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俊先生论太极拳.docx
- 文档编号:24579565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25KB
张志俊先生论太极拳.docx
《张志俊先生论太极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志俊先生论太极拳.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志俊先生论太极拳
张志俊先生论太极拳
2007-09-1000:
35
昨天,我讲了太极拳的沉肩坠肘,今天我想讲一下节节分家、公转和自转的问题。
我昨天已经声明了前辈的先生比我们早了几百年,把宏观的问题讲完了,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空间。
所以我们在位的,不管你是大师也好,特级大师也好,你怎么样的去努力,你在宏观上的问题,都不大可能超过前人。
但是,前人由于他当时科学发展等等方面的原因,在微观上他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空间。
我们的后人就希望在微观上,能够去把这些东西解决了,去把前人提出的宏观问题,一些论点,我们找出论证、论据,证实的更合理,比如:
前人所说:
“左重则左轻、右重则右杳”,发展的第一步呢!
是武禹襄,武禹襄就把这个理论向前跨了一大步,叫:
“左重则左虚、左已去矣”,“右重则右杳、右已去矣”。
在我们听起来,好象是文言文,左已去矣,右已去矣是什么意思呢?
人们不明白,所以这也是我们当今所要研究的课题。
后来,我就在这个方面下了点功夫,比如:
在2001年1月份,写了一篇文章叫《轻重虚实解》,试想给它下一个定论,不知道这个定论对不对,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我说话的意思就是说:
前人仍然给我们留下很大的空间。
今天,我要谈节节分家。
大家知道,古典拳论上说的,很多很多都是节节贯穿,没有人讲过节节分家。
那么,我为何提出节节分家呢?
因为前人希望你把拳练的如行云流水,节节贯穿,一气呵成,连绵不断,动如长江大海,对不对?
他的意思就是这样,不要断劲,但是怎样才可以达到这样呢?
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拳打的非常飘逸,非常潇洒。
无论是在攻防当中,无论是在健身当中,都起到一种很好的作用,然而,真正达成这样的条件,达成这样的目的,就需要这样一个手段,这种手段就是要节节分家。
昨天,我已经概括的讲了一下,比如:
一串珍珠,只有散落了,你才可以把它重新的串起来,它如果根本就没有散,你怎么串?
也许,它本来可能就是原始的。
开了个水晶没有截开,没有打眼,没有截开,它不可能是珍珠。
人的原始挖掘,我们的自然风格在实践当中,为了适应生活,如自然劳动,自然运动,这种骨骼并不具备符合太极拳的要求。
所以我们首先要把它拉长,只有把它拉长了,这些关节分家了,你才能够达到节节贯串。
下面我举起一些例子:
就是我的学生练拳当中,出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凡是存在问题的,都不是指大家,都是指我的学生在练拳当中出现的问题。
下面我讲节节分家的第一个小问题,就是你在练拳的过程中,要把你的关节拉开,我们说的关节是指骨缝。
其实,是我们通常说的韧带和副韧带,不是你练长拳拉大筋、压腿、劈叉。
压腿、劈叉是拉韧带,这个我承认,这种韧带对太极拳而言,有没有作用呢?
有!
但是不是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要拉的韧带,是你关节腔周围的副韧带,这种韧带如果拉长了,昨天我已经讲过了,你就可能产生弹性,可以产生韧性,你的韧带产生弹性和韧性拉开以后,你的肌肉都会产生弹性和韧性,产生弹性以后,那就是说你的爆发力自然增强了。
产生韧性以后,你转动的半径自然就大了!
试想,如果你的爆发力很大,在攻防当中,你一定会占一定的优势。
试想,如果在攻防当中,你转动的半径大,那么,你引发别人的角度、广度乃至深度都会比别人要好。
所以第一步呢!
