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12种方法.docx
- 文档编号:24606759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55KB
教育孩子的12种方法.docx
《教育孩子的12种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孩子的12种方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孩子的12种方法
教育孩子的12种方法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
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
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
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
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鍊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
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
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5、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
‘很好。
’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
’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
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
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6、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
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
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7、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
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著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法。
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8、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
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
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9、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
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
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尽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
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著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
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0、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
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
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著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
‘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
’‘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
’如果**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11、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
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
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
被玩伴嘲笑或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12、给他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
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
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著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选价格便宜的东西。
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
我们身边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而已,他们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经历’它的成长过程。
有句话说:
‘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对于儿童来讲,在儿童画中充分体现自己的意愿是充分发挥表现美的最好方法。
我们在辅导儿童绘画时,一是鼓励儿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二是启发儿童有更多的所思所想。
对于前者,我们不以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去要求儿童,或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儿童的作品,而是尊重儿童的意愿。
对于后者,我们不做旁观者,而是主动参与儿童的创作,但是这里所说的参与不是要求与命令,更不是直接代笔,而是在满足儿童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以适当的语言和示范,从知识方面和技巧方面加以启发与指导,使儿童的意愿不断地充实、提高,这将有助于提高儿童表现美的能力。
家长如何指导小孩学画画
让小孩子学画画的好处非常多,一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想象力,二可以让小孩子对生活的美有更多的认识。
学画画有这么多的好处,要如何指导小孩子学画画呢?
一、鼓励是第一位的
小孩子学画画最需要的是认同和鼓励,一是因为他们的技能很浅,没有办法做到成人的标准。
二是因为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也与成人的不一样。
所以在指导小孩子画画时,不要用一个大人的世界来看小孩子的画。
如果不懂得这一点,那么对小孩子学画不但没有帮助,而且可能会扼杀小孩子的想象力,以及画画的兴趣。
所以多给孩子爱与鼓励是非常重要的。
二、保存孩子的画
对于孩子的画要进行保存,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进步。
通过保存画这种方式来表达家长对孩子画的认可,利用这些保存的画,告诉孩子们画的进步在那里,还有那里有改善的空间。
要注意谈话的技巧,如”这画非常棒,太好了,这里如果这样画的话,就更完美了。
”一次就指出一个问题,这样才不会损害到小孩子学习画画的信心。
三、打开孩子的眼界
画画要积累很多的素材,这些素材可以通过看画展来积累,也可以多到自然中观察景物和阅读童话故事来获得。
四、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在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是很难一个人在那里画画的。
你要培养他的兴趣爱好,所以你要花点时间和他一起作画。
孩子是非常喜欢模仿大人的。
你画什么,他也会跟着画什么,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听课,效果会更好。
多给小孩子以鼓励、认可,多花一些时间去陪他,带他,多给一点爱给他,只要你做到这些,一定会有回报的。
如何培养小孩画画的兴趣
小孩都喜欢画画,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去引导。
他就只有三分钟的热度,因为小孩子天生好动,要静下心来画画真不简单,所以培养小孩对画画的兴趣非常的重要。
如何去培养小孩画画的兴趣呢?
一、多说童话语言。
要去引导小孩子,首先要学会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愿意听你的话。
比如说,一个孩子把苹果画得太大了,想重新画一张,家长就可以引导小孩”大苹果妈妈牵着小苹果,你先画出了苹果妈妈,苹果小孩是什么样的,我们想知道,你画给我们看吧。
”孩子听了会非常开心,他会非常乐意画出好看的苹果小孩来,这种对小孩认同的话语,可以增强小孩子的信心,让他们更有兴趣画画。
二、像小孩子一样的幻想。
孩子们画画随心所欲,只为了让自己的心声得到表达,所以他的画不能用大人的眼光来欣赏,而是要用小孩的角度来欣赏,多花时间与小孩子交流,问问他们画的是什么。
他会非常乐意告诉你的,这时,你可以顺势启发他,让他画出更多更好的画来。
这样不仅让他有兴趣画画,同时也在画的时候学习到你的知识,并且会因为你的陪伴而变得更加的亲近。
三、创造出更好的画画条件。
孩子们最不喜欢受约束,因为他们是天马行空的。
只是在纸上做画没有办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除了在纸上画画,他们还喜欢在地上画,在墙上画,成为家里的”破坏王”,对此我们不能一味的去制约,你可以买一个画板,或者指定一个有瓷砖的场所给他自由的发挥。
四、更多的生活体验。
孩子们是天生的创造家,但是创造也不能没有基础,而生活是画画素材的最好来源,有空的时候,多出去走走,接触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会动的生物,不动的植物、蓝天、白云、江海湖泊,都可以成为孩子画画的素材。
要培养出孩子的兴趣就是要让小孩子随心所欲去画画。
家长们要去理解他说孩子的语言,鼓励他,帮助他创造更多的画画条件。
小孩子会在感受到你爱的同时,和你变得更加的亲近,也更加的听你话,与时同时,对画画也有了深厚的兴趣。
1、马蒂斯的启示绘画不需要规则
有个女子去参观马蒂斯的画室,仔细欣赏完他刚完成的一幅画之后,对他说:
“这个女人的手臂太长了”马蒂斯立刻回答:
“夫人,您弄错了,这不是女人,这是一幅画”我们当中有多少人和那名女子一样心不在焉的运用规则,却错失眼前的杰作?
