下,公开站出来反对不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这一提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
(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原因之一: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真理,虽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原因之二: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恩格斯: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且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材料:
毛泽东:
“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
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
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
第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材料:
党在幼年时期:
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可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概括为“三二二二”,即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探索出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创立作为指导思想的两大理论成果。
三个历史时期: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两次历史性飞跃
“飞跃”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质的变化和根本性发展。
“两次飞跃”,说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两次结合取得的实践成果.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即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
(革命道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建设道路)
两大理论成果:
①毛泽东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材料:
2006年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中国共产党85年的历史,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这85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85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结束近代饱受屈辱的历史和长年战乱的局面、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85年;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意气风发地建设新生活的85年;是我们党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85年。
”)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毛泽东:
主义譬如一面旗帜,只有旗帜立起来,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能够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坚持和发展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既反对轻视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反对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
它们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
思考习题:
1、影响党在幼年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
1.党的理论准备不足;2.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3.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双重影响;4.缺乏革命的实践
2、延安整风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共识,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经过延安整风,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中国共产党对国情有了更明确的认识;3.共产国际七大特别是共产国际解散后,党获得了更大的独立自主探索的空间;4.党有了深刻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能力拓展】
讨论思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课后作业】
思考或讨论(二选一):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后记】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及意义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为后续继续学习两大理论成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强调了课堂改革,为日后课程的学习也提供了一个导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