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争创佳绩0111.docx
- 文档编号:24574884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8.49KB
发挥优势争创佳绩0111.docx
《发挥优势争创佳绩01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挥优势争创佳绩011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挥优势争创佳绩0111
发挥优势,争创佳绩
为把和平建设成为邵南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努力奋斗
廖孝诚
(2007年1月11日在和平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和平镇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四年工作回顾
四年以来,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第一要务,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推进古镇旅游开发,改善镇村基础设施,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等工作上取得较好成绩。
2006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1.9989亿元,其中工业生产总值达7689万元,农业生产总值达1.23亿元,财政收入585.93万,农民人均收入3988元。
先后荣获“南平市文明单位”、“2004年度计划生育一类先进单位”、“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农业创业竞赛先进乡镇”、“2005年度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先进单位”、“平安建设满意率达标乡镇”、“2005年度计划生育一类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一类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特别是2005年我镇喜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等国家级殊誉。
这些成绩,是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镇政协联络组的监督支持下,和全镇人民一道,扎实工作,迎难而上取得的。
----古镇开发稳步推进。
一是投资30多万元对古镇旅游开发进行高等级的宣传、策划、包装,提升古镇知名度。
并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开展“知我古镇,爱我古镇,共创古镇美好未来”系列主题活动等,统一全镇干部群众思想。
在2004、2005年分别荣获“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后,2006年和平古镇又参加“福建最美的乡村”评选。
二是保护性开发力度进一步增强。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上海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主持编制《和平古镇保护与整治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和平古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等。
聘请专人对古镇传统文化和民俗进行挖掘整理,收集相关历史文化资料,积极做好古文物登记、申报、收购、保护等工作,目前已有3处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主动配合市政府与上海大境堂公司洽谈,促成上海大境堂公司与市政府签订合作开发和平古镇合同书,使和平古镇开发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三是旅游环境进一步完善。
修建北门、西门公厕及游客服务中心,建立垃圾处理场,对古镇卫生环境进行全天候保洁。
四是古民居收购工作全面铺开。
组织10多名镇村干部积极配合大境堂公司做好古民居收购工作,完成48幢196户重点古民居情况的调查摸底,顺利收购县丞署、和平书院等重要景点,完成占地19.9亩的古镇居民搬迁安置新村规划、勘测。
----发展优势逐步增强。
四年来,我们围绕发展这一主题,将项目开发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通过创新工作机制,落实项目责任,鼓励全民招商,完善项目服务,强化项目考核,组建项目开发小组等措施,形成人人找项目,人人抓项目的氛围和聚合力。
2005年还对镇直机构进行整合,设立“三办、三中心、五个项目组”,全力提升干部抓项目主动性、积极性和办事效率。
四年来共引进8个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10个5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项目、7个100万元以下项目,全镇生产型企业数量由2002年4个,发展到现有11个,增长175%。
特别是2005年新引进的总投资8000万元,占地100亩的叶之林木竹有限公司,改变了和平引进不了大项目的历史。
2006年该公司完成8个标准厂房及配电房、烘干房、培训室、办公室建设,目前开始试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产值超亿元。
现有企业也不断做强、做大,春三公司新建标准厂房3个,2002年上交税收20万元,2006年上交50万元,比增150%,邵武铸造有限公司2004年上交税收8万元,2006年上交30万元,比增275%。
----结构调整不断优化。
巩固粮食种植主导地位,2006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38726亩,比2002年增长13.6%,总产量14892吨,比2002年增长19.2%,亩产量385公斤,比2002年增长4.9%。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烟叶、茶叶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巩固。
烟叶面积始终保持在5000亩左右,连续多年被确定为国家烟叶基地,尤其在2005年达到5850亩。
茶叶发展势头强劲,2006年种植面积发展到7500亩,比2002年增长13.63%。
罗前大坪山茶叶被国家农业部绿办和省农业厅确认为国家和省级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拥有“绿色标志”使用权,进士茶场申报省级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已通过省农业厅批准。
毛竹产业发展迅速,全镇已建立多个毛竹丰产示范林,尤其是叶之林企业的引进,将进一步带动我镇竹业发展。
特色农业发展稳步,食用菌发展到15万担,冬闲田养鱼500多亩,母猪饲养由单一品种1020头发展到目前具有5个品种1200多头。
