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各章节知识点.docx
- 文档编号:24547277
- 上传时间:2023-05-2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85KB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知识点.docx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美术史各章节知识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知识点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新石器时代早期:
大汶口文化(黄河)河姆渡文化(长江)
新石器时代中期:
仰韶文化:
【半坡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庙底沟文化:
《花瓣纹彩陶盆》《颧鱼石斧彩陶瓮》】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
《尖底旋涡纹彩陶瓶》甘肃临兆,《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上孙家寨。
马场型半山型石岭下型】
新石器时代晚期:
龙山文化:
山东(黑陶)《镂空蛋壳黑陶杯》红山文化:
辽宁(玉器)《玉龙》
良渚文化:
浙江(玉器)玉琮
1.我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混沌性特征:
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各门类浑然一体,相互依存
2.从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石器制造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艺术逐渐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现象的趋势,也为后世美术的分化和发展奠定了技术的和精神的基础。
3.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所谓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的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早
半坡类型以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彩陶为代表
《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
形象生动,手法简练、笔触粗矿,变化单纯而特征鲜明
中
庙底沟类型以庙底沟类型为代表
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颖而稳重,大和小底曲腹盆和碗;装饰风格有半坡的写实向变型发展,几何花纹较多
晚
马家窑类型
造型完美,纹饰严谨,具有鲜明特色
代表着整个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满、平、均的装饰特点《舞蹈纹彩陶盆》
4.怎么认识彩陶的艺术成就
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成为原始文化最发达最杰出和最光彩的成就。
彩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统一。
彩陶的造型简洁凝重、气魄浑厚,体现出朴素、单纯、健康、饱满的艺术。
5.《舞蹈纹彩陶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体现在那些方面
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
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这件彩陶盆就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还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
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
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
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韵味让人心醉。
6.简述原始时代雕塑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作品的艺术特点
原始时代的雕塑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内容,除了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外,就是人们所崇敬或喜爱的氏族成员形象,体现着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形体、面貌、力量的初步认识和艺术的再现能力。
河南密县莪沟北岗遗址、半坡遗址稚拙粗放
陕西华县柳枝镇稚气娇媚、甘肃秦安大地湾
7.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原始岩画,其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原始岩画被称为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
主要的原始岩画:
内蒙阴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广西花山崖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四川珙县岩画、新疆天山岩画等。
在这些古拙、简朴的画面上,记录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留下了作者按照自己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创作的独特的图像,其中不乏原始审美观念和奇异的想象力。
8.彩陶:
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
②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
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9.黑陶:
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着称于世。
10.人面鱼纹彩陶盆:
①西安半坡②仰韶文化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11.C形玉雕龙:
①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②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12.舞蹈纹彩陶盆:
①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
②内壁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祭祀神灵。
③在技法上,这件作品紧紧抓住人物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描绘富有抒情的意念。
