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的日子丨伍尔夫那些心怀梦想的人.docx
- 文档编号:24587825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82KB
思想者的日子丨伍尔夫那些心怀梦想的人.docx
《思想者的日子丨伍尔夫那些心怀梦想的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者的日子丨伍尔夫那些心怀梦想的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者的日子丨伍尔夫那些心怀梦想的人
思想者的日子丨伍尔夫:
那些心怀梦想的人
思想者的日子这一天,属于她,也属于全世界弗吉尼亚·伍尔夫AdelineVirginiaWoolf生于1882年1月25日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代表作有《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等。
身处人间和深渊的交界处,因爱和慈悲,纵身而去。
心怀梦想而又挣扎的一生
伍尔夫一直有个疑问:
“为什么男人饮酒,女人只能喝水?
”带着这个疑问,她走出了家门,散步到大街上。
她这一举动吓坏了年老的婆婆们。
她们赶快走上前来挽住她的手,尽管不熟悉,但还是请求她,一定让她们陪着。
她礼貌地说,不用了。
她们还是坚持。
当时主妇是不能独自上街的。
买花,买菜,买牛肉,都是仆人去做。
赚钱,旅行,做生意的,那是老公的事。
女主人最好的状态是,呆在“家”这个金丝笼里一动不动。
幸好,那时伍尔夫家住的是别墅,还带花园,花园后面还有一条奔腾的河。
离开了那群老妇人后,她坐在车水马龙边的主街旁边,观察着生活中发生的一切。
当她回去时,她写下了小说的开头:
达洛维夫人说,“我要为自己买些花。
”
但现实中的伍尔夫是不会自己去买花的,因为花已经由女仆奉上,还撒上了几滴水,以示新鲜。
伍尔夫把自己关在二楼的屋子里,送来的早餐面包加牛奶没有动过,已经冷了。
她想起来那个年轻的女仆。
说实话,她有点怕女仆们,在自己家里走动时,也经常躲躲闪闪,对待她们的高声问话,她也吓得几乎不敢作声。
据她的观察,女仆们都觉得这位女主人有点不正常,她经常不吃早餐,经常幻想着女仆们都想去花花世界的伦敦游玩,不是真心想留在家里伺候。
还有,她与丈夫伦纳德的关系也引起了猜测。
“她们还没有同床过,她或许还是个处女,而他或许是疯了。
”伍尔夫当然不是处女。
她早就失去了童贞,因为同父异母的哥哥强奸了她。
童年的回忆,总是不断涌进来。
那时候,女子不能上学,她的教育全都来自于家里。
“家”并不完全是吃住睡的地方,而是一个标准的上流社会社交场。
名流云集,谈论都是时下最热的话题。
她的家里有一个大型的图书馆,童年时,她经常为了逃避社交而躲进去。
一家人还去圣·伊文斯海滨度假。
波浪,海滩,小孩子的脚丫,日落时漫天的红光,烂漫无比。
父亲带着她散步,突然发现了一片黄色樱草花和蓝色风铃草。
父亲很爱母亲,当即就给她写信,“这些花草像新鲜牛奶那样气味甘甜。
”伍尔夫很喜欢圣·伊文斯海滨,在她的记忆里,这是“家”的象征,是远离尘嚣的容器。
在这里,她找到了回忆与幻想结合的最紧密的缝隙,足够她一生取之不尽。
这次度假后,母亲去世了。
伍尔夫出现了第一次精神崩溃。
1904年,父亲也离开了人世,伍尔夫再次精神崩溃,企图跳窗自杀。
幸好她当时住在朋友家,窗户不高,没有造成大的伤害。
