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总结.docx
- 文档编号:24622797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1.92MB
儿科护理学总结.docx
《儿科护理学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学总结.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护理学总结
儿科护理学
一、儿童年龄分期和生长发育
年龄分期
1、胎儿期(Fetus)——胚胎期(embryo)0~12w——胎儿中期13~28w——胎儿晚期29~40w
前8周为预防胎儿畸形最重要的时期。
2、婴儿期(Infantperiod)——新生儿期(neonatalperiod)0~28ds;围产期(Perinatalstage)胎儿28w~新生儿1w;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营养需要增加;占婴儿死亡率2/3,生存环境改变。
3、幼儿期(Toddlerperiod):
感染性疾病增多
4、学龄前期:
肾炎、风湿病较多
5、学龄期:
发病率低,性格教育培养
【小儿惊厥:
新生儿——产伤、窒息、颅内出血、先天异常;<6m无热惊厥——手足搐溺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m~3岁——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岁无热惊厥——癫痫】
6、青春期(Puberty)女:
11-12to17-18岁,男:
13-14to18-20岁,性成熟,生长发育第二次加速
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1、体重:
生理性体重下降(1周内,>10%or>10天则病态),出生时3kg,一岁9kg,二岁12kg
估计小儿体重公式:
1~6月:
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0.7
7~12月:
体重(kg)=6+月龄×0.25
2岁~青春期:
体重(kg)=年龄×2+8
OR
3~12月:
体重(kg)=(月龄+9)/2
1~6岁:
体重(kg)=年龄×2+8
7~12岁:
体重(kg)=[年岁×7-5]/2
低体重:
低于同年龄组体重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或第3个百分点以下
体重过重:
大于同年龄组体重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或第97个百分点以上
2、身高/长:
3岁为界,出生时50cm,一岁75cm,二岁85cm
2岁-12岁身高估计公式:
age×6cm+77cm
3、坐高:
头顶——坐骨结节,反映脊柱和头部的增长,卧位/坐位3岁为界
4、头围(HC):
出生时32~34cm,一岁46cm,二岁48cm;胸围(CC):
出生时32cm,一岁46cm,二岁后,胸围—头围=年龄-1
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第二生长高峰(PHV,peakofheightvelocity)
性早熟:
青春期提前出现,女孩<8岁,男孩<9岁
性发育延迟:
无第二性征出现,女孩>14岁,男孩>16岁
6、骨缝与囟门的闭合:
前囟出生时1.5cm~2cm,1~1.5岁关闭;后囟出生时0.5cm,1~2m关闭;骨缝3~4m闭合
7、脊柱:
3m抬头—颈曲,6m坐—胸曲,1岁走—腰曲
8、长骨:
骨龄,测量部位≤1岁—左手腕、膝,>1岁—左手腕,头状骨、钩骨3个月出现,1岁桡骨骺,2~9岁腕部骨化中心=年龄+1,一共10个骨化中心,10岁出齐。
9、牙齿:
乳牙(共20个),恒牙(共32个),
乳牙萌出:
4~10个月,通常2.5岁~3岁出齐,12个月末出牙视为异常。
恒牙萌出:
骨化从新生儿开始,6岁第2乳磨牙之后萌出第1恒磨牙,7~8岁乳牙按萌出先后脱落代之以恒牙,12岁萌出第2磨牙,18岁以后第3磨牙(智齿),20~30岁出齐
体格发育评价内容:
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匀称程度(体型匀称—1cm身高的体重范围BMI=体重(kg)/身高(m)2,身材匀称—坐高(顶臀长)/身高(长),头的比例从出生时1/4到成人1/8)——常用统计学方法:
百分位法3/97,均值离差法2个标准差;生长曲线;等级法
早产儿年龄矫正:
矫正胎龄至40周(足月)后再评价——身长矫正至40月龄,体重矫正至24月龄,头围矫正至18月龄
Eg:
女,胎龄32周顺产。
1岁8个月时Wt8.8kg,L79cm,H.C47.6cm
评价:
1岁8个月,Wt:
P5th-P10th,H.C: -(1SD-2SD)——矫正后: 1岁6个月,W: P3rd-P10th,L: P10th-P20th 感知、行为发育 1、脑和脊髓: 出生时约370g,占体重的1/9-1/8,7岁接近成人。 出生后脑重的增加不是细胞数的增加。 3岁时神经细胞已经基本分化完成,8岁时接近成人;4岁时神经纤维才完成髓鞘化。 初生时的活动主要由皮质下系统调节。 存在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拥抱反射、踏步反射、握持反射、爬行反射) 2、感知觉: 皮肤感觉(触觉、痛觉(2岁))、味觉(4~6m)、嗅觉 3、行为: 四个能区——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会 大运动: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岁走。 十站,2岁跑,3岁独足跳 可疑迟缓的临床判断: 4月不能抬头,8月不能翻身和独坐,13月不能独自站,15月不能独自走。 精细运动: 三玩手五抓七换手九对指,一岁乱画二岁折纸三岁搭桥 可疑迟缓的临床判断: 6月不能伸手抓物,9月不能物体换手,12月不能拇食指取小丸。 言语与语言: 发育阶段 1~6月发音阶段元音、辅音、单音节 7~11月学语阶段组合音节、含糊语声 1~3岁单词单句阶段单词、简单句 4~6岁成语阶段复合句 2m发喉音,3~4m咿呀发音并能笑出声,5~6m发单音认识母亲及生熟人,7~8m发双重音,9m懂再见,10~11m模仿成人动作,1~1.5岁能说出物品及自己的名字,2岁用简单语句表达需要。 可疑迟缓的临床判断: 14月不会说单词(名词),24月不会组合两个不同音节的词(动词),30月不会说短句(关联词) 迟缓筛查标准: 24月词汇量<30个——障碍,词汇量<50个——可疑 个人-社会能力: 二笑,六认生,九再见,一岁表需要,二岁做游戏,三岁会穿衣。 可疑迟缓的临床判断: 2月不能逗笑,9月不能分辨生、熟人,14月不会表示需要 儿童行为异常: ①屏气发作——呼吸运动暂停(0.5-1min),可伴有抽搐,多见于6~18m,5岁前可逐渐自然消失。 情绪变化—换气过度-呼吸中枢抑制-屏气发作,屛气发作与以后的惊厥无关。 ②遗尿症——2-3岁已能控制排尿,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 二、新生儿及新生疾病患儿的护理 1、新生儿分类 根据胎龄分类—判断成熟度 过渡足月儿(36+) 根据出生体重分类—判断营养 足月小样儿: 胎龄已经足月,体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儿 根据出生体重与胎龄关系分类—综合判断宫内成熟与营养 出生体重在同胎龄体重的百分位 高危儿: 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新生儿低血糖界值: 全血血糖<2.2mmol/L 【★正常成人空腹血糖为3.61-6.11mmol/L,当随机血糖≥11.1mmol/L并有三多一少症状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有以上三者之一考虑糖尿病。 一般餐后可升高,但很少>8.30mmol/L,饥饿时降低很少<3.30mmol/L。 当血糖<2.80mmol/L时,称为低血糖。 】 2、新生儿生理特点 ——呼吸系统【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次数为16~20次/分,≥24呼吸过速,≤12呼吸过缓,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ml,称为潮气量。 】 足月儿 早产儿 腹式呼吸为主—肋间肌薄弱主要靠膈肌;呼吸表浅,节律不均;频率快,40-60次/分 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易缺氧,呼吸衰竭;慢性肺疾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暂停 PS产生: 胎龄18~20周开始产生,缓慢增加胎龄35~36周迅速增加 早产儿肺泡数量少,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呈扁平立方形,毛细血管与肺泡间距离大,气体交换率低。 呼吸暂停(apnea): 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s,或虽不到15s,但伴有心律减慢(<100次/min),并出现紫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 ——循环系统 胎儿循环: 母胎血循环;肺血管阻力大;右心压力>左心压力---卵圆孔开放;肺动脉干压力>主动脉压力---动脉导管开放 心率: 正常足月儿120-160次/min,早产儿较快;血压平均70/50mmHg,早产儿较低; 血流分布不均: 多集中在躯干、内脏,四肢少,肝脾易于触及,四肢易发凉,末梢易于出现青紫。 ——消化系统 易溢乳: 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紧,胃呈水平;消化道面积相对大,通透性高,利于营养、毒素吸收;墨绿色胎便约2-3天排完,早产儿易发生胎粪延迟排出;肝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酰基转移酶活性低---黄疸;早产儿消化酶不足(尤其胆酸),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 肠炎(NEC)。 ——神经系统 脑沟、回发育不成熟,脑干及脊髓发育较完善,有不自主和不协调的动作;大脑皮层兴奋性低,觉醒时间短,2~3h/d;有特殊的神经反射: 觅食、吸吮、拥抱、握持;新生儿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温度觉发育良好。 ——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皮下脂肪薄,早产儿棕色脂肪细胞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表皮角化层差,容易散热;汗腺发育不完善,水分不足时容易发热。 适中温度: 使机体代谢、氧及能量消耗最低并能维持体温正常的最适环境温度。 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乳腺肿大;马牙和螳螂嘴;假月经;粟粒疹;(生理性贫血;生理性腹泻) ★3、正常足月儿及早产儿的护理 常见护理问题: 足月儿——有窒息的危险: 与呕吐、溢奶有关;有体温改变的危险: 中枢调节功能不完善;有感染的危险: 免疫功能不足;有受伤的危险: 缺乏自我防卫能力。 早产儿——体温过低: 产热贮备力差;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有感染的危险: 免疫功能不足;不能维持自主呼吸: 肺发育不全,缺乏PS。 护理要点: 呼吸、喂养、黄疸、神经发育 具体护理措施: ①维持有效呼吸——保暖、舒适卧位,必要时吸痰(浅层吸痰法,注意观察,备好急救物品)。 ②供给营养——合适奶嘴,头高右侧卧位,专人看护,禁止离岗,加强巡视,误吸时紧急处理(足月儿);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定时检测电解质及血糖,保持胃管固定通畅,遵医嘱按时给予鼻饲奶液,评估患儿对奶消化情况,每次鼻饲前回抽残奶,评估腹部情况,看有无腹胀、腹部紧张及腹部皮肤发红,预防NEC的发生,准确记录出入量(早产儿)。 ③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每天称体重,理想体重增长(15-30g/d),补充铁剂(卫生部门建议出生后6个月补铁,早产儿生后2周。 有研究表明足月产儿储备铁只够用4个月,建议小儿一出生就补铁剂)、维生素(母乳喂养可以在出生后4个月开始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也就是鱼肝油;奶粉喂养在出生2周就要开始补充)。 ④预防感染——消毒隔离制度,洗手无菌操作防交叉感染,使用中的温箱10-14天更换一次,留置PICC或深静脉置管的患儿,每周更换敷料贴,每日更换输液管道,集中护理减少接触机会,监测体温,奶瓶奶嘴高温高压消毒灭菌,一物一用,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日沐浴或擦浴,保持皮肤清洁(肛周皮肤)。 ⑤安全身份识别——;安全保暖——新生儿保暖指引,维持中性体温36.5℃~37.5℃,正确放置探头,准确记录箱温,集中护理与鸟巢的开展,严防烫伤,箱温记录设计到监护表上,至少每2~4小时记录箱/台温一次。 ⑥健康教育——促进母婴情感建立,宣传育婴保健常识,新生儿筛查,预防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 ★4、新生儿常见疾病 ——黄疸 生理性黄疸: 生后2-3天出现,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4周,婴儿一般情况好,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umol/L,早产儿<257umol/L 病理性黄疸: 发生早,可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1u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7umol/L;黄疸发展快,每日上升>85umol/L;黄疸持续过久或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 ——新生儿溶血病 临床表现: 黄疸出现早(多于生后24h内出现);以间胆升高为主;外周血网织RBC↑;可有贫血及肝脾肿大;严重者发生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发生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时,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沉积于基底神经核等脑组织部位,抑制脑组织对氧的利用,导致脑损伤。 受影响神经核区呈黄色,故又称核黄疸。 ——临床表现: ①警告期—嗜睡、吸吮反射和肌张力减退。 ②痉挛期—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脑性尖叫。 ③恢复期—各项机能逐渐恢复。 ④后遗症期—程度不等的发育障碍。 以上两病治疗: 光疗(425~475nm蓝光,510~530nm绿光,距离33~50cm。 副作用: 发热、腹泻、皮疹、青铜症,视网膜受损,不显性失水增加,核黄素破坏加速);换血疗法(150~180ml/kg) 护理: ①病情观察——予持续心电、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注意皮肤粘膜、巩膜的色泽,随时监测胆红素值;②光疗时,注意保护患儿的眼睛,男婴遮挡阴囊,敞开尿片以确保最大化的光疗面积,严密观察光疗副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③遵医嘱给药;④健康教育 ——新生儿败血症 致病菌: G-杆菌-大肠杆菌最常见;G+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条件致病菌: 表皮葡萄球菌、克雷白杆菌 临床表现: ①全身一般情况——(六不)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体重不增、黄疸不退;②局灶症状——脐炎、脓疱疹;③中毒症状——休克、肝脾肿大、瘀点、腹胀;④并发症——脑炎、硬肿症、DIC 治疗要点: 抗生素治疗(合理、早期、足量静脉给药,疗程一般7-14天);对症、支持治疗 护理措施: ①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②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③维持体温稳定物理降温;④及时处理局部病灶如脐炎、脓疱疹;⑤保证营养供给;⑥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主要病因: 寒冷、早产、感染和窒息 典型症状: 反应差、不吃、不哭、体温不升、硬肿;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或重症感染,出生3日内或早产新生儿多见。 临床表现: 低体温(体核温度降至35℃以下,TA-R腋肛温差);硬肿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多器官功能损伤 治疗要点: 复温,支持疗法,合理用药 护理措施: 复温,合理喂养,保证液体供给,预防感染,严密观察病情 ——窒息(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肺与循环的转变——正常转变障碍: 呼吸暂停 继发性比原发性严重 临床症状: 宫内缺氧;危及的新生儿出现的体征(青紫、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肌张力低);Apgar1分钟评分(窒息的程度轻度4~7分,重度评分0~3分);5分钟评分 窒息复苏步骤: 气道通畅(Airway)清除分泌物——建立呼吸(Breath)刺激、加压给氧、机械通气——维持正常循环(Circulation)胸外心脏按压——药物治疗(Drug)肾上腺素——评估(Evaluation)及时,贯穿整个复苏过程。 护理: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转运至NICU;②并发症的处理: 脑水肿、抽搐、低血压;③疑有感染者,用抗生素预防;④防止再灌注损伤;⑤神经康复 窒息预防: ①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时处理高危妊娠;②加强胎儿监护,避免宫内缺氧;③推广新法复苏(ABCDE);④产房内配备完善的复苏设备;⑤每次分娩均有掌握程序复苏技术的人在场。 ——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 神经元坏死 临床表现: 缺氧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区别大。 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异常;颅压高(前囟饱满,颅缝分离)、惊厥、脑干症状(生命体征改变)。 治疗: 及早治疗;综合治疗;阶段性序贯治疗及目标;要有足够的疗程;医务人员对治疗要有信心。 支持疗法(三支持)——①供氧,维持血气和pH在正常范围,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②维持周身和各脏器足够的血液灌注,使血压和心率维持在正常范围;③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5.0mmol/L)。 