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清泥河流域综合治理施工方案923.docx
- 文档编号:24590146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155
- 大小:391.18KB
许昌市清泥河流域综合治理施工方案923.docx
《许昌市清泥河流域综合治理施工方案9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昌市清泥河流域综合治理施工方案923.docx(1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许昌市清泥河流域综合治理施工方案923
第一章工程概述
第一节工程说明
1工程概况
许昌市清泥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南外环路至许昌县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界段)设计范围为南外环路以南至许昌县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分界,桩号为左岸20+000-21+608,右岸20+200-21+718,全长约1.7km。
本次工程分为水利工程、景观工程、桥梁工程。
其中,水利工程包括土方开挖、堤防填筑及配套建筑物,含1处排水涵重建,位于清泥河右岸桩号20+425。
景观工程包括绿化种植和浇灌系统。
桥梁工程包括拆除重建桥梁1座。
桥梁位于清泥河20+514处,跨径布置为4-16m,桥梁总长69.04m,工程范围为桥涵及台后10m长台背处理部分。
2气象特征
桥位所在区域属于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光能充足;降水适中;无霜期长。
除西部禹州市有部分山区岗地外,其余为平原地区,气候差异不大。
历年平均气温在14.3~14.6℃,历年年平均空气的相对湿度在68~71%之间,历年平均无霜期217.5天,平均日照时数2154.2h,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20.6Kcal/cm2。
历年平均降水量671.1~736.0mm,多集中在6~9月份。
风向、风速均有明显的变化。
3工程地质
3.1基本地质条件
工程区位于许昌市西部,交通方便。
工程区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为土岩双层结构,上部为第四系全新统(Q4)、上更新统(Q3)和中更新统(Q2)洪积物,岩性主要为中、重粉质壤土,下部为上第三系中新统洛阳组(N1L)软岩,岩性主要为粘土岩,地层分布比较稳定。
工程近场区主要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或近东西向为主,断裂活动相对较弱,无对工程有影响的地震断层。
工程区无发震断裂存在。
许昌禹州断裂(F74)西段于1991年10月曾发生3.4级地震,对工程有一定的影响,应予注意。
工程区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塌岸和局部地震液化。
桥址区属平原河谷地貌。
清泥河西北至东南向流经场区,桥址处河道较顺直,河道宽20m左右,河两岸地面高程在66.5~66.8m,地形较平坦,河底高程约为62.0m,水面高程约为62.3m,两岸有堤防,堤顶宽约2~4m,堤顶高程约为66.5~67.2m,堤身高约1.0~4.0m。
左侧滩地一般宽约20~30m,滩面高程约63.0~65.5m,左岸有高约1~2m的台阶。
场区地层由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构成,按时代、成因及岩性不同,将场区地层共划分为6个土体单元,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粘土岩(N1L):
棕黄色,泥质结构,成岩差,一般呈坚硬土状,含钙质结核,粒径0.5~2.0cm,局部钙质富集成层。
该层最大揭露厚度5.9m,层顶高程32.47m。
重粉质壤土(Qd1p2):
棕黄色为主,一般硬塑~坚硬状,结构较致密,具灰黑色铁锰质斑点及其豆状结核,含钙质结核,粒径一般2-5cm,分布不均匀,部分为粉质粘土。
该层厚9.3m左右,层顶高程39.96~41.77m。
-1重粉质壤土(Qa1p3):
浅棕黄,硬塑状为主,含钙质结核,土质不均。
该层厚4.0~5.3m,层顶高程43.96~47.07m。
轻粉质壤土(Qa1p3):
浅棕黄色,可塑状,具灰黑色铁锰质斑点,含少量钙质结核,粒径一般1~3cm,少量5~7cm。
土质不均,底部为重粉质壤土夹层。
该层厚7.5~11.9m,层顶高程54.47~55.86m。
中粉质壤土(Q1a14):
浅黄~灰黄色,杂锈黄色及浅灰绿色条纹,可塑状,见蜗牛壳碎片,含少量钙质结核,粒径一般2cm左右,土质不均一,夹重为质壤土薄层或透镜体。
该层厚5.6~7.5m,层顶高程61.46~62.07m。
重粉质壤土(Q1a14):
褐色、灰黑色杂铁锈色条纹,硬塑状,近团粒状结构,局部具有针状孔隙,底部含少量小钙核,土质不均一。
该层厚1.0~2.0m,层顶高程62.07~63.46m。
重粉质壤土(Q2a14):
褐黄色,硬塑状,含植物根系,具有铁锈色条纹,较均一。
该层分布于场区内地表,厚2.0~2.9m。
3.2地震
许昌市区位于华北地震区的华北平原地震带南部,地震活动水平不高。
工程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
桥梁工程区地貌属黄淮冲积平原区西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50秒。
拟建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在7度地震作用下,场地地基土不液化。
综合评定场地地基土的类型为中硬土,拟建场地属于对建筑抗震的有利地段。
3.3水文地质
