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李彦宏在证监会的演讲稿 精品.docx
- 文档编号:24558001
- 上传时间:2023-05-28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18KB
最新李彦宏在证监会的演讲稿 精品.docx
《最新李彦宏在证监会的演讲稿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李彦宏在证监会的演讲稿 精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李彦宏在证监会的演讲稿精品
李彦宏在证监会的演讲稿
4月24日,XX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李彦宏应邀前往证监会发表演讲,以下为现场实录。
XX上市年,为投资者带来100倍的回报
大家好,特别高兴能够来到这里和大家做一次交流和互动。
XX有十五年的历史,应该算是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公司,但是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我们也是有一定历史的公司。
今年是XX上市的第年,我们在年的8月5号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
当时上市的时候,有很多人有印象,上市当天股票涨了350多,很多投资人都因此非常高兴。
但事实上后来十年,我们上市时候的市值是8亿美金,现在是接近800亿美金,所以是年100倍的回报。
对各位来说非常相关的信息是,这十年当中,XX在华尔街的名声还是不错的,当然,我也在各种场合都表示过,很希望XX有机会能够回来、在中国上市,或者以某种其它的形式,让中国投资者能够受益。
因为我们的市场在中国,用户在中国,客户也在中国,所以我们也希望我们的股东、投资人也能够在中国。
和阿里、腾讯这些公司相比,XX的主要特点是,技术是我们更重视、也更见长一些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现在创业热潮非常火,有各种各样的在我们大楼旁边的咖啡馆里长期驻扎,天天在那里和我们的员工谈,想把他们忽悠出去、去创业。
他们觉得一个黄金的创业组合是什么呢?
就是一个XX搞技术的人,加上一个腾讯搞产品的人,再加上一个阿里搞运营的人,这样的人拿到创业资本是最容易的。
我们的技术发展这么多年了,我本人也是技术出身,一直对技术情有独钟,所以技术在产品上的体现也是非常凸显的。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前几天我有一个朋友突然给我留言,他说XX新闻怎么会把我的一个负面放在特别明显的位置?
我说放了你什么信息啊?
他给我发过来一条新闻,就是他卖了某一个公司的股票。
我这个朋友他其实不是一个特别高调的人,他卖了一个股票,我觉得也不能特别算是特别负面的东西,所以也不会变成XX新闻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但为什么会出这么一个结果呢?
后来我仔细一想,原因是,我们的XX新闻是一个个性化的东西,就是说每个人看到的新闻是不一样的。
大家如果注意的话会发现,那些标着热门字眼的新闻,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东西,而标着蓝色推荐的,是只有个人能够看到的内容。
我这个朋友可能天天都看与他相关的事情,所以就看到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有关他的这条消息,而事实上,这条消息并不是很多人都能看得到的。
这就是我们XX利用技术,针对每一个人的特点、兴趣,对信息做出的甄别,然后根据他的需求给他推荐相应的东西。
另外还有一个例子。
大家每天都在使用XX,但XX有很多产品大家是不熟悉的。
比如我们有个专门的叫XX翻译,它大概能翻译17种语言,有180多个翻译方向,因为语言之间相互的组合是很多的,比如从希腊语翻译成日语。
我们的工程师既不懂希腊语,也不懂日语,他怎么能够做到这种翻译呢?
大家可以注意到,XX翻译并不是词对词的翻译,词对词的翻译用一个词典就能解决了。
我们则是句子对句子的翻译,需要真正能够理解句子的意思,才能翻译出来。
如果两种语言都不懂,还要让它实现相互之间的翻译,那就需要技术了。
这是什么技术呢?
就是人工智能里面的机器学习,机器看得多了,慢慢就能明白了。
比如,网上有很多希腊语的网页或者文献,也有很多日语的文献,我们怎么能知道,两个不同语言的文章讲的是同一个事、词和词之间是如何对应的、句子和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语法中友有什么规则……等等这些事情都可以用技术帮助计算机进行学习,这就是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来做到,而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再举一个例子,大家的手机里都装有手机XX,你如果对着手机XX说现在颐和园人多不多?