对症处理(三对症)——①控制惊厥(苯巴比妥钠: 负荷量20mg/kg,维持量5mg/kg.d,安定: 每次0.1~0.3mg/kg);②治疗脑水肿(速尿、甘露醇,限制液体入量,补液60~80ml/kg.d);③控制及缓解脑干症状(纳洛酮每次0.05~0.1mg/kg,连用2~3天) 高压氧治疗;亚低温治疗 出生后4-10天——促进神经细胞代谢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高压氧;中度患儿治疗至10~14天,重度继续治疗 出生10天后——新生儿期的干预(视、听、触觉、前庭运动刺激) 护理: 给氧;监护;早期康复干预 ——颅内出血(Intracranialhemorrhage) 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关。 意识形态改变—激惹、过渡兴奋或表情淡漠、嗜睡、昏迷;眼症状—凝视、斜视;颅内压增高—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觉;呼吸改变—增快、减慢或暂停;肌张力—早期增高以后减低;瞳孔—不对称、对光反应差 治疗: 止血(维生素K1、立止血);镇静、止惊(鲁米那、安定);降低颅内压(速尿);应用脑代谢激活剂(胞磷胆碱);外科处理 护理: ①密切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囟门张力,定 时测头围,呼吸形态、肌张力,惊觉发生的时间、性质,严密监测体温,保持体温稳定;②保持绝对静卧,集中护理减少刺激;③遵医嘱给药,保证用药的安全;④健康教育 3、儿童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1、三大营养素供能比: CHO—50%,Pro—15%,Fat—35%;生长发育所需5~50Kcal,(小儿特有) 2、母乳喂养 母乳: 初乳、过渡乳(5~10d)、成熟乳、后期乳 母乳成分 母乳喂养优点: 营养丰富,生物效价高,易被婴儿吸收利用;富含多种免疫物质,降低婴儿患病率;富含生长调节因子,促进婴儿发育;经济、方便、省时省力、温度适宜;增进母婴感情;促进母亲产后复原,减少乳母患乳腺癌的可能性。 喂养注意事项: 3、牛奶量计算法 婴儿每日约需能量0.4~0.5MJ(110kcal)/kg,需水份每日150ml/kg,100ml含8%糖的牛奶约供能量0.4MJ(100kcal),婴儿每日约需加糖牛奶100ml/kg。 4、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症——佝偻病、手足抽搐症 【佝偻病】3月-2岁,骨骼改变,肌肉松弛,神经兴奋性改变。 四期—初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初期(6m内): 主要表现精神症状,枕秃;骨骼症状不明显;生化检查碱性磷酸酶大多已有增高。 激期: 精神症状更为明显,主要出现典型的骨骼改变。 【头部——颅骨软化: 3-6个月的婴儿,方颅(7~8月),前囟迟闭,乳牙萌出推迟,易患龋齿。 胸部(1岁左右)——肋骨串珠、肋膈沟及肋缘外翻、鸡胸或漏斗胸。 四肢——手镯脚镯(多见于6岁以下小儿)、X/O型腿(1岁左右小儿站立行走后)。 脊柱后凸畸形、侧弯。 扁平骨盆。 】肌肉关节松弛;神经系统发育迟滞;血液生化改变(血钙可稍低,血磷降低明显,钙磷乘积多低于30,碱性磷酸酶明显增加为活动期重要指标) 诊断: 碱性磷酸酶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 血清25-(OH)D在早期明显降低,是可靠的诊断指标。 【手足抽搐症】常见于<6月的婴儿,钙离子浓度降低,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总血钙<1.75-1.88mmol/L,或离子钙<1.0mmol/L。 典型发作——惊厥、手足搐搦、喉痉挛。 诊断: 婴幼儿突发无热惊厥,且反复发作,发作后神志清醒,无神经系统体征者,应首先考虑本病。 鉴别诊断: 其他无热惊厥性疾病—低血糖症、低镁血症、婴儿痉挛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喉痉挛需与急性喉炎鉴别 5、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体重不增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皮下脂肪消减的顺序: 腹部→躯干、臀部、上下肢→面颊部。 四、住院患儿的护理及家庭支持 1、儿童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小儿门诊、小儿病房——安全管理、预防感染、生活管理、环境管理 2、住院小儿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3、与住院患儿沟通: 沟通的原则——适当的时候进行沟通;与孩子的视线平行;温柔地与孩子靠近;守信;避免长句;让年长儿有单独说话的机会。 与婴儿沟通的技巧——理解哭的类型;使用非语言沟通;与家长的沟通技巧——鼓励交谈;直接的焦点;同理心;聆听;关怀;解决问题;不断充实自我 4、住院患儿的家庭支持: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家长参与 5、小儿护理评估的原则: 舒适的环境;和蔼的态度;顺序灵活;技术熟练;保护和尊重 6、疼痛护理: 评估——措施 7、用药护理: 小儿对药物的生理反应——代谢及解毒功能差;易通过血脑屏障;不良反应不同;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可受母亲用药影响。 