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新题型复习检测题7.docx
- 文档编号:24624631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594.24KB
届高考化学新题型复习检测题7.docx
《届高考化学新题型复习检测题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新题型复习检测题7.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新题型复习检测题7
新课标化学高考题型试题(中)
第7套化学实验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特别关注
本套题的主要内容:
主要涉及化学实验仪器与操作,物质分离与提纯,常见气体的制备,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实验设计与评价,探究实验,定量试验等。
重点、难点:
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一些典型的实验组合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S32Cl35.5
一、填空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100分。
)
1.(9分)
(1)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用pH试纸鉴别浓硫酸与浓硝酸
②用硝酸银溶液区分二氧化氮和溴蒸气
③酒精灯被碰倒洒出酒精着火时,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④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硫
⑤温度计被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水银
⑥称量NaOH固体时,把NaOH固体放在有滤纸的托盘上称量
⑦为了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酸化
⑧检验氯代烃中的氯元素时,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来进行检验
(2)实验室中利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取一定量乙炔来进行其性质实验(通入溴水、酸性KMnO4溶液),最后点燃(如下图)。
完成下列问题:
①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前,应检查气体发生装置(如右图虚线框内装置)的气密性。
某同学用双手捂住烧瓶,把导气管伸入水面下,但无任何气泡冒出,则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代号)。
A.没有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
B.橡皮塞上的孔与导管不匹配或橡皮塞与分液漏斗不匹配
C.导管伸入水面下太深
D.烧瓶容积较大
③实验室用上图方法点燃乙炔,由于乙炔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浓烈的黑烟,所以在实验时点燃后要迅速熄灭火焰。
试用一种简单的、安全的操作方法熄灭火焰: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分)
(1)⑤⑥⑦⑧
(2)①CaC2+2H2O
Ca(OH)2+C2H2↑②ABC
③用手指把连接导气管的乳胶管捏瘪一下,火焰自动熄灭(或:
用湿的抹布轻轻覆盖住燃烧着的导气管口,火焰熄灭)(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但不是简单、不合理或者不安全的熄灭方法不给分)
【解析】
(1)①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可以区别;②NO2溶于水生成的硝酸不与硝酸银反应,而溴蒸气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浅黄色沉淀;③湿抹布能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④CO2不与KMnO4溶液反应,而SO2能与之反应;⑤温度计被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由于其密度很大,所以很难将其回收,一般是在上面扑上硫粉,与其反应生成硫化汞而除去;⑥NaOH固体易潮解且有强腐蚀性,不能放在滤纸上称量,应放在容器中称量;⑦高锰酸钾会氧化盐酸中的Cl-;⑧检验氯代烃中的氯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应加入稀硝酸酸化,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碱,以免加入硝酸银时生成氢氧化银白色沉淀,干扰Cl-的检验,加入稀硫酸、盐酸都不正确,因为加入硝酸银时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由盐酸生成的氯化银或由硫酸生成的硫酸银。
【高考链接】选择除杂试剂的原则是:
不增、不减、不繁。
混合物的分离是中学化学基本操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在高考中一般会涉及到的。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一般有过滤法、分液法、结晶法、升华或加热法、蒸馏法、萃取法、渗析法等等,各种方法要灵活运用。
2018年高考涉及除杂、洗涤、分离等实验基本操作的有:
安徽理综第9题,江苏化学第6、15题,山东理综第30题,广东化学第19题;2018年全国大纲卷
(29题)、
(27题)海南卷第17题、安徽卷第28题等。
2.(12分)一位同学使用
(1)冷开水,
(2)碘酒,(3)熟石灰,(4)淀粉,(5)肥皂水,(6)食醋,(7)红墨水,(8)废易拉罐(铝合金),(9)废干电池(锌筒里装填有碳粉、二氧化锰、氯化铵、淀粉等物质的糊状混合物),(10)食盐,(11)纯碱为实验试剂,进行家庭小实验。
、用给定的试剂,不能进行的实验是(不考虑电解)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制NaOH溶液b.制备纯净氯气,并实验它的漂白作用c.实验硬水和肥皂的作用d.制二氧化碳e.制硬脂酸f.进行淀粉水解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
、该同学为制备氨气,先从废干电池中制备氯化铵。
为此,他准备把废干电池锌筒里的糊状混合物溶解于少量水,过滤,除去不溶物,再蒸发、灼烧滤液,以制得干燥的氯化铵晶体。
他的设想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该同学拟进行除去淀粉中所含食盐的实验。