工程场区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潜水和上第三系软岩裂隙、孔隙水。
第四系潜水埋深一般3~7m,相应水位67.6~62.5m。
地下水变化幅度2~4m。
地下水与地表水具互补性。
桥梁场区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土类孔隙潜水,埋深4.7~7.1m,水位59.47~61.26m,位于第层中粉质壤土上部。
附近河水水化学类型为CL—HCO3—Ca—(K+Na)型,地下水HCO3—CL—Ca型。
环境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3.4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表1-1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土体单元序号
成因
时代
土名
力学指标
承载力标准值
桩基(钻孔灌注桩)
压缩
饱和快剪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钻孔桩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
压缩
系数
压缩
模量
凝聚力
内摩
擦角
a1-2
Es
c
φ
fk
Mpa-1
Mpa
kPa
(°)
kPa
kPa
kPa
重粉质壤土
0.330
5.10
28.0
11.0
100
120
40
重粉质壤土
0.310
5.70
22.0
14.0
110
130
50
中粉质壤土
0.230
7.20
18.0
19.0
130
150
55
轻粉质壤土
0.210
7.60
14.0
22.0
150
170
60
-1
重粉质壤土
0.200
8.00
22.0
14.0
150
170
60
重粉质壤土
0.200
8.00
28.0
12.0
190
210
75
粘土岩
260
280
95
4主体工程项目及工程内容
4.1标段划分及主体工程项目
本标段施工图桩号:
南外环路以南至许昌县与开发区分界,桩号为左岸20+000-21+608,右岸20+200-21+718,全长约1.7km。
4.2工程内容
4.2.1河槽疏浚
河槽疏挖是在现状的基础上进行规整,使水流顺畅,增强河道行洪能力。
河槽疏挖范围为20+000~21+608。
淤泥疏浚26471m3,清理表层土20392m3,河槽土方开挖81839m3,土方回填49779m3。
4.2.2堤顶道路施工
堤顶道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从下部向上依次为:
25cm厚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5:
15:
80)、0.6cm乳化沥青下封层、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3cm沥青混凝土,路面两侧设预制C15混凝土路缘石,尺寸为1.0×0.13×0.4m(长×宽×高)。
4.2.3排水涵
排水涵位于清泥河右岸,桩号为20+425,土方开挖418m3,土方回填241m3。
由下游至上游分别为进口连接段、管涵、下游连接段组成。
进口采用八字形翼墙与现状渠道连接,翼墙结构为M7.5浆砌石重力式挡墙,长度5m,渠净宽1.2m~2.8m。
管涵采用DN800承插式Ⅱ级管,每节管长2m,总长10m,共5节,管道壁厚80mm,管底高程64.70m。
管道基础采用120°混凝土管座,两侧为C20混凝土重力式挡墙,回填土压实度不小于0.46。
出口采用八字形翼墙与设计堤坡连接,出口断面处河道采用40cm厚M7.5浆砌石进行护坡,坡脚采用0.4m厚,1.5m深的浆砌石齿墙,护坡在清泥河流向长度为8m,上、下游均设置0.5m厚,1m深浆砌石齿墙。
4.2.4三桥村桥
三桥村桥主要包括C50混凝土302.2m3,C40混凝土96.7m3,C30混凝土216.7m3,C30水下混凝土313.1m3,C15混凝土15.6m3,沥青混凝土44.8m3,钢筋制做安装104.9t。
4.2.5施工期还应完成的临时设施
(1)临时道路
(2)承包商营地
(3)临时围堰
(4)仓库和堆料场等。
第二节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编制依据
1.1许昌市清泥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南外环路至许昌县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界段)施工招标文件(含图纸);
1.2现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则和现行国家相关规范、标准
(1)《防洪标准》(GB50201-94);
(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
(3)《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4)《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5)《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
(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
(7)《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
(8)《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30号令;
(9)《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10)《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