就是要拉长你的韧带,拉长韧带的办法,我在昨天已经浅浅的讲过了,要稍节领劲、两头卷曲,要以手领劲、肘定位、拉开肩。
昨天在我们讲沉肩坠肘的时候,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讲过了,第一个就是要以手领劲,在以手领劲的原则下,上肢运动的要求是:
一动先走手,走手必乍肘,前乍加棚劲,后乍腋下空。
这是对上肢训练的基本要求,如果你做到了,你在练功的时候,行动的时候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你没有做到,那么你还要继续把你的关节和韧带拉长。
一动先走手,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你凡是要运动先从手上走。
先从手上走,走手的过程一定要做到肘定位,比方说:
(示范)我这个要拿到这个部位,走,我不能这样拿,大臂的夹角改变了,就意味着你的肩关节的缝隙合死了,合死了就会产生堵,气遍周身不稍滞,对疏导的问题,疏导、疏通的问题,昨天,我大概讲了,连大禹治水都是疏而不堵,所以,我们不可以违背这个规矩,一定要努力过去,你在过去当中,能不能过去,这关节它怎么也强不过你,但是你这样练起来,对你劲路的通达,意气通达,乃至于你关节转动的灵活性,都会产生一种影响,使你的功夫上升的周期就会长。
第二呢,当你的手在运动的时候,肘不能跟着运动,现在开始学习,练习大概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以肩关节为园心,大臂整个大臂为半径的旋转,这种情况是占很多很多,在太极拳界的比例,可能会占到80──90%左右;第二是以肘为园心,小臂为半径的旋转,这种情况占的比较少,这种运动在昨天我举过例子,以肘为园心,小臂为半径。
例如:
打乒乓球用的是肘定位,小臂的旋转,包括反臂推挡,下面攻击,打篮球是以肘定位,手指领劲,使球走抛物线进入篮框。
打排球在扣球的时候,尽管大臂扣的很长,在拦网的时候,只有稍节定位的小臂领劲,才可以把球拦的非常灵活,很快转向进入场地。
所以这都是以肘为园心,包括我在昨天讲的,我们的跳舞专家杨丽萍她也是一节一节地动,不可以大臂带,以大臂带就不好看了。
我们可以想一想:
动物界猫科动物为什么能称霸世界(动物界),为什么呢?
其中有一条,它就是节节贯穿。
大家可以想一想,豹子跑的时候,它是这样跑的,它是一节一节的转动去跑。
在澳大利亚有一种动物叫懒猴,也叫树猿,它在爬的时候,动的时候都是以大臂为中心的旋转,凡是以大臂为中心的旋转,给你的感觉它显得有些笨,你看见它就不灵活。
为什么猫科动物动作非常好呢?
它是节节贯穿、节节分家,只有节节贯穿、节节分家,那么你的动作就会灵活,速度和质量都会有。
所以猫科动物为了登上动物世界的顶端,进行了多少万年的进化,它就会达到节节贯穿,当然也有其它的原因,例如:
猫科动物为什么那么利害呀!
(其中含有它的骨骼,体形等方面原因)因为猫科动物的膝盖,它在后边,人的膝盖是在前边,所以,人是两条腿直立行走。
在搏击当中,你的特性就要膝盖在旋转,这种运动你不可能学猫科动物膝盖在后边运动,这是它的特性。
把猫从二楼摔下,猫它不会摔死,把人从二楼摔下来,就保证会坏,为什么呢?
因为猫是在中间腰翻转落地的,落地的时候它节节分家,它腰收缩,它一收缩会减轻这种震地,所以它的骨骼不会摔伤。
人从二楼摔下来,脚一登地,骨折了、筋骨坏了、膝盖坏了、腰坏了等等毛病出来了,这些都是动物的特性。
所以,节节分家一定要做到位肘定位肩部要放松,这样你才能够把你的劲从前运动到腰上。
我们的下肢呢?
上肢运动到腰上,下肢怎么办呢?