另外,银杏、速生林等山地开发也得到较大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四年来,共投资近1300余万元对水毁工程、烟田水利设施进行修建和改造农田。
尤其是2006年开工的和平村、危冲村的土地整理项目、罗前基本农田改造项目、坎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及鹿口、坎下的烟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近800万元,有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新农村建设基础扎实。
一是明确新思路。
我镇作为南平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镇,为避免认识偏差带来工作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两委会、镇村干部会、群众座谈会对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加以研究,并在镇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进一步完善,明确以和平古镇开发为主线,以项目带动为抓手,统筹资源,加快发展,打造邵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工作思路。
同时,为确保新农村建设严格围绕古镇发展要求,筹资8万多元,委托南平城乡规划设计院对《和平镇总体规划》进行调整修编,今年1月5日已顺利通过评审,将在这次会议上提交代表审议。
二是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四年来,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过1600万元,投资60万元完成黎舍村通程控电话;投资180万元完成坪上、和平、茶源等4个村闭路电视联网,全镇闭路电视光缆联网覆盖率达85%;筹资10万元,完成镇区第二水源建设工作,对全镇自来水水管进行全面改造;投资3万多元在聚奎新区架设40多盏路灯,实现镇区主要街道均有路灯;投资120余万元完成坪上电话、自来水工程;投资20多万元完成坎头、坎下供水工程改造;投资1029.6万元硬化和桂、和肖公路、府前路、坪上村、坎下村、坎头村、鹿口村等共30.31公里的道路,使全镇8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完善古镇卫生设施,投资10万元建设聚奎路公厕,筹资50万元建设日处理垃圾量5-8吨的垃圾处理场,在镇区设置40个垃圾箱,配备6名全日保洁员,购买垃圾清运车辆,成为全市第一个对垃圾进行焚烧、填埋无公害处理的乡镇。
投资1万元,在和平村安装高频广播,有效改善群众生活。
三是建设新型农民队伍。
成立劳动力保障事务所,对全镇劳动力资源全面调查摸底,建立起4729人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
与闽北中等技术学校及企业共同举办3期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班,2期农民工创业培训班,培训学员300多人次。
四是深化体制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集体林权改革等稳步推进。
重点做好林权改革,充分落实“耕者有其山,均山均权均利”的精神,全镇集体林已产权明晰71894亩,产权明晰率92%,已制林权证577本,宗地数1101宗,合计面积7.4万亩,占商品林应发证面积78128亩的94.71%,有效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是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进一步倡导社会新风,投资10万多元在全市乡镇率先建立公益性公墓,目前公墓入葬200多例。
积极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选活动,目前已有信用村1个,信用户772个。
全面实施“信福工程”、“万村千乡”农村市场建设工程,在和平村、罗前村、坎头村确立8个商贸信息服务点。
二是计划生育工作稳步上升。
在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计划生育工作一年一个台阶,从计划生育落后乡镇到2003年市二类乡镇,再到2004年进入全市一类先进乡镇,2005年、2006又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保持一类先进乡镇。
三是文教卫生事业发展顺利。
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二中恢复高中办学,初中毕业考、小学升学考质量都呈上升趋势。
设立“黄自任”奖学奖教基金,对贫困学生、品学兼优的学生及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进行奖励。
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先后投资360多万元新建坪上小学教学楼、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修建二中教学楼、坎头小学、坎下小学教学楼等,投资10多万元更新二中及中心小学学生电脑、教师办公电脑,由黄峭后裔捐款40多万建设的二中图书馆在2006年4月已投入使用。
农村医疗水平实现大的飞跃,2005年与市立医院合作建立合作院,使群众能以农村卫生院的收费标准享受城市医疗的服务水平。
规范村级卫生所的建设,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提高村级医疗卫生水平。
认真贯彻实施“两纲”,强化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护,推进我镇妇女儿童事业快速发展,顺利通过国务院妇儿工委“两纲”中期评估督导检查。
四是社会环境进一步安定。
深化“平安和平”创建,加大宣传力度,发放“平安建设”宣传单4000余份,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组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小组,顺利通过省、地、市的重点整治和平安建设检查。
四年来,全镇无重特大案件发生,无民转刑案,无集体上访。
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五是社会服务体系健全。
全面落实低保政策,2006年发放低保金38.58万元,并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
积极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镇87.6%的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与此同时,民政、监察、司法、信访、老龄、宗教、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四年来的显著成就,确实来之不易。
