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2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
- 文档编号:24557443
- 上传时间:2023-05-28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07.08KB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2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2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2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2同步备课学案中图版必修3
课时2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与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 1.了解东部季风区内南、北方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学会从人地关系协调一致的角度分析区域差异和区域特征。
2.了解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掌握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思路和方法。
一、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气 候
地 形
水 文
北方
温带季风气候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冬季河湖结冰
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南方
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以平原、低山和丘陵为主
冬季河湖一般不结冰
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业生产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主要作物
小麦、棉花、杂粮
稻谷、茶叶、蚕丝
主要水果
苹果、梨、桃、杏、山楂等温带水果
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民居
多平顶屋,节省建筑材料,兼作晾晒农作物的场地
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排泄
交通
以陆路交通为主
内河运输很普遍
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
以面食为主;说话直率,方言较少
以米食为主;说话婉转,方言繁杂
工业结构
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
常规能源缺乏,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1.读教材P9图1-1-7“东部季风区”,分析南北方在气温和降水上的差异。
答案 北方年降水量小于800mm,1月均温低于0°C,积温小于4500℃;南方年降水量大于800mm,1月均温高于0℃,积温大于4500℃。
2.读教材P10图1-1-9“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为什么南北方农业不同?
答案 北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多雨,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
3.读教材P11图1-1-11“自然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分析南北方的交通方式差异及原因。
答案 北方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南方除铁路、公路之外,水运也占较大比重。
北方降水少,地表河流少,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运输能力弱。
南方降水多,河流多,流量和水位较稳定,河流运输能力强。
北方地形以平原为主,适宜公路和铁路网布局,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铁路和公路修筑成本高。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单位:
℃)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温年较差________(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小 地形
(2)南方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北方夏季暖热,冬季寒冷,且冬季气温远低于南方,气温年较差大。
解析 第
(1)题,造成A地气温年较差小的主要原因是A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其西侧为大兴安岭,冬季较同纬度气温偏高。
第
(2)题,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气温年较差由南向北增大。
二、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1.划分依据:
中国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将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的全国其他地区,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2.三个经济地带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经济发展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
呈现出东部经济地带最高、西部经济地带最低的东、中、西梯度排列方式,而且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还在逐渐扩大。
经济发展速度:
东部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中、西部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2)区域位置差异:
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便利的海运优势;中、西部经济地带由于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
(3)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
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有东移趋势。
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首先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的。
1.读教材P12图1-1-13“中国三个经济地带”,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的分布,有哪些内在的联系?
答案 东部经济地带完全位于东部季风区,中部经济地带大部分位于东部季风区,而西部经济地带主要位于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说明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2.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城市分布、人口数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三个经济地带各自的特点。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地理位置
自然条件
城市分布
人口数量
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
答案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地理位置
沿海地区
中部地区
西北和西南地区
自然条件
以地势低平的平原、丘陵为主,开发难度小,东部季风区,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以山地、高原为主,开发利用难度大;多属干旱、半干旱和高寒区,气候恶劣
城市分布
城市密布
较多
较少
人口数量
占全国总人口的43.1%
占全国总人口的34.4%
占全国总人口的22.5%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最发达
较发达
较落后
3.请列表比较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地理环境的差异。
四川盆地
吐鲁番盆地
位置
气候
地形
土壤
植被
水利
工程
特产
答案
四川盆地
吐鲁番盆地
位置
亚热带季风区的西部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深居内陆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有“火洲”之称
地形
高山和高原环绕,内部有低山丘陵;为丘陵性盆地
群山环抱,地形闭塞,有中国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
土壤
肥沃的水稻土和紫色土
干旱气候条件下的荒漠土,有机质含量极低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荒漠
水利工程
人工运河和都江堰
坎儿井
特产
特产丰富,被称为“天府之国”
长绒棉及水果,如葡萄
反思归纳
区域差异分析的一般思路
(1)自然地理要素差异
要素
主要内容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推断所处的温度带和风带)、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东岸还是西岸)、相对位置
气候
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气象灾害等
地形
地形类型构成、分布、地势起伏状况
水文
河湖类型、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地质
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
植被
植被类型、覆盖率
土壤
土壤类型、肥力状况
矿产
种类、数量及组合状况
(2)人文地理要素差异
要素
主要内容
人口
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
城市
城市数量、规模、布局及城市化状况
农业
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农业发展条件评价
工业
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局及调整方向
交通
交通和通讯的通达度