儿童药物治疗——药物剂量计算——按体重计算(最常用); 按体表面积计算(许多化疗药) <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 >30kg小儿体表面积(m2)=(体重kg-30)×0.02+1.05 按年龄计算(咳嗽药、营养药);以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此法剂量偏小) PICC插管及护理 五、小儿各系统疾病——结合新生儿生理特点 消化系统 1、口炎: 鹅口疮,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 护理要点 2、小儿腹泻: 6月~2岁的小婴儿发病率高 健康粪便 分类: 病因——感染/非感染;病程——急性<2周/迁延性2周~2月/慢性>2月;程度——轻度/中度/重度 病因: 易感因素(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消化酶活性低,消化道负担较重,机体防御能力差,缺乏胃酸及SIgA,肠道菌群,人工喂养);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 机制: 渗透性、分泌性、渗出性、肠道功能异常 临床表现: 胃肠道症状—上吐下泻,大便三多(量多、水多、次数多);全身中毒症状—发热,腹胀,拒食,神经系统异常表现(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等);水、电解质、酸碱紊乱—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三低(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 轻型腹泻 重型腹泻 ①胃肠道症状轻 ②无脱水 ③无中毒症状 ①胃肠道症状重 ②明显脱水,电解质紊乱 ③中毒症状重 轮状病毒肠炎(渗透性腹泻) 病因: A组轮状病毒,好发于秋冬季,6月-2岁患儿 临床特征: 腹泻症状突出,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继发乳糖不耐受。 大便特征: 外观呈水样、蛋花样,呈酸性,大便镜检正常。 其他: 最常累及部位有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常见病原体所致腹泻大便的特点: 腹泻的类型大便特点 轮状病毒腹泻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带少量粘液 致病性大肠菌腹泻黄绿色稀便或蛋花汤样,较多粘液,腥臭味 白色念珠菌腹泻黄色稀便、泡沫多、带粘液“豆腐渣”样 梭状芽孢杆菌腹泻黄绿色水样,伪膜排出 治疗原则: 调整饮食、减轻胃肠道负担;控制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液体疗法,微生态制剂、粘膜保护剂,药敏选抗生素);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预防并发症 腹泻程度的评估 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特点 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特点 代谢性酸中毒: 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表示来自碳酸氢盐与碳酸的CO2的总量,受代谢性与呼吸性两个因素的影响,基本代表血液中碱储备量。 ) 轻度CO2-CP13~18mmol/L呼吸稍快 中度CO2-CP9~13mmol/L烦躁或萎靡/唇樱红/呼吸深慢 重度CO2-CP<9mmol/L昏睡、昏迷/唇樱红或紫绀/循环衰竭(与脱水程度成正比) 护理措施: 口服补液——口服量的计算: ü预防脱水轻度脱水中度脱水 20~40ml/kg50~80ml/kg80~100ml/kg 自由饮用8-12小时8-12小时 注意事项: 新生儿、有明显呕吐、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的患儿不宜适用 静脉补液——①重度脱水(即休克): 应首先快速补液,2∶1等张含钠液20ml/kg(<300ml),30~60分钟内静脉快速输入,然后再补充余下的累积损失量。 ②第一日所用的液体量(定量)轻度脱水为90-120ml/kg,中度脱水为120-150ml/kg,重度脱水为150-180ml/kg。 第二天的补液补充继续损失量: 丢多少补多少,随时丢随时补,补充生理需要量(60-80ml/kg/d,1/3-1/5张液体)③定补液成分(定性)由脱水性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 护理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