这是全镇人民团结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及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镇政协联络组监督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联络组成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与支持和平建设和发展的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四年来政府工作实践,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第一,富民强镇,旅游兴镇是方向。
发展才是硬道理,我镇要打造邵南区域中心,就要发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一最大资源和优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南武夷旅游区建设战略,整合力量,全力推进和平古镇的收购与保护性开发,才能为和平发展确立一项长期而又稳固的收入来源。
第二,落实政策,为民惠民是保证。
执政为民,服务百姓,是政府工作必须时刻牢记的宗旨,只有始终坚持执政为民这一根本,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正视并切实解决事关群众重在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人民生活才能安定、生活才能富裕,社会才能发展,才得嬴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第三,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是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实现社会和谐,要求整个社会系统的各部分、各要素都处于协调有序的状态。
只有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进步,实现社会的和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不少缺点,主要是:
经济基础后劲不足,缺乏有效拉动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农业生产条件还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镇村债务负担沉重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政府部门服务市场不够到位;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等。
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工作责任感,以扎实的工作和有效的措施,着力加以研究解决。
后五年工作计划
今后五年,我们将担负全面推进和平古镇开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
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工业强镇、旅游兴镇、文化立镇的战略,充分发挥和平人文、区位、生态和镇村协调发展的优势,突出项目开发,突出古镇旅游,突出稳定和谐,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努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旅游、经济、文化强镇建设,把和平打造成为生态环境俱佳、产业特色明显、城镇功能完备、文化特色鲜明、社会安定和谐的邵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达4.02亿元。
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达到1.5465亿元,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达到2.47亿元。
镇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943.65万元。
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6422.71元。
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6%以上。
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要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努力建设一个生态环境俱佳,文化特色鲜明的和平
扎实推进和平古镇开发,承接省“十一五”旅游专项规划,主动对接武夷山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积极理顺体制,全面整合资源,构建大旅游格局,使其成为闽西北绿色旅游的重要一极。
1、推进古镇实质性开发。
一是全面介入和平古镇开发,2007重点完成涉及295户的48幢古民居的收购安置和修缮。
推动大境堂南武夷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按照《和平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以2009年底武邵高速公路开通为限,投资1.3亿元实施古镇开发。
加快景区节点建设,重点做好对旧市街、环城堡景点、南武夷游人集散中心等景点设施的建设。
做到一年起步,两年大步,三年成效,形成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二是加快新镇区建设。
做好古镇安置新村规划、征地、建设等工作,确保2007年底完成搬迁居民入户。
合理规划建设住宅区、商贸区,引导群众投资商贸服务业,建设旅游宾馆,同时也积极向外引进资金建设星级旅游宾馆,投资建设旅游商业服务区,满足游客住与购的需求。
2、拓展古镇旅游项目。
一是以古镇人文旅游为核心,加快古镇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积极发展农业旅游、商贸旅游等生态旅游重点项目,精心编排旅游精品线路,把大坪山茶园、愁思岭古道作为生态旅游的重点项目,把村庄建设成休闲度假的“农家乐园”,延伸旅游项目,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实现充分就业,以此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是延伸旅游产业链,壮大旅游产业经济,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
加快和平豆腐、茶叶、笋、鲤鱼干等特色产品开发,促进“和平豆腐”、“刺绣”、“仿古陶瓷”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积极引进旅游工艺品加工企业,对现有的叶之林、春三竹木制品等企业要重点扶持,引导其开生、制造旅游工艺品、纪念品,或依托本市其它地域的龙头企业,带动古镇旅游工艺品制造业,建设旅游产品专业市场,形成旅游产品加工产业群,从而带动旅游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
