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成长中的常见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培训讲学.docx
- 文档编号:24579853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51KB
小学生心理成长中的常见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培训讲学.docx
《小学生心理成长中的常见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培训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成长中的常见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培训讲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心理成长中的常见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培训讲学
小学生心理成长中的常见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当今社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群体人生观、教育观、家庭观等观念的转变,使小学生面临着更多更重的心理负荷,若不能及时的疏导与调节,就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障碍,对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以及社会、家庭带来不良的后果。
本研究以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归纳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常见心理健康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矫治和指导的建议。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对策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小学生的身体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为他们从事学校学习活动提供了保证,而脑及高级神经系统的发育更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前提和重要的物质基础。
小学生身体发展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
他们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长2~2.5千克。
同幼儿相比,骨骼更加坚固,但由于骨骼中所含的石灰质较少,比较容易变形、脱臼。
小学生身体的肌肉组织虽有所发展,但不够强壮,缺乏耐力,容易疲劳,不易长时间从事过于激烈的体育活动
2.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感知觉已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
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总之,在系统的学校教育影响下,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很大发展。
3.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儿童入学以后,社会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教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教师和同学的相处中,儿童学习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
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
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儿童学业成败、社会技能、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结果。
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儿童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二、小学生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
也可以说它的整体优化教育。
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
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
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嫉妒和懒惰是小学生最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如何去克服,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
小学生的懒惰表现尤为突出。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懒惰心理就像一封闭的大门,打不开它,提高素质、能力又如何谈起?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
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
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1、思想的懒惰
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
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
心里想:
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
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像这样的学生,就鼓励他们,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可以在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展板上得一颗小星星,并制定学习计划。
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懒惰的思想。
2、行动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
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
例如:
在我校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中有“日常行为的表现”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
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其懒惰程度可想而知。
对于这类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
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活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嫉妒是一种比仇恨还强烈的恶劣情绪,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消除这种情绪,净化心里意识,使他们普遍能见贤思齐,踏实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
(1)、营造关爱氛围,消除嫉妒心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起点基本相同,在学习和各种竞赛活动中形成的差距相对而言并不悬殊,他们嫉妒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对某些同学的偏爱,和老师对取得优异成绩同学的溢于言表的过分欣赏之情。
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公正和公平。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有待进步的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意,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帮助指导落后的同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赶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嫉妒心理。
(2)、充分肯定成绩,强化进取信心
在帮助落后者进步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
这样就能使他们重新点燃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
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3)、在竞争中共同进步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为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越对手的过程。
“合作”是指学生群体为了共同目的而相互协助以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
在教育过程中,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以前对小学生强调竞争多了一点,而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
实际上这正是导致学生产生嫉妒等不良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要优化学生间的人际关心,在组织学生进行适量和适度的竞争同时,必须强调、强化与之互补的“合作”。
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
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复杂多样。
其中,生理因素如遗传、发育、疾病等是能否实现心理健康的自然基础,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与社会因素在维护人的心理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个体的心理素质及其成熟发展水平等内部因素则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
因此,对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的分析,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
一般来说,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几个方面来分析。
1、家庭因素
(3)个性体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家庭环境不良,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具体来说,不良的家庭环境影响主要有:
我们认为:
创业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它需要合作、互助。
大学生创业“独木难支”。
在知识经济时代,事业的成功来自于合作,团队精神。
创业更能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
我们一个集体的智慧、力量一定能够展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耐心.勇气和坚强的毅力。
能够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取得创业的成功。
(1)、不良的家庭类型。
对社会不信任的家庭、为达目的不惜冒险的家庭、只图眼前快乐的家庭、爱动武的家庭、缺损家庭等,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错误的家教方式。
