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4617794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1.76KB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复习资料.docx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复习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学期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
1、我们在(田野)、(花园里)和(水塘边)等地方能够找到土壤。
2、小草的根很(长),这是因为根能够(伸到很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3、挖小草时不能伤到小草的(根)。
4、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
(蚯蚓)、(蚂蚁)、(屎壳郞)、(青蛙)等。
5、通过对土壤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土壤里有什么?
答:
土壤中有小动物,比如:
蚂蚁、蜗牛、蚯蚓?
?
有植物,比如:
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
?
2、了解土壤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
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是一种(混合物),研究土壤时,我们发现土壤由(水)、(空气)、(沙)、(腐殖质)和(黏土)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在观察土壤时,我们能够借助(放大镜)来实行观察。
6、古人将雨后采集的块茎植物带泥放入大火中烧烤,块茎植物的中间部分被掏食后,外面的剩余部分就成了不定型的(初始陶器)。
7、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
(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
(1)用放大镜看:
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
(2)用手捻一捻:
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
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9、下例三幅图是用放大镜观察的土壤颗粒,请在图下填出它是哪种土壤中的颗粒。
(1)沙土中的颗粒
(2)黏土中的颗粒(3)壤土中的颗粒10、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1)壤土的渗水性
(2)黏土的渗水性(3)沙土的渗水性结论:
渗水性能的是(沙土)。
3、肥沃的土壤1、土壤通常是分层的,最上面的一层是(表层土),能找到(腐殖质)、(植物的根)和(活的小动物),(表层土)之下是(下层土),它可能(包含的黏土会更多),在下层土之下是(岩石层),再往下就是坚硬的(岩床)。
(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壤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
2、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养分,供植物生长)。
1
3、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4、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而在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则(细弱、柔软且枯黄)。
5、土壤为什么会贫瘠?
怎样改变土壤的贫瘠?
答:
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贫瘠的土壤还能够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7、科学家们通过辛勤的工作,迄今已经从土壤中发现(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
如:
(蚂蚁)、(蚯蚓)、(蜈蚣)、(蜘蛛)等,(土壤动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亿万年来它们默默无闻地分解着生物遗体,改变着土壤的(肥力)。
9、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0、在普通树林里,1平方米约有(5万个)土壤动物。
12、绝大部分植物都适宜生长在(壤土)里。
13、做肥料袋的方法:
①往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菜叶等,也可放几条蚯蚓。
②均匀地往塑料袋中洒一点水。
把塑料袋口轻轻地扎上。
③把塑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别忘了经常翻动翻动。
14、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答:
因为蚯蚓在腐殖质形成过程中起着促动作用,它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
另外,蚯蚓的排泄物也是天然的肥料,所以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5、填出图中土壤名称,并说一说图中的动物在哪层土壤中。
图中的小动物生活在表层土中。
16、为什么有些地方草木茂盛,而有些地方却寸草难生?
答:
有些地方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所以草木茂盛;有些地方土壤贫瘠,缺少水分,所以寸草难生。
17、做肥料袋时,往塑料袋里装(土)、(水果皮)、(菜叶)、(蚯蚓)等。
4、土壤的保护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
?
(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3、(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4、(塑料垃圾)被埋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防碍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5、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会造成土壤的(蓄水水平下降),以及(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8、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
答:
假如地球上没有了土壤,我们就没有地种,就没有植物,也就没有了食物吃,后果不堪设想。
9、人们哪些行为会破坏土壤?
答:
人类破坏土壤的行为有:
喷洒农药。
②抛撒垃圾。
③开窑烧砖。
④开山毁林。
⑤乱丢废旧电池等。
10、我们能够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
①植树造林。
②环保宣传。
③不乱喷洒农药。
④积极回收垃圾。
⑤保护蚯蚓。
⑥参与保护活动。
11、在土厚相同、坡度相同、降水相同的条件下,哪块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和土多?
通过实验结论是什么?