(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1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1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1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18)《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
(19)《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66-2011);
(20)《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
(2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XG1-2009);
(22)《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范》(CJJ139-2010);
(23)《公路桥涵通用图-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桥上部构造》(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2007);
(2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25)《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F81-01-2004);
(26)《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
(27)《河南省许昌市清泥河(魏都区)治理工程初步设计依据》;
(28)《许昌市清泥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29)《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1:
2002);
(3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3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3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3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36)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及其他要求。
1.3我公司现有施工力量和技术装备情况;
1.4我公司在其他类似工程施工中总结的经验
2编制原则
2.1安全的原则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制定可靠合理的安全措施并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在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2.2方案优化原则
遵循建筑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律,优化施工程序和方案,选择多种施工方案进行可行性、成本及技术比较,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
2.3确保工期原则
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合理安排进度,使用现代管理方法,组织有节奏、均衡、连续施工,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
2.4科学配置原则
选派施工经验丰富且有类似工程经历的施工管理人员,投入专业化施工队伍和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2.5合理布置原则
尽可能减少施工设施,合理储存材料物资,减少运输工作量。
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场地,减少用地。
3工期、质量、安全、文明、环境承诺
我公司对许昌市清泥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南外环路至许昌县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界段)施工工期、质量、安全、文明、环境郑重承诺如下:
3.1工期目标
我公司承诺的工期为:
(1)施工人员、设备进场:
接到中标通知后,立即组织施工人员、机械设备进场;
(2)我公司将抓住施工的重点难点,统筹兼顾组织好项目施工,以确保工期目标;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制定切实有效的工期保障措施,合理安排好施工程序,抓好工序衔接,采用高效、配套的机械化施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施工进度保证率,确保实现关键项目施工控制性工期目标,按期完成本合同工程施工。
(3)工期为400日历天,拟定计划开工日期:
2014年9月28日;计划完工日期:
2015年11月1日。
3.2质量目标
本工程施工完成,竣工交付业主使用时工程质量达到下列目标:
(1)单元工程合格率达到100%;
(2)合同范围内的全部工程的所有使用功能符合设计或(变更)图纸要求;
(3)工程总体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合格,单元工程优良率达到85%以上;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和关键部位单元工程质量评定的约定;优良率90%以上,且不得发生质量事故