不知道没有规则其实更好。
孩子画画没有目的,他们凭性情,凭灵感,为宣泄为好玩为好奇而画画,所以孩子的画才纯真可爱,烂漫自然,以至于让很多大师弯下腰来向孩子学习,苏东坡感慨:
“天真烂漫是吾师”,毕加索也说:
“我一生都在向孩子那样学习画画。
”
2、癞蛤蟆的启示绘画没有标准
一只蜈蚣在广场上跳舞,优美的舞姿赢得了动物们的阵阵喝彩,非常嫉妒蜈蚣的敌人癞蛤蟆在一个角落里专心致志的看了蜈蚣的表演,当蜈蚣休息的时候,癞蛤蟆上前致意说自己的计算本领很高但有一点不明白“你怎么知道先动哪一条腿呢?
哪一条腿是第2个第7个动作呢?
你在动第6条腿的时候第48个腿又在干什么?
是站着不动还是弯起来?
”蜈蚣迷惑了一阵,然后惊恐的发现自己完全瘫痪了。
这个寓言给与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艺术活动基本上是以一种直觉与本能的活动,理性往往是它的敌人。
可惜我们经常不小心就扮演了“癞蛤蟆”的角色。
家长的要求老师的标准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技法扰乱了孩子依直觉进行绘画的实践,标准干扰了孩子绘画创作的自由
3、沙子泥巴的启示绘画很简单
一堆沙子平淡无奇能够让孩子聚精会神玩上半天而不知疲倦,一块泥巴毫不起眼却让孩子留恋往返。
这是因为沙子和泥土看起来太简单了,让孩子的心情很放松,沙子和泥土太好玩了,让孩子体验到自由创造的极大乐趣:
可以堆成山,堆成房子,堆成沙发……捏成小人,捏成青蛙,捏成蝴蝶,捏成汽车……捏成任意的形状。
没有人去约束,去要求,去干扰,更没有心理负担,有的只是绝对放松的心情,在自然宽松的氛围中,在完全轻松的状态下兴致所至的捏造千奇百怪的形状,创造在孩子的手指间缠绕,灵感在自然中绽放,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溜走,孩子的生命充满了欢乐。
4、老师改画的启示尊重孩子
有一个学生在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回家后撅着嘴不高兴的说:
“我再也不画画了”我很纳闷,孩子一向最喜欢画画的,就问孩子原因。
孩子说“老师光改我的画”“改的是什么?
”“大象的鼻子,我画的是直的,老师说大象的鼻子是弯的”“你为什么画直的鼻子呢?
”“因为大象在摘苹果,苹果太高了,大象够不着,一使劲鼻子就伸直……”
我们往往依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画。
我们觉得绘画活动是一种技能,孩子需要教。
于是我们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美术班,纷纷把孩子送到培训大军当中。
现在上美术班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一些早教机构也开设了绘画课程。
同时,我们也会拿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的画,经常指出孩子的画好或者坏。
我也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送孩子上了一年的绘画班。
发现绘画班允许孩子胡涂乱抹的几乎没有,往往是老师在上面示范,孩子在下面临摹。
雪特别喜欢画画,从1岁到3岁,天天在家画。
她3岁开始在幼儿园的兴趣班学习。
我也观察了这个班的教学特点,也是老师示范学生临摹的方式,对于雪这多大的孩子又特别加了些手工制作等方面的内容。
虽然不满意这样的教学方式,但还是让雪去上了。
雪很喜欢去那儿画,所以一直就坚持上了一年。
上这样一个美术班,以前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觉得孩子在那儿玩玩而已,能不能学东西真的无所谓。
一个很大的好处是周末我可以有一个上午的自由时间。
但是看了《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过早地教孩子画形象。
“孩子的画和成人是完全不一样的画。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孩子画画不是一种单纯的行为,这是幼儿表达自己的一种复杂的方式。
儿童的绘画行为可能蕴含多种意义,通过绘画,手脑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社会能力等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
如果过早地教孩子画形象,那就是剥夺孩子自己去探索的能力,使他失去了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观察社会,表达自己的机会。
这对孩子来说是残酷的,在我们教孩子绘画的同时,我们可能失去了更多。
孩子的绘画技能所谓的提高了,我们可能扼杀了其丰富的想像力或者语言表达能力,或者别的什么能力。
将来,我们社会可能多了一个画匠,却失去了一个物理学家、作家、……
想想真的可怕,特别是那些上早教班的孩子,或许因为过早地学习绘画,而扼杀了一个天才。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里说,要到孩子八九岁时才能教孩子形象。
我们必须尊重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任何拔苗助长的行为都不应当有。
三岁前要纠正的婴儿行为
高危“性格信号”家长应干预。
3-6岁,通常被人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
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时候,就初见倪端了。
年轻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受欢迎的人。
只不过这些特质不会只是因为父母的“希望”,就会出现,更多情况下,是需要家长关注和进行培养的。
以下的几个信号是提醒父母们对孩子要进行帮助和干预了。
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
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
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
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
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改进办法:
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好像在搭积木时,他会比活跃的表哥搭得快。
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
他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他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体会到能够指导他每一个尴尬的困境。
坏脾气!
