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docx
- 文档编号:24606329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275.90KB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docx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及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大量浓硫酸洒在皮肤上应立即用纱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B.稀释时要将水沿器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欲除去NH3中的H2O,可让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浓硫酸不分解、不挥发,所以能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A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当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故A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散发出去,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气体,但氨气能与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故C错误;
D.浓硫酸不分解、不挥发,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浓硫酸质量会增加,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水显碱性,是因为氨水是一种弱碱
B.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
C.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除水外)
D.氨水中共有五种粒子
【答案】C
【详解】
A.氨水显碱,但氨水是混合物,所以一水合氨是弱碱,选项A错误;
B.氨水是混合物和液氨是纯净物,所以两者成分不相同,选项B错误;
C.氨水中有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除水外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选项C正确;
D.氨水有中性分子:
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和离子有铵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共六种粒子,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3.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
难挥发性
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
强氧化性、酸性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
吸水性
D.浓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
脱水性
【答案】B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则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故A错误;
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和水,硫元素化合价部分变化,体现浓硫酸的强的氧化性和酸性,故B正确;
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C错误;
D.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故D错误。
答案选B。
4.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
其原因是(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B
【详解】
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能降低火焰温度,达不到幕布的着火点;并且分解产物氯化氢和氨气能隔绝空气,均破坏了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故能使幕布不易着火,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从燃烧的必要条件以及NH4Cl的性质进行分析。
5.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
,你认为下列试纸和试剂可用到的是
①蒸馏水②NaOH溶液③红色石蕊试纸④蓝色石蕊试纸⑤稀硫酸
A.①②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⑤
【答案】C
【详解】
检验固体物质中的
时,为便于反应,通常将固体先溶于水,然后加入强碱溶液、加热,逸出的NH3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所以应选择①②③,故选C。
6.将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NH3B.O2C.H2OD.CO2
【答案】B
【分析】
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NH3、H2O、CO2,
【详解】
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NH3、H2O、CO2,通过过氧化钠,H2O、CO2转化成O2,再通过足量浓硫酸,NH3被吸收,只剩下O2,B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浓硫酸除了能吸收水蒸气,还能吸收碱性气体。
7.下列每步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就实现的是
A.NH3→NO→NO2→HNO3
B.Al→Al2O3→Al(OH)3→NaAlO2
C.S→SO2→H2SO4→MgSO4
D.Fe→FeCl2→Fe(OH)2→Fe(OH)3
【答案】B
【详解】
A.氨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NO2溶于水生成硝酸,A正确;
B.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不溶于水,不能直接转化为氢氧化铝,B错误;
C.S燃烧生成SO2,SO2被氯水氧化可以转化为硫酸,硫酸与镁等反应可以生成硫酸镁,C正确;
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被氧气氧化转化为氢氧化铁,D正确;
答案选B。
8.已知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
A与X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强氧化性
B.若A为铁,则足量A与X在室温下即可完全反应
C.工业上,B转化为D的反应条件为高温、常压、使用催化剂
D.若A为碳单质,则将C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一定可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答案】C
【详解】
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则X是硫酸,D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则D是三氧化硫,B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则B是二氧化硫。
A.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脱水性,A错误;
B.若A是铁,常温下,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现象,所以足量铁与浓硫酸在室温下不能完全溶解,B错误;
C.工业上,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反应条件为450℃、常压、使用催化剂,C正确;
D.若A是碳,浓硫酸和碳在加热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碳和少量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不能产生白色沉淀,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9.自然界的氮循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N2与O2反应生成NO
B.②中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③中氮元素只被氧化
D.氧元素参与了氮循环
【答案】C
【详解】
A.N2和O2在放电作用下化合,生成NO,NO被氧化生成NO2,NO2溶于水生成硝酸,故A正确;
B.氮的固定是指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的过程,大气中氮气转化成氮肥属于人工固氮,故B正确;
C.③中细菌还原硝酸根中正五价的氮,生成无污染的0价的氮气,所以③中氮元素被还原,而不是被氧化,故C错误;
D.如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氧元素参与,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氧元素参加,故D正确;
题目要求选不正确的,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氮以及化合物的性质,理解还原反应、人工固氮等知识点是解答的关键,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
10.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
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B.总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
C.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