短短九年,伍尔夫失去了2位至亲,还有另一位亲人。
海德公园22号完全成了一个伤心地,一家人再也待不下去了。
他们搬到了伦敦。
与原来的家相比,新家布鲁斯伯里46号,明亮,通风又宽敞。
姐姐凡妮莎监督搬家,伍尔夫则安心养病。
家里的另外两个兄弟,一个过上了单身汉的生活,一个已经结婚。
姐姐凡妮莎考虑到她的身体健康,建议她离开伦敦,到别处小住。
伍尔夫可不愿意这样做,她觉得自己能够待在伦敦,她需要的不多,就只是一间书房而已。
但姐姐还是把她送走了。
大约在1905年,伍尔夫发誓绝对不拖累家庭,她一定会通过写作来挣零花钱。
但她首先得去莫里学院教书。
她举办了一个女生的读书俱乐部,开设了英国历史的课程。
可是由于羞涩和不善于教学,她班上的学生很快从仅有的8个,下降到了4个。
她有些退缩,又开始写东西了。
她写了一些书评。
她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好起来,是完全好起来那种。
可是,刚过了一年平静的生活,哥哥托比去世了。
姐姐家是不能待了。
她与未婚夫结婚,开始了生儿育女,排他性太强。
于是伍尔夫就与哥哥阿德里安搬到了菲茨罗伊广场。
为了身体健康,她经常出门旅游。
西班牙,希腊,意大利都是她所钟情的地方。
她最适合的旅游地,当然不是这些地方,而是某种熟人之间的聚会。
因为在席间,她再也不用听到对她文学作品不好的评论了,也没有人说她神经质。
人人都说,她有一张才智兼备的脸,令人神往的忧郁的蓝眼睛。
声音富有乐感,而且每个人都说,她将手靠近火堆取暖的样子,特别漂亮。
人们可以尽情的想象皮肤下面那长长的易脆的骨头。
在家里,她显然是更游刃有余。
姐姐凡妮莎怀孕后,她与姐夫贝尔的关系相当好,他们经常一起谈论文学与绘画。
但这种关系很快就变成了古怪的三角恋爱。
姐姐对此不是完全没有反应,她只会催促着伍尔夫赶紧嫁人。
“利顿·斯特雷奇求婚时候,为什么你不答应他呢?
”伍尔夫说,她觉得男人都不怎么好,他们对待女人就像是嚣张跋扈的恩人对待自己的宠物。
姐姐没有气馁,她一直在物色新的结婚对象。
当时一家子与好几个朋友共租一套房间,谁钟情于伍尔夫难道还看不清楚吗?
当然是那个伦纳德了。
他整天围着伍尔夫转悠,没事就爱买鲜花什么的送给她。
结婚的时候,伍尔夫提出要分床睡。
不是睡在一个屋子里,而是睡在不同的房间里。
伦纳德想了想,好吧,或许你婚后会改变这种想法的。
伍尔夫笑笑,她没觉得自己生活会因为婚姻而改变。
因为她整整六个月都病了,一直卧床休息。
但伦纳德不觉得。
因为他爱她,从伍尔夫还是18、19岁的小女孩时,他就爱她。
他第一次见她,她一身端庄的白色长裙,手里拿着一把阳伞,与古典的维多利亚时期的美女一样美。
他带着她一起去普罗旺斯度蜜月,之后又去了一次西班牙和意大利。
早上,他们两迎着朝霞散步,下午就在读书、喝茶中消磨时间,晚餐后继续在旅店附近的咖啡馆里消磨时间。
但有个问题:
伍尔夫很不喜欢性生活。
朗纳德只要所有尝试,沃尔夫就立刻暴跳如雷。
她永远都忘不了这种行为最可鄙的一面。
她那时才6岁,被一个刚满18岁的男孩抱起,摸光了她全身之后,又开始摸她的私处,她羞得发抖。
在以后的岁月里,她厌恶被触碰,哪怕只是将手挡在她的肩膀上。
然而,多年后,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中另外一个也看上了伍尔夫。
他找到伍尔夫,把她扔到床上,之后就开始吻她。
这个人是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妻子而躁动不安,他抚摸她,就像当年他哥哥所做的那样。
