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全册带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4611908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2.53KB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全册带答案.docx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全册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全册带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全册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专题训练:
古诗词赏析选择题带答案
教材目录:
课内古诗词(9首)
12.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破阵子•为陈……/辛弃疾
满江红/秋瑾
23.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南乡子•登京口……/辛弃疾
过零丁洋/文天祥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课外古诗词8首
定风波(莫听……)/苏轼
临江仙•忆洛中旧游/陈与义
太常引•建康……/辛弃疾
浣溪沙(身向……)/纳兰性德
南安军/文天祥
别云间/夏完淳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课内诗词赏析选择题:
一、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1、下面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分析: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大雁飞往衡阳,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2、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分析: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又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错误,这首词表达的思乡,建功立业的情怀。
二、江城子作者:
苏轼(宋)
1、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B.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壮观的出猎场景。
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C.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冯唐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射天狼”直抒胸臆,表达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D.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分析:
C.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冯唐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射天狼”直抒胸臆,表达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应以“魏尚”自比。
2、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分析:
D、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3、下列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狂、豪放的,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狂气”。
C.“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分析:
C、“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是绝对没有的,是苏东坡想都不不敢想的,那可是抄家灭族的罪名;除非是对别的王朝。
稍微对封建王朝有点了解的人都不会选错的。
好意提醒一下: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
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苏东坡差一丢丢就废了。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下列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分析:
B、“八百里”指牛。
2、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乐杀敌的宝剑。
B.“梦回”和“八百里”二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所向披靡。
D.“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
分析:
B、“八百里”是指牛。
四、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1、下列句子对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理解有误的一句是【C】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分析:
C、《满江红》是词牌名,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鉴湖女侠”。
五、十五从军征
1、对《十五从军征》中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的开头两句概括老兵六十五年戎马倥偬的生活和所受苦难之深。
B.中间十二句写老兵返家后看到家园已变成一片废墟的凄惨景象。
C.最后两句写老兵“出门东向看”,做好饭后有意识地到门口张望,盼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饭。
D.这首古诗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了兵连祸结的社会现实。
分析:
C.最后两句写老兵“出门东向看”,做好饭后有意识地到门口张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苦。
2、对《十五从军征》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D】
A.整首诗内容取舍剪裁得当,结构布局严谨,独具匠心。
B.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C.语言质朴,不尚雕饰,以短小的篇幅反映深刻的主题,收到了“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D.运用白描手法,着重刻画人物的言行与心理,环境描写只是起到辅助性的作用。
分析:
D.没有刻画人物的心理,环境描写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下面诗句赏析的误的一项是【B】
A.“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但仍然能间接传达出一种热闹的场面。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C.“雪上空留马行处”,既写出了作者对行者的难舍与留恋,也表现了自己因归期未卜而惆怅的心情。
D.诗歌主要写雪景,而作者在那白雪的背景上设置鲜红一点,反衬得整个世界更洁白,更寒冷。
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分析:
B.“风掣红旗冻不翻”,雪大风小,红旗一动不动。
应该是:
北风吹扯着红旗,红旗被冻住,一动不动。
2、下列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
A.本诗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
B.全诗想象奇特,以冬春之际一天之内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
C.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
分析:
B、应该是秋冬之季。
七、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
辛弃疾
1、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词,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呼声。
分析:
B、应该是设问的修辞。
八、过零丁洋文天祥
1、下列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分析: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
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
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分析:
C、没有拟人。
九、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1、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
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
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
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分析:
A、潼关外面是华山,里面是黄河。
课外古诗词赏析选择题(8首)
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
苏轼
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D.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
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分析:
B、不要害怕树林里的风雨声。
“莫听”不在意,不放在心上。
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代:
辛弃疾
1、下列对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起句“转”、“又”字,抒发了对日月轮回、人生短暂的感伤,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欺人奈何”通过问月来表达年事渐高、无可奈何的情感。
C“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借喻手法表达铲除朝廷中投降派的决心。
D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借月咏怀,语言蕴藉而又不失明快。
分析:
A.起句“转”、“又”字,抒发了对日月轮回、人生短暂的感伤,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应该是:
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
五、南安军宋代:
文天祥
1、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甲】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南安军①
梅花南北②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
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③。
A.【甲】诗的颔联借用自然景物将国家和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和个人遭际的艰难坎坷,。
B.【甲】诗的颈联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既说明诗人所历之地,又写出形势险恶和自身境况危苦,抒发了诗人忧虑不安情感。
C.【乙】诗颔联上句写诗人被俘后押送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
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虽然途经故乡,但身系拘囚,无颜见家乡父老,还不如战死沙场。
D.【乙】诗的颈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分析:
B、没有拟人。
六、别云间【作者】夏完淳【朝代】明
1、对《别云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联高度概括了诗人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
B、颔联抒写了诗人按耐不住的满腔悲愤。
C、颈联袒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
D、尾联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痛苦。
分析:
D、抒发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 古诗词 赏析 选择题 全册带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