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端午节教育随笔.docx
- 文档编号:24551168
- 上传时间:2023-05-28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53KB
最新端午节教育随笔.docx
《最新端午节教育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端午节教育随笔.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端午节教育随笔
端午节教育随笔
端午节教育随笔【一】:
端午节挂件的寓意
系五彩长命缕。
这是宋代就有的古老习俗。
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颈项上,叫长命缕、续命缕。
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丝命可续”,指的就是这种习俗。
五彩线神秘地栓在胳膊上,大人说,是要栓来一年的吉祥,驱走灾气。
五彩线常是由姑姑或是姐姐在头一天准备好丝线,又拧成绳状的
布别猴子(假想为孙悟空,能打走一切妖魔鬼怪),以驱除灾魔和不祥
据神话传说,八仙之中的吕洞宾化作卖油郎到一山村中卖油,油价标明后任人根据所打油的多少而自付油款。
于是有好多人都是油多取而钱则少付。
有一少年也学着别人的样子,也是多取了油而少付了钱。
这位少年归家后将大家买油及自身买油情况向母亲如实介绍,母亲对儿子进行了严肃批评,并责令儿子立即把多打的油退回,并前去对卖油郎赔礼。
吕洞宾深感其诚实,于是告诉这位少年,五月初一将有大祸降到人间,在门口挂一个葫芦则可太平无事,躲过灾难。
这位心地善良的母亲急忙把这一消息转告邻友,凡是听到消息的家家户户都纷纷在门眉处挂起了葫芦。
果然未过数日,一场特大山洪卷走了没有挂葫芦的人家,而挂葫芦人家则是安然无恙。
从此留下了端午节前几天挂葫芦的习俗。
也有民间传俗,说的是在某一年的五月初一,药王爷下凡,见到人间毒虫横行,瘟病四起,他就把自己装神药的葫芦挂在一家门口,灭虫降瘟,普救众生,留下了这一习俗。
身佩葫芦。
《北京俗曲十二景》道:
“五月端阳小儿欢,艾叶灵符插在门前,人换衣裳,葫芦钉在身边。
”这种葫芦的做法是:
将棉花团成筷子头般大的细腰小葫芦,再用五彩丝绒线缠上;然后用彩线将一个个小葫芦串起来,钉在女孩儿的衣服上,据说可以驱瘟疫,避邪风。
同样功用的挂件还有小粽子、小香包等。
扫帚、梳子都有扫除晦气,驱除灾魔和不祥的意思
这和中国人希望过的平安幸福,趋吉避凶的的心理有关,美好祝福而已
端午节教育随笔【二】:
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的意义在古代,端午节是人们用来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人的节日,所以关于过端午佳节的是什么?
就和这些传说有关了。
纪念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前340—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才思超逸,辅佐怀王。
秦楚争霸,“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主张联齐抗秦。
怀王轻信谗言,放逐屈原,与秦结盟,被秦俘虏,客死于秦。
顷襄王即位,继续亲秦,再度放逐屈原。
屈原流放,辗转沅湘,哀吟苦忆,目睹亡国。
秦将白起破郢都,灭楚国。
屈原痛不欲生,自沉于汨罗江,以死殉国,时为(前278年)夏历五月初五。
过端午佳节的是什么?
还有一些意义就是纪念忠臣伍子胥的忌辰(因吴王夫差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纪念秋瑾的就义等等。
不管以前过端午佳节的是什么?