他把一个鸭蛋浸泡在食醋里,待蛋壳溶去,在膜上打一个小洞,小心倒出蛋清、蛋黄,洗净蛋膜,作为半透膜小袋,再装入含食盐的淀粉溶液,扎好袋口,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他即将进行的实验名称是___________(填“萃取”、“盐析”、“渗析”、“过滤”或“分液”)。
要保证全部除去淀粉溶液里的食盐,实验中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醋溶去蛋壳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答案】(共12分)
、b、f(1分)
、不合理;(1分)滤液中含淀粉,灼烧时炭化,氯化铵分解(2分)
、渗析;(1分)不时更换渗析的蒸馏水或用流水渗析,直到渗析后的蒸馏水中不再检验出Cl-;(2分)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1分)
【解析】本题以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质出发,设计了几个家庭小实验,虽为小实验,但有一定的综合性。
第
(1)小题:
a.制备NaOH溶液,排除电解NaCl溶液的方法,还可选用石灰水与纯碱溶液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b.制备Cl2,因无法提供浓H2SO4,因而无法制得浓盐酸,虽有MnO2仍无法制得Cl2;c.硬水可用少许熟石灰与食醋反应后的溶液Ca(CH3COO)2代替,模拟硬水与肥皂水的实验;d.食醋与纯碱可制CO2;e.在肥皂水中加入适量食醋,因醋酸的酸性比硬脂酸强,因而可制得硬脂酸:
C17H35COONa+CH3COOH==
C17H35COOH+CH3COONa;f.淀粉水解需有酶或稀H2SO4作催化剂,因而无法进行。
第
(2)小题:
将糊状混合物溶于少量水,过滤,只除去了碳粉和MnO2,滤液为NH4Cl和淀粉的混合液,蒸发、灼烧过程中淀粉会烧焦炭化,NH4Cl会发生分解,因而该同学的设想不合理。
第(3)小题:
蛋膜为半透膜,该实验名称为“渗析”,要保证全部除去淀粉中的食盐,应不断更换渗析所用的蒸馏水或用流水渗析,直至渗析后的蒸馏水中不再检出Cl-。
【高考链接】这是一个比较综合的实验题,通过给定的试剂,选择要进行的实验,这在一定程度上比较难,同时还涉及物质的制备、分离等。
这在高考当中也是常有的,特别是非选择题,所考查的实验题一般都会是综合性的,如2018年高考天津理综化学部分第9题,涉及了海水的淡化、电解产物的判断、物质提取与分离、仪器名称与连接及物质的颜色、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综合实验是高考试题
卷中实验考查的主要形式,一般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常有一些超出课本的新信息,且容量大、综合性强,对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
本题还涉及物质的制备,如2018年高考浙江理综第28题,广东化学第19题,江苏化学第18题等都涉及物质的制备。
3.(11分)实验室配制480mL0.1mol·L-1Na2CO3溶液,完成下列问题:
(1)应用托盘天平称取无水碳酸钠粉末__________g。
(2)若在称量样品时,药品放在天平右盘上,砝码放在天平左盘上,天平平衡时,则实际称量的碳酸钠粉末是__________g(1g以下用游码)。
(3)配制Na2CO3溶液时需用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
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②无水碳酸钠粉末已部分吸水变成晶体③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④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⑤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⑥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答案】
(1)5.3
(2)4.7(3)500mL容量瓶托盘天平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4)①②③⑥
【解析】在实验室中不存在480mL的容量瓶,所以应取500mL的容量瓶配制溶液。
若物品与砝码的位置颠倒,当不使用游码时,不产生误差;当使用游码时,物品的质量为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指示的质量,也就是比应称量的质量少游码指示的质量的二倍。
在进行误差分析时,可以从公式c=n/V着手分析。
【高考链接】溶液的配制是中学几个定量试验之一,也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l)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静止到室温-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转移到指定的试剂瓶中。
2018年高考山东理综第14题就涉及溶液配制的问题。
4.(11分)某同学在做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地面的红砖上,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善于思考的他立即想到:
红砖粉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她立即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探究的问题:
红砖粉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猜想或假设:
⑴红砖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⑵红砖粉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证明方法:
⑴他直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发现木条不复燃,说明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他将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稍微加热,发现有___________产生,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他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红砖粉,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他得出:
红砖粉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能否得出以上结论?