13.画像石(砖):
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14.泥塑女神像①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
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③塑造技术成熟,水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神的象征
第二章先秦美术
青铜器时代:
青铜器分类:
礼、乐、兵、车马。
发展:
夏司马迁杜撰的朝代商代特点:
纹样饕餮纹(兽面纹),形----大代表作品:
《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西周特点:
增加了铭文、铭文加长、金文《毛公鼎》
春秋《莲鹤方壶》战国《采桑宴乐攻战纹壶》
青铜雕塑:
《猛虎食人卣》商,《铜立人像》西周
1.青铜器①是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
②主要类型有饮器、食器、酒器、兵器等。
③青铜器艺术是夏、商、周时占主导地垃的美术创造。
此时期出现了大量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其造型和纹样在工艺美术史上具有典范意义。
2.原始瓷器:
商周时期出现的青釉器皿,已经具备了瓷器的基本条件,但与后来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还于原始阶段,故称原始瓷器。
3.饕餮纹:
①也叫兽面纹②是流行于商周时期一种青铜器纹饰。
③基本特征为双目圆睁,阔口隆鼻,头上多有一对变化多端的犄角,或更有獠牙利爪,多数兽面纹的两旁还有对称展开的兽体身躯。
④这种纹样实际上把各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以夸张和象征的手法综合起来,往往难以判定为何种动物,故称兽面纹。
⑤常饰于器物的腹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为主题纹样,西周中期后逐渐衰落。
4.帛画:
①中国古代画种。
②因画在帛上而得名。
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③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
④代表有战国时期的《人物御龙图》《人物龙凤图》
5.《人物龙凤图》:
①战国时期帛画②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③质地为平纹绢,高31厘米,宽厘米④画面描绘了一细腰长裙、侧身向左合掌做祈祷状的贵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引导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⑤画中人物比例匀称,仪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和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是先秦时期绘画的代表作艺术特色:
此画主要采用黑线勾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用色单纯。
黑白快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而生意盎然。
6.《人物御龙图》:
①战国时期帛画②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③画中一位头戴高冠、身着长袍,腰悬宝剑、侧身向左而立的男子右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驰进人龙尾部企立着一只仙鹤,龙身下有一鱼④该画所表现的是死者之魂乘龙升天的景象⑤色彩平涂与渲染兼用,运笔劲挺优美、潇洒自如。
人物形象准确生动,揭示了人物的内在气质⑥画风古拙,装饰意味浓艺术特色:
以单线勾描,设色平涂,兼施渲染,画中人物加彩,而龙、鹤及华盖基本上用白描。
线型属“高古游丝描”,用笔因物象的形体、质地和运动而有粗细,刚柔等多种变化。
7.四羊方尊:
①商代晚期青铜雕塑的代表作②出土于湖南宁乡③方尊口沿外移,颈部高耸,四边各装饰有蕉叶纹、兽面纹和夔纹。
④尊肩四角以高浮雕形式铸出四个羊首,极大地丰富了器表的层次以及造型空间⑤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器皿和动物巧妙结合起来,整体庄重华丽,工艺高超精湛
8.司母戊鼎:
①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②商代后期王室着名的青铜器③鼎的内壁刻有“司母戊”,意思是商王文丁为祭祀其母亲而铸④造型庄重、纹饰精工,具有气势,是我国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9.莲鹤方壶:
①出土于河南新郑②盖顶莲瓣丛中站立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造型舒展灵动。
壶身附有浮雕的龙虎,气势升腾,结构不凡③突破了商周以来青铜器庄重肃穆的风格,充满了清新与活力,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风格
第三章秦汉美术
雕塑:
石雕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东汉无青铜雕塑秦代铜车马
西汉《长信宫灯》东汉《马踏飞燕》陶塑(陶俑)秦代《秦始皇兵马俑》
西汉无东汉《击鼓说唱俑》
绘画:
画像石画像砖帛画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
1.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内容和艺术形式有何新特点
主要内容:
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复杂的情节场面、政治、历史,英雄业绩。
艺术形式:
构图上基本上都是采取横式构图,不受透视的限制,以连续的手法把宏大的场面,不同的时空的情节表现出来。
在当时观察、表现能力和镶嵌技术的限制下,利用“剪影”式的构图和形象处理方法,给人以简练浑厚古朴的艺术感受。
2.西汉马王堆“T”形帛画有何艺术特色
此画体现了西汉时期塑造形象和肖像画水平。
它通过具有装饰意味的龙及动物把画面分成天、地、人的三部分,各部分间有着有机的联系,显得和谐而有变化。
以墓主人为中心的写实部分居中,四周描绘衬托幻想的境界。
有装饰的效果,又有写实的表现。
画面中的仙人、侍者、游龙、飞兽等的刻画无不细致生动,充满了奇异的想象。
其中最突出地也是作者着力描绘的是女墓主人的形象。
他肥硕而高大的身躯,华丽的服饰及拄杖而立的神态,表现出她的身份和精神特征。
此画在表现技法用线均匀有力,飞游腾跃,设色以石色为主,厚重沉稳,绚丽鲜明而又协调。
3.为什么汉代墓室艺术极为兴盛墓室绘画表现的主要题材内容是什么
原因:
除了经济的发达外,更主要的是和当时社会上盛兴的厚葬风气有关。
厚葬作为一种社会风气的兴起是汉武帝当政以后。
汉武帝时代由推崇黄老思想而转变为“独尊儒术”。
所谓独尊儒术,主要是尊崇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提倡“行孝”,“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厚葬”。
墓室艺术正是厚葬风气中运用而生。
主要题材内容:
1,原始神话、神仙世界——超时空的图式;2.历史故事、古圣先贤——时间上的回顾;3.世俗生活和自然环境的描绘——空间上的展开。
