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型二 写作中的求异思维能力训练2课时.docx
- 文档编号:24563787
- 上传时间:2023-05-28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9.15KB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型二 写作中的求异思维能力训练2课时.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型二 写作中的求异思维能力训练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型二 写作中的求异思维能力训练2课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型二写作中的求异思维能力训练2课时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型
(二)
写作中的“求异思维”能力训练(2课时)
相关课程标准:
1.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2.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3.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求异思维”。
2.赏析“求异”作文。
3.怎样“求异”写作。
教学过程:
一、引进“求异思维”:
以背诵刘禹锡的《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导入。
刘禹锡一反常人“悲秋”的写法,盛赞秋日胜春,表达了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这种“求异”写法,读来令人倍感新奇,给人以感召力。
求异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它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
把求异思维意识引入写作教学,培养求异思维能力,辅之以文法,建立一套关于求异思维序列训练工程,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著名女作家叶文玲在小学写作文《秋天来了》时,教师照例引一段范文,当
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飘到了地上”时,她却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
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晴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她把秋天写成了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子,拂去了焦热,奉献出了清爽和果实,写秋的云淡日丽,写秋的香飘四野,秋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结果,这篇“求异”作文教师给打了个“甲优”,并作为范文在全班上朗读。
这就是作家,即思维主体在求异思维中的自我否定。
比如《一堂有趣的生物实验课》,多数学生会从“叮铃”的上课铃声写起,中间写有趣的实验过程,最后又以“叮铃”的下课铃声结束,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可这种“求同”模式未免程序化,在这种思维方式指导下写出的作文只能拿到基本分,而不会拿到高分。
如果启发学生抓住“有趣”二字,从做实验的关键时刻写起,如:
“刘艺,拿止血钳!
”
“递剪子!
”
“快放到显微镜下!
”
实验室里,同学们吵吵嚷嚷,操作的操作,记数据的记数据,一堂有趣的解剖青蛙的生物实验课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入题明快,先声夺人,定能引人入胜。
像这类记人记事文章均可采用“先声夺人”的方法开头,在拿到基本分的基础上还能拿到高分。
二、写作中的“求异思维”能力训练:
选材新颖,结构巧妙,语言朴实或精美,可算是学生佳作所共有的优点。
新颖、巧妙之处也就是与众不同的“求异”之处,避众人所选之材而不写,而另选新颖之材,避众人所用结构方式而不用,而巧妙构思,这就是学生作文中的求异思维方式。
选材新颖而不俗气,必能使文章立意深刻。
如何选取新奇的写作材料呢?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异想”,没有“异想”哪有“天开”?
针对一篇作文的命题,要排除首先想到的也是大家都可能想到的素材,鼓励大胆地独辟蹊径,不落窠臼地开拓和创新。
眼睛不要总盯着别人已用滥的材料,如雨天老师来家中给自己补课,同学之间由于一点小误会而闹矛盾然后又和好等,当然这些材料不是不能用,即使用,提炼主题的角度也要有所创新,写出新意来。
1.选材新颖——《比萨斜塔的启示》选材解析
《比萨斜塔的启示》一文,鼓励学生大胆否定首先想到的启示,即由塔的根基不牢而导致歪斜联想到学习如果不打好基础,将来也事业无成,甚至误入歧途。
因为就此素材,即使写得再好,也得不到高分,只能得个基本分,何不另想高明?
启迪学生多角度发散思维,可以开掘出了以下几种新启示:
一是由塔根基不牢而斜,想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若不打好人民群众这个基础,最终也必然像塔终究要倒掉的一样亡国、亡党;二是由塔因为斜才世界著名,联想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与众不同处,即一技之长,造福于社会,才能受人尊敬,名扬四方。
三是由塔虽斜而不倒(倾斜10度左右)闻名天下联想到身残志坚的模范人物,如张海迪、朱彦夫、海伦·凯勒等;四是从塔斜的方向(或反方向)来看塔,不容易看出斜,从而提炼出看问题要多角度的好主题。
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既能锻炼理解、分析能力,又能锻炼归纳、表达能力,然后下笔有神,一挥而就。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落俗套,才能拿到高分。
另外,题材新还指有时代感,新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新鲜材料,写作时善于选取这些材料,写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好文章。
2.结构巧妙——《孔乙己挨打》结构解析
结构巧妙即文章情节结构要跌宕起伏,波澜横生,忌讳平铺直叙,因为文贵曲折。
古人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怎样开头、结尾,如何过渡、照应,使得文章波澜起伏,这均需精心安排。
这就不可避免地打破常规。
学生写作《孔乙己挨打》时,不少学生可能会想到按照“为什么挨打——怎样挨打——打得怎么样”的方式安排结构,先写孔乙己怎样翻墙入宅偷丁举人家的东西,再如何不小心被家丁抓住,写怎样打的,又怎样写服辩,怎样打折了腿,最后写被打得皮开肉绽,扔到大门外。
如果打破常规运用倒叙、插叙等记叙顺序,巧妙安排全文就不一样了,以下四种开头均较新颖:
“哎哟……”一声凄惨的喊声从丁举人的深宅大院里传出来,划破了寂静
的夜空,四五根棍子雨点似的落在孔乙己的腰上、腿上……
“把他的腿给我打断!