____________,若不能,还需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H2O2在常温下不易分解(2分)
⑵气体;(1分)H2O2受热分解生成O2(2分)
⑶大量气体产生(1分);红砖粉使H2O2溶液在常温下就能迅速分解,产生氧气;(2分)不能;(1分)还需进行红砖粉在H2O2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以及其化学性质是否改变的实验。
(2分)
【解析】在该同学的探究方案中,其证明猜想的三个步骤,仅仅是对红砖粉是否加快H2O2溶液分解速率进行了探究,不难发现红砖粉的确改变了H2O2的分解速率,红砖粉使H2O2溶液在常温下就能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但是,这整个实验设计方案中,没有涉及红砖粉在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的操作过程。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改变。
所以,通过上述实验还不能得出“红砖粉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
那么,要得出这一结论就要补充有关实验。
【高考链接】实验设计题能有效的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高考中也是有涉及,如2018年高考安徽理综卷第28题,四川理综卷第26题,重庆理综卷第27题,北京理综卷第27题等、天津理综化学部分第9题、广东化学第21题;2018年高考安徽卷第28题。
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主要考查重要的元素化合物以及有机化合物知识,并据此考查重要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概念,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等,需要我们全面掌握重要的元素化合物和有机知识。
本题属于研究性实验题,这类实验题难度较大,考生平时要加强训练。
5.(15分)某校课外实验小组进行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基本原则是:
安全可靠、现象明显,符合环保要求。
如果用图Ⅰ中装置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最大缺点是产生的NO2气体逸出污染空气;如果用该装置来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缺点是不易观察到有毒性的NO气体无色的本来面目。
(1)若用装置Ⅱ进行实验,既可克服实验不足,还能使上述反应在同一试管中连续进行。
实验如下:
组装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后,加入2mL浓硝酸(铜片未接触酸液),塞紧胶塞;向左倾斜试管使其反应发生,当导管口有极少量红棕色气体逸出,溶液呈绿色时,正立试管,使反应停止;同时将导管插入水中,稍后能观察到:
a.水沿导管倒吸至试管中,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等明显现象。
其中发生的原因用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试管中液体体积约占1/2时,从水中取出导管,并伸入一小试管中,管口塞上浸有碱液的棉花(如图Ⅲ)。
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大试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右上图Ⅳ所示的装置(U形管、干燥管、A为活塞)制取NO可能更加理想。
请补充下列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打开活塞A,从U形管右端注入稀硝酸,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止。
③关闭活塞A,若反应缓慢,可在U形管左侧加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分)
(1)试管内颜色由红棕色变为无色铜丝表面产生气泡3NO2+H2O====2HNO3+NO
(2)防止刺激性和有毒气体污染空气3Cu+8H++2
===3Cu2++2NO↑+4H2O
(3)①关闭活塞A,向U形管长管一端加入水至液面高于短管,静置,一段时间后如果液面高度差不变,则气密性好②液面到达活塞A处(U形短管内无气柱)③铜丝上有气泡冒出,生成无色气体,U形管左端液面下落
【解析】本题关键是铜与浓稀硝酸反应产生不同的有毒有害气体,反应原理:
Cu+4HNO3(浓)==Cu(NO3)2+2NO2↑(红棕色)+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由图Ⅰ装置进行制取NO,缺点很多,污染环境。
由图Ⅱ装置完成该实验时,因Cu与浓硝酸反应,在铜丝表面冒出气泡,还生成大量的红棕色气体NO2,Cu(NO3)2溶液呈绿色。
当停止反应后将导管插入水中,NO2与H2O反应迅速减小试管内的压强,就会有倒吸现象,使水进入大试管中,反应继续进行。
当水上升到1/2时,取出导管伸入一支带有碱液棉花的小试管,碱液吸收NO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这样的操作较烦琐,难免有极少量NO2、NO气体逸出。
可以用图Ⅳ装置制取NO更加绿色化。
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A,向U形管长管一端加水至液面高于短管,静置,如果长管与短管液面高度之差不变化,说明U形管的气密性好。
②打开活塞A,从短管注入稀硝酸,直到液面到达活塞A处(U形管短管一端无气柱)为止。
③关闭活塞A,观察到铜网表面上有气泡冒出,同时生成无色气体,也就是NO气体,U形管长管内的液面逐渐下降。
【高考链接】本题属于验证性实验题,通过平时所作的实验来回答有关的实验现象,书写有关的方程式,并涉及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2018年高考涉及这种检验性或验证性实验的有:
全国理综卷
第26题,四川理综第7题,辽宁理综第26题,江苏化学第9题等。
2018年高考涉及装置气密性检验的有广东化学第19题,山东理综第30题,2018年高考山东理综第30题。
6.(14分)实验室中根据2SO2+O2
2SO3;ΔH=-196.6kJ·mol-1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制备SO3固体。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操作名称,不必写具体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装置中加入Na2SO3固体的同时,还需加几滴水,然后再滴加浓硫酸。
