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应对框架与程式.docx
- 文档编号:24540089
- 上传时间:2023-05-2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8.07KB
论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应对框架与程式.docx
《论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应对框架与程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应对框架与程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应对框架与程式
论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应对框架与程式
作者:
朱正威吴霞
[摘要]:
日益频发的各类公共危机事件期待着政府进行危机管理,而如何运用有效的公共政策,应对公共危机则是政府危机管理的起点和基本手段。
西方业已成熟的公共政策过程理论为政府危机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文主要是利用这一理论探讨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应对框架与程式。
[关键词]:
政府危机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政策过程理论;应对框架与程式
[来源]:
中国行政管理
[发表期数]:
2006-12
近年来,大量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在不同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社会的正常秩序,导致了社会经济的衰退,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与正常生活,同时也对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
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而政府在这项社会工程中无疑担任着主体的角色。
政府如何应付各类危机事件,如何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将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也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
而公共政策的制定则是政府危机管理的起点和基本手段,换句话说,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可以通过不断改造落后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和执行手段,通过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作为应对公共危机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制定问题的研究在当前就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府危机管理与公共政策过程理论
所谓危机,是指这样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经济、政治等造成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
危机呼唤政府危机管理,即政府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险,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达到减轻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的目的,以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有学者将政府危机管理划分为四个阶段,即预测、预警阶段预控、预防阶段应急处理阶段评估、恢复阶段。
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条例等的总称。
目前我国对公共政策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而西方在公共政策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也形成了一些较为成功和流行的理论框架,如制度理性选择框架、多源流框架、中断平衡框架、辩护联盟框架以及政策扩散框架等,[1]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理论则可能是公共政策过程理论。
本文引用美国的卡顿.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开发的一套系统化的程序和基本方法,即理性模式(RationalModel,它包括如下步骤:
界定问题,建立评估标准,认定可选择政策,评估可选择政策,选定偏好的政策,执行偏好的政策。
其中,问题界定导致选择性方案的确定和评估,紧随其后的便是政策执行,这就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简单单循环(如图1。
[2]当公共政策实施时,就意味着社会活动结构的改变,一个新的社会活动结构一经形成,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单循环周期便宣告完成。
二、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根据公共政策过程理论,其整个规划过程包括界定问题,建立评估标准,认定可选择政策,评估可选择
政策,选定偏好的政策,执行偏好的政策六个环节。
前五个环节实际上就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是执行公共政策的前提条件。
在政府危机管理体系中,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即是灵活按照危机管理的预测、预警阶段,预控、预防阶段,应急处理阶段和评估、恢复阶段的特性来系统研究和设计对付公共危机的政策方案。
实际操作中,政府在潜在的危机出现之前或者危机已经发生以后,科学地给危机定性,确立处理危机的目标,然后整合决策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公众的力量设计有效的方案,预测和评估政策效果,由决策领导人最终拍板,选择最优方案,最后制定出处理危机的公共政策。
1.公共危机的界定
对潜在危机的界定。
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危机的事前管理,即通过预测、预警,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十分重要。
为此就必须首先做好危机性质的界定,它是预测危机的前提。
鉴于危机种类繁多,如战争危机、恐怖危机、灾害危机、骚乱危机、经济危机、公共卫生危机、人口危机等,它们都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因此在做危机预测、预警前,应分类进行危机分析,对潜在的危机进行分类列表,并尽量做到全面。
