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5.docx
- 文档编号:24617856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3.29KB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5.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5.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5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翻越远方的大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以第一人称口吻真实记录了刘翔从“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到战胜世界“跨栏王”的经过,这样的经过就是从起飞到超越梦想的过程,蕴含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的道理。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做出自己的评价”、“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个性化的见解。
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我采用了富有我校特色的“一线四步”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读为主线”,按照“自读积累——导读达标——读写训练——阅读推荐”四步进行操作。
“导读达标”分为“初读——精读——美读——诵读”四个环节。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刘翔成功的过程,感受他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能够从刘翔身上得到启示:
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
重点:
让学生了解刘翔成功的过程,感受他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难点:
引导学生能够从刘翔身上得到启示:
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
教学方法:
“一线四步”教学法、品词析句法、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板书示意法。
教学准备
教师:
刘翔跨栏视频、《超越梦想》音乐伴奏、课件
学生:
课前搜集的成语、名言
教学过程:
一、自读积累。
1、同学们,你们都积累了哪些有关“志向与坚持”的成语或名言?
(学生展示)
2、老师也积累了不少,想不想看看老师的成果?
教师课件出示“百宝箱”,让学生快速记忆。
【设计意图:
《课标》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我校提出的“一线四步”教学模式中,把自读积累放在每课教学的第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能力。
因此设计的这一环节既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情况,又为学习课文,感受刘翔精神做好了铺垫。
】
二、导读达标。
1、学习第一段。
(1)昨天我们学习了《翻越远方的大山》,是谁翻越大山的?
“远方的大山”指的是谁?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在黑板上画出一座大山。
)“远方”说明了什么?
(2)刘翔把约翰逊比作“远方的大山”,反映了什么?
(约翰逊很厉害)
(3)自读课文1、2自然段,找找哪些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
【设计意图:
“初读”环节以简明扼要的问题,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文本,感知大意,为精读做好铺垫。
】
(很早就知道、根本、有朝一日、奢望……)
师问:
同学们,生活中你们奢望过什么?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这是“导读达标”中的“精读”环节。
学生对“奢望”这个词语比较陌生,如果老师单纯的告诉学生它的字面意思,学生可能难以真正理解。
让学生列举生活实例,谈自己的愿望,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词语的理解。
】
(4)当时的刘翔根本就不敢奢望看到约翰逊,刘翔当时只是一名普通的跨栏运动员,而美国运动员约翰逊已经名扬天下了,在他21年的运动生涯中,他共夺得世锦赛金牌4枚,奥运会金牌1枚,室内世锦赛金牌3枚,并11次跑进13秒大关。
刘翔觉得自己和约翰逊相差太远了,这又让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个词?
(遥不可及)
(5)能说说此时刘翔的心情吗?
(沉重、无可奈何)能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吗?
(指名读,师生评价。
)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线四步”模式也强调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就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文字蕴含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样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刘翔的内心世界。
】
2、学习第二段。
过渡:
可是从2001——2003三年时间里,刘翔却一步步来到了山脚下,他这一路是怎么走来的?
默读第3——7自然段。
这一部分有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划出来。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些词语见证了刘翔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过程!
①谁能来说说2001年“我”和约翰逊的表现?
②“风驰电掣”是什么意思?
由这个词语你想到了哪些事物?
(过山车、地铁、火箭、摩托车……)
③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名观众,你在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的速度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④作为一名一直以来把约翰逊当作自己目标的运动员,刘翔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读句子“刘翔啊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
⑤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刘翔决心赶超约翰逊)
你想用自己积累的哪句名言鼓励他?
⑥那么,2002年出现了怎样的情况呢?
⑦当看到约翰逊的背影时,刘翔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遗憾的是,刘翔摔倒了,你想用自己积累的哪句名言鼓励他?
过渡:
在不断的训练中,在坚定的决心下,刘翔的成绩越来越好,进入决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和约翰逊过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⑧在2003年的近10次比赛中,刘翔和约翰逊的差距终于缩小了!
文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这一点?
(学生找出句子“我屡屡拿第二,而约翰逊总是拿第一!
”)
⑨三年的时间,刘翔的进步是神速的。
请你想一想,刘翔都进行了哪些艰苦的训练?