到了现代,端午节已经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人们更多的是注重它本身的文化内涵。
屈原、伍子胥的爱国,曹娥的孝道也好,无论哪一样,都是值得我们永久纪念,一直传承的。
端午节成为法定节假日,说明端午节开始慢慢转变为一种全民娱乐活动,这也是国家关注传统文化,传承历史精华的又一有力证明。
端午节教育随笔【三】:
有意义的端午节
今天是端午节,我一大早就和爸爸爬到山上去趟露水。
在山上,我看见老人们用花草上的露水珠洗眼睛,原来,传说端午节早上晶莹的的露水珠能把眼睛洗得又明又亮。
了解了这一秘密,我马上学着老人的样子,也认认真真的捧起猫眼睛一样明亮的露珠洗了自己的眼睛。
在山上,我还听说,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原来屈原是楚国的大夫,还是个忠臣,但他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保卫自己的国家。
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为了唤起楚国百姓的爱国之心,屈原就跳进大江里以死来抗争。
楚国的老百姓害怕江里的大鱼吃屈原,就包了好多大大的粽子,想让大鱼一吃把大鱼的嘴粘住,这样它就吃不成屈原了。
以后,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吃粽子的形式来纪念屈原。
今天,我们一家四口人坐在一起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因为屈原是个好人,是个忠臣,是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我要年年过端午节,牢牢记住屈原这个人,像他那样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今天是端午节,我一大早就和爸爸爬到山上去趟露水。
在山上,我看见老人们用花草上的露水珠洗眼睛,原来,传说端午节早上晶莹的的露水珠能把眼睛洗得又明又亮。
了解了这一秘密,我马上学着老人的样子,也认认真真的捧起猫眼睛一样明亮的露珠洗了自己的眼睛。
在山上,我还听说,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原来屈原是楚国的大夫,还是个忠臣,但他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保卫自己的国家。
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为了唤起楚国百姓的爱国之心,屈原就跳进大江里以死来抗争。
楚国的老百姓害怕江里的大鱼吃屈原,就包了好多大大的粽子,想让大鱼一吃把大鱼的嘴粘住,这样它就吃不成屈原了。
以后,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以吃粽子的形式来纪念屈原。
今天,我们一家四口人坐在一起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因为屈原是个好人,是个忠臣,是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我要年年过端午节,牢牢记住屈原这个人,像他那样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范文五:
有意义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节日。
在这天里,我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
一大早,妈妈和奶奶就忙上了。
走近一看,原来是在包粽子。
我对这个感上了兴趣,心想一定要学会包粽子。
学包粽子可不容易,首先,要把被水洗得干干净净的苇叶卷成一个三角形,里面留一个空间,把糯米、大枣和葡萄干放进去,填满后,再把上面的苇叶折下来,把它包得严严实实的,用细绳子捆紧系个扣,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一开始,我包的总是不太顺畅,不是没放大枣,就是细绳子没捆严。
后来,我越包越好,越包越像样,连妈妈都夸我呢。
一个个粽子都包好了,接下来就该上锅煮了。
在煮的时候,那糯米、大枣和葡萄干的香味就像传遍了全世界。
吃完了美味的粽子,我们全家来到了海河边观看激烈的赛龙舟。
只见两对选手精神抖擞地坐在船上,手紧紧地握住船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
“砰”的一声,比赛开始了。
一条条龙舟整齐地往前冲,比赛十分激烈。
人们也兴奋地喊着,欢呼着,那声音简直响彻云霄。
今天,我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中国传统的博大精深。
端午节教育随笔【四】:
诗意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诗人节”,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
自从有了这个节日,每年过端午的这一天,诗人们便会通过各种形式的集会活动,用诗表达对生活的感受,抒发自己的心中的情感和思想。
我国古代吟咏端午节的诗歌很多,其中有不少是怀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唐人文秀有诗云: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有的诗则形象地展示出丰富多采的民情风俗,再现了端午节独具的特点,给节日气氛融入浓郁的诗情画意。
唐代诗人张建封,写端午划龙船的《竞渡歌》,传诵十分广远。
诗中描写道: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古时赛龙舟观众多、兴致高,连平日深居闺阁的妇女也梳妆打扮,出来观看,不难想见,江边竞渡场面的热闹与火爆。
古往今来,端午诗歌大都抒发着一种爱国爱家乡的情绪。
古时流传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现今,人们更是把端午诗歌推向了一个高潮,并提升到了一个民族的爱国高度,有诗写道:
“端午节的雨水/把我们心中的一个名字/轻拭/包进粽子里的怀念/和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被后辈们细细咀嚼/那股特有的清香/足以让一个民族挺直脊梁。
”
端午节的最大意义与永恒价值,是与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分不开的。
屈原热爱祖国,坚持自己的理想,他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文人雅士。
端午节跟现代社会联系最密切的就是爱国主义。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正值端午节期间,很多诗人拿起了手中的笔,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祈福,希望他们早日重建家园,创造美好新生活。
他们通过诗歌来抒写心中的爱与情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作。
端午节那天,各种抗震救灾的诗歌朗诵会也在全国各地竞相上演,并且成为最热门的演出。
2010年4月,青海玉树地震,诗人们再度拿出手中的诗,诗意的端午节让我们和灾区人民心和心,更加团结起来,共同渡过难关。