下肢要五指抓地,涌泉穴(脚心的这个穴叫涌泉穴)要空,(示范)如果这个脚这样放下去呀,涌泉穴不空,这个脚就不会灵,脚要用脚趾去抓地,涌泉穴空。
在练习过程中,很多人练拳脚不舒服,他磨脚跟或者脚尖,为什么会磨,那是因为它不舒服。
它的髁关节的韧带不够长,严格地说是他的根腱韧带不够长,根腱不够长,他的转动就不灵了,他不舒服,这都是根腱韧带不够长。
所以在脚的运动中,要先把根腱韧带拉长。
这种髁关节是人身体中最难练的一个关节,希望大家在练拳时注意这个关节。
当你的根腱韧带拉长后,那么第二就是膝要定位,你的膝盖要定位,膝盖不能乱摆,不可以乱飘,跟浮云一样的飘,这个拳就形成了一个很散乱的。
所有的拳如果你没根了,那么都是很危险的。
因此你的膝一定要定位,膝定位以后,你才能真真正正地做到松胯。
胯,这个词是中国人特有的名词,每个人到美国去,跟他们讲松胯,美国不知道胯是怎样翻译,胯在什么地方,在什么部位,我们通常说胯是一个部位,是大腿根这个地方,这个股骨与髋关节相接的部位,它并不是个具体的地位,就是指这个关节能够转动的就叫胯。
所以这个胯呢,其实包括股骨和髋关节接合的部位,这个部位呢?
它要从外面向里包,里边是园,我们通常说的叫园裆,裆部容易犯的错误有几种:
一是夹裆、一种是尖裆、一种是偏裆、一种是散裆、一种是荡裆。
大概是这五大类毛病。
偏裆一定是你的两个脚平行线(有问题)。
今天下午我在讲课时间已经讲过,两个脚在站立,练拳当中要尽量做到平行线,平行线的意思就是两个脚趾要平行,不可以丁、不可以八、内扣,如果把它画为一条线,它的交叉点就会出现一个棱角,如果你的裆交叉线成锐角状,这种我们都把它叫尖裆,如果成钝角状,我们把它叫偏裆,有一个膝过于向里扣的,我们把它叫夹裆,两膝中间扣的,又形成角,若不形成角,没错误,不管形成是钝角,不是锐角,或者是直角,我们所这种裆都叫做架裆。
膝盖不能扣好,前后飘浮,臀部在左右摇摆,我们把这个裆叫散裆。
象打球千一样的飘浮,这在练拳中是不行的,在搏击当中,也是不行的,你的脚抓地、膝定位、胯放松、裆部园润。
运行到一个中间部位叫腰,因此王宗岳在拳论上说的腰为主宰,以腰为轴,轴和轮子转动的速度是一样快的,但是运转的幅度没有轮子大,试想汽车的轴和轮子是转一样的圈。
但是轮子转的幅度、距离就要比轴大。
我们现在很多练拳的,其中包括我的学生练拳,我认为,轴转的有时比轮还大,所以说大家应该注意轴的事。
在王宗岳整个十三式里面,只有140个字,它多次提到腰,第一句话是:
十三总式莫轻视,命运源头在腰隙,第一次提到腰隙;第二个是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一百多个字里多次提到腰。
说明腰部非常的重要,那么,我这个要讲的,上肢而言,手领劲、肘定位、肩放松,通过脊椎运到腰上,下肢抓地,膝定位、胯放松,运劲在腰上,那么这个时候要起到主宰作用,你可以腰摧肩,以肩领肘,以肘领手。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可能会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每个书上说的都是以腰摧肩,以肩摧肘,以肘领手举起,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街上,你碰到一个赖皮孩子,就说人家抢你东西,你要他拿出来,他劈面地就给你一拳,由于你的太极拳功夫,非常注重于腰,以腰摧肩,以肩摧肘,以肘领手,再去接着手。
坏了,鼻子开花了,人也爬下了,小偷也跑远了,找不到了,怎么回事?
所以,当对方碰面一拳时(说明你已经非常注重原则,但原则有待进一步去推敲),你出手接,用一个懒扎衣,人打倒了,对不对?