它可能就会告诉你,现在颐和园的人数一般,这个数据是三分钟之前更新的。
其实网上没有一个网页会告诉你,现在颐和园有多少人。
那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这也得靠技术。
这个技术,大家知道可以通过XX地图,还有很多非XX自己的也经常会调用XX的定位服务。
我们定位服务是,假如你想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或者这台手机在哪里,那么它要调用定位系统。
颐和园现在有多少人在调用定位请求是可以知道的,那么我们就能根据这个数据分析,知道颐和园、或者天安门现在的人多不多,以此类推。
这也是技术的力量。
所以技术可以做很多事情,有些大家表面看上去很苦逼的活儿,背后也是有很多很高超的技术。
比如说像零售,我们一般会觉得零售就是低价买进来、高价卖出去就行了。
但其实这里还有很多精细化的运营,都是需要靠数据和技术的不断去积累和完善,不断地去优化运营效率。
我的运营效率比你高,我就能够拿到更低的成本,我就能够买更多的货进来,以一个更低的价格卖出去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沃尔玛,它的销量越大,就会越大,它就可以在进货的时候以更低的价格进来,并把这个低价格传递给消费者,那么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到它这里来消费。
我们有一个董事是沃尔玛的副董事长,他其实在十年前就来到我们这了,就一直跟我讲,所谓的零售其实就是一个数字游戏,完全是数学,需要不停地算、不停地提升这个效率,这样才能比别人更有优势。
这是国外的例子,国内我还是用XX的例子。
现在在北京的人,可能经常会看到大街上有穿着XX外卖衣服的人,就是送外卖的骑士。
但实际上,这些表面看上去很苦逼的活儿,其实背后的技术含量也不低,它技术含量在哪里呢?
实际上是在整个配送的逻辑上。
怎么能更加有效地配送这些东西,你的成本才能降下来。
因为一般的外卖也就几十块钱,配送成本如果能稍微降低一点,就能够把它的竞争力增加很多。
我看到一个数字,我们国家整体物流其实是非常没有效率的,物流成本大约占我国的17。
我们公路上跑的那些货车,40以上都是空载的,从北京拉到上海车上有货,但从上海再返回去就没货可拉了,但它仍然存在成本。
怎样做到精细化的运营?
怎样实现科学的调度?
如何才能让货车都有货可拉?
或者怎么让外面骑士更合理地去送外卖。
比如我可以告诉你,上午11点该待在什么地方,应该先去取哪单、再去取哪单,哪一个骑士取这个单,哪个骑士取另外的单,哪几个单可以合并在一起、送到哪里去……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计算,里面也包含着非常复杂的技术。
而当规模足够大的时候,这些效率的提升就会导致你越来越有竞争力。
移动互联网是渐变式改良,不是颠覆性革命
我刚才举的这几个例子,大家可以感觉到,和大家认识到的传统的XX搜索已经很不一样了,这也是科技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产生了过去很多没有的需求,也给了我们很多创新的机会。
其实我们早期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一开始我觉得,现在手机也可以上网了,无非就是屏幕小了点、速度慢了点。
我们当时想到的都是不好的,我觉得大家在上搜索,现在到户外去了,没有在身边,那么拿出手机来搜索也是一样的,搜索引擎给出的内容也应该是一样的。
因为手机的速度慢、屏幕小,那就把这里面的图片都拿掉,只提供文字,但结果是手机上的排版很难看。
这样的思维方式,实际上导致我们在一段时间里丢掉了一些机会。
所以在年的时候,就是前年年初,我当时下就决心说,我们要转型,就是从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型。
当时为什么要公开讲这个转型呢?
因为我们是一个上市公司,我需要告诉我的投资者,?
为什么要告诉他们?
因为这里有,因为他们要对我的财务报表产生影响。
产生什么影响呢?
是负面的影响。
实际上,对于这种转型我们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这个代价是不小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大的。
大到什么程度?