一位妈妈这样描述她的烦恼:
“我三岁多的孩子常常大发脾气。
当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他就会赖在地上,手舞足蹈。
如此我很不愿意带他出去,因为他常常大发脾气。
每次他发脾气,哄劝、呵斥、打骂、教训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都尝试过,尽管当时花费力气和时间能把他‘安抚’或者‘镇压’下去,可是这种事情一次次发生,弄得我筋疲力尽。
”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
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
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
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
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
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
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的传递了这样的信息:
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
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
父母需要牢记的是:
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
改进办法:
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
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会用健康地方式表达出情绪。
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
总的说来,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
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
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不用地上打滚等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还能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压抑?
在专门的儿童情商训练机构中,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被大力倡导。
“安全发泄岛”、“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被广泛使用。
孩子知道,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被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把头埋在被子里进行发泄;还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还可以做“呼吸气球操”,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不行”!
这是爸爸妈妈听到孩子说得最揪心的话。
退缩的孩子让人感觉沮丧。
毕竟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特质。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他就根本不会开始去做事,即使在别人的促使下开始了,一个小小的困难就能绊倒他,因为他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是可以的。
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3-6岁是保护儿童自信心的关键期,自信心在这段时间建立地怎么样,对小学甚至成年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苦恼的父母经常用尽各种表扬、鼓励的方式,孩子还是“挫折过敏”,“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常常挂在嘴边。
近来研究人员发现,挫折承受力弱,居然是家庭误用“赏识教育”的结果。
很多父母(老人)为了鼓励孩子,动辄将“真棒”、“最聪明”、“最厉害”挂在嘴边,一点点好的表现都夸赞不已。
但是,孩子在外获得的信息与此反差极大。
他很容易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在某些方面,还差得很远。
自信心从此一落千丈。
经历教育往往比语言教育来得深刻。
关注过多,也是造成挫折承受力弱的又一原因。
备受关注的孩子通常敏感,怕出错,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尝试。
改进方法:
自信心是从经历中获得的。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家庭培养孩子自信心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家长应多去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当下的某个结果。
不要说:
“你今天表现很好”,而是说:
“因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课不乱跑,所以我要表扬你”。
清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视自己努力的过程,能使他们有信心地面对困难。
在情商训练营中,“失败的样子”、“给努力一个A+”都能传递给孩子关于自信的重要观念和实用技巧。
不合群!
3-6岁的孩子仍然以自我为中心。
在人际交往上,他们还不理解友谊真正的含义。
“好朋友”也仅是建立在玩具、零食等物件上的。
但是,家长却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
在这些孩子身上,大都能发现这样的特质:
愿意分享、有爱心、愿意帮助他人、遵守规则、主动。
而另一些则是“另类人物”。
有的孩子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有的孩子不断地“故意”“撩”别人,让同伴反感;还有的孩子游离在人群之外,很难参与游戏。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人”,如果他们在人际方面有困难,是一定需要大人帮助和支持的。
通常孩子不合群有以下原因:
最常见的是,这个孩子的行为常常触怒他人。
跟大人一样,儿童也不喜欢霸道、自我中心或者破坏性的行为,他们不喜欢跟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玩。
有注意力问题的孩子通常也会有人际交往的问题,因为他们理解游戏规则有困难,也容易在游戏中稍有不如意时发脾气。
此外害羞的孩子也会存在不合群的问题,他们很容易被别人嘲笑。
结语
专家们深信,父母务必认真对待小孩子的所作所为。
父母的抚育和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一个人的性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要看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以及在什么样的老师指导下学习和发展,若是父母、老师和社会的友人给予正确健全的身体力行的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就比较乐观,反之亦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孩子 12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