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4618664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41.40KB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docx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其对策
一、找准成因是转化的基础
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学科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
通过观察、询问、调查、发现产生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大多学科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学科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4.依赖心理强。
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学科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二)外部原因
1.小学阶段的基础差。
由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未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
2.教材的原因。
初中学科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学科课的学习。
3.社会和家庭的原因。
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4.突发事件的影响。
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二、了解学困生心理是转化的前提
学困生的几种心理:
1、自卑型:
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怕出错误受人耻笑,不敢问问题,缺少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或者思想包袱重,很想学习好,偷偷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有压抑感,所以很自卑。
2、基础型:
原来基础比别人差,上课听不懂;或身体差,缺课多,因而掉队了。
这类学生想赶上去又怕吃苦,往往原地踏步甚至下滑。
3、缓慢型:
能学会,就是接受速度慢。
来不及消化巩固,新的一课又来了,夹生的勉强跟着学下去,以至恶性循环。
4、厌学型: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怕吃苦,自动放弃。
5、对立型:
由于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对家长或教师不满,产生逆反心理而赌气不学,逐渐掉队。
6、随意型:
平时学习不努力,无所谓,家长也管不了,听之任之。
7、牵连型:
有些人本来学得还可以,但由于班级普遍差,周围环境不好,只求随大流,结果走下坡路。
8、被动性:
不抓不学,抓紧就学好,抓一抓才学一学,不自觉。
9、骄娇型:
这类学生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隘的性格。
怕苦怕累,盲目骄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逐渐退步,虽多次失败,并不感到难为情,家长宠溺,反而责怪教师教不好。
三、减少学困生的教学对策
1、教育对策——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
(1)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往往与他们情感及意志薄弱有密切关系。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人本主义的学生观与教育观,尊重学困生的情感与尊严,挖掘非智力因素,用期望的春风融化覆盖在他们心灵中的冻土,从而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戒备心理。
(2)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应注意借助师生双方的心理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运用疏泄的方法,深入了解前因后果,主动接近他们,通过谈心疏通思想,才有可能解开他们思想疙瘩,澄清是非,并通过做好班级学生、家长工作,形成团结、友爱、互助的学习生活环境,减轻学困生的逆反心理压力。
(3)对于厌学的心理,我们可以通过调查,了解产生厌学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愉快教育、成功教育,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功感,变厌学为乐学,促进学困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因人而异,教师首先以真诚的爱心去爱护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达成心灵的沟通。
同他们谈心,介绍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表扬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前进。
古人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对学生亲如家人,易于消除学生的胆怯的心理障碍;
(4)建立学困生个案。
2、教学对策
(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窍门,树立学好的“心理优势”,如教给学生循环记忆法,演练技能等,使他们首先树立起信心。
(2)要使学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
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绩在上升,因而逐步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学习积极性。
有了积极性,就肯学习。
肯学习,成绩必然会提高。
成绩进步了,心理优势就得到加强,形成良性循环。
(3)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
(4)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从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
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
(5)抓好学困生的课外个别辅导。
课外辅导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的课外辅导,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解决他们在堂上存在的困难。
常用的辅导方法有①目的辅导,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强烈愿望,推动他们积极学习,为下一步的辅导打好基础;②学法辅导,学困生碰到困难就会怨恨自己“笨”,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所以要向他们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法,让他们亲自实验与总结,还可召开学习方法讨论会,使学生互相交流,让学困生从同学处得到学习方法指导;③书面辅导,书面作业与试卷,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
对于学困生,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并要求其订正,最好再出一些补充题让他们练习巩固,增强信心;④及时跟踪检查。
