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特性4445同步练习题.docx
- 文档编号:24599744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28.41KB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特性4445同步练习题.docx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特性4445同步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特性4445同步练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特性4445同步练习题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特性(4.4--4.5)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五·一”期间,小敏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8:
00开始每隔半小时,分别对小区内的气温和人工湖的水温进行了测量,如图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成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
据图可以判断( )
A.实线是水温,虚线是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B.实线是水温,虚线是气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C.实线是气温,虚线是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大
D.实线是气温,虚线是水温,因为水的比热较小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20℃的水变成4℃的水
B.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
C.水结成冰
D.把开水倒入冷水中
3.现在许多家庭采用了“水地暖”取暖,其原理是用不高于60℃的热水,在铺设于地板下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通过地板以热传递方式向室内供热。
利用热水为热媒,主要是因为水的( )
A.流动性强 B.沸点高 C.比热容大 D.密度大
4.在生产和生活中,常用液体作“散热剂”和“冷却剂”,正确的选择是( )
A.散热剂用比热较大的液体,冷却剂用比热较小的液体
B.散热剂用比热较小的液体,冷却剂用比热较大的液体
C.两种都用比热较大的液体
D.两种都用比热较小的液体
5.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而当人站在沙土上时却感到烫脚,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具有不同的( )
A.热量 B.质量 C.比热 D.密度
6.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
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
A.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 B.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
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第6题图第10题图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一定大
C.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8.一根均匀的铁棒,质量是m,密度为ρ,比热容是c,去掉1/2,则剩余部分的质量、密度、比热容分别为( )
A.m、ρ、c
B.1/2m、1/2ρ、1/2c
C.1/2m、ρ、2c
D.1/2m、ρ、c
9.水的比热容大,这种特性使它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下列应用中不属于利用这种特性的是( )
A.晚上向秧田里灌水 B.夏天在地上洒水降温
C.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 D.冬天让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
10.如右图,将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石蜡上。
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由此说明三块金属的比热容(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11.下表所列的是几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固态氢-259℃
固态酒精-117℃
固态水银-39℃
金1064℃
钢1300℃
钨3410℃
A.在-268℃时,氢是固态
B.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在-60℃时不能使用
12.如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图像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
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
C.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
D.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
13.下列各组物质是晶体的一组是( )
A.铁、食盐、松香
B.萘、食盐、水晶
C.铝、石蜡、玻璃
D.冰、沥青、松香
14.下雪天,路上积有厚厚的一层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看到洒水车向路上的雪喷洒盐水,这种做法主要是因为( )
A.使水的熔点升高
B.盐水使冰的熔点降低
C.盐水使冰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D.洒上盐水后的雪变成了冰水混合物,温度变为0℃,从而使冰熔化
15.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的圆盘中,白糖立刻就变成糖水,不断旋转的圆盘又将糖水从四周甩出去,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
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凝华 B.熔化、液化 C.汽化、凝固 D.熔化、凝固
16.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
C.各种晶体的熔点相同 D.非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会不断上升
17.甲、乙两个烧杯里都有冰水混合物,甲杯里的冰少一些,乙杯里的冰多一些,甲杯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
在两杯里的冰都还未完全熔化时,比较它们的温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杯水的温度高
B.乙杯水的温度高
C.两杯水的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温度的高低
1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
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
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图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像的是( )
A.
B.
C.
D.
19.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
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
下列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这是凝固现象,会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会吸热
C.这是熔化现象,会吸热
D.这是熔化现象,会放热
第19题图第21题图第22题图第23题图
20.下列用相同质量的0℃的冰和0℃的水冷藏鱼时,哪个效果更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温度更低,所以用冰效果会更好
B.0℃的冰和0℃的水温度相同,所以效果一样
C.0℃的冰和0℃的水温度相同,但冰熔化时要吸收热,所以用冰的效果更好
D.0℃的水比0℃的冰取材更加方便,所以用水效果更好
二、填空题(共6题;共23分)
21.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同时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以看出,________液体的温度升高较快,________液体的比热较大。
若要你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液,你认为选择________液体更好。
22.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
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内分别放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水和煤油,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同时浸入热水中,如图所示。
(1)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选填“甲”或“乙”)瓶口的气球先变得较大些。
