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7.docx
- 文档编号:24536776
- 上传时间:2023-05-28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514.05KB
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7.docx
《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7.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7
武清区2018-2019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高三地理试卷
第Ⅰ卷(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
读某区域风向示意图,回答1-2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季节为北半球冬季
B.此时,北冰洋极冰范围最广
C.图中的风主要是来自南太平洋的东南信风
D.图中海洋北部海区洋流为顺时针流向
2.此风能引起洋流运动,图中①②③④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上升流的是( )
A.①海区B.②海区C.③海区D.④海区
下图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3-4题。
3.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4.F为一小岛,1月份小岛西侧
A.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大
B.月平均气温小于0℃,
降水量较大
C.
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小
D.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小
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
“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
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据此回答5~6题。
5.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A.黄淮海平原B.东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渭河平原
6
.该地的气候类型和耕作土壤分别是
A.温带季风气候、黄壤B.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
C.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
读“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数字①的正确内容是
A.降水增加,蒸发减弱B.降水减少,蒸发加强
C.降水增加,蒸发加强D.降水减少,蒸发减弱
8.图中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其中居主导地位的是
A.植被B.水文C.地形D.降水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
读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4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完成9~10题。
9.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覆盖率上升B.年降水量增加
C.河流流量增加D.河流含沙量增加
10.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
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②水库面积增加 ③经济林面积增大 ④灌溉面积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11-13题。
11.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甲—丙—乙
12.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B.水分C.热量D.坡向
13.乙山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下图为亚洲
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A.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15.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洋流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
甲图为某地海陆水循环示意图,乙图为该地M山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6-17题。
16.该区域
①亚热带湿润区②冰川侵蚀强烈③夏季降水多④径流季节变化小
北温带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
17.若甲图M山森林大面积砍伐,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将主要有
①坡面汇流速度加快②水汽输送量减少③地面蒸发量加大④地下径流减少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18、读图3回答第18题
18.结合图3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A.水系的分布特点B.地形的东西差异
C.热带荒漠的分布D.矿产的分布特点
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
读下图,完成19-20题。
19.水的社会循环( )
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 B.加速了水的自然循环
C.对陆地水体有更新作用 D.会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影响
20.污水再生回用( )
A.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B.只适用于城市
C.虽无经济效益但有环境效益 D.彻底改变了水的自然循环
下图根据我国某著名河流下游水文观测站多年观测数据统计绘制而成。
读图,完成21-22题。
我国某著名河流下游日平均流量补给类型结构图
21.图中河流补给类型①②③④依次是( )
A.浅层地下水;永久性积雪冰川融水;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永久性积雪冰川融水;浅层地下水
C.永久性积雪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浅层地下水;雨水
D.雨水;浅层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永久性积雪冰川融水
22.图示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
而当利用率超过40%时,即表明严重缺水,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导致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问题。
据材料完成23-24题。
世界平均
中国平均
河西走廊
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
海河流域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30%
20%
92%
79%
80%
95%
23.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利用量高于世界平均
值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
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
24.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 )
A.降水总量小B.降水年际变化大C.浪费更严重D.水资源需求量大
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读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过A地山脉的走向大致是()
A.东南一西北B.东西
C.东北一西南D.南北
26.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B.地形C.交通D.气候
全球气候变
暖,将会给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据预测,因全
球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
据此回答27-28题
27.读右图“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②滩涂面积减少 ③淹没部分耕地 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28.全球变暖可能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有()
A.中亚地区
热量条件改善,粮食产量增加
B.北冰洋航线开通,巴拿马运河收入减少
C.喜马拉雅山地雪线将上升
D.美国电力需求减少,电力工业发展趋缓
【2016·上海卷】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29.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0.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
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A.日本B.泰国C.智利D.秘鲁
读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完成31~32题。
31.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
A.1963—1972年B.1975—1986年C.1985—1990年D.2000—2010年
32.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就业压力大B.城市人口比重大C.国内人口迁移量大D.人口老龄化严重
读下面两幅人口统计图,回答33-34题。
33、对图甲中A、B、C三国的分析正确的是
A.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30%
B.B国人口死亡率高于C国主要是因为其医疗水平比C国低
C.与B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非洲
D.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7年为5.1‰)相似的是C国
34.分析图乙中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图可以看出
A.A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劳动力不足
B.B国人口问题主要是就业压力大
C.A国人口增长已完成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D.B国15~64岁人口比重大于A国
【2016·上海卷】(八)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
35.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A.东
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36.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省际经济差异变小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大④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4年2月1日以来,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称:
俄罗斯拟恢复征收无子女
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
读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7.俄罗斯欲制定该项政策的目的是解决
A.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B.人口负增长问题
C.移民迁入过多问题
D.就业率低问题
38.以下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俄罗斯最相似的是
A.德国B.美国C.中国D.印度
39.影响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降水B.资源C.气温D.河流
我国劳动力约是美国、欧盟、日本劳动力总和的2倍,因此成为“世界工厂”。
但近些年来外
商开始抱怨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过快,导致生产成本提高。
据此完成
40.近二十年来,我国20-29岁的劳动力数量迅速减少,其原因主要是()
A.人口迁移B.人口老化
C.出生率下降D.死亡率提高
41.若要从农业中释放更多劳动力到工业部门,我国的农业生产必须注重()
A.机械化B.水利化
C.精耕细作D.出口创汇
【2016·全国丙卷】【
2016·新课标3】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l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
42.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43.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4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
读右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49-50题。
45.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A.
