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知识.docx
- 文档编号:24614044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591.54KB
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知识.docx
《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知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知识
2019-2020年高中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知识点练习第十九篇
第1题【单选题】
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内容基本相同,但是结果却相反,下列原因中不包括()
A、新兴阶级力量的强弱有关
B、国际环境是否有利
C、群众发动的程度与领导的强弱有关
D、皇帝(天皇)是否支持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世纪初,清政府曾颁发谕旨:
“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
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
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
”由此可推出()
A、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商政策
B、洋务运动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C、清政府将实行振兴工商业的政策
D、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发展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观察右图,戊戌变法期间,肃亲王请外国军官训练他的儿子们,这表明戊戌变法()
A、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B、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C、实现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
D、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
”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
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
C、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
D、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
①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创办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
“惜乎当时《注:
19世纪末)已届学绝道丧之际,学术之培养之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
……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排,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
”这一认识()
A、解释了维新运动兴起的必然性
B、说明了文化革命势在必行
C、反映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曲折
D、促进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各种政体的国家都可以兴起,也都可能衰落。
但是,至今兴盛不衰的,只有共和政体。
至于专制政体,自拿破仑战争结束(1815年)以来,200多年过去,其寿命还没有超过100年的。
为什么?
因为犯错。
无论内政外交,各种政体都会犯错。
在共和政体中,权力受到制约,很难一条道走到黑。
专制政体缺少权力制约,错而难改,一错再错,难免衰亡。
——黄钟《帝国崛起病》
阅读材料,自行选取或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
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
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
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
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沙皇俄国“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所釆取的措施和影响。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改变中国”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
无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开始用西法练兵,但军装未曾改易,且军服颜色醒目,款式宽松。
1898年,袁世凯建议对官兵的服制作出规范化要求。
1905年,新军服以军衔制取代旧的官阶制,但是军衔标识的纹样依然保留了传统元素。
1912年,袁世凯谕陆军总长“再定军服”,明确指出要“详考西法”。
袁世凯死后,军服改革陷入混乱。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军服才逐渐统一。
1936年正式颁行的《陆军服制条例》对陆军服制的颜色、制式、章式等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变革后的军常服多选择土黄、茶青、灰色与草黄色等自然色。
军服结构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便于运动,更加舒适美观。
军衔制及其相应的标识进一步完善,使将士等级更易辨别,更加有利于作战指挥。
但是,大多数军人没有先进的理想和信仰作为引导,导致这场变革未能全面、彻底、健康发展。
——摘编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军服图志》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至民国时期军服变革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至民国时期军服变革的影响。
【答案】:
无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XX甚多,惟要义有三:
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
“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回答:
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教育与人才选拔体制的改革关乎国运兴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数据来源: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材料二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作法,一律称该类学校的毕业生;“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
“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摘编自裘士京《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日本早在1871年就成立了文部省,着手近代教育改革,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学制令》,这个学制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教育制度,其提出的“全民教育”是当时日本教育的基本方针,之后陆续发布《教育令》和《帝国大学令》,奠定了近代学制。
义务教育的实行使教育迅速得以普及,到1907年基本上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儿童入学率达到97%。
——沈红梅、朴凤玉《日本三次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选官制度的变革为视角,解读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发生的变化。
结合材料,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
分析这些改革措施所起的积极作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此次教育改革的背景和作用。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
《学制序文》中说:
“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业,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
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
故有学校之设立。
”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族、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遥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
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
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
1904年1月,清延再次颁布由张百熙等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
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的教育改革特点。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指出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
【答案】:
无
【解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岳麓版知识 高中 选修 历史上 重大 改革 回眸 历史 第四 单元 工业 文明 冲击 15 戊戌变法 岳麓版 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4614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