这些就像石子,沉在她的脑海里。
伦纳德起初以为是环境的改变让伍尔夫不适应,后来他才发现她就会冷淡。
为了解决这个事,夫妇两拜访了姐姐凡妮莎,让她来指导伍尔夫克服自己的障碍。
为什么要找姐姐,而不是心理医生,因为凡妮莎经常公开谈论自己的床笫之事有多好,多疯狂。
可是,这样的教导让伍尔夫无比惊讶,隔了一年,她就病倒在床,整个夏天都感觉恶心想吐。
9月时,为了摆脱这种感觉,她尝试自杀。
而到了写作《远航》的时候,她已经完全崩溃了。
她感到自己是个失败的人,无法给予伦纳德夫妻之实,她感觉很对不起他。
自己五年来只写出了一本小说,更是个笑话。
伦纳德已经出版了两部小说,可她的处女作却一改再改,作者本人就像难产时拼命提住气,不想让孩子出生的孕妇。
全稿完成后,她战战兢兢地拿给伦纳德看,日夜焦虑地等着听他的高见。
这段时间,为了减少伍尔夫的精神压力,伦纳德一会儿带着她住在伦敦——她最喜欢的地方。
一会儿又立马撤回阿希海姆别墅——另一个她最喜欢的地方。
伦纳德安排好生活上的一切,还请来了朋友为伍尔夫解闷。
但她的身体还是垮了。
她不像过去那样活泼好动,而是经常生伦纳德的气,为吃不吃早餐这种事大吵大闹。
她觉得,只要书一出版,姐姐凡妮莎就会跑来嘲笑她——以前有过这样的举动。
出门时,她又觉得村民都会觉得她写了一筐垃圾。
她开始节食,因为她觉得自己的身体是个庞然大物,需要很多食物才能填满。
她将阻止这种灾难发生。
伦纳德说服伍尔夫去看医生,她拒绝了。
说医生会把自己当做困兽,看管起来。
可最后伦纳德还是让伍尔夫去看了医生,一口气看了三个。
照顾伍尔夫让伦纳德体力下降很快,他请来了专门的医生为伍尔夫治疗,后来又请了另外两个轮流看管。
朋友们建议伦纳德暂时离开,去别的地方散散心,多休息。
通信是夫妇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
伦纳德不在身边的这段日子里,伍尔夫写了很多信给他,她说自己离不开他。
她在信中的措辞亲昵又热烈,与日常里那个时而狂喜的滔滔不绝,时而忧郁得一言不发的伍尔夫判若两人。
她说,一次走进他的房间,看到他没在,她伤心极了,于是就吻了吻那个空枕头。
夏天来了,伦纳德带伍尔夫回到了圣·伊文斯海。
如果说伍尔夫需要幻想,那他就给她幻想;她需要童年的回忆,他就立马像水中捞月那样捞给她。
他们在长长的海滩上散步,谈论着各自童年里最美好的那部分。
伦纳德离开时已经考虑好如何对付伍尔夫的病了。
他给她准备了适当的家务,还给她养了两条狗。
那个夏天,伍尔夫手上的活除了写作,就是家务和照顾狗。
为了防止伍尔夫节食过度,他们签了一个协议。
名叫:
她必须。
如果伦纳德有事出去了,她必须吃与伦纳德在家时一样多的东西。
她必须在床上用早餐,早上喝一杯牛奶,晚上10点25分必须睡觉。
伍尔夫在协议上签了字。
伦纳德很开心,随即又附送了一份礼物,自行车。
有时他们一起骑自行车去海边游泳,有时则是伍尔夫自己骑车闲逛。
但好景不长,伦纳德出版的小说《聪明的处女们》吸引了伍尔夫的注意。
她满心欢喜的打开了阅读。
后来才发现她以前都不喜欢这本小说,因为它写到了伦纳德的私事,也包括她自己的私事。
她开始语无伦次,而且有暴力倾向。
伦纳德请了4个护士轮流照顾她,还是不见好。
但他没有再请医生,因为钱都花光了。
就连伍尔夫自己那份9000英镑的遗产,也被消耗在护理费和药费上。
她说,她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1915年,她32岁了,还没有一丝头绪。
伦纳德开始密切关注伍尔夫的动向。
她是否睡得安稳,她有没有用安眠药,她何时高兴,有谁来访过?
