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全通过法学硕士论文答辩档费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4540986
- 上传时间:2023-05-2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2.10KB
如何安全通过法学硕士论文答辩档费下载.docx
《如何安全通过法学硕士论文答辩档费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安全通过法学硕士论文答辩档费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安全通过法学硕士论文答辩档费下载
如何安全通过法学硕士论文答辩
硕士生在论文答辩之前
往往都比较紧张
担心自己的论文被"枪毙"掉
或者担心自己被答辩老师命令大幅度修改论文之后再授予硕士学位
硕士生遇到这两种情况之一
无疑都是非常郁闷的事情
因为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到学生顺利毕业
进而影响到学生就业
那么
硕士生如何在答辩之前诊断自己的毕业论文呢?
有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
依据这个标准
让硕士生自己能够提前知道这篇论文论否通过答辩
从而避免惨剧的发生?
要回答这个问题
让我们首先模拟一下答辩时的场景
在硕士论文答辩时
答辩老师最爱问的问题就是:
"你这篇论文
有什么创新之处?
"或者实在一点(毕竟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属于凤毛麟角)
"你这篇论文有何新颖之处?
"这无疑是最切中要害的问题
也是答辩学生最怕回答的问题
因为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
或者说学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论文有何新颖之处的话
那整个论文将被认为是缺乏创新性
这样的论文
即使不被答辩老师"枪毙"
充其量也只能勉强过关了
也就是说
你从答辩老师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
之所以勉强同意你的论文过关
完全是考虑到不影响你的就业
或者看在你导师的面子上
如此一来
即使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可能你心里也会郁闷好长一段时间
因为你面子上很过意不去
原来我的论文这么糟糕
这无疑是对一名硕士生三年学业事实上的否定
那么
学生自己在论文最后定稿打印之前应当如何诊断自己论文有无新颖之处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来进行自我诊断:
1.我这篇论文在选题上有何新颖之处?
一般而言
如果论文的选题较为新颖
非常具有时代性
是政府、司法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普通民众关注度极高的话题
并且之前很少有人对此撰写硕士论文(确定论文题目前
最好上"中国知网"等学术数据库查阅一下这个题目目前已经有多少篇硕士论文)
那么这样的论文往往会获得答辩老师的好评
如果学生要在这一点上获得新颖性的评价
就应当保持一种随时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法治重大事件的习惯
反之
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平时不喜欢浏览报刊或者上网浏览新闻的学生
恐怕很难在选题上做到新颖性
顺便说一下
由于现在硕士生数量极为庞大
因此要找一个完全新颖的选题似乎并不容易
学生在确定论文选题之前往往感叹"想写的
别人都写了"即能说明问题
这也进一步说明
写论文必须"小题大做"
即前人写这篇论文的时候
可能没有进一步细分题目
我现在写同样的题目
就应当把题目进一步放大
侧重从某一方面来写
这样可以获得"相对新颖性"的评价
反之
选题范围不清或者选题范围过大的论文
由于往往被迫"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很难写出什么新东西出来
这方面的教训已经很多了
最极端的例子就是把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写成教材
所以
如果你听到有答辩老师说"你这篇论文有点像教材"
那你一定要小心
这可能意味着你的论文面面俱到而又缺乏新颖性
笔者就有过惨痛的教训
希望新时代的同学们不要重蹈覆辙了
那么
如何才能避免将论文写成教材呢?
根据笔者近年来指导硕士论文的经验与教训
避免"将硕士论文写成教材"最为有效的办法
就是在论文的开头明确而具体地提出问题
换句话说
很多的法学硕士学位论文之所以最终都成了"教材的翻版"或者"资料的堆积"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没有在论文开头就将本文要论证的问题一一列明
甚至有的大学或者法学院根本不要求学生在写论文时将"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做为论文必须的部分
有的学校虽然这样要求了
但学生只是流于形式
标题上虽有"问题的提出或者文献综述"
但实际上根本没有提出真正的问题
也没有认真地依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文献资料的筛选与提炼
正是由于没有认真地提出问题
没有认真地收集、筛选和对比现有的研究文献
才导致学生的论文普遍缺乏问题意识
这样的论文
不像教材才怪呢
这样的论文作者
答辩时很紧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那么
学生在将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写出来之后
应当如何改进才能强化文章的问题意识并进而优化论文的结构呢?
最有效的办法仍然是检查自己的论文在开头是否把要论证的问题都一一罗列出来了?
是否都按照罗列的问题进行了文献收集与筛选和比较?
是否都按照所提出的问题在正文部分进行展开论述?
【例1】
某学生提交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问题研究"硕士论文初稿中
缺少问题的提出部分
整个文章的论述显得有点面面俱到而又未切中要害
为此
我建议学生增加"问题的提出"部分
并围绕问题对正文进行裁剪
为此
我建议该生梳理如下问题:
第一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无法律障碍?
为了说清楚这一问题
又必须回答
(1)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什么样的法律属性?
和
(2)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什么样的法律属性?
等前提问题
第二
农民专业合作社破产清算时
债权人能否依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取得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为此
又必须进一步回答
(1)农民专业合作社破产时适用什么法律?