D.图中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D
【详解】
A.NO与O2在常温下就可以发生反应,A项错误;
B.反应中NO、O2均为氧化剂,CO为还原剂,N2为还原产物,B项错误;
C.N2不是污染成分,C项错误;
D.由图看出图中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D正确;
故选D。
11.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原溶液一定是酸。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C.灼烧固体样品,焰色反应为黄色,样品一定是NaCl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
【答案】D
【详解】
A.向某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原溶液一定显酸性,但不一定是酸的溶液,故A错误;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此沉淀可能是BaSO4,也可能是AgCl,则原溶液中可能有SO
,也可能是Ag+,故B错误;
C.灼烧固体样品,焰色反应为黄色,此样品一定含有Na元素,但不一定是NaCl,故C错误;
D.NH3的水溶液显碱性,则在含有NH
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该溶液中不含K+
B.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向待测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待测液中一定有
【答案】D
【详解】
A.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火焰呈黄色,则该溶液中含有Na+,不能确定是否含K+,A不正确;
B.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
或Ag+等,B不正确;
C.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
或
等,C不正确;
D.向待测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气体为NH3,从而证明待测液中一定有
,D正确;
故选D。
13.宇宙飞船的运载火箭的推进器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
引燃后的高温气体成分有CO2、H2O、N2、NO等,这些气体均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射出大量的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B.NO遇空气反应生成NO2
C.CO2与NO反应生成NO2
D.NO与H2O反应生成NO2
【答案】B
【详解】
A.氮气为空气的主要组成气体,性质稳定,高温下N2遇空气不会直接生成NO2,故A错误;
B.一氧化氮极易被氧气氧化,NO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2NO+O2=2NO2,生成红棕色的NO2,所以B选项正确;
C.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在空气中不可能为反应产物,必然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碳,所以,CO2与NO在空气中高温条件下不反应,故C错误;
D.一氧化氮和水之间不会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4.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
B
滴加AgNO3和稀HNO3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Cl-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有Na+,无K+
D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
A.AB.BC.CD.D
【答案】B
【详解】
A.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BaSO3、BaCO3等,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有SO
,检验SO
,应先加盐酸无现象,后加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故A错误;
B.白色沉淀为AgCl,不溶于硝酸,则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有Cl−,故B正确;
C.观察K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则由现象可知,原溶液中有Na+,不能确定是否有K+,故C错误;
D.若含
,滴加稀的NaOH溶液,且没有加热,不能生成氨气,则实验操作不合理,不能检验铵根离子,故D错误;
答案选B。
15.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结论之间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含SO
B
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浓溶液并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溶液中含NH
C
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时,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氯水中含有Cl﹣
D
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时,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
氯水中含H+
A.AB.BC.CD.D
【答案】A
【详解】
A.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硫酸钡等,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硫酸根离子、银离子等,所以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
B.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一定为氨气,原溶液中一定存在铵根离子,故B正确;
C.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一定是氯化银,则氯水中一定含Cl-,故C正确;
D.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因为氯水中含H+,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D正确;
答案选A。
16.下列各组离子在选项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
Na+、Cu2+、
、SO
B.含稀硫酸的溶液:
、Fe2+、Br−、NO
C.遇酚酞变红的溶液:
Ba2+、K+、SO
、
D.含烧碱的溶液:
K+、Ba2+、
、NO
【答案】D
【详解】
A.铜离子在溶液中不是无色的,无色溶液不能大量存在Cu2+,A不选;
B.含稀硫酸的溶液中Fe2+、NO
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不选;
C.遇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Ba2+、SO
之间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不选;
D.含烧碱的溶液显强碱性,K+、Ba2+、
、NO
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选;
答案选D。
17.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适合于吸收极易溶于水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
A.气体能被吸收,但会产生倒吸,故A错误;
B.气体能被吸收,但会产生倒吸,故B错误;
C.气体能被充分吸收,但会产生倒吸,应将漏斗与液面刚好接触即可,故C错误;
D.倒置的球形干燥管插入溶液中,气体能被充分吸收,而且球形管有缓冲作用防倒吸,故D正确;
故选D。
18.下列是对某溶液进行离子检测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B.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溶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SO
C.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NH
D.先加入适量的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l-
【答案】C
【详解】
A.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可知一定含钠元素,则可能为NaOH溶液或钠盐溶液,A错误;
B.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再滴加稀盐酸,沉淀也不溶解,则原溶液可能含有Ag+,B错误;
C.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气体是NH3,说明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NH
,C正确;
D.加入稀盐酸酸化,引入Cl-,干扰其检验,应加硝酸酸化,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把握离子的检验方法、试剂及现象与结论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检验应排除干扰离子。
本题的易错点为A,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因此火焰呈黄色,只能说明该溶液一定含有钠元素。
19.在氯化氢的溶解性实验中出现喷泉现象,下列因素与产生喷泉现象无关的是
A.烧瓶充满B.极易溶于水
C.瓶内外有压强差D.溶液显酸性
【答案】D
【分析】
在氯化氢的溶解性实验中,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里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详解】