综上所述,学困生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知识基础及不同的学习态度、个性特点,要转化他们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但只要各位同仁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对策,并多给后进生一份关爱,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将使学困生昂首跨入先进行列之中。
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认真地分析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可能的。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学科史,或有趣的学科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尽情地“欣赏”。
2.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
教师应该主动地关爱他们,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消除恐惧心理,远离学困。
3.加强学法指导。
有些学困生虽然学习学科也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
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学科学习策略,不会调控自己的学科认知过程与方法。
因此,对这样的学困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4.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学困生思想不稳定,上课容易分心。
在课堂上应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5.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困生。
对于学困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心理。
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特长和闪光点,教师要捕捉学困生的光闪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6.加强家庭、学校的联系,构建德育网络化。
学校、家庭对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影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总之,学困现象是一种不可避免与学习过程并存的问题,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的紧迫课题。
关注这一现象,势必有相应的策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我现在所教的班级有相当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每天早来晚走,抓紧时间补差。
工作之余,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如下:
一学生自身状况
1.智商水平
2.学习水平情况
3.学习能力水平
4..学习基础,学习困难的学生基础知识与平均水平之间有明显差异,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基础都差,其中差异较大的为语文中常用字的识字率和基础阅读,写字。
数学的基础运算和代数能力。
5.学习参与能力,学习困难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未投入学习活动中,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6.注意力不集中
7.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困难的学生不预习功课。
复习时不认真,作业打小抄。
学习成绩不好不以为然。
8.学习心态,由于失而自卑,失去了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内动力。
二.生存环境问题
1.社会环境的影响
2.家庭环境的影响
关注学习困难学生产生的高峰期,防止造成学生分化
初中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随着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其中,农村初中英语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英语“学困生”)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学生怕学英语的思想越来越严重,各年级的英语“学困生”人数明显增加。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初中有25%左右的学生在学习上跟不上教学要求,学习成绩低得难以让人相信。
笔者认为,英语学习兴趣不大,英语教材难度偏大,英语教师教学水平偏低,家庭环境差,学校英语教学设备不足等是造成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困难的主要原因。
英语教师对他们束手无策,绞尽脑汁帮助他们,但是成效甚微。
农村初中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是非常复杂的。
一是外部因素,即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一的教育或管理失误造成的;二是内部因素,既学生自身的因素,包括学生的智力、心理等因素。
我这里主要谈外部因素对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一)学校因素
1.师生关系对立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的英语教师有着恨铁不成钢的期望,在教学方式上不注意学生的感受,出现公开批评学生、甚至辱骂学生等行为,往往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并导致一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对着干,不喜欢上英语课,成为这些学生学习英语学困难的原因之一。
2.教师英语课堂教学水平低
现在农村初中普遍都存在教师编制紧,英语教师不足的情况。
有部分英语教师是其他学科教师转行的或代课的;还有部分教师上进心不强,教学观念一直没改变,教学方法陈旧,采取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兴趣学英语;一些教师不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对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没有及时纠正,欠缺教学的艺术,知识面狭窄,调动不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些都导致了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出现了困难。
3.小学英语基础打不好
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资源不足,严重缺乏专职英语教师,英语教师的素质普遍低下。
而且由于小学英语不是考试科目,根本没有受到学校的重视,大多数村小根本没有开设英语科课。
学生英语入门阶段的基础就打不好,发音不准、不会拼读国际音标、欠缺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在五、六年级就不喜欢学英语,造成了初一英语学困生大面积的出现。
(二)家庭因素
1.家长文化水平低
在农村多数学生家长只有初高中甚至小学的文化水平,绝大多数家长不懂英语,认为学英语在农村没用,因此,对子女学英语也不重视。
这样就严重地挫伤了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有的家长相信“棍棒底下出尖子”,孩子考试不理想,就破口大骂,或者棍棒加身,以为这样孩子就会听话,用心学习,拿个全班第一。
殊不知,现在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他用学习成绩差和满不在乎来回敬大人。