(2)如何平衡债权人权益保护与农民权益保护之间的冲突?
(3)为了平衡这种冲突
如何对现有的《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甚至担保法等进行变通?
(4)要根本解决这一矛盾
又必须有哪些制度前提?
该生在对论文的问题进行上述的具体梳理之后
就发觉后面的论文修改工作比较顺利了
学生在论文开头最容易误入歧途的地方
就是往往只强调选题的重要性
把这个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说一大通
并认为只要把选题的意义说清楚了
就可以展开论文正文的写作了
这样等于说用"选题的意义"遮盖了"问题的提出"
其害处是相当大的
因为这样做会使得正文的写作缺乏问题意识
并最终把论文写成教材
2.我这篇论文在素材上有何新颖之处?
如前所述
中国已经进入"想写的
别人都已经写了"的论文时代
因此"重写"别人已经写过的题目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那么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
如何在"重写老题目"时获得新颖性评价呢?
笔者认为
学生如果遇到这种情况
最好的办法就是"旧瓶装新酒"
即以新的素材来填充一个老话题的内容
这样也可以获得新颖性的评价
那么
新的素材从哪里获得呢?
为此
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田野调查
做实地调研
从调研过程获得一手素材
事实上
凡是在做过实地调研或者未公开发表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硕士学位论文
往往能受到答辩老师的褒奖
获得新颖性的高分
当然
对在校研究生而言
做实地调研还受到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的限制
主观方面就是重视不够
真正热衷做实地调研的学生其实寥寥无几
客观方面的原因则是被调查对象、调研经费、注重实地调研的大环境等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仍然应尽可能在论文写作时收集最新的素材
例如
在我写作的论文领域
有无最新的统计数据?
有无最新的典型案例?
或者有无最新的判决?
或者国外有无最新的材料?
如果能够把本领域的最新数据、最新案例或者最新判决、最新政策动向等纳入到论文当中进行论证
则可以获得"素材相对新颖性"评价
要做到这一点
在写作论文的时候
就一定不要只抱住名家的几篇参考文章或者几本权威的参考著作不放
因为别人已经写好的文章或著作
都是在过去完成的
距离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从报纸或者网络新闻中收集新的素材
反之
如果你在写论文的时候仍然援引别人已经引用过的陈旧数据或者案例
就很难在素材新颖性上得分了
【例2】某学生提交的关于"高管薪酬的法律规制"的论文初稿中
大量引用了2002至2004年的数据
这些数据已经相当陈旧
为此
我建议学生思考
08、09两年在中国发生了有关高管薪酬的什么报道?
该生最后更新了这些数据
从而使得文章起码在素材上获得了相对新颖性
此外
外语基础好的、能够借助词典阅读外文原版文献的同学
则可以利用自己的外语优势
多利用一些外文原版文献
从而也可以实现"论证素材新"
3.我这篇论文在论证方法上或者论证角度、论证框架上有何新颖性?
"旧瓶装新酒"的第二个办法
就是从新的角度、新的方法或者说新的论证框架或者站在新的理论高度上来重新审视一个老话题
也就是说
对别人已经多次写过的老题目
"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者说"换位思考"往往能令人耳目一新
同时也能获得论证角度(方法、框架、理论)新颖性的评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
也是如此
【例3】某学生以"农民工就业待遇歧视法律问题"作为毕业论文题目
笔者看了其论文初稿之后
初步的印象就是"该说的都说到了"
而且别人也说过了
但在新颖性方面乏善可陈
于是我建议该生从宪政视野下的"职业自由角度"重新论证这一题目
也即:
目前的体制限制农民工进入公务员行列才是对农民工就业的最大歧视
而目前在论述农民工就业的文献中是较为少见的
如果这样论证
可以获得论证角度的相对新颖性
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要做到"论证角度新"或者说"换位思考"
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换句话说
如果平时不喜欢读书与思考
不进行宽口径的知识储备(如法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文学等)
则很难做到论证角度新颖
4.我这篇文章在结论或者对策建议方面有何新颖之处?
根据笔者的观察
一些答辩老师由于种种原因(例如职业经验、工作忙、职业疲劳或态度等)
往往不会把一篇硕士论文完整地读完
而只看论文的最后一部分
即"结论"或"对策建议"部分
然后专门从你的论文结论或者对策建议上"挑毛病"
其实
答辩老师的这种做法
无论其动机如何
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写论文的目的是什么?
写论文不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吗?
无论你在写论文时是否做到了选题新、素材新或者论证角度新
其最终的目的仍然在于你如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此
答辩老师对你论文的结论或者对策建议进行重点盘问
就是为了验证你提出的"问题解决之道"是否合理
是否具有可行性
很显然
如果说一篇文章的结论没有任何新颖之处
这无疑等于说"你只是在简单地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
这样的论文能否顺利过关
恐怕要打很大一个问号
换句话说
如果一篇硕士论文样洋洋洒洒三万字甚至四万字之后
依然没有得出任何新的结论或者提出新的对策
那么武断一点说
整篇论文其实不过是"资料的堆积"甚至是"教材的重复"
那么
如何才能做到论文在写作至末尾时获得结论或者对策上的新颖呢?