(2)当塑料瓶中的煤油和水都升高到相同的温度时,两者吸收的热量_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3.如图是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时间图象,其中________是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另一种物质的熔点大约是________℃,在12分钟时,该物质处在________状态。
24.国外研制出一种衣料,其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中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人们穿上用这种衣料做成的衣服,在气温降低该物质会由于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而________(填“放”或“吸”)热,从而让人倍感温暖。
25.去年冬季下大雪后,小亮同学看到有人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便产生疑问:
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
为此,他用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质量均为1kg的纯冰、淡盐冰、浓盐冰,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并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如图)。
根据曲线图可知,三种冰的熔点大小、熔化前升温的快慢都是不一样的。
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________,熔点越________。
由此可见,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盐的目的是________。
第25题图第26题图第27题图
26.如下图是小明研究海波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
(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__
(2)乙图是小明绘制的海波熔化图像,图中________(用字母表示)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
三、解答题(共5题;共37分)
27.小刚班的同学准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
”
(1)在此实验中,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判断的。
(2)其中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组别
液体
质量/克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
1
水
200
25
40
13分30秒
煤油
200
25
40
6分30秒
2
水
200
25
40
12分10秒
煤油
200
25
40
5分45秒
①使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
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却发现,第1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
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酒精灯火焰较小B.烧杯口没有加盖C.酒精灯中酒精量太少D.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②某同学利用实验数据大致描绘出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则图线________应代表煤油。
28.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可能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
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作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冷却到第15分钟时呈________态,盐水凝固过程经历了________分钟。
(2)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凝固前降温比凝固后降温________(填“快”或“慢”)。
(3)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_℃。
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____(填“高”或“低”)了。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_(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第28题图第29题图
29.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普通的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
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________。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
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
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请你分析说明他的判断是否准确。
________。
30.在“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在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2)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
(3)图乙和图丙,是小明绘制的冰和蜡的熔化图像,则图________是蜡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小林同学发现冰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冰熔化时间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
(5)细心的小丽发现:
在图像乙中,物质第1分钟和第5分钟升高的温度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
31.某兴趣小组把一固态物质加热后变成了液体,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变成固体,记录开始冷却后20分钟内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温度/℃
95
89
84
80
70
80
75
71
67
64
60
(1)表格中一个时间的温度值读错了,请你指出:
________。
(2)请你判断该物体是不是晶体?
________。
说明理由:
________。
(3)该小组成员甲和乙重做实验,并画出了同一固体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
该物质在BC段(不包括端点)中,处于________状态,此时该物质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观察并分析:
乙所画图像是否错误?
造成乙所画图像所示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解析】根据公式
可知,空气的比热容远远小于水,因此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空气的温度变量远远大于水,即小区内的空气温度变化大,而人工湖水的温度变化小。
那么实线是气温,虚线是水温,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空气。
2.C
【解析】A.20℃的水变成4℃的水,水的种类和状态都没有变化,因此比热容不变,故A不合题意;
B.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只是形状发生改变,但比热容不变,故B不合题意;
C.水结成冰,状态发生改变,因此它的比热容改变,故C符合题意;
D.把开水倒入冷水中,水的种类和状态不变,因此比热容不变,故D不合题意。
3.C
【解析】利用热水为热媒,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故C正确,而A、B、D错误。
4.C
【解析】“散热剂”是向外散热,“冷却剂”是吸收热量;相同质量的物质降低(或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放出(或吸收)热量越多的物质散热(或冷却)效果越好。
在物理学中,比热容就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因此两种都用比热较大的液体。
5.C
【解析】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而当人站在沙土上时却感到烫脚,即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升高的少,而沙土的温度升高的多,因此水的吸热本领大于沙土的吸热本领,也就是水和沙具有不同的比热容,故C正确,而A、B、D错误。
6.D
【解析】A.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这样可以保证二者有相同的加热面积,保证吸热相同,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也是保证二者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的因素,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对实验探究没有影响,故D错误符合题意。
7.D