4.简述重要的汉墓室壁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在不事细节的夸张姿态和大型动作中,在以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速度以及由之形成的气势的美;形象的笨拙古老,姿态不合常情,长短不和比例,直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这一切构成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典美。
“气势”和“古拙”是这一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和美学风格。
它体现了基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大一统帝国国力强盛和民族自尊心之上的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它标志着中国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趣味世界和伟大的传统。
5.略谈秦陵兵马俑的艺术风格。
为了体现秦王朝无坚不摧的军事力量和严整的军容,使那帝国江山万代的梦想永不破灭,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和真人、真马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
容貌神情各不相同。
从头部基本形上分,有“由”、“国”、“风”等字型的区别,从五官上分,有眼、眉、须、胡、嘴等各不相同的塑造。
军吏形象威武刚强,指挥若定,普通士兵勇敢机智、坚忍不拔,都展示出发自内心的信心。
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直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之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
6.请你谈对霍去病墓石雕的认识
汉代石雕中最具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的应首推霍去病墓前石雕,它是西汉纪念碑群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范,是雕塑艺术在塑造形象方面打破旧的程式,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里程式。
艺术家以英雄的乘骑和各种野兽以及英雄威名远震的祁连山来象征英雄的业绩和体现战斗在边陲的英雄所处的特定的地理环境。
这批石雕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除了作者环绕所纪念的英雄及其业绩,进行课轻巧的设计与创作外,还在于它体现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拙美。
雕刻手法采用“因材施雕”,即在无数的自然石料中选择,因石得形,顺势雕凿,在顽石中掘出活跃的生命。
刀法简洁洗练,造型朴拙粗放。
在整体的团块结构中,采用浮雕的线刻表现细部,圆浑中露出明确的转折,给人的感觉不浮华、不繁琐、也不矫揉造作,浑朴深沉的思想,勃发豪放的精神蕴藉于单纯而自然地外部形式中,造成了艺术内在的惊心动魄的气势感和运动感。
(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7.汉代绘画有哪些主要艺术特征
1.构图多采用平列式,填充式手法,构图饱满完整,章法布局既有变化而又紧密统一;
2.所描绘的形象无不具有活泼的生命力,即注重传神,达到形神兼备(以身体的姿态传情,注重大的动势刻画)
3.具有强烈的运动感;
4.用流动的线条和块面的结合塑造形象构成画面;
5.设色鲜明,强烈而又沉着和谐。
8.战国秦汉时期有哪些重要的雕塑和铜雕作品
雕塑:
秦陵兵马俑、霍去病墓前石雕
铜雕:
《长信宫灯》、《铜奔马(马踏飞燕)》
9.长信宫灯①河北满城②西汉工艺品代表作③其造型为宫女双手执灯形象,灯的设计巧妙。
灯盘可转动,灯光的光照速度和照射方向和调节,宫女的袖子和身体中燃烧的烟气可导入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④达到了实用和美观的统一,是汉代工艺雕塑的典范
10.马踏飞燕①又称铜奔马,是东汉青铜雕塑的代表作②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设计一匹风驰电掣的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踩在展翅疾飞的燕隼背上,具有强烈的运动感。
作者巧妙地让燕隼双翅张开,加强雕像支点的稳定感,同时用燕隼的疾飞之态烘托出天马的神速③取得了内容与形式、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统一,堪称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奇葩。
11.马踏寻奴①汉代霍去病群雕的主体和代表作②作者以一匹气宇轩昂的战马来象征霍去病,以战马踏翻侵略者来歌颂其抗争战争中的勇敢③作品造型轮廓准确有力,形象醒目,主题突出。
风格古朴稚拙,凝重稳练,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高度统一,是西汉雕刻艺术成就的标志性作品
12.马王推T字形帛画①西汉时期②帛画长205厘米,上宽92厘米,下宽厘米③画面分上中下三段,下段展现的是死后阴域,画面描绘的神灵均为与死神相关的阴神,并且都具有死而复生的功能;中段展现的是自然天空,描写了墓主之魂乘龙升天的景象;上段为墓主最终所要到达的天堂胜境④是西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画面构图饱满,布局繁复井然,线条刚劲匀称,设色沉着雅致
13.击鼓说唱俑①四川成都出土②作品塑造了一位民间说唱艺人的表演说唱艺术的瞬间,人物左手抱鼓,右手执槌,身体用力前倾,右脚高跷,表现了说唱者说到精彩之处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自我陶醉的瞬间情态,充满了活泼的气息③堪称东汉陶塑的杰作
14.画像石①是用于构筑墓室、石棺、墓前祠堂和石阙的建筑石材,雕刻着不同画面。
②盛行于汉、魏、六朝和唐代。
③内容有历史人物、神仙故事、孝子烈女等。
④表现形式分阴刻和阳刻两大主类。
其作品在结构、造型、线条运用上达到了朴质雄劲的境界。
⑤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
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
15.瓦当: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1.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独尊儒术的局面有所改变,汉时就传达室入我国的佛教有了较大的发展,魏正始以后,士族文人大多崇尚老庄,追求纵欲放达的生活超然物外的精神,清谈‘玄理’之风弥漫。
2.魏晋时期在审美风俗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美学的角度看,自卫协之后一段时间内,绘画从汉代古拙、雄壮、阳刚之美转化为巧密、婉约、阴柔之美,这正是时代精神、人们审美心理和审美态度转化的外化形态。
(曹不兴:
最早以佛画知名的画家,其所画佛像被称为‘曹家样’其特点在于‘画衣纹稠叠’胡有‘曹衣出水’之说,其用线缜密、细柔和衣纹的秩序与汉画简朴、遒劲、飞扬流动的线条是有所区别的。
卫协:
巧密与粗思)
