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集定1234.docx
- 文档编号:24561804
- 上传时间:2023-05-28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586.92KB
五上集定1234.docx
《五上集定12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集定1234.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上集定1234
备注
(教学反思、辅导等)
1、谁打电话时间长(定稿)
内容:
p7~8
教学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部门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观察、读书、小组合作、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
五一长假就要到了,你们想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呢?
生:
(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
师:
小红和小华也用打电话的这种形式和在外地的亲人联系,表达自己的心情。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提出问
①、课件出示主题图:
②、引导学生看图并理解图意。
师:
(出示P7课件主题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生:
“国内长途电话每分钟0.3元,国际长途每分钟7.2元
小红打国内长途共花了5.1元,小华打国际长途共花了54元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
2、观察、比较
讨论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
师: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呢?
你打算怎么解决?
(请学生列式)
生:
小红:
5.1÷0.3小华:
54÷7.2
师:
比较这两个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
生:
这两题的除数是小数,而以前学的除法除数是整数。
(板书:
除数是小数除数是整数)
3、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细节决定成败)
①、揭示课题:
师:
会算吗?
会算的请举手,你不会算!
你觉得有什么难度?
生:
(我不会算,我们只学过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两道题的除数是小数,没有学过,不会算。
)
(板书课题: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②、学生探究算法
师:
这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诶,没学过!
想想办法,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再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独立思考,试做
(2)组内交流
(3)小组汇报、集体反馈
③学生汇报
第一种:
移动除数(但是是错的)
你是怎么想的,(明确思路)怎么算的(明确计算过程)?
(预设)巡视时提前要问,达到很好的效果后才请他。
(预设:
我是这样想的:
我把0.3变成3就可以计算了,5.1÷3=1.7)
师:
这样做对不对,我们一起听听大家的意见呢?
(2人说)。
(预设:
我认为不对,因为他把除数扩大10倍,变成3,而被除数没有变,这样就改变了商的大小,所以不对。
)
可能有估算的情况(5元中有10多个0.3元肯定超过10分钟)
师:
你是用估算的办法来印证答案的正确性,很好是个不同的思路。
师:
这是你的看法,我们再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呢?
(预设:
我也认为不对,因为这样改变了商的大小。
)
师:
大家认为呢?
(对)
师:
我和大家的意见一样,(高位)(预设:
看来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我也有相同的看法。
看来不行。
不过你想把除数变成整数就能计算的思路是很好的我很赞同)你这样做改变了商的大小,不行。
不过,你想把它变成我们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个思路还是很好的。
第二种:
(换算单位进行计算的)
(实物投影展示)说说你的想法。
方法1:
把5.1元、0.3元转化成角,再计算。
5.1元=51角0.3元=3角51÷3=17
方法2;把5.1元、0.3元转化成分,再计算。
5.1元=510分0.3元=30分510÷30=17
师:
这又是一种方法,我采访一下你,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单位换算呢?
(预设:
因为除数是小数,我们没学过,不会算,单位换算后,除数变成了整数,我就会计算了)
老师:
你们同意她的算法吗?
生:
同意
师:
唉,我发现你和刚才那位同学有一个共同的想法:
把除数变成整数,并且你这个过程的每一步都是有依据的。
真能干!
第三种: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的)
方法3:
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用竖式计算。
师:
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同学的?
(实物投影展示)
你又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呢?
(品味道)
(预设:
我也是想把除数变成整数就能计算了,我是这样做的:
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变成85.4÷7,商不变。
)
5.1÷0.3=51÷3=17)
师:
这种办法可行吗?
说说你的理由。
2人说
(我认为是对的,因为……
我也认为是对的,因为……)
师:
说的非常好,根据商不变的规律,也把它变成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我们就会计算了,有理有据,太棒了。
④对比提升
一沟通:
沟通换算单位的方法与利用商不变规律转化的联系
师:
请同学们观察这2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预设:
他们的相同点是都是把除数变成整数然后再进行计算的。
)
师:
你既会观察,又会总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就是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
板书:
转化。
二对比:
我们再来看看,这三位同学都是把除数0.3变成整数,为什么这两种是对的,第一种却不行呢?
(他只把除数扩大10倍,被除数没有扩大相同的倍数,所以不对。
)
师:
一句话说中了要害,想把除数转化成整数,但是不能随意的变,必须要有正确的依据。
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时,不管是换算单位进行计算,还是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转化,都用到了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转化的思想,把不会的新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再来解决。
师:
(板书:
除数是小数转化除数是整数)在今后我们还会用这一思想解决问题。
⑤示范板书:
师:
我们一起来看看计算过程与书写。
师:
怎样把除数变成整数?
(把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师:
扩大10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被除数呢?
(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一位。
)
师:
谁来说说小数点是怎么移动的?
(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一位,)
齐说计算过程。
师:
商的小数点和谁对齐?
(商的小数点和转化后的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
4、试一试
①师:
请你用第三种方法计算54÷7.2
学生试算,一生说计算过程。
被除数后面为什么补“0”?
师:
通过解答这两道除法题,你们有什么发现?
(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整数的除法
(2)商的小数点和转化后的小数点对齐
(3)转化时,被除数位数不够要补“0”
比较17>7.5
答:
小红打的时间长。
②及时练习(列竖式计算)
37.1÷0.53
学生算(一人板演)
⑧师:
为什么刚才两道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而这道题却同时扩大100倍。
(预设:
因为刚才两道题的除数是一位小数,而这道题的除数是两位小数。
)
反馈:
小数点的移动取决于哪个数?