你没跑,他走了,为什么,因为你用稍节领劲,只有你稍节领劲才可以。
世界上有一个运动叫拳击,拳击为何一秒钟可以打六拳,你太极拳可以吗?
你太极大师可以吗?
打六拳给我看看?
对不对,你打三拳,二拳怎么样?
你打一个掩手捶试试。
合,好半天劲才出来,我想,你如果跟拳手打,恐怕拳还没出来,早已爬下了。
目前,我们中国在湖南由中央电视台办的散打王擂台,搞散打的人从来不给练太极拳的我们留面子,根本看不上太极拳,以他们的说法,太极拳是欠揍,他说我们不能打,是不是?
可我们练太极拳的每个人都非常的高傲呀!
我们的太极拳高尚呀!
它可以四两拔千斤,后发制人,以弱制强等。
可这个四两拔千斤是我们的前辈,杨吴太极无敌,当年陈发科老师在北京,几十年没逢对手,孙禄堂多次打败日本人。
是不是,可那是前辈,而不是我们,是不是,平常总以老师是谁谁的,你老师不等于你,毛泽东的儿子都不能等于毛泽东。
那么我们可以说明,太极拳在技法上有一定问题,我们应该去纠正这个问题,为什么呢?
你老是以腰摧肩,以肩摧肘,以肘领手,你时候慢多少呀!
本来练太极拳的不着急,因为太极拳胸怀博大,慢慢吞吞的等你以腰摧肩、以肩摧肘,等到手时,慢慢吞吞的可能已经过了好几秒钟,这一秒钟可以打六拳,你几秒钟干啥去了,对不对?
所以说明,你在技搏击当中,你在练拳当中,以静制动,以腰摧肩、以肩摧肘,以肘领手这种方法是取不得,正因为你的方法不对,定位不对地,所以练了几十年很难上功夫。
我们练太极拳,大家都会有同感,我的一些朋友,我的一些师兄弟,包括我的学生都已练了几十年,你说没功夫吧?
我也搞了几十年呀?
我不能说我没功夫,要说功夫吧?
哪式是功夫呀?
可你哪招管用,用哪招可以把人家摔倒,你怎么可以赢人家,是不是,有些人,我的一些朋友,甚至我的一些师兄弟,在和别人推手的时候,偶然摔别人个跟头(你必须明白这些偶然性变成必然性),他过来跟我吹牛“我把谁谁摔了一个跟头,他不行”,我想,你能再摔他一个吗?
乞丐在街上有时候还检到一个皮包呢?
不要把偶然性变成必须性,必须性就是你功夫上升。
你要有100%或者80%──90%的把握。
因此,在练拳当中,就需要我刚才提的稍节领劲,两头卷曲,重新来认识这个方法,那么到腰上后,腰干什么呢?
腰是一个最大的中转站,最大的分配站,腰的作用就是:
承前启后,跟上下接通,那么手则通过刚才的方法把力量运到腰上,脚同样通过刚才的方法把力量运到腰上,腰再向四边发出来。
我说一个例子:
在我们练拳中要求,身备五张弓,现在给的一个条件是:
一根绳子、一根竹子,一根竹子不能够射箭,为什么呢?
因为它没有两头卷曲,没有受力,它两头没有受力,只有两头卷曲,拉成弓的时候,它才可以射箭,才能够受力,你若是把绳子绑在中间线,绑在中间线不行,不能射箭,你必须绑在两头,两头才可以形成弓。
那么腰则是最大的弓,这四条小弓都需要靠腰来支持它,力量运到腰间,腰再把力量分出去,分配的方法是,标准是上六下四,也就是说,腰有一百个力量,可以把其中六十的力量分配到你的手上,分到你要打击的目的(部位)去,用肘也分到肘上,用肩分到肩上,那么再分四十力量还原于腿上,以稳定平衡,别人若一打你,你来个一百个分配,你肯定摔倒了,为什么呢?