(1)没有草的木板上流失的水多,流失的土也多。
(2)结论是:
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植被能够防止水土流失。
【篇二】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
1、果实和种子
1、植物的六大器官是: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凡是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造的,都是(果实),也就是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
3、种子里面的“植物宝宝”,科学上把它叫做(“胚”)。
4、种子萌芽的外部条件主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5、每种果实都有它传播(种子)的方式,以使种子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
6、种子的内部构造有(种皮)、(子叶)、(胚根)、(胚芽)。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营养物质主要由(子叶或胚乳)提供。
7、观察种子萌芽时无论种子如何摆放,发芽后总是(根朝下,小苗朝上)。
8、解剖一朵油菜花应该从(外)到(内)。
9、油菜的果实成熟后,种子依靠(弹力)向远处传播;蒲公英的种子依靠(风力)向远处传播;刺果的种子依靠(动物)向远处传播;椰子的种子依靠(水)向远处传播;挪威枫的种子依靠(风力)向远处传播。
10、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
(1)利用风力:
如蒲公英、挪威枫。
(2)利用水力:
如椰子、莲蓬。
(3)利用弹力:
如豆类的种子。
(4)利用动物:
如浆果、刺果、苍耳等。
11、交流比较“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实验计划。
要改变的条件水光照不改变的条件光照、温度水、温度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加适量水,一组种子不加水一组种子受到光照,一组种子放在黑暗的环境中温度水、光照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一组种子放在冰箱里我们发现了: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和空气。
不需要的条件是光照。
12、用线连接植物播种的方式:
2、根和茎1、根可分为(直根)和(须根)。
(胡萝卜)是一种特殊的(直根);(菠菜)的中间有一条比较粗
3
壮的根,这条粗根周围有很多细小的根,这类根是(直根);(葱)的根是由很多粗细差不多的根构成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粗根,这类根是(须根)。
3、(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和养料)。
4、绝大部分植物都有(茎)。
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大致可分为(缠绕茎,如牵牛花的茎)、(匍匐茎,如西瓜的茎)、(攀缘茎,如爬山虎的茎)、(直立茎,如杉树的茎)。
6、把一株有茎、叶的植物,插入红水中,一段时间后,叶子会(变红),说明茎有(输送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7、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8、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是由植物的(根)吸收,通过植物的(茎)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9、把一株植物的根插进装有水的试管中,过几个小时,里面水的高度会(降低),这说明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3、叶和花1、不同植物的叶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是不同的。
2、绝大部分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
3、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
被称为绿色“食品”加工厂的是植物的(叶)。
5、植物的叶子都是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
7、花可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一朵完全花内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雄蕊能(制造花粉),雌蕊能(接受花粉),花瓣能利用鲜艳的色彩(吸引昆虫)前来协助传粉,萼片能(保护未开的花)。
其中(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12、(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就叫做(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14、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实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
为了补充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实行(人工辅助授粉)。
15、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
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蜜蜂)、(蝴蝶)等。
16、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如(玉米)、(水稻)的花等。
17、填出下面这朵花各部分的名称。
18、如右图所示是研究植物体内水分是怎样散失的实验;实验步骤:
(1)给一盆植物浇水后,选择两根大小差不多的枝条。
(2)将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全部摘除。
(3)给两根枝条同时罩上塑料袋并扎紧。
实验现象:
枝条上有叶的那个塑料袋上有很多小水滴,而枝条上没有叶的塑料袋上没有小水滴。
实验结论:
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靠叶散失到空气中的。
4、植物和我们。
5、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
甘薯——根胡萝卜——根马铃薯(土豆)——茎西红柿——果实花生——种子
6、说说植物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答:
植物对人类的贡献非常大,我们能够利用植物:
①做家具。
②做建筑材料。
③做食物。
④做药材。
⑤做纺织材料。
⑥做燃料。
⑦做饮料。
⑧环境维护等。
7、填出下图各部分的名称。
【篇三】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1、理解固体
1、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