科技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结合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有关知识,完成1~3题。
1.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而中部工业化水平较高
B.中部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优于东部
C.中、西部地带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而东部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D.中、西部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较大比重
2.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对外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开放次序
B.西部地带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吸纳外资的能力较强
C.西部大开发并不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
D.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不利于提高竞争力
3.下列关于东部经济地带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的热带区域全部在该地带 ②我国的开放城市全部在该地带 ③该地带并非都是直接濒临海洋的省、市、区 ④东部地带各省、市区全部位于东部季风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1.C 2.A 3.D
解析 第1题,注意三个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第2题,西部地带的开放程度较低,吸引外资能力较弱;西部大开发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竞争力。
第3题,我国的开放城市除在东部经济地带外,在中西部经济地带也存在,如长江沿江开放城市和西部沿边开放城市等。
东部经济地带除北京外,其他省、市、区均濒临海洋。
东部经济地带各省级行政单位全部位于东部季风区内。
热带区域并不全部在东部经济地带,如云南南部是热带区域,但不属于东部经济地带,故选D。
教材P9 思考
提示 气温差异 冬季:
南方热、北方冷,南北温差很大——南方太阳高度角大,白昼长。
夏季:
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南方太阳高度角大,但是白昼短。
降水差异 南方湿润,北方有半湿润——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时间长。
教材P12 思考
提示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划分依据:
中国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东部经济地带绝大部分位于东部季风区,中部经济地带兼跨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部经济地带包括青藏高寒区的全部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季风区的一部分。
教材P15 活动
盆地
地形
气候
水文
植被
四川盆地
四周被高山和高原环绕,东部是一系列平行的山岭和谷地,西北部是成都平原,中间分布着大片的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位于亚热带季风区的西部,常年暖湿
长江流经其南部,当地人利用微倾的地势,开挖了密如蛛网的人工河渠,进行自流灌溉,自古以来水利发达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吐鲁番盆地
是天山地区的陷落盆地,最低点在海平面以下155米,是中国陆地最低点,周围山岭环绕,海拔从1000米到5000米不等
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燥,夏季酷热,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9.6℃
人们利用盆地内倾斜的地势,建造了引用地下水的特殊工程——坎儿井,用以灌溉农田
落叶阔叶林及荒漠
教材P15 复习题
提示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许多要素,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外部形态特征也相似。
区域差异指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2.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人类活动存在差异,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东部季风区广泛而深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没有东部季风区广泛而深刻,青藏高寒区微弱;东部地区的交通比西部地区发达;东部地区的教育和文化比西部地区发达;东部地区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基础比西部地区深厚,改革开放比西部地区早。
3.在东部季风区内部,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中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
区,盛产苹果、梨、桃、杏等温带水果;南方地区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中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盛产柑橘、香蕉、龙眼、菠萝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②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外在形态上,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甚至为平顶屋;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
③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的影响。
我国东部地区交通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但南方地区的内河运输也是一种普遍方式。
④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南、北方形成了各自的风土人情。
⑤矿产资源的南北分布差异使北方以重工业为主,而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的差异:
①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②经济发展速度不同。
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慢。
知识小结
东部季风区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存在很大差别。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在发展经济和进行国土整治工作中,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是( )
①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②合理进行排灌,防止土壤的盐碱化
③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兴修水利,克服旱涝灾害
④改良盐碱地、涝洼地、沙荒地,使黄土地变成黑土地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我国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耕作制度的形成条件是( )
A.生长期长,雨热同期B.平原广大,适于机耕
C.土壤比较肥沃D.冬季风不能到达
3.秦岭—淮河是我国( )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产区的界线
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C.棉花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界线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答案 1.B 2.A 3.D
解析 第1题,北方多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和水旱灾害。
第2题,作物熟制取决于气候条件,尤其是热量条件。
第3题,冬、春小麦产区以长城为界,农、牧区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棉花在暖温带至热带都有分布。
20世纪80年代,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据此完成4~5题。
4.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
”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
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
矿产和能源资源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开发程度
①
②
③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①③②D.②③①
5.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
C.劳动力素质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答案 4.D 5.D
解析 第4题,东部经济地带矿产和能源资源相对较少,但经济基础好,发展水平高,开发程度高;西部经济地带矿产和能源丰富,但经济基础弱,发展水平较低,开发程度低;中部经济地带介于二者之间。
第5题,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专项提能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图表特征:
综合地形、气候两大因素,可以把我国分成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分析三大自然区的地形和气候存在哪些差异。
(1)找图例:
图中粗实线为三大自然区的界线,主要为山脉和年等降水量线。
(2)找范围:
东部季风区主要包括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包括新疆、内蒙古和宁夏、甘肃省的部分地区;青藏高寒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地区。