”丁举人坐在太师椅里喝令打手们。
“哗!
”又一
盆凉水泼向了孔乙己,接下来又是一阵杂七杂八的棍子。
“哗!
”又一盆凉水泼向了孔乙己,孔乙己的手指动了动。
“快让他写
服辩。
”丁举人恶神似地指使着家丁们。
丁举人大门外,孔乙己奄奄一息,双腿血肉模糊,想起刚才遭受的毒打,不禁又昏了过去……
3.语言朴实或精美——《风雨中的身影》《我和父亲》语言欣赏
风雨中的身影
妈妈又蹒跚的走进了风雨中,我望着妈妈风雨中的身影,心中禁不住一阵难过,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双眼。
这是妈妈为我星期天返校第二次出去借雨衣了。
我家里只有一把雨伞,没有雨衣。
而我骑自行车的技术还不到家,不能一手骑车一手打伞,所以妈妈在忙着给我借雨衣。
第一次,妈妈借来一件带长袖的雨衣。
我只说:
“不如车衣好,不好看……雨水会把裤子弄湿的。
”
妈妈听了,什么话也没有说,转身又出去了,直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我心中又是一阵翻滚。
记得那次也是下着雨,比现在小一些,妈妈在给我烙煎饼,柴禾潮潮的,升起了浓浓的烟,妈妈被熏得直流泪。
我走过去,想帮妈妈烧火,妈妈却说:
“不要你帮忙,别熏坏了眼睛,我自己能做。
”
烙完煎饼,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把妈妈的衣服弄的精湿。
可是她衣服也没有换,就给我迭起煎饼来,一直忙到我走。
现在,妈妈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可是她还是不停地为我们操劳着。
妈妈回来了,也没有跺跺脚上的泥泞,也没有擦擦脸上的雨水,就把借来的车衣递给我,说:
“看,是不是这种?
”我接过来,也没有看就说:
“是!
”妈妈也许笑了,可我没有看清,因为泪水早已打湿了我的眼睛。
我赶紧转过身,擦去了泪水。
我穿上车衣,妈妈把我送到门口。
嘱咐我路上小心,让我在校好好学习。
我告别妈妈,蹬车返校。
直到行了很远,我还能看见站立在风雨中的妈妈。
【语言赏析】利用平凡的素材描写了一位普通妈妈,特定环境中的主体形象显生动、逼真,读来感人肺腑,除巧妙运用倒叙、插叙使情节结构波澜起伏外,其质朴的语言是文章一大特色,于平凡之中见伟大。
我和父亲
小时候,看到太阳从山顶上升起,我就向往爬山,爬到山顶上摸一下太阳。
等跟着大人爬上山顶的时候,发现太阳依然是那样遥远。
上学了,老师告诉我,大海是太阳的故乡,于是,我便在人世间寻找蓝色的大海……
初二的时候,在朦胧的梦中,我把手伸向文学的老槐树,抓一把苦涩的文字,揉搓成我的记者梦。
当我的文章随着《中学生报》的墨香飘进千百万同龄人心中时,学校沸腾了,小山村沸腾了,我仿佛看到了海的蔚蓝,冻结在父亲血管里的希望沸腾了。
从此,父亲便开始了打零工挣钱的漂泊生涯,开始积攒更多的劳累和贫寒。
老校长语重心长的说:
“你是我校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全国发行的报刊上发表文章的学生,你是个很有出息的孩子,学校决定把今年的市级特长学生指定给你,这样在升学考试中可降低相应的分数,有利于你进入高级中学学习。
”
我第一次品尝了生活的甘甜。
然而生活并不因为谁对它执着就一路开绿灯,黑色的凄遇如狂风暴雨走过,我被无情的抛在落榜的行列。
当我卷起铺盖回到家时,父亲也扛着铺盖从外边回来。
我激动的说:
“爹,我回来了。
”可怜的老父亲怎么也不会相信他的儿子会落榜。
此时,父亲虽没有一句惋惜的话,但他那深邃浑浊的眼睛告诉我:
他的心在滴血……
一个不太明朗的黄昏,父亲在后院的老槐树下摆上酒菜,把我拉在身边,他郑重的端给我一杯酒说;“娃,喝下去!