同时,他还是家中的会计,因为伍尔夫只要一发病,开销就会猛增,他必须提前规划好。
1915年,他们自己家的出版社开张了。
主要用于出版伍尔夫自己的作品。
幸好,她的作品一直都很畅销。
这时,伦纳德成了出版社的财务总监,伍尔夫则是什么都管。
她对各地寄来的年轻作者的书稿,写批评和改善的建议。
她很喜欢这种体力活,别人都说:
“我从来看不见她,我一天到晚只能看见她的背影。
你一点都不知道这些书最后是由谁处理的。
”
1940年,二战时期,夫妇两伦敦的住宅被炸毁。
伍尔夫原本以为他们已经攒够钱了,不用写作了。
可事实证明,她还得不断地写,一直写到死的那一天。
她向伦纳德建议,如果英国沦陷了,他们就自杀殉国。
伦纳德同意了。
然而,英国没有沦陷,是她自己经不住考验了。
她跑到了家后面的河边,跳了下去。
每次创作完成,她都会发病。
而这一次《幕间》协作完成后,她觉得这部书稿觉得是蠢的要命,坚决不能出版。
是谁写出了这么蠢的稿子呢?
她自己啊。
她觉得这是完全不可原谅的行为。
1941年,3月28日,伦纳德在园子干活。
伍尔夫把写好的遗书放在了客厅,自己溜了出去,跳进了奔腾的湖水里。
伦纳德找不到伍尔夫,他难过地对仆人说,“她一定去自杀了。
”他跑到了河岸边,发现手杖还在,人不见了。
一个月后,伍尔夫才被打捞上岸。
遗书里,伍尔夫写到:
我敢肯定我的病又要发作了。
我开始出现幻听,而且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
我正在毁掉你的生活,没有我你能过得更好,而且我知道你一定会的。
你看,我现在连写这封信都觉得艰难。
我想说我欠了你一辈子的幸福。
我不能,再继续侵蚀你的生活了。
我相信这世上没有哪一对比我们获得过更多的幸福。
与生俱来的负罪感,让她无法承受生活的负担。
与别人亲近时,她又感到时时刻刻在毁灭他人。
她一直认为,没有她,所有人都会更幸福。
在她选择跳河时,她处在了绝望与崩溃的边缘,战争让她倍感失落,她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一次又一次完好无损地逃离了。
她不能,因为每次逃离,就意味着伦纳德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来照顾她。
她不能,再继续侵蚀他的生活了。
伦纳德独自去认领了弗吉尼亚的遗体,并把妻子的骨灰,埋葬在后院的树下。
她的小说《海浪》的最后几句话,被做成了墓志铭:
我要纵身向你扑去,我永不认输,也永不屈服,哦,死亡!
“为什么一定有人要死?
”伦纳德问弗吉尼亚。
“为了对比,”弗吉尼亚说,“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加懂得和珍惜生活。
”“那么谁会死?
”雷纳德又问。
“诗人,”弗吉尼亚说,“那些心怀梦想的人”。
▲可上下滑动
墓志铭
我要纵身向你扑去,我永不认输,也永不屈服,哦,死亡!