列表方法可采取历史发生法,即对历史上发生过的同一领域的危机进行研究,对其发生的原因、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等进行分析比较。
[3]对历史上所有可能引起危机发生的关键因子(风险因素进行一一列表,并应用层次分析法或者专家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重要性排列,最后根据其分析结果将容易引发危机的风险因素和潜在影响较为严重的风险因素确定为监测对象,从而为确定危机监测系统和制定反危机政策做好准备。
对已发生危机的界定。
无论是从政府还是从公众的角度来讲,清楚准确界定已发生危机的性质都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必须迅速准确地对危机性质进行调查、评价和预测,包括(1对危机事件本身的分析,如危机原因、危机范围、危害程度等;(2对危机的环境分析,如与危机发生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3对危机战略问题分析,即指那些对危机产生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如政治体系和社会体系的外部威胁或内部足以危害政府绩效和生存的缺陷。
(4对关键因子的分析,如那些与危机的发生、发展有关,并能够影响危机过程的公众、群体或者集团等。
2.政策目标的确定
政策目标是决策者通过采取某项行动方案所要达到的期望效果。
目标确立是政策制定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步骤,它不仅是政策方案设计、预测、选择的基础,也是政策实施的指导方向,还是政策效果评估的标准之一。
合理的目标应满足这样几条原则:
(1目标必须具体明确,有的放矢;(2目标必须切实可行;(3目标必须系统化;(4目标必须灵活可调。
政府危机管理的总目标是为了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地评估和管理,尽早发现危机,防范危机的发生;如果危机已经爆发,危机管理的目标则是要将危机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并尽可能地变危机为转机。
政府在实际的危机管理中,应在清楚界定危机的性质和状况之后,根据现实情况和专家预测结果,量力而行,合理进行危机公共政策的目标确定,务必做到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灵活可调。
3.政策方案的设计
公共危机的方案设计就是针对公共危机问题,根据政策目标,设计实现这些目标的各种可能性方案的过程。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可谓这个过程的基本准则。
危机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政府决策层应该大胆设想,提出各种可能性的方案,保证被选方案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接下来就是要对方案轮廓进行严格细致的具体化加工,即“小心求证”。
具体化加工要求对轮廓方案进行过滤筛选,淘汰部分明显不可行的设想,保留一些较
为理想的方案,进行精心设计,进一步加工、充实、丰富,使之更加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政策方案的设计需要两个子系统的支持,即公共危机信息子系统和公共危机参谋子系统。
信息子系统是由掌握危机信息技术的专职人员、设备及有关工作程序组成的专门从事决策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储存等工作。
在设计政策方案之前,就要求对危机信息进行全面、详细整合,为政策制定提供信息资源。
参谋子系统是由掌握与公共危机、政策等相关的各类知识的专家、学者、媒介精英等组成的,他们运用现代化的决策技术和方法,为方案设计和政策制定提供咨询服务,以保证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4.政策效果的预测
公共政策是面向未来的,其执行过程是不可逆转的,所产生的效果既可能符合人们的主观愿望,也可能背离目标。
这就要求在政策设计好以后做好政策预测和评估,以便准确把握未来的政策环境以及政策对象的变化状况,控制未来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
公共危机政策预测包括两个方面:
(1分析、判断政策对象在政策作用下可能发生的种种变化,揭示其发展中的各种趋向,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不利因素和潜在问题,以便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一旦发生较大的偏差和失误,能及时制定出补救和应变措施,尽可能快速地缩小危机破坏范围。
(2分析、判断政策执行过程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掌握影响政策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可能性因素。
政府决策层要在对环境现状了解的基础上,借助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领域的手段和方法,推测未来危机状况及其环境状况,从已知推测未知,求得对危机环境的规律性认识,从而促使决策者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5.政策方案的选择
方案选择就是对设计出来的各种被选方案进行评价、比较、权衡利弊,从中选出最优方案。
政策方案的选择要遵循两个标准:
第一,政策方案要有利于政策目标的实现,体现出尽可能大的政策效益;第二,政策方案要切实可行,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第三,政策方案要保证实施后的负面效果尽可能少。
为使政策方案合乎标准,决策者必须组织专家、学者、媒介精英等进行可行性分析,即要达到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政治与行政可行性这三方面的综合平衡。
从治本的角度来说,政府应将危机管理整合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中。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切危机和灾难都是人为的,是人类不理智、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结果。
因此,政府对潜在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政策选择就在于把危机管理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尽量减少那些可能引发灾难和危机的因素。
三、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的执行机制
公共政策执行就是将已经制定出的政策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的目标。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
美国政策学者艾礼森指出:
“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4]政策执行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为了更加有效地执行应对危机的公共政策,政府必须有一套适合于危机管理的系统化的公共政策执行机制,即以建构危机信息沟通机制为渠道、以优化公民参与机制为核心、以健全财政资源保障机制为动力、以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为关键、以完善应急法律机制为保障。
[5]如图2所示,其中箭头表示的是危机信息的沟通,公民参与、政策激励、执行监督和责任追究是围绕危机公共政策执行的辅助机制。
1.建构危机信息沟通机制
建立健全危机公共政策执行的信息网络和“政府上网”工程。
构建电子政府可以使政府机关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建立政府组织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广泛沟通网络。
这种沟通网络体系及时传达了政府的方针、政策,增强了公共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公民对公共政策的认同感、支持度,增加了目标群体与政策执行主体的沟通和反馈机会,从而便于社会大众、新闻媒体监督政府施政,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效率。
除“政府上网”工程以外,还应加大各类舆论媒体的政策信息宣传和及时披露力度,制定规范的公开报道制度;健全群众上访制度、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等信息和政务公开制度。
在严重缺少真实信息的情况下,各种流言很容易肆意横飞,从而造成社会的剧烈动荡,进一步将危机扩大化。
以“哈尔滨水危机事件”为例,正是由于初始阶段信息沟通不畅,地方政府对松花江污染信息的隐瞒、封锁,导致了社会舆论和民众行为的失控,甚至在国际上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应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信息沟通机制,以实现舒缓危机、降低危机损害的目标。
2.优化公民参与机制
危机管理中,面临着多方利益相关主体,如受灾群众、企业、政府、媒体等;参与危机处理的人员和力量也来自各个方面,包括交通、通信、消防、信息、食品、公共设施、医疗服务、军队、志愿人员等等,广泛的社会参与可以消除负面流言、恐慌,可以降低政府政策执行和处理危机的成本。
这就需要通过完善的公民参与机制,协同全员的行动,调节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
危机管理中,优化公民参与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公民参与政策的执行监督,以实现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与对象权利义务关系的公正透明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有益实践。
(2公民参与执行评估。
危机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系统工程,对危机管理公共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是进行后续政策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
公民参与危机公共政策的执行评估将有利于政策评估的公开化和有效性,有利于政策执行信息反馈的客观和及时,防止政策执行评估的暗箱操作、浮夸失真和执行不良结果的继续恶化。
3.财政资源保障机制
任何政策的有效执行都必须以坚实的财政资源为后盾和动力,没有财政资源的支持,公共政策的执行就是一句空话。
鉴于危机的突发性、危害性大等特点,危机管理中,政府财政预算投入不足,很容易使危机的预控、管理及善后恢复都严重滞后。
因此,必须在财政上予以有力支持。
可通过把危机管理的资金纳入政府的预算之中,建立应对各种灾难和危机的专项应急基金;完善战略性资源的储备,编制资源目录,以利于有效地调动资源。
如加强危机管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训练等。
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财政部为疫情有效控制提供的坚实财力基础即是最好的证明。
4.责任追究机制
公共政策的执行必须以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为关键,保证政策执行的责任明晰和实施严肃,增强政策执行者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促进政策执行者提高政策素质和政策水平,规范政策执行行为,防止出现政策管理偏差,贯彻不力,甚至违背政策。
政府危机管理中对公共政策执行的责任追究机制可以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贯彻落实:
(1首长负责制。
即根据危机影响范围和程度来确定危机管理的行政首长,要求行政首长严于监控,善于管理,并对下属工作负有连带双向责任。
(2岗位责任制。
根据公共政策执行的目标与危机管理任务设置工作职位,进而确定权责范围,做到因事设岗,因岗择人。
(3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危机管理是影响社会全局的系统工程活动,必须有效遏制各种腐败现象,这就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主要领导负总责,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保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逐级负责,层层落实,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7]
5.应急法律机制
政府危机管理,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系统的应急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保证,以规范政府机关及其行政人员的执政行为,防止指挥体系与应急处置程序的紊乱,防止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利益。
我国目前危机法律方面的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各级政府针对发生的恐怖、骚乱、灾害等危机事件,实行分部门管理模式,即在一个临时性、非常设机构的领导下,由一个或者几个具体的部门来应对一项或者几项危机事件,现有法律即是政府处理危机的依据,也为政府行为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但是实践表明,现有法律在危机处理实际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如缺乏对实施主体滥用权力的合理制约、在对个人权力保护与公共利益维护之间的两难选择、存在各自为政的严重弊端等。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6,并明确了政府危机管理的机制与系统,这就为我国政府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确立了法规与制度依据。