3.略谈顾恺之在艺术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继承发展了卫协精思巧密的艺术风格,把中国绘画的生要手段线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其在艺术上最大的成就在于塑造人物不单纯满足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而是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新要求:
传神写照,并加以实践。
在他看来,只要抓住眼神的刻画、四肢形体的准确与否对‘传神’并无紧要,同时还注意如外貌、生理特征、人物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组合关系等对表现人物性格和神情的特征,‘形具而神生’传神必须先写形,写形是手段,传神是目的。
在绘画过程中,艺术家(审美主体)必须通过客体的外在形体的描写而把握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做到‘神仪在心’才能塑造出高于外在形体美的内在精神美的神象,才能达到传神的目的。
(‘迁想’:
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像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对对象之中,掌握对象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牲以及与外形的关系,取得世态感受。
‘妙得’:
为迁想的结果,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与主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他还认为具有生命力和思想感情,处于变化运动中的对象为画家在形神的掌握上增加了难度,同时也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的余地,因而易使画家‘迁想妙得‘,此理论是对包括了人物、山水、动物在内的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审美原则,也是指导其自身艺术实践的准则。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4.谢赫“六法论”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内容: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形、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意义:
基本奠定了中国绘画正确的美学原则和独特的表现法则
5.试谈山水画兴起的原因。
1.审美意识地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使山水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2.江南秀丽的山川,激发了艺术家山水画创作的热情;
3.玄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
6.中国早期佛教美术兴盛的原因是什么我国有哪些主要的石窟
佛教自西汉末传入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兴盛起来其原因有:
第一,社会动荡不安,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为佛教流行提供了土壤,人民容易接受宗教信仰。
第二,佛教本身有很大的欺骗性,佛教所宣传的“秉死、轮回”、“因果报应”的思想,把人们从眼前的苦难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世幸福上,很容易欺骗和麻痹广大劳动人民。
第三,统治阶级的提倡。
7.简述莫高窟早期壁画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何为本生故事
莫高窟壁画据不同性质大体可分为:
1)佛像画,是以佛为主题的说法图,供人们供养礼拜的形象;2)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如西王母、女娲、伏羲等;3)装饰图案;4)故事画a.佛传故事b因缘故事c本生故事。
本生故事是豆画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指释迦前生包括他做王子以前若干世的故事,其故事内容多是早就在民间流传的美丽寓言和传说。
8.简述我国早期佛教雕塑风格的演变。
大致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以北魏时代的云冈石窟造像为代表,佛和菩萨的神态庄严而祥和、超然二静穆。
佛的衣服既有入毛质厚衣料凸起的的衣纹式样,也有薄衣贴体的细密平行衣纹线条。
第二阶段以洛阳龙门的宾阳洞造像为代表,面向清秀、眉目开朗,褒衣博带,身材飘逸的造像。
第三阶段以北齐石刻造像为代表。
佛像的身体较为膨胀,外以找着饱满的身躯,佛像的衣.着不再显得自由松懈,逐渐变成圆筒式造型,注意表现佛像的立体感。
9顾陆①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顾恺之、陆探微。
②陆探微的人物画师法顾恺之,顾、陆二人画风皆为笔迹周密的“密体”,因而并称“顾陆”③其中顾用线“紧劲联绵,循环超忽”,如“春蚕吐丝”。
10.曹仲达被誉为“北齐最精工”的画家,原为中亚曹国(今撒马尔罕一带)人,以画天竺风格的佛像着称。
据史书记载“曹之画,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世谓之“曹家祥”因其画以细劲的线描表现紧贴在身躯之衣纹,故称之为“曹衣出水”。
11.“曹衣出水”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是由中亚曹国的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①北齐画家曹仲达所创的佛教人物形象②“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以细劲的线条表现紧贴在身躯之衣纹,故称之为“曹衣出水”,与吴道子“吴代当风”相提并论③其作品早已不存,但为克孜尔早期壁画中可以感受“曹衣出水”的风采,反映出中外艺术在当时的交流与融合。
12.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①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是南朝时期砖画的重要表现题材②竹林七贤是指晋代七位名人:
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贤、向秀和王戎。
荣启期则为战国着名隐士③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出现于数座南朝墓中,但以南京西善桥大墓出土的作品最具代表性④砖画长244厘米,宽88厘米,出土时分东西两块。
⑤纯属地发挥了线条的表现能力,人物造型面相清瘦,体现了秀骨清像的审美风尚。
完美体现了对称美学,人物性格鲜明。
13.《女史箴图之修容饰性》①《女史箴图》为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②《女史箴图》之修容饰性篇描绘宫中女子正对镜梳妆,其神情娇柔矜持,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时代特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③意在劝诫宫中女史做到内外兼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美术 各章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