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4560613
- 上传时间:2023-05-28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612.21KB
历史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历史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玉溪一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
历史学科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
下列各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1分,共60分
1.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辛丑年过后十年是辛亥年 B.公元前6世纪初罗马共和国建立
C.康熙五十年时康熙皇帝50岁 D.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全面抗战开始
2.下表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据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核心素养
内涵
时空观念
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史料实证
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理解
指将对史事的简单记忆和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历史解释
指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如“客观论述历史事件”等
历史价值观
指从此种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
A.洋务运动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
B.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
C.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明近代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
D.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3.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一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与此相联系,魏晋南北朝时谱牒之学十分流行……,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知宗法制( )
A.在西周以后走向消失
B.体现家国同构的特点
C.是国家政治制度核心
D.成为法律规范的源头
4.秦始皇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查;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
这种人才选拔标准变化的原因是( )
A.法家思想的兴衰
B.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C.统治者个人喜好
D.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5.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
“……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
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
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
”这场革命( )
A.调动了地方行政部门的积极性
B.能避免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C.创造了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D.隐含着使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6.2017年4月1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
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
该历史现象表明( )
A.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
B.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
C.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
D.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
7.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人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
但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
材料表明宣德年间( )
A.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 B.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
C.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 D.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
8.宋代的“士”大都抱有“得君行道”的期待,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希望从朝廷发起改革,从上而下实现其政治理想。
明代的“士”许多抛弃了“得君行道”的幻想,转向“觉民行道”,像王阳明“惟以开导人心为本”,并强调:
“须作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
这种“士风”的变化基于( )
A.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 B.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C.儒学的哲学化、宗教化 D.明朝“西学东渐”的影响
9.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作为祝贺乾隆皇帝八十寿辰的英国使节马戛尔尼因拒行三叩九拜之礼,与清政府发生了矛盾,但乾隆帝还是接见了他。
嘉庆二十一年(1811年),同样是英国使节的阿默斯特前来试探通商问题,因拒行三叩九拜之礼,被勒令当天离境,也没有见到嘉庆皇帝。
造成这种不同结局的根本因素是( )
A.中国人天朝上国的心态 B.闭关锁国政策
C.当时皇帝的个人气度 D.传统的朝贡贸易政策
10.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相同之处体现在( )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一家”“大一统”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11.下表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
A
闭关锁国
清朝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
重农抑商
自战国以来的一种经济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是政府鼓励和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百姓从事商业活动
C
朝贡贸易
自秦以来中外贸易的唯一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外国朝贡与中外贸易相伴进行,中国人大量输出商品换取巨额税
D
铁犁牛耕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拱作方式,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汉代走向成熟
12.1901年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
从1909年起,美国将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1924年退回125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
1925年法、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用于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
这一变化说明( )
A.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视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巨大提高
C.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一定成效
D.列强企图通过文化加强对华控制
13.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
“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14.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
“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
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
15.最能完整地体现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性质的口号是( )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16.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对1927—1937年的中国历史有如下的总结:
“然则此时人民已受军队劫掠,索饷之士兵则由将官一声叱咤而处死刑,此时此刻公私权利是否存在?
若是蒋介石专制独裁,则冯玉祥、阎锡山与唐生智可以算作民主之发言人?
所以,历史学家至此已别无他法,只有如蒋廷黻之相信中国无从避免独裁。
蒋介石之作为可以在将来诱导出来一个民主体制,此刻却不能立即成为民主。
”对此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践踏民主体制,是历史的反动
B.蒋介石专制独裁错过了建立民主体制的历史机遇
C.蒋介石的专制独裁是历史的产物
D.在当时民主和专制独裁斗争激烈
17.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于2014年6月25日至28日赴台湾访问,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踏上宝岛的土地。
放在65年的时间长度、放在海峡两岸“战争与和平”、悲欢与离合的历史厚度去看,此访意义相当重大,堪称“两岸关系的一大步”。
这说明( )
A.两岸政治关系获得实质性进展
B.“一国两制”受到台湾政府高层的认可
C.“九二共识”得到全方位体现
D.拓展交流渠道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18.1949年10月24日,美国前驻沈阳总领事瓦尔德,由于从事间谍活动,被中国专政机关逮捕。
美国曾以它的外交官被捕为由,给新中国施加压力,封锁了从上海到华北的海上运输线。
但新中国坚决依据自己的法律予以处理。
11月21日,瓦尔德被判6个月徒刑,12月7日,被驱逐出境。
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是( )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不结盟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下面是古代雅典公民告发将军的案件统计表(部分)材料反映了古代雅典( )
被告发的将军
罪名
审理机构
审判结果
审判时
(公元前)
伯利克里
挪用公款
陪审法庭
罚款
430-429
修昔底德
叛国
-
缺席审判,死刑
424
埃及纽斯海战的8位将军
未打捞战士尸体
公民大会
8人判死刑(6人被处死,2人缺席审判)
406
提莫马库斯
叛国、盗用公款
陪审法庭
缺席审判,死刑
360
提莫修斯
叛国,受贿
陪审法庭
罚款
356
A.陪审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
B.直接民主确保了司法公正
C.公民有依法审判的权利
D.公民有较大监督和问责权
20.某学者指出:
“在古罗马,即使在日常情况下,所有人使用其物,也应维持在一般的合理状态。
如罗马法中规定‘在居民区,允许冬天在室内生火取暖而排烟于室外,允许倾倒生活污水等,但不得开放排出过度的烟雾或流出大量废水的作坊’。
”这说明古罗马( )
A.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B.最早萌发生态文明思想
C.法律旨在维护公民的利益
D.严格限制社会经济活动
21.“1830年3月伦敦工业资产阶级组织了‘首都政治联盟’。
……在运动高涨的情况下,托利党惠灵顿内阁倒台,辉格党的格雷上台组阁。
1831年3月格雷向国会下院提出了国会选举制度改革的方案被否决。
……各改革团体在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纷纷举行群众大会,支持改革方案。
……给国王的请愿书不断呈递上来。
人们纷纷从银行提取存款,造成金融风潮。
有鉴于此……1832年6月,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各选区议员名额。
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
31个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
余出的143个议席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在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方面,城市居民收入房租或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叔。