加几滴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试管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广口瓶D内盛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D的三个作用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当Cr2O3表面红热时,应将酒精灯移开一会儿再加热,以防温度过高,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装置F中U形管内收集到的物质的颜色、状态是____________。
(7)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G装置导出的尾气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分)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水与浓硫酸作用放热,有利于SO2的放出
(3)缓冲、防止倒吸
(4)浓硫酸
①干燥SO2和O2②使SO2和O2混合均匀③通过观察控制气体比例和气流速度
(5)温度过高不利于SO3的生成,且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6)无色晶体或白色固体
(7)防止水蒸气与SO3接触
(8)用NaOH溶液吸收
【解析】通观整套装置,A装置应为制SO2气体的装置,B装置应为制O2的装置,两种气体在D装置内混合,在E装置内的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三氧化硫,在F中冷却后得到三氧化硫固体。
实验进行以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由于二氧化硫的溶解度比较大,所以温度高时有利于二氧化硫的逸出,这就是加入几滴水的目的。
由于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只有接触才能进行,并且反应物间有一定量的关系,水蒸气的存在对三氧化硫的生成是不利的,所以通过浓硫酸把好这道关。
余气排出后,仍要防止空气中水蒸气的干扰,且要防止二氧化硫进入空气中,以污染环境。
【高考链接】本题涉及气体的检验与制备,这在中学阶段是常见的题型,在2018年的高考中全国理综卷
第26题恰好也考查了SO2等的检验,还有2018年高考山东理综第30题第
(1)问、福建卷第25题等涉及SO2的验证问题。
7.(14分)2018年11月,美国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分布在萤火虫呼吸道上的细胞能够制造一氧化氮,来自大脑的信号则控制释放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致使被称为线粒体的邻近细胞结构短暂地关闭。
线粒体关闭时会产生一个氧脉冲,氧脉冲则引发另一细胞中的一种酶打开萤火虫的“灯泡”,整个闪光过程在千分之一秒内即可完成。
这次的发现再次验证了一氧化氮在生物机体内的重要作用。
下图为某实验者设计的验证银圆完全溶解于一定量的浓硝酸后生成NO2气体中含有NO的实验装置图。
常温时,NO2与N2O4同时存在;在低于0℃时,几乎只有无色的N2O4晶体存在。
(1)反应前先打开A中的活塞K1,持续通一段时间N2,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装置中缺B,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打开D中的活塞K2,并通入氧气,D瓶内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若通入的是热氧气,则瓶内气体的颜色比以前更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E中a仪器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已知该银圆的质量为25g,加入75mL12mol·L-1的浓硝酸。
实验结束后,A中烧瓶内溶液中H+的浓度为2mol·L-1(反应中HNO3既无挥发也无分解),溶液体积仍为75mL。
①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测定该银圆中铜的质量分数,还需进行的主要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NO被空气中的O2氧化
(2)在C中水蒸气被冷却成水,它与NO2或N2O4反应生成NO,干扰NO的验证
(3)因有2NO+O2====2NO2,所以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升高温度,2NO2
N2O4的平衡向左移动,NO2的物质的量增大,颜色加深
(4)把NO2全部转化为N2O4晶体,避免在D装置中对NO的验证产生干扰防止倒吸
(5)①0.75mol
②将A中溶液倒入烧杯中,然后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测定溶液中Ag+的质量
【解析】实验的目的是检验NO2气体中是否混有NO,若实验中途NO发生了转化,就无法确定NO是否在银圆与浓硝酸的反应中生成,也就失去了检验的意义。
因此第一步操作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以防NO被装置内的的氧气所氧化。
若缺少B装置,则NO2或N2O4则会与C中冷凝后的水反应生成NO,从而对NO的检验产生干扰。
反应结束后,由于D中存在NO,所以在接触空气中的氧气时而变红棕色。
升高温度,2NO2
N2O4的平衡向左移动,NO2的物质的量增大,颜色加深。
此题中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是产物中Cu2+质量的确定、气体的体积或质量,所以我们只能测定溶液中金属离子的质量。
若加碱,则产物在干燥时会分解,对测定结果造成误差,所以最好是加入Cl-,让Ag+生成沉淀。
【高考链接】本题为达到实验目的给定了一套实验装置,然后回答有关问题,这是比较传统的实验题,2018年高考涉及实验装置的有:
全国理综卷
第27题,全国理综卷
第28题,广东化学第21题;还有2018年高考山东理综第30题、广东卷第33题、浙江卷第27题等。
做化学综合实验题最重要的是学会审题,就是要学会拨开“枝叶”寻求“主干”的方法,这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需要反复训练。
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抓住综合实验题的几个关键并直观化,对解答综合实验题大有帮助。
具体方法是通读全题,分别寻找几个“主干”:
①实验目的。
②已知信息。
③所给数据。
最后,综合归纳以上各点,结合有关原则,用框图直观地将实验方法、步骤、产物流程等全题贯通。
这样一个复杂问题先被分解成几个部分来分析,化繁为简,再进行综合归纳,直观地“全盘托出”,使问题顺利解决。
8.(14分)航天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如下图所示:
(1)Ⅱ是CO2和H2的反应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化学 题型 复习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