3、挖掘古镇文化内涵。
以深化文化内涵、展示文化亮点、提升文化品位、丰富游览内容为重点,加大“黄峭”、傩舞、烛桥以及传统婚俗、节俗等具有独特性的文化资源的挖掘,组建民俗表演队,通过举办乡土文化节、黄峭纪念日、黄峭祭祖仪式等形式,同时,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以我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福建最美的乡村”为契机,打好文化品牌,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使之与市场经济水乳交融,树立古镇自身独具的鲜明的文化特色,走特色文化旅游的发展道路。
二、努力建设一个项目带动显著,发展后劲扎实的和平
切实增强项目带动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发挥福银、武邵高速公路互通口区位优势,加快工业平台建设,力争今后每年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生产型项目2个,5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项目3个。
1、完善机制,全力营造良好投资氛围。
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按照“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政策、一笔资金”的办法,吸引外来客商投资创业。
鼓励全社会参与招商,加强黄峭后裔联谊会和工商联分会的工作,引导黄峭后裔、工商联非会员企业到和平投资兴办企业。
充分发挥叶之林优势,构建以商引商新格局。
二是合理利用市委、市政府对引进企业入住“福建邵武经济开发区”、“金塘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政策,积极鼓励干部群众引进企业入住“福建邵武经济开发区”、“金塘工业园区”,增加镇财政收入。
三是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发挥距福银高速公路互通口仅4公里的交通优势、邵南中心集镇的区位优势,倡导全民服务意识,为投资者提供“保姆式”服务,提供各项优惠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投资环境、市场环境、信用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人人谋项目、议项目、抓项目的氛围。
2、做大做强现有企业。
全力服务现有的叶之林木竹有限公司、春三制品、邵武铸造等企业,促其上规模、上档次。
要加快叶之林木竹有限公司二期建设,力争2007年产值达3000万元,税收120万元,2008年产值达5000万元,税收200万元,争创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9年产值超亿元,创国家级龙头企业。
要帮助春三制品公司建设原料基地,争取2008年完成新厂房的选地和建设工作,力争税收超过50万元。
铸造公司要加大科技投入,新上精密铸造生产线,实现产值2000万元。
3、科学规划,着力构建特色园区。
充分利用市里“一区多园”的工业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和平园区,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平台。
按照“改善环境、增强功能、提高品位、突出特色”的原则,积极引进来料加工、茶叶产业、旅游工艺品等特色企业入住,成为我市“一区多园”中集竹木、茶叶、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工艺品制作为一体的特色平台。
科学策划项目,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从群众受益最直接的项目入手,做好项目争取工作。
密切注视上级政策,实行项目目录式管理,包装好项目,认真做好向上争取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向上争取支持上有一个大的突破。
三、努力建设一个产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完善的和平
紧紧抓住南平市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的契机,切实重视“三农”,结合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四个重点,三个健全,一个夯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
1、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烟叶主导产业种植。
发挥国家级基地优势,提升科技种烟水平,重点是在规模化、专业化上下功夫,将烟叶面积巩固在5000亩左右。
二是突出茶叶产业种植。
坚持以生态为优势,以提质为核心,引导农民茶叶种植无公害化发展,使茶叶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
加快培育茶产业龙头企业,突出抓好改良茶叶品种、茶叶生产基地、深加工三个环节,建立茶叶生产、加工、管理、研发和市场营销一体化经营体系。
鼓励中小加工型企业加工机械、工艺向精加工迈进。
三是突出毛竹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以毛竹、丛生竹为主的丰产竹林,依托叶之林木竹有限公司、春三制品等龙头加工企业,确保今后五年新增毛竹面积5000亩,竹加工企业总产值超亿元。
四是突出生猪畜牧养殖,发挥我镇传统的养猪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加快良种扩繁步伐,积极引导坎下欧正直等生猪饲养专业户,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新培育一批专业村、专业户,把生猪产业建设成主导产业,把我镇建设成为优质生猪供应地。
2、三个健全。
一是健全新型农民培育体系。
突出劳动力转移,依托邵二中,建设一个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一个与主导产业相结合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切实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抓住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有特色、有市场、能形成规模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抓好农村未升学的应届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
到2010年,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参加过实用技术培训,受训农民至少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