”对这段材料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
A.英国经济发展不断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英国民主进程中享有民主权利的仅限于成年男性
C.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改革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D.英国议会制度最终完善是在《权利法案》中得以确立的
22.拿破仑在回忆录中曾说:
“如果华盛顿是个法国人,而又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
内处崩演边缘,外遭敌人侵略,我想他就不会是华盛顿;如果他坚持自己所为,我想他只会被认为是傻瓜。
至于我,只是戴着王冠的华盛顿。
”他的主要观点是( )
A.民主共和是必然趋势
B.帝国政体是国情使然
C.对外战争已不可避免
D.法美两国的国情迥异
23.1852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释。
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
这说明( )
A.工人运动有助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
B.马克思主义植根于工人运动
C.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
D.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24.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报纸对革命进程一直非常关注。
但最初多持“乱事”、“乱党”等否定立场,但1918年5月后却又逐渐转变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等肯定和赞美的态度。
导致中国报纸立场变化因素包括( )
①孙中山“三大政策”的确立 ②国人对十月革命认识的深入
③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贡献 ④国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反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宣称:
“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
”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材料中“目的”的是( )
A.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在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
D.扶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26.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农耕区域
年人均耕田数
平均亩产量
粮食总收入量
南方农耕区
23小亩
1.37石
32石
中原农耕区
30小亩
1.5石
45石
西北屯垦区
74小亩
0.4石
29石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27.屯田制是中国古代由国家利用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的制度。
曹魏时期的民屯每50人为1屯,收成与国家分成:
使用官牛者,官6民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意离开。
这种民屯的经营模式是( )
A.宗族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28.“衣冠南渡”语出刘知几《史通》,原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少数士族为避战乱相继南进。
南京出土的唐琅邪王氏墓志载:
“周武王少子唐叔虞封于唐,有晋水,命曰晋侯,因官锡氏。
汉司徒昭公随晋东迁,居于建业,分枝弈叶,是为金陵人矣。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两个历史材料都证实了唐代金陵经济的繁荣局面
B.琅邪王氏墓志证实了“衣冠南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
C.《史通》和琅邪王氏墓志都详细记载了多个家族的历史
D.“衣冠南渡”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
29.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
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30.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
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B.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C.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D.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31.据学者统计,从1860年到1936年,小农家庭的手织布在棉布消费总量中从98%下降到38.8%,自给率从41%下降到28.7%。
小农家庭棉花自给占棉花消费总量的比重从69.4%降至10.9%。
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中国的小农经济( )
A.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封闭、孤立状态
B.与市场、商品经济的联系日渐紧密
C.趋于破产并将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
D.在近代中国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
32.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它对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有( )
①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复杂化 ②使中国社会的性质特殊化
③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 ④使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33.1979年中国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在中国搞起了“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策从此变更。
这里的“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 )
A.严格意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B.将市场作为手段加以提倡
C.否定计划配置资源的影响 D.一定程度发挥市场的作用
34.下图是民国时期金蝶饭店的广告。
该广告反映的社会景象说明( )
A.尊孔排外之风抵制西化
B.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
C.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
D.西方饮食文化成为主流
35.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
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
B.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
C.哥伦布掠夺美洲是非正义的,但客观上起着进步作用
D.哥伦布的行为是进步性的,对近代文明有伟大贡献
36.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 )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A.新兴钢铁业发展迅速 B.重工业取代了轻工业
C.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D.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37.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 )
A.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C.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
D.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
38.1960年,日本新上台的首相池田勇人宣布启动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并定下目标: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人均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9%。
计划实施的结果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实际达到11.6%和11.5%。
这反映出战后日本()
A.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成功 B.统制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功
C.存在“泡沫经济”的巨大风险 D.强化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3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
“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
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
”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 )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B.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
C.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
D.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
40.早在五十年代初,苏联经济学界就讨论了“外延式增长”与“内涵式增长”的问题。
外延式增长就是靠增加投入实现增长,内涵式增长就是靠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实现增长。
学界一致认为,外延式增长迟早会遇到限制,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从外延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增长。
对苏联的经济增长一直没有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苏联领导人不重视科技创新
B.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技术创新
C.苏联对科技创新投入不够
D.美苏争霸影响了科技创新
41.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42.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
“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中国人所谓的“礼”其实就是“礼教”,“他们(指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
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也都是品德。
这四者的箴规,就是礼教”。
孟德斯鸠的观点( )
A.完全不符合古代中国社会实情
B.否定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合乎中国“礼法合一”文化传统
D.揭示了儒家思想宗教化的倾向
43.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
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
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
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D.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
44.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
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
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魏晋玄学( )
A.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
C.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D.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45.朱熹在论述“理”与“气”的关系时说,“理未尝离乎气,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若理,则只是个净洁空阔的世界,无形迹,他却不会造作。
气则能酝酿凝聚生物也。
但有此气,则理便在其中”。
这里朱熹强调( )
A.理与气缺一不可 B.气是万物的本原
C.理直接生成万物 D.理与气同属第一性
46.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室语》中说:
“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
”王夫之指出: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云南省 玉溪市 玉溪 一中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