比方说:
喝醉酒,我在市场上碰到一个醉汉,我上车时,他就是不让我上来,就说:
“我还没上车,你先上车?
”结果我一看他喝我了些酒,我说:
“你利害,你先上”,坏了,上车时惹的麻烦来了,上车你呀,来了打你一拳,我轻轻的往后一退,他自己起不来了,倒了。
说明他的腰就没有分配好,他是把100%的力量用到了拳上,形成了头重脚轻,他自己爬不起来了,就是说腰一定须要四、六分配,上六下四,分配多了,上肢分配多了,那就前倾,上肢分配少了,力道不够,打击力弱,有人说:
张老师,你腰的分配,稍节领劲,对不对呀?
我们作一个简单的数据训练,比方说:
我们古典拳论上说起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那就是说,以脚蹬出的力量,打到手上,整个路线,我们假定这个路线是一米的话,或者十米的话,我们讲十米,那么当一个力量都运行到对方身上,不要返回来运行,再返回到脚上的路线又是十米,那么最简单的一个数据出来了,10M+10M等于20M,那么,如果当我们打对方的时候,我的力量从两手向中间枢返,两头同时运行着,只有5M,中间的向四边射出也是5M,这样算起来,时间整整快了一半,大家想5M+5M等于10M,10M+10M等于20M,时间整整快了一半,所以呢?
稍节领劲,两头卷曲是有道理可言的,如果走刚才的这种路线,它路线非常长,另外,第一种路线容易形成,就象你在打仗时候,拿一个长枪推一颗子弹,推一下来打一下,腰如果向中间分配,两头卷曲,就可以象机关枪一样,随便打。
不需重蓄,发便是蓄,蓄便是发,蓄发变换的非常快捷,所以在上面我讲过,如果作到这些,你才可以基本上达到节节贯穿,先拉开后贯穿。
有十五个字告诉大家:
两稍节领劲、两中间定位、两根节放松,两稍节就是指两手之间和两个脚,两个手与两个脚分别都为稍节,肘和膝为中节、肩和胯为根节。
如果你做到这些,你在练拳的时候,你在搏击的时候,你在健身的时候,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可以说:
张老师你说半天了,怎么说的都是打,你怎么没说到健身。
其实,我告诉你,这才是健身最好的方法,我们可以想一想,人老了什么地方先老,脚先老、手先老,他只要一用力,手就开始在抖嗦,他身在动,其它在动,腰在运动,他的手先是不会动,脚也先是不会动,那为什么呢?
是因为他的末稍神经出了问题,如果你以大臂为中心,或者以胯为中心,那么这时我想提出一个上肢以肘为园心的小臂运动,下肢以膝为园心的小腿运动,这样你的末稍神经就会达到一种很多的锻炼,劲、意、气、力都会很好的达到末稍,你的末稍神经灵活了,不断的运转,实际上对你的健康是一种最好的效果。
我的有些学生在练拳时,他不知道操心,他拉手的时候,他的这些节不会动,手也不动地,到最后想起来了,哦!
我错了,我没有放松好,赶快放松,松了,如果此时照个像也不错。
你看:
里臂外圆,坠肘沉肩,可是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定式是可以的,但是在运动中是不行的。
那么在实战搏击中,你就运行不过来了,平常两个人在搏击中之所以产生顶劲,有五个毛病出现:
就是凹凸、平面、直线、断劲、菱角五大毛病。
五大毛病只要出现,你就会顶上,顶上时你才转动不灵。
一个人的功力叫作弹性、韧性、加上协调等于内功。
在太极拳中的搏击的技术,就是其功力需要增大,增大功力有什么方法呢?
它有四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你利用杠杆原理;第二个条件,你利用切线原理;第三个条件,你利用缠丝原理;最后一个条件是必须协调。
有杠杆、有螺旋、有切线,但不协调没用,必须是协调。
为了达到协调,那么下面我们谈谈第二个问题,就是公转和自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张志俊 先生 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