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案模板.docx
- 文档编号:24573021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9.43KB
《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案模板.docx
《《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案模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案模板
《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案_模板
《小壁虎借尾巴》优秀教案
【教学要求】
1.抓重点词句,结合看图,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内容;
2.掌握十个生字及有关词语,能用指定的字口头组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重点】理解讲鱼、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和用途。
【教具】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放壁虎投影片(或挂图)问:
你知道这个动物叫什么吗?
看看它身上少了点什么?
(尾巴)出示课题,学生借助拼音读题。
看题目,你能提出问题吗?
(引导学生想:
为什么借?
向谁借?
它借到了吗?
)请打开书看课文是怎么讲的。
二、初读课文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一句一句地读,读准字音,边读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写上序号。
读完第1、2自然段,教师出示这两段中出现的生字词卡片,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以下读完3—5、6—7段相同)。
注意“难”的声母是n,不要读成l。
“诉”是平舌音。
“行”是后鼻音,“新”是前鼻音。
(二)指名分段读课文。
指导把每个字音读准。
进行断句指导,如:
“小壁虎/在墙角里/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
”
(三)教师范读课文。
注意停顿、重音、语气等。
读完问学生: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七个自然段)。
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
(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
)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每段讲的是什么。
(一)同座二人轮流说课文四幅插图上小壁虎在干什么,互相补充;接着分段读课文,议一议每段讲的是什么。
(二)指名逐图说图意,逐段读课文,初步了解各段的意思。
四、练习读小壁虎和小鱼、黄牛、燕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五、读生字生词卡片,要准确读出生字字音。
六、作业:
认真读两遍课文,识记田字格中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结合看图,理解内容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说一说,课文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先理解“一挣”的意思。
再问:
小壁虎为什么要这样“一挣”?
接着看投影片(或插图),弄清小壁虎是因为被蛇咬住了尾巴,它这样一挣,挣断了尾巴才能逃走。
认识小壁虎的尾巴有自我保护功能。
最后自由读第一段,知道这段讲的是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它挣断尾巴逃走了。
(三)指名读第2自然段。
理解“没有尾巴多难看哪!
”指导学生读出小壁虎嫌难看想向别人借尾巴的急切心情,知道这段的主要意思。
(四)学习课文第3至5段,扶放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1.自由读第3至5自然段。
议一议,这几段主要讲了什么事?
2.指导学习第三段。
先弄清有几句话,再指名读这一段,懂得每句话讲了什么。
接着让学生用笔勾画讲小鱼尾巴怎样动,有什么作用的语句(“摇着”、“用尾巴拨水”),结合看图,弄懂小鱼不借尾巴的原因,认识小鱼尾巴的作用。
最后自由读第三段,知道这段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小鱼没有借给它。
师生共同回顾学习这段的过程。
3.学生用学习第3段的方法自学第4.5段。
程序:
①学生读书、勾画、看图、思考。
②同座交流。
③全班交流。
(读第4或5段;说勾画的语句;结合看图讲老黄牛或小燕子为什么不借尾巴;再读这一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
(五)理解第6至7自然段。
1.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后来怎么又高兴起来了?
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两段。
2.指名读第6段。
理解“很难过”;尾巴没有了,“难看”,别人又不借,小壁虎的心情别说有多伤心了,它还不知道自己的尾巴有再生功能。
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爬回家找妈妈。
)
3.指名读第7段。
思考:
小壁虎为什么又高兴起来了?
通过朗读指导,体会小壁虎喜出望外,“高兴地叫起来”的心情,指导读出妈妈“笑着说”的疼爱心情。
自由读第7段,知道这段讲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心里很高兴。
认识小壁虎的尾巴有自我保护及再生功能。
二、作业
填空,再读句子(课后习题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一)学生自读全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问:
小壁虎为什么借不到尾巴?
(使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所以它们都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引导学生体会“摇着”、“甩着”、“摆着”,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二)在书中画出小壁虎三次借尾巴的话,再读一读。
问:
从哪儿可以看出小壁虎借尾巴时讲话是有礼貌的?
(引导学生“姐姐”、“伯伯”、“阿姨”的称谓上,从第二人称的“您”字上,从商量的语气“行吗?