【读写训练】展开想象写话:
狂风暴雨中,刘翔 ;
烈日炎炎下,刘翔 ;
寒冬腊月里,刘翔 ;
逢年过节时,刘翔 ;
……
【设计意图:
叶谰教授说过:
“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变成生命的涌动,人性的张扬。
”“一线四步”模式也提出将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训练作为每节课训练的要点。
在文本中,没有对刘翔如何训练做出介绍。
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想象与表达相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⑩、刘翔付出了这么多,约翰逊这座大山依然横在他的面前,可是他“已经站在山脚下”!
这说明刘翔在不断进步,进步的仅仅是跨栏的成绩吗?
(不是)还有什么?
(信心)
现在他已经站在了山脚下,你们再鼓励鼓励他,他的信心会更充足!
用上你们积累的名言。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志者,事竟成。
)……
【设计意图:
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
不能单纯的让学生把好词好句抄在积累本上,而应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恰当的运用。
此时用自己积累的名言去鼓励刘翔,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而且更能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
过渡:
是呀,随着成绩的提高,刘翔的自信心也在增强。
有了自信,就有了动力,看来刘翔真的要飞翔了!
3、2004年5月8日,刘翔久久等待的这一天终于来了。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一天,亲眼目睹这场比赛吧!
(教师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
”利用视频创设情境,无形中让学生化身为观众,去体会刘翔成功的那份喜悦与激动。
】
(1)刘翔赢了!
课本上是怎样记录这一时刻的?
齐读8——11自然段。
(2)刘翔成功翻越大山时,心情是怎样的?
(激动)从哪儿读出来的?
(兴奋)又从哪儿读出来的?
(迷糊)为什么会迷糊呢?
(2)展开想象:
如果你是一名体育记者,你会如何祝贺刘翔?
师生合作:
师当刘翔,生当体育记者。
(3)听到你们的祝贺声,刘翔才回过神来。
(齐读:
“那一刻我才回过神来:
这一切都是真的,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
”)(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
“一线四步”模式特别强调把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置于语文教学的中心地位,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
多层次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
引领学生从课文语言中感悟到刘翔的成功来之不易,来自他的努力与自信。
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感悟,在读中深化体验。
】
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课题,照应开头)
师小结:
我们以后在写作中也可以巧妙运用这种写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感悟精神,进行教育。
(1)现在你觉得“远方的大山”还仅仅指的是约翰逊吗?
还指什么?
你从刘翔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用上你们积累的词语或名言。
(教师板书:
认定目标、永不放弃、勇于挑战、不断超越)
【设计意图:
该模式强调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之前已经记住了有关“志向与坚持”的词语,此时用词语来赞扬刘翔,使学生对积累的词语能够活学活用。
】
(2)每个人都有自己奢望的事,都有自己的梦想,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习中,希望你们能够做一个强者,敢于挑战别人,挑战自我,挑战困难。
三、阅读推介。
(一)课内阅读
《登山人》
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啦,他说:
"我是知难而退。
"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
"还是适可而止吧?
"也退下来了。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无所畏惧,毫不气馁。
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
回答问题:
1、文中提到了几个登山人?
2、你最喜欢第几个?
为什么?