当然,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以便在应对各类公共危机时,增强政府依法行政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参考文献]
[1]毛寿龙1西方公共政策的理论发展之路及其对本土化研究的启示[J]1社会学研究,2004(11
[2][美]卡顿.帕顿1大卫.沙维奇1孙兰芝、胡启生译1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M]1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01
[3]刘刚1危机管理[M]1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841
[4]王福生1政策学研究[M]1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11671
[5][6]宁国良1论公共政策执行机制问题[J]1求索,2004(61
[7]李经中1政府危机管理管理[M]1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11181
(作者单位:
朱正威,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吴霞,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西安710049
(责任编辑元渝
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共政策制定
作者:
郭丽佳
[摘要] 如何利用良好的公共政策应对出现的危机是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突发性危机的解决和管理来源于运行高效、配合紧密的危机管理机制,这一机制的构成包括有效的行政体制、财政体制以及透明、公开的信息系统。
本文主要对政府危机管理中的政策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政府;危机管理;公共政策;制定
来源:
兰州学刊2004年第4期
危机对社会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同时也对政府危机管理构成重大考验。
政府应该如何应对危机,如何有效、及时、和平地处理危机事件已成为政府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
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管理者,如何有效地进行危机管理,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已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威望,也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
在危机管理中政府的行为尤为重要,应对危机的公共政策制定又是政府行为的重要方面。
一、公共政策制定与政府危机管理
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决策者以一定的理论原理和价值观念为指导,对已确认的政策问题进行科学策划、统筹安排、做出对策,使其转化为行为规范的过程。
很多人也将其理解为政策形成(Policy—formation或政策规划(Policy—formula tion,指从问题界定到方案选择以及合法化的过程。
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针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它可以及时、有效处理危机,恢复社会稳定,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在政府危机管理中,提高公共政策绩效成为具有操作性的办法。
在政府危机管理中政府可以不断改造落后的政策制定过程,通过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及其良好绩效,不断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二、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府传统职能退出,市场为主体的资源配置方式建立,政府在如何配置公共资源、解决公共问题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职能缺位。
体制上的缺位往往会导致在问题和危机发生的前期缺乏紧急应对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了危机解决的时机。
政府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还表现出缺少专业的信息系统和危机的预警、处理机制。
在我国现有的政府危机管理中,危机处理还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的现有行政设置,缺乏专门的机构和完善的体系,缺乏专业人员和应急运作规则。
因此,为了提高政府在重大突发危机事件中的管理能力,政府有必要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政策体系。
三、政府危机管理中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探讨
1.建立快速、周密的预警机制
预警的危机监测系统是危机管理的第一个环节,严密的监测系统和高度的防范意识,能够迅速识别危机。
当危机出现后,首先就要对可能造成危害的所有因素进行迅速而全面的控制。
政府必须从高层开始,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全面应对危机。
政府在平时还要培养自身及公众的危机意识,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
2.在危机到来时果断采取措施
对于政府来说,政府必须运用所有政府资源开展危机解决工作,尽力恢复社会稳定。
首先,政府应采取一些强制干预的措施。
在解决危机中,政府的积极强制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要对付危机,政府的政策系统必须享有发号施令的权威,并且可以制定和执行带有强制性的政策。
这是由于危机状态下,决策可能会遇到各方面的阻力,任何决策都难以像正常情况下一样容易达成妥协和统一,有时还会出现巨大的分歧。
当然,这种强制干预的措施并不只是由一级政府实行,它还需要各级政府同时进行,由最高级政府进行总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因为这是公民对公共政策需求回应性的提高,中心治理多元化的需要。
同时分权的政府能促使政府管理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转变,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创新精神、更强的责任感、更高的效率。
其次,政府在危机发生后还要寻找危机产生的根源。
一般来说,危机产生后,对社会和公众造成巨大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产生根源的不确定性。
只有找到了危机产生的根源,才能正确地采取措施,并安抚公众的心理情绪,保持社会稳定。