而有的家长则对孩子放任自流,学生在家里从来都不读英语、不做英语作业、不听英语录音,也没人过问。
其结果,孩子没有动力和自制力去刻苦学习,这是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又一原因。
(三)社会的因素
电脑、游戏机、电视节目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课余时间他们很难静下心来温习当天的英语课,完成英语练习题。
在部分农村村风、民风差,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麻将档,对学生产生各种不良的影响,个别学生也染上了这些不良风气,无心向学,导致了农村初中出现大量英语学困生。
另外,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学校缺乏应有的英语教学设备、设施,影响教学质量。
(四)其他因素
由于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衔接不好,从小学到初一这个台阶很高,初中、小学教材之间的衔接跨度大,初中英语课程有相当的深度。
初一新生在学习上要以跳跃的方式完成由小学到初中的升级。
因此教法、教材问题也是导致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
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学校、社会、家庭某一方面出问题,或者三者都有问题。
所以,只有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准学习英语困难形成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把对学习英语困难学生转化工作落到实处。
学困生形成原因的探讨
在诸如我校的众多普通中学中普遍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学困生是指智力身体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以至于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达到国家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客观原因。
本文从对学困生的现状入手,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家庭情况,学习态度和教师,家长的反馈意见的调查分析,由此基本摸清了“学困生”的类型和症结所在。
一.学困生的分类
1.智力欠缺型学困生。
有一部分学生智力发展低于同龄其他学生平均水平,他们记忆困难,理解缓慢,对于知识不能变通;他们愿学、乐学,但结果往往是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比其他的学生多,而成绩却远远不如他们,在学习上处于持续困难的状态。
如由于知觉识别能力模糊而造成的部分学生对形态、结构以及以实验为主等方面的知识的识别能力较差,因此,在对所学知识中有关图形、结构等感觉困难较大,女生所占比例较大。
再如,由于语言表达系统的缺陷所造成的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理解知识有一定的困难,但动手能力强,这多见于男生。
另外,还有少数综合性缺陷所造成的学困生,比例虽小,但基本上是每科都差。
2.性格问题型学困生。
这类学生多是由于性格原因造成的,他们中或自卑、孤僻、悲观,或敌对、暴躁、冲动。
前者多表现为性格内向、敏感、成绩差,女生为多;后者大多是双差生,逃学、不听讲、不交作业、不守纪律、与老师关系敌对,男生中占有相当的数量,而目前女生人数也呈上升趋势。
3.无良好习惯型学困生。
现在的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家庭教育薄弱,长辈溺爱使得一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
他们怕苦、怕累、怕难、贪玩、依赖性强,在学习和生活上一有任何困难就找家长和老师,从而养成不愿动脑,稍微做不来的或抄或空白或等老师讲。
然而到了中学,学科作业一多,自然而然的就造成了学困生。
4.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学困生。
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他们的学习往往由于个人疾病、家庭变故、家庭文化环境差、交友不当或学校周围环境差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例如在部分离市区较近的学校附近就会有一些电子游戏厅、网吧等地方随时引诱着在校青少年出轨而疏远自己的学习,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学困生,辍学生。
5.缺乏动力型学困生。
此类学生头脑灵活,只是于学习动机、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引起学习困难。
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学习态度消极,学习过程中不能自制,不能坚持始终。
有的好高婺远,眼高手低;有的不求甚解,马虎从事。
尤其此类学生对老师的看法和老师对他们的态度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动力。
二.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1.依赖心理严重。
学困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常跟着老师的思路转,很难有自己思考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遇到难题就中断思考或不愿思考来等待答案。
可以说,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就被改变了。
2心理情绪变化大。
学困生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约,因而心理情绪很不稳定。
上课听懂一点就兴奋不已;受到批评时情绪低落;不适应或没听懂时就开小差。
这样也极容易引起亲人的指责、老师的批评,久而久之也就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创伤,难以治愈。
3.认知水平低。
由于平时很少能独立的思考和处理问题,所以对自己也就缺乏独立客观的评价,而往往会把家长,教师或同伴的评价当作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依据。
倘若这时候,有心有不良的人的误导,那么很有可能导致这部分学生从“学困”沦落到“双差”的地步。
4.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
学困生也强烈要求进步,也希望得到优异的成绩,得到老师的重视和承认,同学的赞扬,家长的鼓励。
但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加而自己又不能很快跟上节奏的时候,他们就容易心理崩溃,丧失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持下去的意志,最后导致学习困难。
这种情况即使在一定条件下有所转变,他们的所作所为反复性也很强。
5.自觉性和自制力差。
学困生起初会难以约束和克服自己的行为习惯,课堂学习效率很低,长久之后,学生会变得无责任心,不肯承认错误,无所谓成绩好与坏,甚至扰乱课堂纪律。
久而久之,还可能造成他们的人格缺陷。
6.习惯差。
这部分学生很多事情由于在小时侯都有家长和教师的非常细心管理会很比较容易好的解决,但一旦环境改变无人或少有人管理后他们自己的事情就完全改变了由此就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从而导致学习落下,甚至有的学生连小学都被疏于管理,长久以后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例如完成作业,他们一般都不会先完成再休息,而是玩够了再完成作业,如果累了或是题难了就抄或者不做,老师和家长批评多了也就习惯了。
7.厌学思想严重。
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上无成功感,基本上都会厌学。
对于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学习活动兴趣都不高,但组织的其他活动如体育活动、课外活动等积极性都很高。
