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4583584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94KB
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教案.docx
《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山东省沂水一中高一历史教案:
辛亥革命
【本课概述】
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
革命爆发之前中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清政府的处境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而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所需的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社会基础,革命一触即发。
武昌起义之后,全国许多省份纷纷响应革命宣布独立,清政府瞬即土崩瓦解,中华民国建立。
民国建立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民主共和制,废除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深入到制度层面,革命党人"敢教日月换新天"。
只可惜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加上立宪派、旧官僚的投机革命,革命的结果只是"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辛亥革命随着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而最终失败。
革命的任务落到了无产阶级身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学习目标】:
1、从辛亥革命兴起的过程中,剖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理解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即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及局限性;明晰武昌起义成功与"失败危机"并存。
2、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真正资产阶级政府的性质,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并进行正确评价,探究其与美国1787年宪法在反映资产阶级治国理念上的异同。
3、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的过程;掌握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本课重点】分析中华民国以《临时约法》为依据的政权建立及其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本课难点】辨证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凸显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课时安排】1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
(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政治条件):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
2、经济基础:
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
1901—1905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课本62页
条件:
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
思想武器: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
主阵地:
上海和日本东京;
著名的革命宣传家:
邹容、陈天华和章炳麟。
章炳麟指出:
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邹容则在《革命军》中写道: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他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5、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课本63页
(兴中会、同盟会等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性质)
(1)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
1894年创立人:
孙中山
地点:
美国檀香山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
目标: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2)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时间:
1905年
B、地点:
日本东京
C、成员组成: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
D、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
E、主要领导人:
孙中山、黄兴
F、机关刊物:
《民报》
G、性质:
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H、意义:
使中国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突破】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
A、成立时间最早B、实现了所以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6、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黄花岗起义(课本63页)最为壮烈。
与此同时,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
参加革命团体的新军官兵达五六千人。
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7、革命条件:
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
8、有利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63页)
二、革命的爆发:
武昌起义
利用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充分发掘本图所包含的历史信息:
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全国响应、南京政府、南北对立、台港澳的殖民化等。
1、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3、结果:
革命军攻克武昌,湖北军政府成立,国号“中华民国”。
4、影响:
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三、革命的高潮:
中华民国成立
㈠成立概况:
1、时间:
1912年1月1日;
2、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3、都城:
南京
4、国旗:
五色旗(旗面为按顺序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主要内容:
①主权在民②自由平等③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2、根本目的:
用法律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直接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3、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4、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革命结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课本64页
1、条件:
①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助袁篡权。
②.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③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
如孙中山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④袁世凯自身条件:
拥有当时中国实力最大的北洋新军,善于玩弄政治手腕。
那么,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篡夺革命果实的呢?
2、步骤:
第一步:
袁世凯逼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覆灭;
第二步:
袁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第三步: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标志:
辛亥革命到此结束。
五、历史功绩: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课本65页
㈠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㈡功绩:
1、政治上: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思想文化上:
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一座丰碑;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社会习俗的进步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3、经济上:
解放了生产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世界影响:
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推动力量
(三)局限性: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知识链接1】:
辛亥革命的概念:
⑴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⑵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知识链接2】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几次武装起义:
名称
时间
领导人
地点
影响
萍浏醴起义
1906年12月
刘道一
湘赣边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同盟会成立以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浙皖起义
1907年
秋瑾、徐锡麟
安徽安庆、浙江绍兴
镇南关起义
1907年
孙中山
广西镇南关
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
孙中山、黄兴、赵声
广东广州
规模最大、影响最大、准备最充分的一次起义
【知识链接3】
名称
政纲
基本内容
进步性
局限性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即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
主张独立,建立“民族的国家”
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
“反满”就是反对满清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意义。
推翻帝国主义侵华工具清政府,客观上体现反帝和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国民的政府,即资产阶级共和国。
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问题。
对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
其矛头所向,主要是皇帝和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社会革命的主张。
反映出孙中山注意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土地纲领不彻底,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同时,没有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无法广泛动员群众
【重难点突破】
1、关于辛亥革命,有人认为胜利了,有人认为失败了,你如何评价?
胜利:
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权。
失败: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达到了。
根本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
直接目的——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其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主观: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教训: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3、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析它所体现的民主精神。
(见教参)
【板书设计】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1政治:
2、经济:
3、思想:
4、组织:
5、军事:
6、有利条件:
二、辛亥革命的爆发
三、革命的高潮:
中华民国成立
四、革命结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课本64页
五、历史功绩: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本节小结】辛亥革命随着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而最终失败。
革命的任务落到了无产阶级身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布置作业】关于辛亥革命,有人认为胜利了,有人认为失败了,你如何评价?
【教后反思】
本课内容较多,学生掌握有一定难度。
精讲,精炼,加强训练。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教案 历史 辛亥革命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