3.3安全目标
(1)无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工伤频率控制在0.2‰以下。
(2)严格按照许昌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标准,把本工程建成文明施工样板工程。
(3)严格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01的要求,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严守法规,有效监控,注重安全,消除隐患”的原则,做到思想保证、组织保证、技术保证、措施保证,确保工程和由其管辖的人员、材料、设施、设备的安全,确保工地附近建筑物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免受损害。
(4)努力做好文明施工工作,搞好睦邻关系,并积极参与发包人组织的各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评比活动,争创第一。
3.4文明施工目标
努力做好文明施工工作,进行文明工地创建活动,并积极参与发包人组织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评比活动,争创第一,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3.5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目标
严格按照环境管理体系GB/T24001-2004-ISO14001:
2004和本工程招标文件对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积极配合项目法人指定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工作,并根据监测机构的评估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
第二章施工总布置
第一节综合说明
1施工布置说明
施工总平面布置根据现场的条件和招标文件界定的条件进行布置。
本着有利于生产、便于管理的的原则,各项临时设施在施工现场布置,设置在临时征地范围线以内。
主要临时设施有:
施工营地、附属加工厂、施工机械修配厂、现场试验室、土方开挖料堆场、综合仓库、项目部和作业人员生活区等。
2布置原则
根据现有的场地条件和结构物布置情况,分区分期布置,尽量避免相互干扰,场地内外交通道路本着紧凑实用、施工方便、经济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布置。
(1)根据本标工程规模、施工强度确定施工场地。
(2)根据本标段招标图纸,及现场勘察资料将生活设施、生产设施布置在业主提供的施工占地范围线内。
(3)场地布置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的原则进行布置。
(4)项目部、生活区的布置临近现场临时施工道路,可租用当地民房,便于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进出。
(5)生产设施的布置临近现场临时施工道路,方便材料的倒运,避免材料运输车辆对施工造成影响。
(6)施工生产设施的布置做到能发挥施工工厂设施的生产能力,满足施工总进度和施工强度的要求。
(7)各种生活设施要便利工人的生产和生活。
(8)施工场地和施工临时设施的布置满足防火、防洪、场地排水、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要求。
第二节施工场地布置
1施工现场
根据业主提供的施工用地安排及施工进度安排,为便于统一管理,尽量减少人员上下班在路上花费的时间和施工材料的场内运输距离,提高生产工效,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将本标段施工营地设置在桩号20+800附近,占地面积约6000m2。
2办公及生活设施场地规划
本标段办公区、生活区由项目部与作业人员生活区组成。
2.1项目部
本标段项目部将设置在施工营地内。
项目部设施包括办公室、职工宿舍、医务室、救急站、警卫室、食堂、文化娱乐室、公共卫生间、配电室、活动场和会议室。
房屋为单层或双层彩钢复合板房结构。
项目部总计占地面积900m2,建筑面积500m2,项目部四周用2.2m高铁艺围墙进行封闭。
2.2作业人员生活区
作业人员生活区占地面积800m2,建筑面积500m2,房屋均为单层或双层彩钢复合板房结构。
生活区内包括工人宿舍、食堂、公共卫生间、文娱活动场所等。
作业人员生活区四周挖设排水沟,并用彩钢围挡进行封闭。
3现场生产辅助措施
3.1综合加工厂
在本标段施工营地内设置一个综合加工厂,其综合加工厂占地面积900m2。
综合加工厂内主要包括钢筋加工厂和木工加工厂。
钢筋加工厂占地面积600m2,内设原材料堆放场和钢筋加工车间。
钢筋加工车间占地300m2。
钢筋加工厂内设置钢筋弯曲机2台、钢筋切断机2台、无齿锯2台、交流对焊机4台。
对焊机房的面积为20m2,采用粘土砖砌筑,墙厚240mm,加工棚采用钢架结构,屋顶采用石棉瓦。
另在加工厂内配备16t吊车1辆,用于材料及成品的装卸。
木工加工厂主要承担特殊部位的木模板及其它木材加工,占地面积300m2,厂内设成品堆放区和木工棚,木工棚占地80m2(钢桁架、石棉瓦结构),木工加工厂内设置手木工圆锯机床1台。
钢筋加工厂内钢筋加工车间与对焊机房内地面用混凝土硬化,其做法为:
清除表土并回填素土夯实后,铺设200mm厚碎石垫层,碾压夯实后浇筑100mm厚C20混凝土。
钢筋加工厂内其余地面均在清除表土后,回填500mm厚素土并碾压夯实。
木工棚及成品堆放区地面硬化做法与钢筋加工厂相同。
3.2施工机械修配厂
本标段在施工营地内设置一个施工机械修配厂。
施工机械修配厂占地面积300㎡。
主要承担投入本标段施工的所有机电设备、施工机械和汽车的检修、维修、保养,临时故障处理等。
厂内设有维修站、冲洗站、工具及配件库、办公及值班室等,建筑面积200㎡。