”看着父亲那双端着酒杯而布满青筋的手,我的心在滴血。
父亲从怀里掏出个蓝布小包,小心翼翼的打开,说:
“孩子,我找过人了,人家说,考不上花钱也能上,叫集资生,这是一千二百元钱,明天咱去报名!
”
这时,父亲、老槐树、酒杯、钞票,都融进了晚霞,在一片血红中,我的泪水流满了脸颊……
【语言赏析】时空的跨越、横生的情节、巧妙的安排自不必说,文学化的语言成为本文最亮丽的特点。
“向往爬山摸太阳、寻大海”的意念化既突显童真童趣,也成为了作者求学的理想;结尾处浸润在“一片血红中”的特定镜头,烘托了“我和父亲”的主体形象,精美、简洁的白描语言使得画面更加意蕴深邃。
三、“求异”作文赏析:
白杨树前
我家有一棵白杨树,听妈妈说,这白杨树的年龄和我一样大,所以,我对这棵白杨树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感情。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站在白杨树前与它比高低。
于是,我总希望自己长高、长大。
两年过去了,我还是个小不点儿,而白杨树却像孙悟空吹了仙气似的,一下长高、长粗了许多。
我站在白杨面前,心里非常难过。
现在,我长高、长大了,而白杨树却更加高大了,参天耸立。
我似乎有点绝望了,我永远也比不过白杨了。
我呆呆的站在白杨面前,白杨树的叶子在呼啦啦作响,好像在唱着一支歌。
无论是在烈日下,还是风雨中,它依然如此欢乐。
噢,我明白了,它是在不停地吮吸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
于是,我豁然开朗——
早晨,我站在白杨树下,专心致志的读书;
上午,我在白杨树下刻苦钻研;
晚上,我在白杨树下乘凉,回忆一天的收获。
突然间,我仿佛也长高、长大许多。
将来,我一定会在白杨树前,拿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高兴的对大白杨说;“大白杨,我终于像你一样,成为祖国的栋梁了!
”
【例文赏析】本文最大的特点是选材新奇。
由于年龄一般大,同白杨树比高低适合儿童的好奇心理,为情节发展作了积极铺垫;白杨树在吮吸大自然阳光雨露的同时,小作者悟得自己也须吸收知识的琼浆,同白杨树一同成为栋梁之才。
情节安排匠心独运,行文如流水,是不可多得的美文佳作。
记一次不用纸笔的考试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
这节思想品德考试可是我最头疼的,好考不及格,我真害怕。
随着队伍我最后一个走进教室。
只见教室门口有一把扫帚倒在一边,挡在同学们的去路上。
同学们谁也没有介意,一个个大义凛然的从上面跨了过去,还有的毫不吝惜的踏踩着它走了过去。
我本也随着同学们跨了过去,可不知怎的又不自觉的转过身来,捡起了那把可怜的扫帚,把它放在了门后,挂在了钉子上。
待同学们都坐下来等老师发卷子的时候,老师突然说:
“考试结束了,现在公布成绩,只有王晓明同学满分!
”同学们惊讶得眼睛足有乒乓球那么大,谁也不明白怎么回事。
忽然大家又回过神来,似乎记起了刚才发生的事情。
“哗……”大家不约而同的鼓起了掌,莫名其妙的我此时也不好意思起来了。
我为老师新的考试方法和评分方法而高兴,我终于在思想品德考试中得了个满分!
【例文赏析】选材新颖是本文高于一般习作的亮丽特色。
作者紧紧抓住出题者意图,选取了“思想品德考试”这一特殊事件,巧妙安排了“我”以实际行动考得了思想品德科目的满分。
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绝对是高于诸如选择实验操作、体育测验等考试的佳作。
离别
终于,他说话了:
“我明天就要走了。
”
“是吗?
”我表现出少有的镇静,可心里早已是一片空白。
两周以来,他似乎变了许多,我几次追问出了什么事,他都说没事。
我当时已预感到不测,但没想到他会转学。
“一定要走吗?
”我恋恋不舍的问。
“是的。
”他低着头,用脚跟轻轻的蹭着路边的小草。
过了一会,他又抬起头,说:
“我也不愿意走,不愿意离开你。
”我分明看见他的眼角湿润了。
是啊!
我又何尝愿意让他走,让他离开我?
想想过去的两年,多少次,我们在灯下苦读;多少次,我们在跑道上飞奔;又有多少次,我们携手漫步在这条小路上……
深夜,我们常常互相倾诉心中的苦闷;考试后,我们一起享受胜利的喜悦;清晨,我们一起向着太阳呐喊:
“给我力量吧!