因为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可以体会到成功,不会总感觉灰色,好象找到了自我,也增加了信心。
三.学困生的产生原因
1.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力因素,而是由于自己长久以来所形成的习惯所造成的。
多数学困生在小学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独立的学习习惯,而是过多的依赖他人,依靠简单的重复记忆和练习来应考,到了中学阶段,学习内容加重,学生不能很快的适应中学学习,缺陷加大,长此下去,就造成了他们的学习困难。
2.小学及初中升学考试中实行的应试复习,迫使学生加班加点的机械重复记忆或练习,这已损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升入初高中后,又只有少数优生能进入重点班,能保持自己的兴趣,学得轻松。
大量的学生在进入初高中后没有进入重点校,重点班而丧失信心,加之自己懒散的学习习惯,造成了学困生的产生。
我们曾对本校27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我校的普通班中有80%的同学因为进入普通班而对自己懊恼不已,信心不足。
3.学习方法运用不当。
学生在升入中学后学习环境和内容都是崭新而陌生的,他们在面对突然增加的众多学科束手无策,有部分同学会依旧沿用以前的方法来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
而谁能很快适应中学的学习,谁就学得轻松,否则就易形成学困生。
4.自足时间不足。
部分同学在记忆和理解同样的知识方面要比别人多费些时间和精力,因此他们的学习时间很难保证其最低掌握基本知识的时间需要。
课堂上老师只能保证班上大部分学生的进度,课余学生又得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花大量的时间,那么这部分本来基础就不好且上课又未听得懂的学生就没有时间来自己读书复习,因而他们学习无兴趣,作业完不成只有抄或不做,形成恶性循环,产生学困生。
5.受他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
在中学阶段,青少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当他们过多的目睹、接触了外界不良环境,其中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尤其是家庭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过早的感受了不同的亲戚关系,同学关系,社会关系所带给他们的“变化(有好有坏)”,在他们的心目中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读书无用”的“理论”,并且他们也的确在社会和家庭中能够找到这样的“榜样”或“反例”,这样就会让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形成学困生,甚至双差生,主要表现在无学习动机、兴趣、无明确的目标,个性强,无求知欲或求知欲低,对世界和人生怀有悲观或的态度,这样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将会有很不好的负面影响。
6.家庭的原因。
一方面,有些家庭可能因为贫困或富裕而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学习“暂时无用”的假想,由此而产生了学困生;另一方面,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或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两辈或更多人爱一个等因素也是造成学困生的一个原因。
7.学校周围的环境和学校内的校风影响。
校风,学风,班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
一个学校是否有吸引力,一个班级是否有吸引力,也是形成学困生的原因之一。
谈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与转化的对策
现在很多教师常常为学困生的问题而犯愁。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老师发出部分学生越来越难管教,他们学习缺乏动力,成绩差,还常在课堂上“捣蛋”,严重影响教学秩序的抱怨之声。
不少教师感到教师越来越难当,后悔当初选错了职业。
问题出在哪里?
我认为: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态度和教学艺术是其中之一。
教育究竟为了什么?
教育应该给予学生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答案。
在对待教育学生的认识上,特别是对待学困生的转化上,有的教师方法简单;有的教师恨铁不成钢,缺乏耐心;有的教师对学生挖苦讽刺、体罚和心罚,缺乏爱心;有的教师教学艺术差,对学生的教育感到无能为力,缺乏信心;有的教师抱怨学生问题太多,教育无效果,缺乏宽容之心。
这些观点都是不正确的,也是无法让学生真正改变不足之处的。
其实,人人都会有缺点。
更何况是这些还不懂多少道理的学生。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
“孩子有缺点很正常,没有缺点的孩子才是不正常的。
”作为教师应该接纳学生的缺点,正视学生的不足。
如果学生个个全是优点,没有缺点,那还要我们教师干什么?
其实,我们教师也是从有缺点,然后改正缺点这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
因此,学生有缺点并不可怕,我们既不要为学生的缺点而忧心忡忡,也不能对他们的问题视而不见,放任不管。
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纠正缺点,发扬他们的长处。
当然,我们只有对学生的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后,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学生的问题呢?
一、学困生的概念
近几十年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各自的视角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因而对学困生的认识也有不同的概念,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习障碍儿童
美国的教育机构于1988年对学习困难学生下的定义是:
学生在听、说、读、写或数理化生的获取方面有明显的困难。
这种困难来自于学生个体内部的原因,一般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引起的。
他们认为:
学习障碍学生的产生是学生个体内部神经生理方面的缺陷而引起的学习困难。
其实,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有可能是学习障碍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态度的问题。
2、学业不良学生
学业不良是前苏联教育界常用一个术语,它指的是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
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它分为相对学业不良、绝对学业不良和成绩不足三种类型。
(1)相对学业不良:
它指以一特定群体(一个班或一个年级)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如果某些学生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为相对学业不良。
按照这种标准,每一所学校或每一个班都可以划分出比例大致相同的学业不良学生。
(2)绝对学业不良:
它指以规定的课程标准作为评价的参照标准,达不到课程标准的为绝对学业不良。
(3)成绩不足:
它指以学生个体的能力水平为评价的参照标准。
如果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其智商来看应达到的水平叫成绩不足。
3、差生
差生是我国教育界使用最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困生 形成 原因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