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m满堂脚手架计算书模板.docx
- 文档编号:24581220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70.66KB
26m满堂脚手架计算书模板.docx
《26m满堂脚手架计算书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m满堂脚手架计算书模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6m满堂脚手架计算书模板
中厅满堂脚手架计算书及构造要求
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一、参数信息
1.满堂支撑架计算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
1.50;纵距(m):
1.50;步距(m):
1.80;
立杆上端伸出至支撑点长度(m):
0.10;支架搭设高度(m):
26.00;
采用的钢管(mm):
Φ48×3.0;板底支撑连接方式:
钢管支撑;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
双扣件,考虑扣件的保养情况,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
0.80;
板底钢管的间隔距离(mm):
300.00;
2.荷载参数
铺板自重(kN/m2):
0.300;材料堆载考虑(kN/m2):
0.5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1.000;
3.材料参数
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8mm;板底支撑采用钢管;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95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13;
4.计算参数
图1满堂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2满堂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二、铺板面板计算
铺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铺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150×1.82/6=81cm3;
I=150×1.83/12=72.9cm4;
铺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1)静荷载为部分材料堆载的自重(kN/m):
q1=0.5×1.5+0.3×1.5=1.2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少量设备荷载(kN/m):
q2=1×1.5=1.5kN/m;
2、强度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其中:
q=1.2×1.2+1.4×1.5=3.54kN/m
最大弯矩M=0.1×3.54×3002=31860N·m;
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σ=M/W=31860/81000=0.393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0.393N/mm2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13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公式为
ν=0.677ql4/(100EI)≤[ν]=l/250
其中q=q1=1.2kN/m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ν=0.677×1.2×3004/(100×9500×72.9×104)=0.01mm;
面板最大允许挠度[ν]=300/250=1.2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0.01mm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1.2mm,满足要求!
三、纵向支撑钢管的计算
纵向钢管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w=4.49cm3
截面惯性矩I=10.78cm4
1.荷载的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25×0.3×0.02+0.3×0.3=0.24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
q2=(1+2)×0.3=0.9kN/m;
2.钢管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max=-0.10q1l2-0.117q2l2
静荷载:
q1=1.2×q1=1.2×0.24=0.288kN/m;
活荷载:
q2=1.4×0.9=1.26kN/m;
最大弯矩Mmax=(0.1×0.288+0.117×1.26)×1.52=0.396kN·m;
最大支座力计算公式如下:
N=1.1q1l+1.2q2l
最大支座力N=(1.1×0.288+1.2×1.26)×1.5=2.743kN;
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M/W=0.396×106/4490=88.306N/mm2;
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N/mm2;
纵向钢最大应力计算值为88.306N/mm2小于纵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计算公式如下:
νmax=0.677q1l4/(100EI)
静荷载q1=0.24kN/m;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ν=0.677×0.24×15004/(100×206000×10.78×104)=0.37mm;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5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四、横向支撑钢管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1.062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mm)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Mmax=0.765kN·m;
最大变形Vmax=5.409mm;
最大支座力Qmax=5.82kN;
最大应力σ=764703.716/4490=170.313N/mm2;
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
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170.313N/mm2小于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为5.409mm小于15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五、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R=5.82kN;
R<12.80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六、满堂支架立杆荷载设计值(轴力)
作用于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和活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0.136×26=3.536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2)木板的自重(kN):
NG2=0.3×1.5×1.5=0.675kN;
(3)堆载材料自重(kN):
NG3=0.5×1.5×1.5=1.125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NG=NG1+NG2+NG3=5.336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Q=(1+2)×1.5×1.5=6.75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N=1.2NG+1.4NQ=15.853kN;
七、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N/(φA)≤[f]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15.853kN;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o/i查表得到;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1.59cm;
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
A=4.24cm2;
W----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
W=4.49cm3;
σ--------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N/mm2);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N/mm2;
L0----计算长度(m);
按下式计算:
l0=h+2a=1.8+0.1×2=2m;
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木板支撑点的长度;a=0.1m;
l0/i=2000/15.9=126;
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417;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15853.2/(0.417×424)=89.663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89.663N/mm2小于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满堂架的安全因素,建议按下式计算
l0=k1k2(h+2a)=1.163×1.061×(1.8+0.1×2)=2.468m;
k1--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63;
k2--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2按照表2取值1.061;
Lo/i=2467.886/15.9=155;
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291;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15853.2/(0.291×424)=128.487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128.487N/mm2小于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
承重架体与架体之间应尽量利用连接件相连,不少于2步3跨,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表参照杜荣军:
《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八、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fg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g=fgk×kc=120×1=120kpa;
其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gk=120kpa;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
kc=1;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
p=N/A=15.853/0.25=63.413kpa;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N=15.853kN;
基础底面面积:
A=0.25m2。
p=63.413≤fg=120kpa。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九、高支撑满堂架的构造和施工要求
除了要遵守《扣件架规范》的相关要求外,还要考虑以下内容
1.高支撑架的构造要求
a高支撑满堂架可以根据设计荷载采用单立杆或双立杆,本工程下部6m范围采用双立杆;
b.立杆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
2.立杆步距的设计
a.当架体构造荷载在立杆不同高度轴力变化不大时,可以采用等步距设置;
b.当中部有加强层或支架很高,轴力沿高度分布变化较大,可采用下小上大的变步距设置,但变化不要过多;
3.整体性构造层的设计
a.当支撑架高度≥20m或横向高宽比≥6时,需要设置整体性单或双水平加强层;
b.单水平加强层可以每4--6米沿水平结构层设置水平斜杆或剪刀撑,且须与立杆连接,设置斜杆层数要大于水平框格总数的1/3;
c.双水平加强层在支撑架的顶部和中部每隔10--15m设置,四周和中部每10--15m设竖向斜杆,使其具有较大刚度和变形约束的空间结构层;
d.在任何情况下,高支撑架的顶部和底部(扫地杆的设置层)必须设水平加强层。
e.满堂架体与周边脚手架连成整体,采用扣件连接。
4.剪刀撑的设计
a.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
b.中部可根据需要并依构架框格的大小,每隔10--15m设置。
5.顶部支撑点的设计
a.最好在立杆顶部设置支托板,其距离支架顶层横杆的高度不宜大于400mm;
b.顶部支撑点位于顶层横杆时,应靠近立杆,且不宜大于200mm;
c.支撑横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应进行抗滑验算,当设计荷载N≤12kN时,可用双扣件;大于12kN时应用顶托方式。
6.支撑架搭设的要求
a.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
b.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
c.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
d.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7.施工使用的要求
a.精心设计施工方案,确保满堂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施工方式;
b.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各种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
c.施工过程中,派专人检查支架和支承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情况及时解决。
d.本满堂架体严格控制材料堆载,原则上不准堆放材料,只是施工人员操作架体,部分周转材料严格控制在0.5KN/m2,施工活荷载控制在1KN/m2,顶部斜撑悬挑部位严禁堆载材料。
7.人员组织搭设要求
a.搭设细部构造要求严格按照本工程的“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施工。
b.未尽事宜参照脚手架工程相关规范进行。
c.各中厅脚手架严格按照附图施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6 满堂 脚手架 计算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