”……同学们都说:
“他俩像是一个人。
”可现在要分开了,这是多么使人痛苦啊!
“本来,我早就想告诉你,可我没有勇气开口。
明天,我就要走了。
”
“没什么,人生本来有合有分。
没有离别的痛苦,就不会有重逢的喜悦。
明天,我送你!
”
“不,那样会……”他声音哽咽了。
“好吧!
”说着我伸出了手,两个男子汉钢铁般友谊的双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他转身大踏步走了,很潇洒,向着晚霞升起的地方……
【例文赏析】运用倒叙和插叙手法是本文最大的特色,从事件的关键时刻写起,吸引读者而先声夺人,使情节曲折,起伏有致。
语言描写富含深远意蕴,传神的细节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突显离别情谊,使得两个男子汉般的惜别依依情深,难舍难分,而又阳刚致美,读来感人至深。
一曲《妈妈的吻》响起的时候
“妈妈,我又该上学去了!
”声音还没落,我就蹦跳着打开了录音机,播放出我百听不厌的《妈妈的吻》,照例高兴的等待着妈妈给我的吻别。
“死丫头,你天天都启发我。
”妈妈嗔怪着走过来,弯下腰,嘴凑到我腮上:
“啧!
”
“好甜呢!
妈妈,再见!
”
“别慌!
扣子!
”
我低头一看,果见外套上一个扣子没了。
“算了,放学回来再钉吧。
”说着,我转身就跑。
可我刚跑到大门口,妈妈已拿着针线追了上来。
“那成什么样子,来,叫妈妈钉上!
”
我迟疑了一下,正要脱外套,却被妈妈一把按住:
“别脱,会着凉的。
”
“这……行吗?
”
“行!
”妈妈那份自信和坚决,不容我再作半点怀疑。
妈妈戴上眼镜,弯下腰,去找衣服上原来的针眼。
妈妈用力的捏着针,并不顺手的绕着线,从衣服反面找扣眼真是不好找,一次一次老穿不上扣。
妈妈缝得很吃力,我斜挺着身子,妈妈的头拥在我胸前,几根悄已增生的白发显得光灿灿的,想到平日里妈妈在灯下为全家人缝补衣服的情景,那飞针走线,真是令人眼花缭乱。
我的腿和腰酸疼起来,渐渐支持不住。
可看到妈妈仍弓着腰比我还要酸疼,我想起了《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不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身子动里一下。
“哎呦!
”妈妈轻叫了一声,急忙抬起头:
“扎着了吗?
”
“没有。
”可是我却看见妈妈左拇指上沁出了血。
“你的手?
妈妈!
”可妈妈好像没听到,轻轻一抹又缝起来。
扣子终于钉好了,妈妈直起腰,给我扣上纽扣,上下整理一番,端详一番,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行了,走吧,别耽误上学。
”
“你听,妈妈!
”
“女儿的吻,纯洁的吻,让妈妈多欢欣……”屋里的录音机还在响着。
“妈妈,就请接受女儿一个纯洁的吻吧!
”
妈妈会心的弯下腰,我便深情的把嘴凑到妈妈的腮边,再还妈妈一个吻,一个吻……
【例文赏析】本文情节安排独具匠心,把“钉扣子”这一特定事件安排在播放《妈妈的吻》的过程中,以妈妈的“吻”开头,以女儿的“吻”结束,既切歌曲又切文题,使得中心突出。
“意外扎针”写得有真实感,“几根悄已增生的光灿灿的白发”给妈妈的形象增添了色彩,使得妈妈的温情和调皮女儿的纯真和谐一致,随歌曲荡漾,而又跃然纸上。
设计意图:
例文欣赏切合求异思维的三个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赏析,人人说出点滴的收获,分享所学所得。
小组写出赏析文字,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最后做点评,使求异思维赢得写作的最高水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在思维中比较,在比较中思维,课堂充满了热烈活跃的气氛,愉悦之中训练了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因为谁都想把自己的作文挂在班级、学校的“佳作欣赏”栏里,谁都想让老师把自己的作文推荐到电台、报刊上发表出来。
文章是写出来的,改出来的,但更重要的是想出来的。
韩愈主张“行成于思”,叶圣陶先生说:
“作文不仅仅练笔,实为训练脑筋,使其就某一事物评悉思之,思之既明,取舍自定,条理自见,由作文启迪精思之途。
”因而,突破思维定势的求异思维就更为重要了,它能锻炼学生写出一纸新颖,写出一纸巧妙,写出一纸风格,写出一纸独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型二 写作中的求异思维能力训练2课时 北师大 年级 语文 上册 期中 复习 课型二 写作 中的 思维能力 训练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