在转型之前,我们的运营利润率是53,两年之后,当转型完成的时候,我们的运营利润率降到了29,也就是说在两年的时间里,有接近30个点的利润率下降,这是我们做这个转型要付的代价。
就是说,原来100块钱的收入有50多块钱是利润,现在100块钱的收入只有20多块钱的利润。
这样的转型其实是需要很大决心的,是不容易的。
而且很多公司不敢这样做,越是有历史的公司越不敢做这样的决策。
因为越是有历史的公司,它的决策者往往不是创始人,而是倾向于职业经理人去做公司的,这些人可能干了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会离开,他不会冒这种风险,他干了一年,一旦利润率下降了五个点、十个点,董事会就把他开掉。
所以对于一个完全职业化管理的公司,做这种转型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作为创始人,我作为,我认为我在五年、十年之后还会在这个公司中,即使我不在第一线工作,但我的最大的利益仍然是公司的长远利益。
我明天、下一个季度、或者未来三五年都可以不卖XX的股票,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职业经理人来说,他们不敢这样做。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下决心做这种转型。
XX转型成功的标志是什么?
我当时定的目标是,大家使用XX时,更多的人是通过手机、而非机。
也就是说,来自手机的搜索流量要超过来自的的流量。
现在,实际上我们不仅仅获得了更多的手机用户,来自手机的收入也超过了的收入。
所以可以说,这个转型现在已经是成功了。
但是这种成功并不表明我们就安全了,我们下一步每天要考虑的事情是,虽然大家已经习惯了在手机上进行搜索,但是搜索还那么重要吗?
会不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搜索这件事也会变得就不那么重要了呢?
我们把这个问题再拔高一个层次,就是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这种转变,到底是一种质变还是一种量变?
是革命还是改良?
这个问题我想了一下,其实我的答案是它一个,而不是一个,不是革命、是改良。
原因就是,我们看今天的这些互联网公司,最大规模的互联网公司绝大多数都是在时代就已经产生了,并且在时代就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规模,然后他们才去拥抱移动互联网时代,并做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或者说把原来的产品进一步地移动互联网化,产生了现在这些互联网巨头、或者其他规模比较大的公司。
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和背景,其实基本上都是互联网时代当中打拼出来的。
但即使它是一个渐变、改良,像我刚所讲的,我们同样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要付出股票下降30个点的代价,而且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实现转型。
我们现在就在想,一个传统的企业要想拥抱互联网、要想跟得上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它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是极其的难。
一个互联网公司站在技术革命浪潮的最前沿,想稍微转一转身、变个方向都这么痛苦、都要付这么大的代价,那么对于传统产业来说,真的是更加的艰难。
传统产业应下决心付代价去拥抱互联网
大概在五年前,我就不停对外讲,想影响传统产业和主流产业,希望他们能够积极地拥抱移动互联网。
我最初讲的是,我们任何一个公司,任何一个企业,不管你做什么都要有互联网思维,你不一定要做互联网,但是在你的思维方式中,需要融入快速迭代、用户至上、一开始不要太担心盈利、先把规模做起来等观念。
这些都是互联网公司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但传统产业会很不熟悉、很不情愿。
所以我们就提出,大家要有互联网思维。
后来发现,真正能被这种话所打动的公司并不是很多,所以我也很着急。
我希望我们中国企业能够及早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而且,这些企业的真正互联网化对XX也是有益的。
所以后来我讲,互联网正在加速淘汰传统产业,如果你不去互联网化,如果你不去融入到这样一个浪潮,很快就会被淘汰。
我不知道这个市场成熟到一定地步,突然大家开始有了这样的意识,还是说我这种话多多少少起了作用。
这两年我们看到,不管从事什么行业的人,都真的开始认真地思考,我做的事情到底和互联网有什么关系,我怎么能够拥抱互联网,怎么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事,或者用互联网的技术来提升我的竞争力。
我们现在看到一个非常好的现象,那就是大家都有拥抱互联网的意识了,包括我们政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无数次提到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等等,还有互联网+,互联网和任何一个传统产业进行结合,360行,甚至3600行,每一个行业跟互联网的结合都会有创新出来,都会有很多机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李彦宏在证监会的演讲稿 精品 最新 李彦宏 证监会 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