“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为屈子歌”等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抒发了对灾区同胞的关爱,寄托着端午节里对屈子高洁爱国情怀的敬意和缅怀。
端午节是诗意的,体现出的是爱国的精髓。
端午节是属于诗人的,是属于诗歌的。
这一天,除了吃到清香的粽子,我最想做的,就是能够好好地读一读这些优秀的诗歌作品。
在那浓浓的诗意中,让这个节日生动起来,让我的精神更加振奋起来。
端午节教育随笔【五】:
端午节话数字“五”的文化寓意与节日习俗禁忌
端午节话数字“五”的文化寓意与节日习俗禁忌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端五”、“端阳”,还有的地方叫“中天节”。
端午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距今已有近5000年得历史。
值此2013年端午节来临之际,乐奀首先祝各位朋友节日快乐。
“端”是开始、初始的意思。
每月有三个逢“五”的日子,头一个就是端五。
“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古人又以奇数(单数)为阳,偶数(双数)为阴,所以也叫“端阳”。
而端午节这一天两个“五”相重,因此有称为“重五”。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
“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
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
出嫁女亦各归宁。
因呼为女儿节。
”关于端午的始源,大致有“屈原说”、“龙节说”、“恶日说”、“夏至说”等多种。
针对前三种说法,相关资料介绍较多,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夏至说”。
西晋周处所编的《风土记》中有“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的记载。
《后汉书〃礼仪志》一书认为:
汉代五月五日的风俗来自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
唐代韩鄂在《岁华纪丽》中解释端午为:
“日叶正阳,时当仲夏。
”从科学角度去分析,只有到了夏
至,太阳才可能完全合于正阳的位臵,因此端午节又有“中天节”的别称。
五,会意字。
从二,从乂。
“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
本义:
交午,纵横交错的意思。
东汉〃许慎《说文》谓: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在我国古人的观念里,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奇数里最大的数字是“九”,五在阳数中处于居中的位臵,有调和之意。
因此古代帝王之位称为“九五之尊”。
“五”在中心,足见“五”是一个支配天地之气的数字。
后天之相,基于五行。
人教大兴后,施教化,定礼法,衍化出更多的“五”之数: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灵——天、地、人、神、鬼;五方——东、南、中、西、北;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时——春、夏、四季、秋、冬;五谷——稻、黍、稷、麦、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气——风、热、湿、燥、寒;五音——角、徵、宫、商、羽;五蕴——色、受、想、行、识;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经——《易》、《尚书》、《诗》、《礼》、《春秋》;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端午节是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其许多习俗都与“五”有关。
比如说:
端午节这天给孩子的长命缕,是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做成的,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保佑小孩长命
百岁。
各家悬插的“五端”:
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山丹花),起到驱除蚊蝇,杀虫灭菌,提神避邪的作用。
在南方过端午节是人们还有吃“五黄”的习惯:
黄瓜、黄鳝、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这无一不与“五”有关。
当然端午节少不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哟!
“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
从米,葼声。
”《说文解字〃冬部》:
“葼,敛足也。
”意为鸟飞时收敛腿爪。
《集韵〃送韵》:
“糉,角黍也。
或作粽。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被称为广东碱水粽。
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应节食品,端午食粽已成为全国性风俗。
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为“益智仁粽”。
《风土记》中记载:
“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初五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这就是“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的由来。
当时江南地区的端午节,人们已普遍食用用菰叶裹黍米粟枣的粽子。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
“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赛龙舟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视。
史书记载,龙舟竞渡(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
不同的寓意。
如: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除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这些习俗讲究之外,古人在整个五月的生活也有诸多禁忌。
比如说:
五月不能盖房,“五月盖房,令人头秃”。
五月不宜赴官,“五月到官,至免不迁。
五月不宜生子,认为各种毒气、疾疫、鬼怪都会侵袭到婴儿体内,对父母不利,所以万一生下来即使不杀也的把Ta送到外婆家或河边,以免冲撞他人。
古人还有谚语说道: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五月连阴下大雨,玉皇大帝卖儿女。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端午节 教育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