【解析】ABC、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热量、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无关,故A、B、C错误;
D、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小的升高的温度多;因为煤油的比热容小于水,所以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故D正确。
8.D
【解析】一根均匀的铁棒,去掉1/2,所含物质减少1/2,即剩余部分的质量变为1/2m,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无关,都不变。
9.B
【解析】A、晚上向秧田里灌水,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不会冻坏秧苗,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在地上洒水降温,是利用水蒸发时吸热能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故B符合题意;
C、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是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相同的水吸收的热量多,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让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是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出的热量多,故D不符合题意。
10.C
【解析】观察图片可知,丙金属块下面的石蜡熔化的最多,说明丙金属块放出的热量最多。
根据公式
可知,当甲、乙、丙三个金属块的质量和降低的温度相同时,丙的金属块放出的热量最多,丙的比热容就最大,故C正确。
11.C
【解析】A.固态氢的熔点是-259℃,而-268℃在熔点以下,因此氢是固态,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灯泡工作时温度可达2000℃,而钨的熔点为3410℃,因此这时灯丝是固态,不容易熔化,故B真情不合题意;
C.钢的熔点是1300℃,这是钢水的最低温度;而金的熔点是1064℃;因为1300℃在1064℃以上,所以这时金是液态,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银的熔点是-39℃,-60℃在熔点以下,因此水银是固态,所以水银温度计不能使用,故D正确不合题意。
12.A
【解析】A.甲熔化时用时:
6min-2min=4min,乙熔化时用时:
8min-4min=4min,二者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故A正确;
B.图像中水平线所对的温度为熔点,因为乙在甲上面,说明乙的熔点高于甲,故B错误;
C.第2分钟时,甲升高的温度大于乙,因此甲的比热容小于乙;根据公式Q=cm△t可知,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乙的比热容大吸收的热量多,故C错误;
D.bc段为甲的液态,b'c'为乙的液态;因为两图图像相互平行,说升高相同的温度时二者吸收的热量相同,故D错误。
13.B
【解析】A.松香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那么它不是晶体,故A错误;
B.萘、食盐、水晶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有熔点,它们都是晶体,故B正确;
C.石蜡和玻璃熔化时没有熔点,那么它们不是晶体,故C错误;
D.沥青和松香熔化时没有熔点,那么它们不是晶体,故D错误。
14.B
【解析】洒水车向路面上的雪喷洒盐水后,可以使混合物的熔点降低,即雪更容易熔化而不容易凝固,因此有足够的时间蒸发,使路面恢复正常,故B正确,而A、C、D错误。
15.D
【解析】将白糖放在圆盘中,白糖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被甩出的糖水变成丝丝的糖,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故D正确,而A、B、C错误。
16.D
【解析】A.固体中只有晶体才有熔点,故A错误;
B.只有固态时是晶体的物质才有凝固点,故B错误;
C.一般情况下,各种晶体的熔点不同,故C错误;
D.非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会不断上升,故D正确。
17.C
【解析】如果冰和水不再相互转化,无论它们的质量多少如何,那么它们的温度都是0℃,即两杯水的温度相同。
18.C
【解析】墙面内的颗粒状小球是晶体,因此在熔化前和熔化后温度是升高的,而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而A、B、D错误。
19.A
【解析】肥皂泡是液体,而冰是固体,因此肥皂泡结冰是凝固现象,向外放热,故A正确,而B、C、D错误。
20.C
【解析】用0℃的冰冷藏鱼时,冰首先吸收大量的热发生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
当全部变成0℃的水后才会温升高,因此0℃的冰冷却效果比0℃的水更好。
二、填空题
21.甲;乙;乙
【解析】
(1)如下图所示,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同时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甲液体的温度比乙液体高,而二者初温相同,所以甲液体的温度升高较快,而乙液体的比热较大;
(2)若要你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液,你认为选择乙液体更好。
22.
(1)甲
(2)不相同
【解析】
(1)水和煤油的质量和初始温度相同,由于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所以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甲瓶中气体膨胀程度大,因此,甲瓶口的气球先变得较大些;
(2)当塑料瓶中的煤油和水都升高到相同的温度时,由于水和煤油的比热容不同,所以两者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23.B;45;固液共存
【解析】A在45℃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B吸收热量温度升高,A是晶体,B是非晶体;A的熔点是45℃,在12分钟时处于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24.凝固;放
【解析】微胶囊中所含的物质在气温降低时会由于凝固而放热,从而让人倍感温暖。
25.快;低;加快冰雪的熔化,使道路尽快畅通
【解析】由图线中三条温度变化曲线可知:
浓盐冰在熔化前升温最快,纯冰升温最慢,从中可以归纳出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快。
从图线中可以看出温度达到一定时不再发生变化,此时的温度应该是物质的熔点,所以可归纳出含盐浓度越高,熔点越低。
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盐后可以降低物质的熔点,所以目的是:
加快冰雪的熔化,使道路尽快畅通。
26.
(1)均匀受热
(2)BC;不变
【解析】
(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均匀受热;
(2)海波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而乙图中BC段是一段水平线即温度不变,所以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
三、解答题
27.
(1)加热时间
(2)ABD;Ⅰ
【解析】
(1)在此实验中,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是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判断的。
(2)①A.酒精灯火焰较小,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少,加热时间长,故A符合题意;
B.烧杯口没有加盖,热量的散失多,有效利用的少,加热时间长,故B符合题意;
C.酒精灯中酒精量太少,对加热时间没有影响,故C不合题意;
D.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内焰的燃烧不充分温度低,因此加热时间长,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②根据公式Q=cm△t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煤油的比热容小,升高的温度大;根据乙图可知,图线I应代表煤油。
28.
(1)固液共存;10
(2)快
(3)-2;低
(4)变多
【解析】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冷却到第15分钟时温度正处于不变的时间段内,即盐水正在凝固,这时呈固液共存态;盐水凝固过程经历了:
20min-10min=10min;
(2)根据甲图可知,凝固前,从4℃~-2℃用时10min,每分钟降温0.6℃;凝固后,从-2℃~-4℃用时:
30min-20min=10min,每分钟降温0.2℃,因此凝固前比凝固后降温快;
(3)根据图像可知,盐水的凝固点为-2℃。
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的凝固点0℃相比,凝固点变低了;
(4)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而熔化的盐冰混合物的温度为-2℃,因此水能够向外放热,从而变成冰,因此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冰会变多。
29.
(1)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会低于-2℃
(2)-4℃
(3)先下降后升高
(4)不正确,只能确定凝固点最低值在18%到24%的范围内
【解析】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教版 科学 年级 上册 物质 特性 4445 同步 练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