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充分发挥我镇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职能,建立健全富余劳动力数据库,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从而能迅捷快速与各级企业开展供需对接。
到2010年,全镇50%的劳动力实现就地或就近转移。
二是健全市场信息体系。
加快镇商贸市场的修缮工作,健全管理、服务机制,增强中心市场的辐射作用。
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强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力争2007年底完成镇农贸市场修建,使其成为辐射面广、吞吐量大的现代化农产品交易中心。
三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科特派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农村“八大员”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
积极发展“科特派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农技推广模式,带动广大农民农业增收。
3、一个夯实。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做好叶之林、春三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农业作为工业的第一车间,着力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农工贸”相结合的生产模式。
培育茶叶、竹业等专业协会,与农民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为生产、加工、销售提供服务。
紧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挥有形市场作用,加强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推进综合性、区域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形成一批辐射面广、吞吐量大的现代化农产品交易中心。
依托“信福工程”,为农民提供商务信息服务。
四、努力建设一个城镇功能丰富,基础日益夯实的和平
以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福建最美的乡村”为契机,树立品牌意识,完善镇村功能,着力推进中心城镇建设。
1、加强镇村规划。
按照《和平镇总体规划》的要求调整完善镇区规划,把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纳入镇总体规划建设和管理体系,对全镇重点路段、成片建设、重点工程、住宅小区进行科学定位,统一规划。
遵循“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政府搬迁,规划建设用地,做好古镇搬迁居民住房安置。
合理设计新居,保持镇区建筑原貌。
在2007年完成古镇居民安置新村、坎头新村的基础建设。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提高教学水平,全面落实“两免一补”等家庭困难学生助学的政策。
加强卫生院建设,继续创建中医先进县市,充分发挥市立医院合作院优势,加强对从医人员的技术、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加强村级卫生所管理,提高村级卫生保健工作。
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7年全镇农民参合率达98%以上。
加强文化信息服务中心、村文化中心户等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积极推广文化俱乐部、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工作创新。
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以“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
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创建活动,精心打造一批“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精品村。
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镇级养老院,确保老有所养。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优生优育,改善人口结构。
全面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确保60岁以上计划生育家庭户每月享有50-60元生活补助。
3、加强城镇管理。
积极筹措资金,加快迎宾路路灯、五级车站、聚奎新区等工程建设,拓展镇区总体架构,积极完善水、路、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村村通”、“院院通”工程,加快朱源村、黎舍村等村道路水泥硬化步伐,修建各村通道及人行水泥便道,提高供电、供水、交通等公共设施承载能力,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完善乡建站、“城管中队”管理机制,建立完善《镇规划建设办法》、《镇区卫生管理办法》。
积极开展“全民爱国卫生”、“优化人居环境”等活动,从一家一户抓起,从每个人做起,对“乱盖乱建、乱停乱倒、违章占道”等有损镇容镇貌的人或事进行严格管理。
强化镇村保洁队伍建设,逐步实现每个村都有一支专门的保洁队伍,完善镇垃圾处理场运作机制,扩大镇垃圾处理场的辐射范围,对垃圾实行定点、集中、无公害处理,逐步实现镇、村卫生保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文明生态村创建,积极发展环村林、环宅林。
合理利用能源,积极推广沼气池建设。
五、努力建设一个廉政高效务实,社会安定和谐的和平
坚持在和谐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谐,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1、营造优质的政务环境。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切实加强公务员法制教育和队伍建设,严肃查处机关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推行首问首办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队伍。
继续推进政务分开,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挥 优势 争创 佳绩 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