为什么?
(除数)
总结: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计算的?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三、练习巩固:
1、P8试一试(你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
2、用竖式计算。
6.21÷0.3=6.3÷0.42=7÷0.35
3、一只天鹅重9.2千克,一只鸵鸟重115千克,鸵鸟的体重是天鹅的多少倍?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17
—————
0.3)5.1
3
————
21
21
————
0
2、轴对称再认识(定稿)
教学内容:
P23、24。
教学目标:
1.会在方格纸上按要求补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经历尝试、交流、总结的过程,掌握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技巧,方法。
3.渗透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4.通过活动积累数学经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难点:
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准备:
直尺方格纸
教学方法:
观察、交流、操作、总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很多漂亮的
画,不过只有一半,你能猜出他们
是什么吗?
(出示图片)
老师把第一幅图画完整了(出示图片)
你能根据咱们上节课学过的知识说说它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不完整教师可给以补充。
如果沿对称轴折叠红点与黑点会怎么样?
教师引导得出相对应的点离对称轴的距离相同。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老师这里也有半张图,你能利用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画出另一半,使他成为轴对称图形吗?
(出示图片)
下面我们就在小组内用数一数,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帮助。
2.在班内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画的方法教师适当给出评价
预设
(1)可能有的学生用折对称轴的方法得到对应的点,师可以引导如果不用折叠的方法,我们还能怎样找到对应的点?
(2)有的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到对应点,师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同学们刚才用了不同的方法画出了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
3.现在请你选择你认为好用的方法完成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怎么画的
三、回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生汇报画的过程方法师生认真倾听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精彩的地方给予肯定
2.师生共同总结:
得出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1)先找到顶点
(2)再找到对称点(3)描点,连线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利用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先找到顶点,再找出对称点,最后描点连线。
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我们要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通过我们的探索与研究,学会了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让我们来检测一下
1、完成P24练一练1、2。
2.想一想,生活中那些地方见到了轴对称图形?
4.老师收集了一些轴对称图形,大家一起来欣赏。
(出示图片)
一、建筑艺术
六、巩固、P24第3、4题。
板书设计
轴对称再认识
(二)
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1)先找顶点
(2)找对称点(3)描点,连线
33的倍数特征(定稿)
教学内容:
P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交流、合作。
教学过程
一、3的倍数的特征的猜想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
谁能猜测一下?
生1:
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
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3、l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
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
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揭示课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
二、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
1、怎样很快地找一个数的倍数?
生汇报。
2、说一说3的倍数有那些?
3、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3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记号.
4、师:
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
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
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
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
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
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
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
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
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
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
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
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
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
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
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
“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
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
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
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
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
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引导学生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
每个数位的各个数字加起来是3的倍数。
三、试一试:
尝试用3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P35下面一道。
三、练一练:
1、P36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2、30、45、54
(2)30、54 (3)30、45 (4)30
3、P36第3题。
四、拓展。
P36第4题。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这个数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4认识底和高(定稿)
教学内容:
P51-5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会用三角板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小组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
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状的?
还见过什么形状的餐桌?
学生:
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2、教师:
说得很好!
老师就特别喜欢方形的餐桌,而且老师有个习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去做。
老师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是太大了,搬到课堂上比较麻烦,但老师带来了与它形状一样的图形(出示平行四边形),老师也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老师想用这块木板做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锯呢?
同学们帮帮老师,行吗?
那我们就动手做一做。
板书课题:
认识底和高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作品,请一名学生当小记者采访同学们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剪?
5、教师:
同学们好聪明!
想出了很多种方法做出了尽可能大的长方形,老师会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
谢谢你们帮了老师的忙!
)
二、认识"高"
1、出示平行四边形。
(1)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剪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
谁来说说你的理由。
(贴平行四边形)
(2)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抓住对边之间的线段、垂直等关键词)
(3)教师小结:
其实刚才同学们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其中的一条高剪的,那怎样概括平行四边形的高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4)教师收集各小组的信息、意见,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概念。
教师:
同学们同意这样的小结吗?
学生:
同意。
2、出示三角形
(1)教师:
这是什么图形?
请同学们对比平行四边形,看了这个三角形你想说点什么?
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2)各小组汇报,教师收集信息,出示三角形的高的概念。
(3)尝试练习。
①教师: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画三角形的高?
②学生试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
同学们画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
我用直尺画很难画垂直……
③师生交流得出:
画各种图形的高最好用三角板画,画出的高更精确。
④师生共议用三角板画图形的高的最佳方法。
3、出示梯形
(1)教师:
看到这个图形,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梯形有几组平行的对边,它的高是怎样得到的。
)
(2)师生共同小结梯形的高的概念。
4、教师:
从三种图形的高的概念中你发现了什么?
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高都是垂直线段。
)
三、读书P51
四、练习巩固
1、课本52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依次找出各个图形中的高是哪条线段,并在图中标出来后集体订正。
2、课本52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任选一个图形画出相对边的高。
完成后要求小组内互评,说说对方所画图形的高的意见。
(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到边和高的对应关系)
3、课本52页练一练第3题
动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内测量三个同高但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高,说说他们的发现。
四、总结、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问题要向老师提出的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集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