依据笔者写论文的体会以及近年来指导硕士论文和参与硕士论文答辩的实践经验来看
要做到论文结论的新颖性或者对策建议的新颖性
除了在论文开头就应当明确而具体地提出真正的问题并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之外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
在每一正文部分的结尾增加小结
看看自己在正文的几大部分的每一部分的论证到底都说了些什么?
千万不要小看正文部分的小结
如果在正文的各大部分的论述中缺少小结
就不知道自己在每个部分到底说了些什么
换句话说
你只有在正文的各大部分的论述中得出了一些有新颖性的中间性的结论或者对策建议
你才能指望在文章的对策建议部分或者结论部分有所突破
除此之外
在正文的各大部分增加小结
还有助于审查自己的论文结构是否合理
也即哪些问题应该先行论证
以作为论证下一问题或者论证下一部分的铺垫
实际上
有不少的论文
论证的问题还算是比较充分
但由于摆放问题的顺序或者说正文各大部分的顺序没有摆放好
答辩老师即给以"逻辑不清"或者"论证突兀"的印象
如果答辩老师说"你的论文结构有问题"
这往往意味着你的论文必须经过修改、重新提交之后才能过关
总之
学生在将自己论文定稿之前
一定要从选题、素材、论证角度以及结论或对策建议四个方面诊断自己的论文在上述四个方面有何新颖之处
论文起码应当在上述四个方面中的一个方面具有新颖性或者相对新颖性
答辩时才能对答辩老师的质问有一个交代
否则
毫无准备就提交论文或者上场进行论文答辩
这论文能否过关
真的还很难说
5.如何避免论文涉嫌抄袭?
随着学术端行为不断地被媒体曝光
论文评阅人和论文答辩老师都加大了对论文是否涉嫌抄袭的审查
学校也要求学生在交付论文时提交"原创性声明"或者"我没有抄袭论文"的声明
此外
即使某学生在论文答辩时顺利过关
但倘若事后有人举报该生的论文存在抄袭
也可能被取消硕士学位资格
那么
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论文抄袭呢?
首先
要避免抄袭论文
学生自己当然得端正态度
现在不少学生因为就业难
往往对学位论文不够重视
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剪辑论文"、"粘贴论文"或者说"三五天拼凑出一篇硕士论文"的主观原因
个别学生自己都不重视论文
期待在答辩时蒙混过关
如果"运气不好"被"枪毙"掉了
那这主要还是怪学生自己
应当承认
现在不少答辩老师考虑到同事关系或者学生就业难等原因往往都不愿意对不合格的甚至涉嫌抄袭的硕士论文"说不"
答辩老师相互"打招呼关照学生"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术不端行为
但是
随着学术不端行为曝光度的增加
这种情况也在逐步好转
所以
学生自己应当明白抄袭所带来的风险是不断增加的
其次
学生要避免自己的论文涉嫌抄袭
也必须得重视运用一些"技巧"
笔者在这里说避免论文涉嫌抄袭的"技巧"
并非是要教给学生一些防范反抄袭审查的规避手段
而是试图告诉那些态度端正而无意之中可能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涉嫌抄袭的学生一些方法
写作硕士学位论文
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
只要某一句话、某一个统计数据、某一个案例或者甚至某一段话不是自己说的或者自己亲自调研得来的
都应当一一注明出处
换句话说说
写论文
就是应当规范参考文献的引用
如果能够能够做到别人的话、数据、案例都用脚注的方式加以引用了
那么文章就不会涉嫌抄袭了
有的学生出于懒惰或者考虑到每个段落都在引用别人的东西可能缺乏原创性的考虑
往往只是象征性的引用他人的论文或者著作
最常见的就是
把别人的著作都照搬了三个、甚至四个段落了
才加一个脚注
这种做法本来就不符合学术规范
为避免涉嫌抄袭论文
学生最起码应当在每一个自然段落结束之后看看这个段落是否引用了别人的东西
只要引用了
则这个段落至少应当增加一个脚注
反之
如果你都引用了三四段甚至七八段了才加一个脚注
那这样的论文有可能涉嫌抄袭
还有
即使你注明了文章的出处
但是如果你连续几页都是照搬同一篇文章或者同一部著作的内容
那这篇文章同样可能涉嫌论文抄袭
即使在引用的时候做了一点手脚
例如自己篡改了一些文字
但是整体而言
这仍然涉嫌抄袭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
某些学生的确看了很多的文献
因此他可能在写作论文时完全是在用自己的话阐述问题
尽管他这样做没有涉嫌抄袭
但是由于这些观点只不过是在重复前人的定论或者共识
并没有任何新意
此时也有必要引用一些权威的参考文献作为佐证
以提高自己组织的文字的说服力
我个人对生活一无所求,吃住都十分简单,上天给我的恩赐,我并没多要财产的奢求.假如此生能做多点对人类、民族、国家长治久安有益的事,我是乐此不疲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安全 通过 法学硕士 论文答辩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