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诗歌.docx
- 文档编号:2455807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9.38KB
传统节日诗歌.docx
《传统节日诗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节日诗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统节日诗歌
传统节日诗歌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著名的诗作《元日》,“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大约是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刚任宰相不久写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这两句是说:
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此诗为春节的诗最为合适,因为它最体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年节的文化意义。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
1.元夕:
旧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2.宝马雕车:
装饰华丽的马车。
3.凤箫:
排箫,箫管排列参差如凤翼,故名。
4.玉壶:
比喻月亮。
鱼龙:
拽鱼灯,龙灯。
5.盈盈:
形容女子仪态美好。
6.千XX:
千百次,千百遍。
7.蓦然:
忽然。
阑珊:
零落、冷清。
[评析]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
词作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
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
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
本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认为本词有寄托,可谓知音。
上片与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
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元宵之夜的盛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
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宝马雕车香满路”:
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
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溶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XX”:
(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辩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偶一回头,却发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这首词大家耳熟能详,特别是最后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已是我们久吟不衰的名句。
整首词在最精彩的地方嘎然而止,却给我们留下无比宽阔的想象空间。
经过等待、寻找、焦灼、失望之后再突然发现自己的意中人原来就在身后,那种从天而降的惊喜谁也想象得出来。
词中在“灯火阑珊”的“那人”,不用说是一个青春妙龄的少女,她在词的最后才于模糊的昏暗之处露了一下脸。
然而我们感觉得出,这是一个聪明活泼而又有几分淘气的女孩子。
等她的人在明处,她在暗处,也许她早就发现他了,但她却不急着与他相见,先考验一下他的耐心,先看看他着急的样子,然后悄然无声地跟在他后头,等到他快要崩溃的时候才给他一份意外的惊喜。
那个青年男子呢,元宵节热闹的盛况他视若未见、毫不在乎,他只关心那些花枝招展从他面前飘然而过的少女,急切地想从中寻出那张可爱的熟悉的面孔。
假若寻不到自己心爱的人,那么整个元宵佳节将黯然失色,所有的热闹只会让他倍感失落倍感孤单。
只有与他望眼欲穿的“那人”相见,整个欢乐的场面才会被激活,才会真正享受节日带来的双倍的欣狂。
元夕(北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赏析: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
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
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
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
“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
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
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
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
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
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
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
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
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
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
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
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
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
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
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
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
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
世事在变,沧海桑田。
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
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
欧阳修的诗词甚多,而我独爱《生查子·元夕》。
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
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本诗写一个离乡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欲借酒浇愁的心情。
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山道湾湾、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烟雨画”。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这是苏轼的浣溪沙,说的是端午节到来,在其发祥地,也就是屈子的家乡,人们芳兰沐浴,穿上光鲜的罗纱,身佩五彩的饰品,空气中弥漫着粽叶、艾叶、菖蒲等的清香,纪念佳人。
这个佳人大概就是三闾大夫屈原吧,屈原曾在《离骚》中将国君称作美人,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那么苏轼称屈子为佳人应该也是一种尊称吧。
整首词表现的是一种人们安居乐业的轻松、浪漫、美好的氛围与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佳节又端午,屈原大夫是我们一定要提到的一个人物。
原来的印象中,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生活在“众昏竟进以贪婪”的国家,而他是一个危机感极强的智者,但有心无力,一生忧国忧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终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宁愿坚持真理,而不愿同流合污,他为了追求精神的纯洁与美好,而不愿看到昏庸之人看不到的结果。
他是一个宁折不弯的人,是刚烈不屈的化身!
然而,我们忽略了屈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的另一面。
在我看来,对完美的追求是他能勇于面对献身的精神基础,他是坚贞与热爱的统一体。
在传统的端午节,人们一定会香兰沐浴,换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包上清香十里的粽子,门口挂上菖蒲、艾叶,喝着雄黄酒,让这些纯美的清香飘过历史,弥漫今天,沁透未来,让爱国、爱大自然的这种中华民族的精神继往开来,绵延万世。
衷心祝愿各位端午节快乐!
多一些花儿相伴,多一些花香缭绕。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鹊桥仙:
词牌名。
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之事。
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
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
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纤云弄巧:
片片云朵作弄出巧妙的图案。
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传恨:
牵牛星、织女星流露出终年不得见面的离别之恨。
飞星,指牵牛星,织女星。
银汉迢迢暗渡:
在黑夜里渡过辽阔的天河相会。
迢迢,遥远的样子。
暗渡,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一相逢:
指七夕相会。
金风玉露,指秋风的气候。
金风,秋风。
玉露,晶莹的露水,古代诗词中常将金风和玉露并用。
忍顾鹊桥归路:
怎么忍心回头看那从鹊桥回去的路呢?
忍顾,怎忍回视。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双方的感情若是牢固、长久,又怎么在于是不是朝夕相处?
朝朝暮暮,在这里指朝夕相聚。
【赏析】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时期扬州高邮人,著名词人。
由于苏轼的推荐,秦观做过太学博士,并整理国家藏书。
因党派之争,在政治上再三遭受打击,被贬斥到遥远的西南。
死于赦免后北归途中。
秦观出于苏轼之门,但诗词却自成一家,尤以词名为盛。
他的词以善于刻画,用字精密,富于情韵见长。
词集有《淮海居士长短句》问世。
本词是根据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写的。
词人突破俗套,以全新的独特手法反映出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复杂心情,歌颂真挚不渝的爱情。
尤其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扫陈腐,翻出新意,成了千古绝唱。
上阙:
写佳期相会,感叹相逢之艰难与可贵。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以极其简约而又经济的笔墨,以轻盈明快的笔触,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了气氛。
在作者的笔下牛郎织女的忠贞爱情不禁感动了天上的神仙和尘世间的人们,仿佛也感动了世间万物为之动容,在这相会佳期,彩云都来为他们“弄巧”,流星也来为他们“传恨”,足见词人对牛郎织女坚贞不渝的爱情所持的态度。
“银汉迢迢暗渡”写的是牛郎织女在七月七日的夜里悄悄地渡河相会的场景,是情节的推进。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这里,作品由前三句的描写与叙述转为议论,进而直接表达作者对爱情的态度:
他们虽然难得见面,每年才能有一次难得的如“金风”、“玉露”般短暂的相聚,然而她们却千百年来守候在遥远的银河两岸,经年守望,心心相印,至死不渝。
难得的一年一度的聚会,难得的互诉衷肠,互吐心中无尽的思念和柔情,却要远远胜过人世间那些伴侣的日日夜夜长相厮守。
下阙:
写依依惜别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统节日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