厂内地面在清除表土后,回填素土并碾压夯实,地面四周设排水沟,场地做1%的泛水,坡向排水沟。
3.3综合仓库
本标段在施工营地内设置一个综合仓库。
综合仓库用于集中储存保管整个工地统一调配使用的物资。
包括劳保库、工具配件库、电器库、小型机电设备库、零星施工材料库、办公室及值班室等。
综合仓库占地面积200m2,建筑面积100m2,仓库为活动板房结构。
仓库地面用土石屑硬化,清除表土并回填素土夯实后,上铺50mm土石屑面层。
3.4试验室
本标段施工中,在项目部内设置试验室一座,房屋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50㎡,负责施工期间各种原材料、回填土、混凝土等的抽样、检验,及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设计。
3.5油料库
考虑到安全因素,在施工现场不设油料库。
施工期间,与多家加油站联系,采用移动加油站的形式,确保施工期间油料的供应。
4施工交通
4.1场外交通
许昌市清泥河综合治理工程(南外环路至许昌县与经济技术开发区界段)涉及县乡级公路和村村通公路,公路网密布。
工程对外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4.2场内交通
施工现场以清泥河轴线为中心,清泥河左右岸道路为场内施工道路。
施工场内道路沿清泥河纵向布置,用挖掘机摊平、碾压,软弱地带铺设碎石,可以满足施工现场材料和设备运输车辆的运输要求。
在施工期间,随时对路面进行洒水降尘、养护、维修、加固,保证道路畅通。
对施工期间造成现有道路改线或挖断时,先建成改线道路,其标准不低于原标准;
若属临时挖断,先在挖断前修建旁通道路,其标准满足现有交通要求,同时尽快恢复原道路。
第三节施工水、电供应及施工通讯
1施工用电
1.1确定供电设施
本标段在施工营地配备2台75kw移动式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1.2现场配电线路的技术措施
(1)本工程临时用电线路全部采用架空或电缆直埋敷设。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按TN—S系统,实施三相五线制。
工作零线为黑色,保护零线为黄绿双色线,这两根线用颜色区分开来,各司其责,不要混接。
电力、照明线路在两个横担上分别架设时最下层横担面向负荷,架空线路的线间距离为0.3m,施工现场架空线路弧垂与地面直距离在2.5m以上,满足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要求。
(3)临时用电的电缆线路;
本工程临时用电的电缆干线部分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
①埋地的部分电缆采用VV22铜芯塑力电缆,其中由钢筋场地内的开关箱至用电设备,木工加工场地内的开关箱到用电设备,施工现场电缆埋地深度为0.6m,并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50mm厚的细沙或软土,然后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
②电缆架空部分,从分配电箱到开关箱的线路采用橡皮电缆架空,采用木杆架设,并用绝缘子固定橡皮电缆的两端,电缆的最大弧垂距地不小于2.5m。
(4)对于无法架设线路的地方,采用移动式柴油发电机作为供电电源。
1.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接地
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中规定,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本工程的临时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在总配电箱首端、开关箱末端、架空线路的中、末端将PE线等多处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进行连接。
为了保证电器装置的PE线的连接质量,接线端子的连接做到可靠牢固。
为防止施工中意外伤亡的发生,每组接地装置的接地线采用2根以上的导体,接地线与接地设备的连接采用螺栓连接,用螺栓连接时设防松帽或防松垫片;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时采用焊接,采用扁钢搭接焊接,焊接宽度为扁钢的2倍。
施工现场每一组重复接地的电阻值不大于4欧姆。
2供 水
本工程施工高峰期用水包括施工机械设备用水、混凝土养护用水、种植花草树木用水、辅助作业区及消防等用水。
施工用水,在主营地的生活区建一个蓄水池,蓄水池的水源补给采用附近居民生活用水水源,若地下水可用,则在每个营地各打深井1眼,将水储存于蓄水池待用和用水罐车运送到各施工点。
生活用水就近附近村庄生活水的方式解决,由专人负责保证生活用水,办公室内采用安装饮水机配送桶装水形式。
3照 明
本工程的照明分室内,室外。
室内主要包括办公室、职工宿舍,仓库等。
室外主要有主要施工道路、生活区道路、现场施工作业区、加工场地等。
施工现场、作业区内的投光灯,架设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架空线路的木杆上。
对需要现场焊接及地表以下工作面局部照明和潮湿作业区的照明,应采用低压照明系统(电压24V以下)。
4施工通讯
施工现场办公室安装电话2部,传真机1台,施工主要负责人配备移动电话,保证内外通讯的畅通。
5污水和垃圾处理
在办公区、生活区设立垃圾池,每日安排清洁工进行清理打扫,运送至监理人指定场地焚毁或掩埋。
各用水场地排放污水首先收集至沉淀池,经沉淀后排放至场内施工排水主管内排除,沉淀池定期清理。
厕所均设置化粪井。
化粪井为封闭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许昌市 河流 综合治理 施工 方案 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