(1)析位置:
东部季风区位于我国东部,受季风影响明显,海拔较低,主要为平原、丘陵地形。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地处内陆,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少,温差大;主要地形为高原、盆地、山地。
青藏高寒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为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地形为高原和山地。
(2)析特征:
三大自然区因所处的位置和范围不同,各自然区自然要素存在差异,但每一自然区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自然区域的特征。
自然区
地形
气候
东部季风区
平原(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丘陵(辽东、山东、东南)为主,海拔较低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高原(内蒙古)、盆地(塔里木、准噶尔)、山地(天山、贺兰山)
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高寒区
高原(青藏高原)山地(喜马拉雅山脉)等
高原高山气候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秦岭位于我国中部,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北侧断层陷落,山势雄伟,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南坡长而平缓,海拔高度逐渐降低。
(1)年降水量北坡山麓为600~700mm,南坡山麓为750~900mm,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一是受秦岭山地的阻挡,夏季北坡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二是雨季长短不同,秦岭以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以北正好相反。
(2)主要是因为淮河两岸的气候不同,尤其是积温不同,淮河以北积温较低,淮河以南积温较高。
解析 第
(1)题,年降水量南坡多于北坡,南坡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北坡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南坡较北坡的雨季长。
第
(2)题,淮南与淮北主要是气候上存在差异,从而造成植物类型的差异。
40分钟课时作业
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
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自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径流量由北向南依次增大
2.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
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3.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 )
A.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
C.剑麻—棉花—桑蚕—亚麻
D.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
答案 1.C 2.D 3.A
解析 第1题,我国区域面积庞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形种类齐全,西部多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多丘陵、平原;我国气温南高北低,冬季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夏季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由于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河流径流量由于受流域面积、气候、河流补给类型的影响,分布比较复杂。
第2题,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分异也十分明显,东部季风区以热量为基础,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水分为基础,青藏高寒区垂直分异明显。
第3题,我国东部季风区受热量影响,植被呈现有规律的更替:
由北向南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
下图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和“部分典型动物、传统民居的分布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典型动物、传统民居的分布从侧面反映出形成我国三大自然区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土壤和植被B.气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D.植被和水文
5.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与三大自然区完全重合
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
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答案 4.B 5.D
解析 第4题,我国三大自然区是指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由于气候(降水、气温)和地形差异,典型动物、传统民居都有所不同。
第5题,从图示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可以判断西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与三大自然区不是完全重合的;我国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地带。
大陆度表示某地的气候受大陆影响的程度。
数值越大,表明受大陆影响越大。
读“我国东部主要地点大陆度比较表”,回答6~8题。
地点
纬度
距海远近(千米)
气温年较差(℃)
大陆度
哈尔滨
45°41′
510
42.4
80.3
南京
32°00′
300
26.3
63.9
永州
26°10′
516
23.1
68.5
三明
26°10′
192
19.5
54.4
马祖
26°05′
3
18.2
49.7
桂林
25°20′
450
20.3
61.9
基隆
25°10′
3
12.7
29.6
广州
23°08′
140
14.9
44.5
6.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大陆度较高地区的共性特征中表现最显著的是( )
A.纬度较高B.距海较远
C.气温年较差较大D.地势较高
7.与其他地点气候类型有明显区别的是( )
A.哈尔滨B.南京
C.基隆D.广州
8.从理论上讲,表中地点所在地区的农业生产季节最长的最可能是( )
A.三明B.马祖
C.基隆D.广州
答案 6.C 7.A 8.D
解析 第6题,从表中数据看,大陆度与纬度高低无关,与距海远近有一定的关系,但大陆度较高的地点基本上都表现为气温年较差较大。
第7题,从气候划分上看,哈尔滨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他地点都在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8题,从纬度上看,广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理论上属于热带地区,在表中纬度最低,热量充足,农业生产可以达到一年三熟,生产季节应最长。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9~10题。
9.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A.铁矿资源丰富B.水土流失严重
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为主要工业部门
10.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两区域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A.植树造林B.大力发展新兴工业
C.完善交通D.建设水运网
答案 9.D 10.B
解析 第9题,由图可知,左图为山西省,水资源和铁矿资源缺乏,水土流失严重;右图为德国鲁尔区,水资源丰富,铁矿资源缺乏,水土流失并不严重;这两个地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此基础上,这两地都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区域特征。
第10题,两地以重工业为主的特征,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今后可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同时要结合当地污染严重的问题,积极减少污染、美化环境。
此外,山西要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鲁尔区则可积极建设水运网。
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
①人才缺乏 ②交通落后 ③资源短缺 ④外商投资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2.下列措施中,可使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 )
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答案 11.C 12.B
解析 第11题,图示反映的有科技人员(人才)、运输线路(交通)、外资三个指标。
我国西部地区人才缺乏、交通不便、外商投资少,经济水平低,但资源丰富。
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区域发展的条件。
优惠的政策能够快速有效地吸引外资,铁路、资源、人才方面见效时间相对较长。
13.结合“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2)比较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理环境的异同。
(3)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
黄河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耕地类型
(4)我国目前已建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 地理环境 人类 活动 第一节 差异 同步 备课 学案中 图版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