3、读完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
该模式强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
学习课文的目的就在于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读、去感悟其他文章。
《翻越远方的大山》一课已经让学生受到了认定目标、永不放弃、敢于超越的品质感染,再读《登山人》,使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又一次受到坚持不懈这方面的教育。
】
(二)课外阅读(任选其一)。
1、阅读《微笑着承受一切》。
2、阅读自传体作品《我是刘翔》——刘翔著。
【板书设计】
4、翻越远方的大山
刚练跨栏时(2001年)第一次碰面(2002年)肩并肩(2003年)面对面过招
认定目标
(2004年)永不放弃
遥不可及站在山脚下翻越了大山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反思
《翻越远方的大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以第一人称口吻真实记录了刘翔从“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到战胜世界“跨栏王”的经过,这样的经过就是从起飞到超越梦想的过程,蕴含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的道理。
而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中,我采用了我校提出的“一线四步”模式展开教学,以读代讲,读悟结合,让学生在读中品情,在读中悟理。
抓住文章特点,紧紧围绕刘翔的“努力——进步——成功”为线索设计环节。
通过关键词“遥不可及”、“站在山脚下”、“翻越了大山”,逐步引导学生体会到了刘翔成功的两个要素:
顽强拼搏与不断累积的自信。
教完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自读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课前我让学生积累了有关“志向与坚持”的成语和名言,教学伊始先让学生汇报积累的情况,教师再提供自己搜集的成语和名言,让学生再记忆。
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把积累的成语和名言运用到学习中。
当刘翔摔倒时用名言鼓励他,当刘翔成功后用成语赞扬他,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同时领悟到成功离不开自信与坚持的道理。
二、导读达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
教学课文第二部分“站在山脚下”时,我采用默读、指名读方式,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体会刘翔进步的不仅仅是跨栏成绩,还有历经失败不断累积的自信。
教学第三部分“翻越了大山”时,我采用男女生分读、教师范读、全班学生齐读多种形式,充分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刘翔成功翻越大山时高兴、激动之情。
同时联系前文,理解课题中的大山不仅指阿兰.约翰逊,还指的是刘翔迈向成功路上的一切困难。
正因为刘翔坚持不懈地努力,他才成功超越了梦想。
从而使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得到突破。
三、读写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证明,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行之有效且不可替代的途径。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
课堂上,我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读写训练题——刘翔能超过约翰逊,这与他坚持不懈的训练分不开,可是课文中没有对如何训练做介绍。
因此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启发学生想象刘翔是怎样艰苦训练的,使学生把想象与表达结合起来。
通过反馈,学生都乐于表达,有几位学生还能用上比喻修辞手法,把语句表达的十分生动。
有的说:
“狂风暴雨中,刘翔像一只搏击风雨的海燕。
”有的说:
“烈日炎炎下,刘翔像沙漠中的一株仙人掌。
”有的说:
“寒冬腊月里,刘翔像傲立风雪的寒梅。
”……在表达中,反映出学生对刘翔不畏艰难、坚持训练的品质已经感悟到了。
四、阅读推荐,提升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课标》指出,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着重要作用。
课文讲述刘翔如何一步步获得成功,这与他认定目标、永不放弃、自信坚持分不开。
像这样的人物、这方面的故事还有很多,以前读过一篇短文——《登山人》,短文就属于这种类型。
课堂上,学生读了短文,了解了三个登山人不同的做法、想法,明白了要向第三个登山人学习。
这样,就使学生从中再次受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品质的教育。
课后还推荐学生阅读《我是刘翔》、《微笑着承受一切》等作品,以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五、板书设计,明晰了文章的思路。
在板书设计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刘翔成功的第二个要素——不断累积的自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大山,让学生根据刘翔梦想一步步的实现,完善板书,标示出不同时间里刘翔所取得的成绩与进步,直至翻越大山。
在这一系列过程中,究竟能看到一个怎样的刘翔?
学生要感悟一种怎样的精神?
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刘翔精神的感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来表述,学生表达的词语都不错:
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勇于挑战、敢于超越……
附板书:
4、翻越远方的大山
刚练跨栏时(2001年)第一次碰面(2002年)肩并肩(2003年)面对面过招
认定目标
(2004年)永不放弃
遥不可及站在山脚下翻越了大山
六、多媒体课件创设了生动的课堂情境。
课前我下载了刘翔战胜阿兰.约翰逊的比赛视频,在教学最后一部分“翻越大山”时相机播放,有利于学生体会刘翔成功的不易与成功后的喜悦之情。
而《超越梦想》伴奏乐曲的穿插,烘托了课堂气氛,再一次将课堂推向一个高潮,师生配乐朗读,此时的学生已不再是学生,教师也不再是教师,全都成为了观众,体验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教学是一门有着缺憾的艺术。
一节课下来,总有让人感到不满意的地方。
一、在引导学生想象刘翔怎样艰苦训练前,如果播放有关刘翔训练的视频,让学生耳濡目染。
这样,学生在读写训练环节就都有内容可表达了。
二、导读达标环节中,对学生朗读不到位的地方应该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从中有所收获,也有所启发。
我想,只要坚持不懈地按照“一线四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用心思考,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将会更加精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将会有质的飞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翻越远方的大山 苏教版 三年级 下册 翻越 远方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