”体会。
)
(三)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感情。
二、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着重指导两点。
(一)看图,想象当时情景:
读出对话双方的不同语气用稍快语速读出小壁虎借尾巴既难过又急切的心情。
小鱼、黄牛、燕子说明理由不借尾巴,读时语速稍慢。
指导读出“姐姐”、“伯伯”、“阿姨”的不同声音。
(二)读出重音,使感情更加鲜明生动,增强表达效果。
如“小壁虎一挣”断尾自救,逃脱蛇口,重音要放在“一挣”上。
“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重音放在“借给我”三字上,能较好地体现小壁虎难过急切的心情。
“拨水”、“赶蝇子”、“掌握方向”是小鱼、黄牛、燕子不借尾巴的理由和它们尾巴的作用,所以要重读。
(三)以六个人为一组,分角色试读。
(四)请一组在全班分角色朗读,师生评价。
三、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一)引导学生从田字格中分别找出左右、上下、半包围结构的生字进行识记;师生共同分析生字左窄右宽等特点,对照田字格指导书写。
(二)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的识记、书写。
“壁”共16画,上面两部分写紧凑些,下边“土”字要居中写。
“虎”第三笔是横钩,不要写成横。
“爬”第四笔写平些长些,托住“巴”。
“诉”右边是“斥”,笔顺是:
“横撇、竖撇、横、竖、点”。
“新”左下是“木”(第二笔应写成竖钩,撇、捺改成两点。
)
四、读生词卡片,抄写生字词,用指定的字口头组词,以发展学生词汇
五、作业
抄写生字3遍,每个生词写2遍。
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长听。
六、准备
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
它长的什么样子?
先想一想,明天讲给同学们听。
(王吉晶)
2、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 年为纪念父亲遇难十六周年而写的。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记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
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揣摩体会,并在合作学习中交流自己的见解,是教学上的重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用革命先烈的事迹教育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训练学生能就课文的重点深入思考,并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和同学交流,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并要求全部会写,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
军阀、儿童娱乐场、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舅老爷、绞刑、被难日、含糊、局势、一拥而入、满脸横肉、严峻、残暴、怒气冲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和提出不懂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深入理解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李大钊从事革命活动的资料,并在班里交流。
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插图和重点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可提示学生先快速阅读,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看看作者写了那个时间里的什么事,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再根据思考·练习2的要求,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先在课本上勾画,体会句子的含义,再把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要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最后要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悲痛心情和对革命先烈的赞美。
3、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了解那个时间内发生的事。
“那年春天”,局势十分严重,李大钊仍然坚持革命工作。
“4月6日的早晨”:
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
“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
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十分沉着、机智。
“8月28日”“第二天”:
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的消息,全家人十分悲痛。
在了解课文写几件事后,应要求学生按时间顺序连起来说一说。
4、从课文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
课文中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有:
(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什么时间他又出去了。
(从“父亲”每天的早出晚归,可以体会到局势越来越严重,体会到“父亲”在为革命工作奔忙。
)
(2)、“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的问题。
……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
(父亲原则性很强,牵涉到党组织的秘密,即使是对亲人他也不说。
)
(3)、“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
(从“现在是什么时候”,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从“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可以体会到李大钊绝不离开工作岗位,体会到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
(4)、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从“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可以体会到“父亲”在残暴敌人面前,保持革命者的尊严。
)
(5)、我看到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平时,父亲理的是平头,头发非常整齐。
法庭上的他却是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他在监狱里受到非人待遇。
脸上的表情是“平静而慈祥的”,说明他仍保持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亲人的爱,面对敌人的审判,态度十分镇静。
(6)、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时对我们讲的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一句是理解上的难点,要引导学生重点讨论。
先理解“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对革命事业的信心”是鼓舞李大钊的“伟大的力量”,要从李大钊的表现中去理解。
从“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可以看出,李大钊的不屈不挠,是因为心中“有伟大力量”。
敌人“重重地拍惊堂木”、“怒气冲冲地”、“狠狠地拍了几下”。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李大钊“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并以此鼓励亲人,使“我”也变得机智勇敢。
这也是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学生在交流自己的见解时,应要求不能泛泛而说,而要以课文内容为依据,以重点词句为依据,要有所分析。
(7)、“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
(记住父亲被难日,就是记住敌人欠下的血债,就是要继承父亲的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
5、本文是悼念文章,朗调基调应是悲痛的,适中的语速和较为低沉的语气。
描写父亲神态、语言的句子,要读得坚定有力。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叙述了听到父亲遇害消息全家的悲痛心情,要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
6、思考·练习3是有关课文篇章特点的题目。
开头写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课文后三段叙述1927年4月29日听到父亲遇难的悲痛心情,和开头照应。
开头、结尾前后照应,表达了作者十分悲痛的心情。
7、思考·练习4要求抄写需要积累的词语。
课文写局势、环境的词语,描写人物神态心情(包括写李大钊、“我”,还有敌人)的词语。
可让学生找出来读读,再抄下来。
8、本课生字较多,应要求学生在自学中读准字音,“阀fá”,不读huá,“娱yú“,不读yí,“僻pì”,不读bì。
“军阀”“宪兵”“绞刑”可通过查工具书理解。
“僻静”“苦刑”“被难日”“严峻”等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参考资料
李大钊:
河北省乐亭县人,1889年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下令通缉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为了革命工作,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
被捕后,遭受了种种残酷的刑罚,始终坚贞不屈。
在监牢里,他继续领导党的工作,宣传共产主义,受到许多犯人的敬爱。
4月28日,万恶的反动派绞死了李大钊同志,同时遇害的有20多人。
张作霖:
奉(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系军阀首领。
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长期盘踞东北。
1926年3月,他率兵进关,攻占河北、察哈尔(今河北省西部及山西省北部)、山东等省,残酷镇压革命运动,使当时北方的革命运动受到很大的破坏。
1928年,张作霖因与日本帝国主义发生矛盾,在皇姑屯车站(今辽宁境内)被日军埋下的炸弹炸死。
2、十六年前的回忆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要求: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具准备:
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用学生自学_____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巡视指导的方法。
)
三、教师归纳:
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朗读课文。
个别、小组读。
正音。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4
2、查字典理解:
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____齐读课题)
2、导入谈话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
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
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
请翻开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
分别找出这三节课文,并用“”划出这些句子。
(二)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
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
(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
(2)分析:
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法。
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
第二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是真情实感啊!