再次,政府要明确应对危机的目标。
当然恢复原有的格局,减少危机产生的影响是最好的目标。
因此,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看,政府要尽可能恢复危机前的社会格局。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必须选择一个能够达到相当高质量的决策。
需要通过一系列决策稳定社会并动员社会参与危机救治。
对社会来说,危机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并由此带来社会心理的脆弱。
所以,政府首先要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保持原有的社会运行轨迹。
3.建立公开、透明的危机处理机制
在现代社会,公共信息与每一个公民的利益直接相关,因而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公共信息又有极强的时间性,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公共信息,稍事耽搁都会对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在危机的处理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是信息及时、准确地发布。
如果政策上的信息流通机制缺失,就会导致没有公共空间进行自由讨论分析对策,以致危机失控。
政府应该主动开放公共空间,收集并提供各种各样的宏观和微观的信息,并且根据需要不断改善信息质量,形成开放的公共舆论空间。
在政府政策信息化的具体做法上,政府可以建立有利于信息流通的公共政策讨论空间。
现代信息社会是一个各种要素高度复杂的、快速变化和高度流动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中,要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提供公共服务,并有效地进行公共事务的管理,光靠政府行政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整个社会的有效合作,充分发挥各种政策行为者的作用,让整个社会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要实现这一目标,建立有利于信息流通的公共政策讨论空间是一个有效的路径。
在这个空间里,让有关公共问题的政务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让各个方面尽可能减少冲突,更好地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关系。
可以说公共政策信息的坦诚和透明,对于建立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从而把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至关重要。
信息的公开、透明还有利于社会的参与和社会的监督。
政府的公共服务应当得到全社会的监督。
公共服务的对象是社会、人民。
建立公开透明的制度才能把政府的公共服务置于社会和人民的监督之中。
而且公共服务既是政府的主要职能,又是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和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
在建设现代开放社会条件下,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事务中有着政府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社会治理结构变革的中坚力量。
强调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公开透明,就是要打破传统体制下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垄断,以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并发挥其重要作用。
4.政府要依法行政,推动政策的法制化
违纪事件状态下的依法行政是以法治国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依法行政正在发展过程中,法律规定还存在一些漏洞,人治行政还有很大的市场,执法监督主要依靠行政权力,这些问题在平时不太明显,但在危机爆发的时候,这些问题都显现出来了。
法治行政优于命令行政,因此,加快法治政府的建立,推进政策的法制是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又一个有效的路径。
这就要求改变过去那种过分依赖行政命令和通知等红头文件来治国,强化立法和司法监督,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法制监督体制,这需要进一步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司法改革。
具体来说,在突发性事件和紧急情况下,政府行使特别权力和处理特殊情况应当有严格的法律依据和法律规范。
它可以使政府依法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依法进入特别程序行使特别权力,以保证突发性事件发生时的社会稳定。
而且,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并进入紧急状态的情况下,尤其需要依法保障公民的权利,防止对公民权利的侵犯。
一般说来,政府在非常状态下的权力比照平时情况有特殊效力,防止政府滥用权力,切实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和公民的安全,迫切需要紧急状态下的法律保障。
因此,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相关立法和法律法规, 既给政府在非常时期采取特别手段提供法律依据,又给政府在非常状态下的行为以法律规范和法律约束。
再者,突发性事件和紧急状态下的依法行政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减少社会恐慌,保障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
5.建立统一、协调的行政体制
建立统一、协调的行政体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
公共服务具有社会性、共同性的特点,需要各级政府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规定统一协调和处理,并且在发生各类突发性事件和遇到各类社会危机时具有法律授予的统一指挥权和协调权,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下,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诸多社会事物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问题。
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府 危机 管理 公共政策 应对 框架 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