A.氯化氢溶于水时烧瓶内气体压强快速减小,烧瓶内氯化氢越多,烧瓶内外的压强差越大,越易产生喷泉,A不符题意;
B.当少量水进入烧瓶,由于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烧杯中的水被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B不符题意;
C.烧瓶中之所以形成喷泉,就是因为烧瓶内外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C不符题意;
D.要产生喷泉现象,烧瓶内的气体应该易溶于实验中的液体或与液体能大量反应,导致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与烧瓶中产生的溶液显酸性或碱性无关,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瓶的刻度线,必修重新配制
B.根据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维和蛋白质纤维
C.将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取少量晶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红,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
【答案】D
【详解】
A.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的刻度线,如果滴管将多余液体吸出会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减少,所以配制溶液浓度偏低,则要重新配制,故A正确;
B.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根据纤维在火焰上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维和蛋白质纤维,故B正确;
C.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具有酸性和漂白性,则向新制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将先变红后褪色,故C正确;
D.氨气为碱性气体,应该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NH4+,不能使用蓝色石蕊试纸,故D错误。
故选:
D。
【点睛】
氯水的成分有:
Cl2、HCl、HClO;所以溶液显酸性、氧化性、漂白性,能够漂白绝大部分有机物。
二、非选择题
21.甲、乙两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硝酸与铁反应的产物。
文献记载:
I.在浓硝酸和活泼金属反应过程中,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其生成的产物有+4、+2、﹣3价等氮的化合物。
II.FeSO4+NO⇌Fe(NO)SO4(棕色)。
III.NO2和NO都能被KMnO4氧化吸收。
甲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某气体,关闭弹簧夹。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浓硝酸缓慢滴入烧瓶中,关闭活塞。
无明显现象。
(3)加热烧瓶,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
①A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B中溶液变棕色;C中溶液紫色变浅。
②反应停止后,A中有固体剩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操作
(1)中通入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2)滴入浓硝酸加热前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写出加热烧瓶后A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甲认为B中溶液变棕色是因为A中有NO生成,你认为甲的观点对吗_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请结合方程式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验是否生成﹣3价氮的化合物,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2或CO2(氮气或二氧化碳)等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钝化Fe+6HNO3
Fe(NO)3+3NO2↑+3H2O错误3NO2+H2O=2HNO3+NO,该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能与FeSO4变棕色取A中液体少许于试管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若变蓝,证明生成了铵盐;否则,没有生成铵盐
【分析】
(1)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操作
(1)中通入的气体可能是氮气或二氧化碳;
(2)常温时,铁遇浓硝酸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3)浓硝酸与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硝酸铁、二氧化氮和水;
(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生成的硝酸能将硫酸亚铁氧化为硫酸铁使溶液变为棕色,同时结合已知信息,生成的一氧化氮也可以与硫酸亚铁反应转化为Fe(NO)SO4变棕色;
(5)若有-3价氮的化合物生成,应生成NH4+,检验A溶液中是否有NH4+离子即可。
【详解】
(1)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操作
(1)中通入的气体可能是N2或CO2(氮气或二氧化碳)等;
(2)常温时,铁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铁和浓硝酸进一步反应,即产生钝化现象,所以滴入浓硝酸加热前没有明显现象;
(3)浓硝酸与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硝酸铁、二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Fe+6HNO3
Fe(NO)3+3NO2↑+3H2O;
(4)甲认为B中溶液变棕色是因为A中有NO生成,甲的观点错误,3NO2+H2O=2HNO3+NO,结合已知信息II,该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能与FeSO4变棕色;
(5)生成−3价氮的化合物是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电离生成铵根离子,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是:
取少量反应后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A中生成NH4+,否则,没有生成铵盐。
【点睛】
常温下,浓硝酸和浓硫酸都能使铁或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发生钝化现象,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22.某处工厂排出的烟道气中含氮氧化物(主要为NO、NO2)、粉尘和少量水蒸气。
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对该工厂排出的烟道气进行处理,并检测其氮氧化物含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A中放置无碱玻璃棉,其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
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装置C中盛放的化学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碱石灰b.浓硫酸c.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2)装置D中主要发生:
2NaOH+2NO2=NaNO2+NaNO3+H2O;2NaOH+NO+NO2=2NaNO2+H2O
①若反应后尾气无残留,则参加反应的NO2、NO物质的量比值为_______(填字母)。
a.≥1b.≤1c.任意值
②可使用适量酸性H2O2溶液,将溶液中的NO2-全部氧化为N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溶液中NO3-直接排放在水体中也会造成污染,现用活泼金属将溶液中NO3-转化为N2,实现氮元素的脱除,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适量
(2)中H2O2处理后的溶液,调节pH至中性,蒸发浓缩,得到c(NO3-)为0.100mol·L-1的溶液甲。
步骤二、现量取50mL溶液甲,分别用金属铝、金属铁和铝铁合金在45℃、惰性气体氛围中对溶液乙进行氮脱除。
步骤三、重复实验2~3次,溶液中NO3-的残留情况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金属铝和金属铁在0~3h内,NO3-的脱除效率均很低,几乎没被脱除,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0~3h内铝铁合金的氮脱除效率比金属铝、金属铁大得多,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
(4)气囊用来储存处理后气体,其中可能含少量NO气体,可用酸性NaClO溶液来处理。
HClO氧化NO生成NO3-和Cl-,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答案】粉尘baH2O2+NO2-=NO3-+H2O金属铁和金属铝表面都有一层氧化膜铝铁合金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3HClO+2NO+H2O=2NO3-+3Cl-+5H+
【详解】
(1)烟道气中含有粉尘,装置A中放置无碱玻璃棉,可以除去粉尘;装置C用于除去少量的水蒸气,应该选择浓硫酸,NO2会与碱石灰反应,而五水硫酸铜不能起到干燥的作用;
(2)①根据化学方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及练习题 湖北省 恩施 高中 教育 联盟 化学 及其 化合物 知识点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