(3)小结:
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
(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
分析:
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大兴安岭这么美丽,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
要求:
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
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
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提问:
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
(岭、林、花)
A、“岭”有什么特点?
(多、温柔)
作者是怎样写的?
采用个别、小组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岭”的特点。
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
(林的特点:
多____林变成海;从颜色看种类很多。
)
C、出示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林”的特点。
分析:
作者写“林”的时候处处流露出对“林”的爱。
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句子一: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分析:
海指什么?
(落叶松的海洋。
)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
(俏丽的白桦。
)
句子二: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分析:
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的感情。
(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
小结:
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集体朗读描写“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
A、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
读、议句子。
B、分析:
林中的“花”的特点——多(到处都是);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
添了色彩,诗意。
请看句子。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
C、小结:
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5)把描写“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
小结:
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
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
理解句子:
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1)“空洞”什么意思?
(没有内容)
2)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
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
小结:
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写了作者的联想。
说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3、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
三、作业:
1、课后练习1,3
(1)、
(2)。
2、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积词本》。
第三课时
一、复习第二段,简单说说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二、继续讲读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可以抓住哪些重点句子理解。
2、作者第三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句子。
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
让学生个别回答这一问题。
分析: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山养人,人育林,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大兴安岭的景色越来越美,它们对人们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提问:
①“兴国安邦”什么意思?
②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
3、齐读这一段。
4、小结:
我们从作者的联想中知道了大兴安岭不仅景色美,而且对祖国的建设真的起着使国家兴旺安定的作用,我们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三、.总结全文。
1、带着喜悦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
2、给课文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
四、试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中的其中一段。
五、质疑。
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六、.总结谈话
这篇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点,使作者产生亲切、舒服之感。
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
当你们长大后争取去看看,亲身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可爱。
七、作业
1、背诵课文三____六自然段。
2、预习20课。
板书设计:
19林海
|岭|
|林|景色美|
大兴安岭 |花||
名字悦耳||亲切舒服
|与建设结为一体||
||作用大|
|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2《林海》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
督、惩、罚、寨、饮、援。
2.新词:
神机妙算、疑惑、委托、推却、轻易、甘受惩罚。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分清前因后果。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4.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历史人物的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博览群书,学习诸葛亮宽阔的胸怀,识大体的品德,将来做社会有用的人。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地发展是重点。
课文第三段是故事的高潮,具体叙述了诸葛亮用草船借箭的经过,也是文章的重点。
采用指导朗读及介绍时代背景的方法解决重点。
(二)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既是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采用教学时,先从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然后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难点。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
(二)观察挂图,发挥想象,进行表述练习。
(三)听录音,练习复述故事。
(四)质疑问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读训练。
(二)整体感知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同学们对于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略有了解,但是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还难以把握,因此参照注释,结合时代背景了解掌握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尤其对于曹操、周瑜的性格要有进一步明确的认识。
曹操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周瑜虽然妒才忌能,但也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大将。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妒忌:
对才能、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本课指周瑜因诸葛亮比自己强而忌恨他。
迟延:
拖延、耽搁。
才干:
办事的能力。
委托:
请别人代办。
调度:
调动、安排。
惩罚:
严厉地处罚。
自有妙用:
自然巧妙的用处。
神机妙算: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2)读出最使你感动的课文内容。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吗?
其中有一个《草船借箭》的故事,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
谁向谁借箭?
(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几个人物,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
)
(2)简介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壁虎借尾巴 壁虎 尾巴 优秀 教案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