3、固体的共同性质是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在不太大的外力作用下,其(体积和形状)的改变很小。
4、面糊、牙膏、胶水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
沙子是固体。
5、固体与固体能够(混合),也能够(分离)。
7、(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
(量筒)是用来测量物体(体积)的一种仪器,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mL)表示。
8、把相同重量的黄豆和玉米面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小。
9、用(筛网)分离混合后的黄豆、绿豆、玉米粉,选用不同大小的网眼会筛出大小不同的(固体)。
10、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固体,关键看它是否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把固体放到水里1、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2、物体在水里,有的(沉),有的(浮)。
3、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
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
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
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
4、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
6、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洗衣粉)、(奶粉)等。
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塑料)、(石头)等。
7、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
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
8、把沙子放入水中,沙子会(沉到水底),这是因为水不能(溶解)沙子,把食盐放入水中,会(溶解)。
9、在水中,木头是(浮)的,用木头做成的船也是(浮)的;在水中,钢铁是(沉)的,用钢铁做成的巨型轮船是(浮)的。
10、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决定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3、理解液体1、像(水)、(油)、(醋)、(酒精)、(牛奶)、(果汁)、(蜂蜜)、(墨水)等形态的物体是(液体)。
2、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
3、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
4、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
(眼看)、(鼻闻)、(舌尝)、(比轻重)、(比流动的快慢)、(比露珠的形状)等。
5、倒出同体积的水和蜂蜜,天平会向(蜂蜜)端偏转。
6、要想全面理解一个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4、把液体倒进水里1、把(液体)倒进(水)里,我们能够理解(液体)更多的性质。
2、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一样,液体在水中也存有(沉浮现象),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液体(沉于水下)。
3、在一只空杯子里按照(蜂蜜→水→油)的顺序倒入这三种液体,无论先倒哪种液体,(蜂蜜总是落于底层,中层是水,上层是油),有一种叫做(“鸡尾酒”)的饮料就是这样被调制出来的。
4、按同体积的液体由重到轻的顺序排列:
(蜂蜜、牛奶、水、油)。
5、按流动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
(水、油、牛奶、蜂蜜)。
7、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
8、液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9、在水中能溶解的液体有(蜂蜜)、(牛奶)、(醋)。
在水中不能溶解的液体有(油)。
10、不同液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如酒精和水混合前后的重量(不变),体积(变小)。
11、下图是把蜂蜜、水、油混合在一起的图片,请在图中标出它们的名称。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1、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量)来实现既能够在水面航行,又能够在水下航行。
3、死海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能够躺在水面上看书。
(死海)是今天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
4、在渔网上面拴泡沫塑料等(轻的物体),下面拴铁块等(重的物体),可让渔网立起来。
5、怎样才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呢?
(即: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哪些?
)
答:
①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借助漂浮物。
③改变物体自身的重量。
④水中加盐。
6、观察分析。
把一只新鲜鸡蛋放入盛水的杯中,鸡蛋沉入水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杯中逐渐加入食盐粉末并使食盐溶解,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说明理由。
答:
向杯中加入食盐,鸡蛋逐渐浮起。
因为加入食盐后杯中水的重量增大。
(2)若向杯中逐渐加入醋,鸡蛋壳表面将会产生大量气泡,这会使杯中的鸡蛋怎样运动?
请你说明理由。
答:
向杯中加入醋后鸡蛋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也增大,鸡蛋会向上运动。
到达液面后气泡炸裂,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受到的浮力减小,鸡蛋又会向下运动。
如此反复。
下列物体在水中能浮起来的是①②⑤⑥⑧⑩,下沉的是③④⑦⑨。
①香油②塑料瓶盖③玻璃球④蜂蜜⑤乒乓球
⑥树叶⑦铁钉⑧木块⑨卵石⑩泡沫板8、农民伯伯为了把好谷与秕谷分离开来,请你协助想办法。
(写出三种以上)答:
(1)能够利用风力,把秕谷吹走,留下的就是好谷。
(2)能够利用簸箕,簸箕簸动时,秕谷就会离开簸箕,留下的就是好谷。
(3)能够利用分谷机来分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 三年级 科学 下学 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