父母的知识、经验、受教育程度以及教养态度、教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育、人格发展以及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溺爱娇惯的教养方式,会使孩子独立性差,性格胆小,退缩、依赖性强,或过分自我中心,好强任性;专制粗暴的教养方式,会使孩子对家庭冷淡、疏远、不满、抗拒,直至敌意、憎恨,形成粗暴、虚伪的性格;歧视略带的教养方式,会让孩子养怀疑、孤僻或憎恨、粗暴的性格;而忽视放纵的教养方式,易使孩子形成懒惰、任性、不安的性格。
(3)紧张的亲子关系。
紧张的亲子关系不仅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而且还会因为孩子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正常满足而产生负性情绪体验,如沮丧、压抑、愤怒、绝望等。
这些消极的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排解,就可能引起心理障碍。
、行为问题和各类心理疾病。
(4)信息技术优势2、学校因素
(1)教育方式不当。
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这虽为大家所公认,但并非所有的学校教育都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研究材料表明,如果学校的教育思想不端正,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而是将精力集中在少数尖子学生身上,或使多数学生产生自卑或 逆反心理;而少数尖子学生则易产生优越感,不能正确认识评价、对待自己和他人,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教师如果不了解或不关心爱护学生,在教育中采取命令的方式或强制、粗暴的态度,或对他们苛求、严厉惩罚等,会严重挫伤其自尊心与自信心,造成学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DIY手工艺品市场致所以受到认可、欢迎的原因就在于此。
我们认为:
这一市场的消费需求的容量是极大的,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的这一创业项目具有成功的前提。
(2)学习负担过大。
当前不少学校和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无限制地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和作业负担,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不仅无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反而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紧张,从而引发不少学生的厌学、惧学情绪,促使一些学生抑郁情绪和固执行为的发展,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发展起 了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精神疾病的产生。
(3)人际关系不良。
研究表明,学校里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个小学生若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悦纳、肯定和尊重,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伴的情谊,他在学校集体里就会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其身心便会得到健康发展。
反之,一个在师生关系和集体中经常受到冷落、排斥或否定的学生,会形成自卑感或产生敌对情绪,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3、社会因素。
(3)心态问题尽管小学生受到的主要外界影响来自于家庭和学校,但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小的。
社会文化、社会风气、社区的人际氛围,无不对成长中的小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
特别是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媒体发达,各种不良的思想观念可通过多种渠道给小学生以负面的影响,人们的观念剧变、价值多元化也易使小学生单纯的心灵不得不面对太多的相互冲突的价值取向,从而导致心理冲突增加。
此外,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竞争日益加剧,贫富差距明显,成人的心理压力增大,所带来的焦虑、浮躁情绪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
10元以下□1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4、个人因素
(1)体质与生活卫生习惯。
体质作为有机体活动的生物学基础,影响着一个人的身心健康。
一般来说,体质好的小学生精力旺盛,反应灵活、协调,适应能力、免疫能力强,更能有效应付各种压力,减少其对身心的不利影响。
由于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都是受神经系统调控的,所以在一个人的体质中,尤为重要的是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及功能特点。
神经系统发育良好,就为人的身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若由于先天或后天的不良因素,(营养不良、病毒感染、不良药物、产伤等)的影响,致使大脑发育不良,便会导致智力落后的心理障碍。
此外,不同的神经系统类型特点也对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
如,胆汁质的小学生的神经类型为强而不平衡,易发生冲动性、激惹性方面的心理问题,而抑郁质的小学生神经类型为弱型,易发生孤独、自卑的心理问题。
身心是统一的有机体,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重视身体健康,注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生活卫生习惯,是维护与增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
这里有营业员们向顾客们示范着制作各种风格炯异的饰品,许多顾客也是学得不亦乐乎。
据介绍,经常光顾“碧芝”的都是些希望得到世界上“独一无二”饰品的年轻人,他们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挑选,然后亲手串连,他们就是偏爱这种DIY的方式,完全自助在现场,有上班族在里面精挑细选成品,有细心的小女孩在仔细盘算着用料和价钱,准备自己制作的原料。
可以想见,用本来稀奇的原料,加上别具匠心的制作,每一款成品都必是独一无二的。
而这也许正是自己制造所能带来最大的快乐吧。
(2)早期经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早期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对孩子一生都有重要影响。
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或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中,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可能会影响其一生,使其经常容易处于焦虑状态;或者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遭遇到重大的打击或创伤性体验,如被遗弃或被强暴,无疑它会在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影响其心理和行为。
(3)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的动机欲望、态度、情绪、目标和反应同时出现,在人们内心进行争斗,既无法抛弃任何一放也无法把两者协调统一起来而产生的紧张状态。
例如,如果一个人对某人很不满,但又不想得罪对方,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时就处于一种心理冲突之中。
心理冲突在个体准备做出选择或抉择时,面临着矛盾的情境:
选择这一样,同时却要丢掉另一个机会。
这就使很多情况下个体的选择很困难。
许多学者,特别是心理动力学家认为,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健康的大敌。
心理冲突会使个体焦虑、失望,造成内心痛苦,甚至可以成为心理疾病的直接诱因。
据介绍,经常光顾“碧芝”的都是些希望得到世界上“独一无二”饰品的年轻人,他们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挑选,然后亲手串连,他们就是偏爱这种DIY的方式,完全自助。
小学生经常面临的冲突情境有:
在学习方面,学校的要求与个人的兴趣方面的冲突,自己理想的学习成绩与学习现状之间的冲突,个人的爱好、兴趣与学校、家长的限制之间的冲突,多种活动兴趣之间的冲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冲突等。
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重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并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懂得合理欲求,学会衡量利弊,善于取舍乃至“忍痛割爱”,该断则断,及时解决心理冲突。
(一)上海的经济环境对饰品消费的影响(4)耐挫折能力。
耐挫折能力是一个人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个体受挫折后的消极反应(包括攻击行为、退化行为、退缩行为、固执行为等)常会成为引发小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
小学生耐挫折能力普遍不高,这是与他们身心发育未成熟有关的:
他们的认识水平低,社会生活的经验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高。
因此,教师和家长一方面要注意优化环境,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减少不必要的挫折;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学会合理认知、积极认知,学会调节情绪,并不断提高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对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进行矫治和指导应考虑到以下几点基本建议
1.评估儿童心理行为是否适当,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理解能力与行为控制能力,并要以是否有利于儿童人格长远的健康发展为依据。
2.处置儿童的不适应行为时,应分析导致这种不适应行为的动机层次。
根据Harlow的意见,儿童的不适应行为可分为三个层次:
1)试验性不适应行为,是由好奇心驱使而作出的不当行为,其动机是好奇心;2)习得性不适应行为,是由外界影响(示范、建议、强化)导致的不当行为,其动机是有意取悦重要他人;3)反应性不适应行为,这种行为是未满足的强烈需求的表现。
其中第3种不适应行为比较严重,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3.心理行为问题指导要以儿童理解的方式进行。
小学儿童言语表达能力及心理自省能力有限,不善于准确描述自己的情绪困惑;交谈中有时会有沉默、感觉无聊、偏离主题的情况;注意力短暂,不宜做长时间的交谈。
故可多通过游戏、艺术活动、讲故事、身体运动等方式实施心理辅导。
这些活动有利于缓解紧张气氛,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催化儿童成长。
有必要做会谈时,时间一般控制在3040分钟之内。
§8-2购物环境与消费行为2004年3月20日4.注意吸收父母参加心理辅导过程。
吸收父母参与到辅导过程中来,可以观察儿童与父母相处或分离时的行为表现,了解父母与子女沟通的特点,改变父母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方式,间接促进儿童心理与行为的改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心理 成长 中的 常见问题 及其 教育 对策 研究 培训 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