①B.②C.③D.④
46.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基本一致的是()
20080812
A.埃及B.中国C.新加坡D.德国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下图回答
47.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48.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下图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
读图,回答
①豫西-天井窑院②东南亚-水屋③北非-碉堡式建筑④北欧-木屋
49.图示传统民居特点形成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下沉式窑院-黄土土质黏重B.②房屋高架-风暴海啸多发
C.③墙厚窗小-炎热干燥光照强D.④顶尖坡陡-森林资源丰富
50.图示传统民居建筑体现
A.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扩散B.地域文化内向含蓄的特点
C.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适应D.地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第二卷简答题(共50分)
51.图一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二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依据所给材料,判断甲地气候类型为气候,乙地气候类型为
气候。
(2分)
(2)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8分)
气候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3)简述甲、
乙两地夏季风的风向及成因的差异。
(6分)
52、城市是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不同。
读“某城市示意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1分)
(1)
从城市功能区看,图中甲功能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用地,A处最有可能形成区。
(2分)
(2)简析B处布局工业区的合理性。
(6分)
(3)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市准备在①、②两地建设卫星城,两卫星城的建设可以缓解主城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哪些问题?
(3分)
53.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8分)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过程,通过分析此图,试写出该过程有哪些特点?
(4分)
(2)该过程中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有哪些?
(2分)
(3)如果你作为农民,可能在待开发土地上发展________、_______等生产。
(2分)
54.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习方式之一。
下图是浙江省某县级城市(图中甲处)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后绘制的区域略图,下表为他们统计的“1991年和2008年图示区域各类用地比重变化(%)”情况。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年份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园地
城镇
陆地
水域
滩涂
未利
用地
1991
48.8
14.74
18.72
0.34
0.21
9.65
7.96
0.35
0.22
2008
41.87
9.89
17.27
0.04
0.03
23.91
6.35
0.63
0.01
(1)简要分析影响甲与乙(乡镇驻地)两城镇规模差异的主要因素。
(4分)
(2)据表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最显著的是什么?
这一变化会对城区热岛效应强度和水循环中主要环节分别带来哪些影响?
(5分
)
(3)考察发现,近年来该区域的黄铜矿资源被大量开采。
请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露天开采对矿区的生态环境主要造成哪些破坏。
(3分)
(4)为解决图示区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考察小组有成员提出可向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劳务输出。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简要说明理由。
(3分)
地理答题纸第二卷简答题(共50分)
51.
(1)气候,气候(2分)
(2)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8分)
气候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3)简述甲、乙两地夏季风的风向及成因的差异。
(6分)
52
(1)用地,区。
(2分)
(2)简析B处布局工业区的合理性。
(6分)
(3)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市准备在①、②两地建设卫星城,
两卫星城的建设可以缓解主城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哪些问题?
(3分)
53
(1)过程,通过分析此图,试写出该过程有哪些特点?
(4分)
(2)该过程中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有哪些?
(2分)
(3)________、_______等生产。
(2分)
54.
(1)简要分析影响甲与乙(乡镇驻地)两城镇规模差异的主要因素。
(4分)
(2)据表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最显著的是什么?
这一变化会对城区热岛效应强度和水循环中主要环节分别带来哪些影响?
(5分)
(3)考察发现,近年来该区域的黄铜矿资源被大量开采。
请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露天开采对矿区的生态环境主要造成哪些破坏。
(3分)
(4)为解决图示区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考察小组有成员提出可向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劳务输出。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简要说明理由。
(3分)
地理答案一月考
DBCAC
DBAAB
ACCAB
CACDA
BCCDD
AACAB
CDDDA
BBACC
AACDC
BDCCC
51、
(1)每空一分
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2)每点二分
降水季节变化大;
夏季高温多雨;
甲地终年高温或者乙地气温年较差大;
甲地雨季短或者乙地雨季长
(3)每点三分
甲地,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乙地,东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52、
(1)每点一分
住宅;商业
(2)每点两分
B处位于河流下游,水源充足,避免污染城区水质;
城市外围,地价低;
铁路沿
线,交通便利
(3)每点一分,任意三点得三分
住房紧张,交通拥堵,污染加剧,停车困难,热岛效应
53、每点一分
(1)城市化;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大量占用耕地,农业用地减少;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生物多样性减少
54、每点一分
(1
)甲处地形平坦开阔;位于河流入海口;`且有铁路经过,交通更便利;为该地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2)城镇用地比例大幅上升;农业用地、林草地等比例下降;地表径流上升;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3)植被破坏;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
(4)同意;为长三角提供充足劳动力;为该地区人们赚取劳务输出费;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
不同意;加剧上海等城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使该区人口
流失,不利于经济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 地理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