因为爱你,所以离开
伍尔夫遗书最亲爱的:
我感到我一定又要发狂了。
我觉得我们无法再一次经受那种可怕的时刻。
而且这一次我也不会再痊愈。
我开始听见种种幻声,我的心神无法集中。
因此我就要采取那种看来算是最恰当的行动。
你已给予我最大可能的幸福。
你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到了任何人所能做到的一切。
我相信,在这种可怕的疾病来临之前,没有哪两个人能像我们这样幸福。
我无力再奋斗下去了。
我知道我是在糟蹋你的生命;没有我,你才能工作。
我知道,事情就是如此。
你看,我连这张字条也写不好。
我也不能看书。
我要说的是:
我生活中的全部幸福都归功于你。
你对我一直十分耐心,你是难以置信地善良。
这一点,我要说一—人人也都知道。
假如还有任何人能挽救我,那也只有你了。
现在,一切都离我而去,剩下的只有确信你的善良。
我不能再继续糟蹋你的生命。
我相信,再没有哪两个人像我们在一起时这样幸福。
维
据昆丁·贝尔所写的传记中原文译出
▲可上下滑动
伍尔夫经典作品简介
《达洛维夫人》:
抗争或者屈服电影《达洛维夫人》海报
《达洛维夫人》的结构框架是女主人公克拉丽莎生活中的一天,这一天的主要活动是达洛维夫人在家中举行的晚会。
但是读者面前展现的远不止她一天的所作所为,而是她的一生、她的性格和她和家人、朋友的关系。
三十多年前的旧情人彼德的出现勾起了她对自己少女时代的回忆,眼前的事物使她思索自己目前的处境、老年的来临带来的对死亡的恐惧、客人的到来引起的对人际恩怨的回顾。
除了克拉丽莎外,作者对彼德和在战争刺激下精神失常而自杀的塞普蒂默斯的内心世界也作了深层次的探索。
通过每个人物的回忆、联想、希望、幻灭,作者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进出于人物的内心世界。
伍尔夫时而停留在某个人物身上,随着人物的意识活动在时间上任意前后跳跃;时而停留在时间的一点上,从一个人物跳跃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展示出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人物的不同活动和思想。
当作者探索一个人物的内心活动时,往往不时用各种方式暗示是谁的内心活动,以免读者在人物自由联想的过程中失去了线索;而当她的笔要从一个人物转到另一个人物身上时,她往往用伦敦大本钟报时的钟声先把读者带回现实之中,然后再转到另一个人的意识中去。
在对人物纷繁的意识的表现中,读者能够感觉到一条贯穿其中的主线,那就是作者对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审视。
她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统治阶级的愚昧,充满了粗暴的男性至上观念和对王室及帝国的盲目崇拜和效忠。
这样的一种社会氛围使一些受害者绝望自杀,另一些寻求安逸,放弃了追求。
▲可上下滑动《到灯塔去》:
理性和情感的交融这是一部作者倾注心血的准自传体意识流小说。
小说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写了拉姆齐一家人和几位客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片段生活经历。
拉姆齐先生的幼子詹姆斯想去灯塔,但却由于天气不好而未能如愿。
后大战爆发,拉姆齐一家历经沧桑。
战后,拉姆齐先生携带一双儿女乘舟出海,终于到达灯塔。
而坐在岸边画画的莉丽·布里斯科也正好在拉姆齐一家到达灯塔的时候,在瞬间的感悟中,向画幅中央落下一笔,终于画出了多年萦回心头的幻象,从而超越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
全书并无起伏跌宕的情节,内容分三个部分,依次为:
窗;时光流逝;灯塔。
最主要的人物拉姆齐夫人后来死去,其实际活动仅限于小说的前半部分。
关于她的一系列描述,是以作者本人的母亲为生活原型的,而拉姆齐先生则有作者父亲的影子。
此外,作者着墨最多的是莉丽?
布里斯科。
表面上看,莉丽语言寥寥,其主要行为主要是为拉姆齐夫人作画,但该人物的思想活动相当活跃,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塑造了这个人物,并“为小说结构安排了潜在的双重线索和复合层次。
莉丽这个人物既在这部小说世界之中,又在它之外;拉姆齐一家的经历是第一层次的故事,莉丽所体现的‘艺术—生命’主要是第二层次的故事,是包裹在小说外面的又一部小说。
”▲可上下滑动
战士已经倒下但她的长矛依旧屹立直刺苍穹
一个人一旦有了自我认识,也就有了独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独立人格,也就不再浑浑噩噩,虚度年华了。
换言之,他一生都会有一种适度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女人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一笔属于自己的薪金,才能真正拥有创作的自由。
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
书籍推荐《达洛维夫人》,王家湘译《到灯塔去》,瞿世镜译死亡对她而言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感受生命的真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想者 日子 丨伍尔夫 那些 心怀 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