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4520768
- 上传时间:2023-05-28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9.60KB
戊戌变法教案.docx
《戊戌变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戊戌变法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戊戌变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康、梁的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作;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
2、能力方面:
(1)通过揭示19世纪末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与发展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讨论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维新派等改革派思想比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历史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科学地评价认识戊戌变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以康、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
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对维新变法从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继而成为社会改良实践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
这一演变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必然产物。
反映了历史进步的趋势。
(3)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4、学法指导方面:
(1)通过分析认识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是中国迫害代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
训练学生运用历史思维看待历史现象的方法。
(2)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及分析百日维新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教材中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历史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康、梁的维新思想是重点。
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当时中国人向先进的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
其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之精华,继承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
其产生发展表明中国的思想领域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也说明在中国危亡之际,爱国知识分子挺身而出,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
学习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变化,也能了解到康、梁等人崇高的爱国救国意识和品质,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塑造。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是重点。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中国的思想领域基本上是封建的儒家思想一统天下。
虽然有洋务思想和早期的维新思想,但前者的核心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后者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未付诸实践。
而维新派同封建势力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的大启蒙。
它使世人进一步了解了资本主义,认识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民权思想对以后的影响很大,因此这次论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3)百日维新是重点。
这是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奔走呼号,努力奋争的最终结果。
改革内容虽与最初提出的要求相去甚远,但还是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变法虽然失败,但其进步性、积极作用不可抹煞。
了解它,可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曲折复杂性可以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4)戊戌变法的评价是重点。
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实是求是的评价,是历史学科教学的目的之一。
在理解认识本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对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事件内在联系是很有帮助的。
2、难点分析:
(1)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难点。
学生掌握的史实有限,很难理解康有为在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为什么要利用孔子,利用儒家思想。
授课时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启发诱导,在适当补充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得出正确的认识。
(2)戊戌变法的评价及对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的认识是难点。
戊戌变法的评价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
而这恰恰是学生的弱点。
因此,一说评价,往往就事论事,难以从宏观上,整体上认识把握。
需要教师向学生讲清楚,戊戌变法的概念,或给学生以思路提示。
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表现,学生容易把阶级(阶层)与个人混为一谈,认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谭嗣同等人不怕流血牺牲的勇敢献身性是相矛盾的。
这需要教师在帮助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时强调阶级与个人的关系不同。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维新派同封建顽固派势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百日维新、戊戌政变与变法失败的原因。
2、能力方面:
①通过揭示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与发展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维新派等改革派思想比较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科学地评价认识戊戌变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认识康、梁维新思想的产生发展,是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必然结果,训练学生运用历史思维看待历史现象的方法。
2、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及分析百日维新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3、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教材中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历史材料的方法。
4、通过引导学生划出戊戌变法的图示,训练学生用图示反映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发展演变过程的方法。
(三)态度、情感、价值观
1、通过对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
2、通过对维新变法从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继而成为社会改良实践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
这一演变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必然产生,是在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必然产物,反映了历史进步的趋势。
3、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戊戌变法的背景、康梁维新思想及理论著作。
《应诏统筹全局折》。
戊戌变法内容、历史意义和教训。
2、难点:
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特点,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示例]
导言一:
讲述式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们也一直在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法。
前面我们学习的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兴起的洋务运动就是如此,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洋务运动也随着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而成明日黄花。
这就证明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不能完成这一任务。
那么,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又如何呢?
他们掀起了戊戌变法。
自然导入新课。
导言二:
对比式
同学们都知道,近代日本也曾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他是通过什么改革后才走上富强之路的?
(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近代中国也面临同样的局面,中国资产阶级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又怎样呢?
(向日本和西方学习,掀起了救国的戊戌变法),那么康梁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为什么与日本的结果不同呢?
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新课。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子目一:
戊戌变法的背景
(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概括问题阅读思考)
〖导学引思题〗
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
他们为什么能掀起戊戌变法?
〖思维提示〗
运用经济决定政治这一原理分析,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必然掀起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运动,同时应注意从时局、经济、阶级、思想等方面全面综合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
〖归纳点拨〗
学生根据课文阅读、归纳要点,填写空格,教师用课件演示背景结构,学生回答,逐项展出。
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开展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 巨额赔款 扩充税源 放宽办厂 有利民资发展 壮大民资力量
阶级基础
经济基础
资本输出 进一步瓦解 促进劳动力商品市场
早期维新思想 康梁维新思想 思想基础
要求学生根据结构图示总结变法的必要性(原因),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时归纳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的各方面表现,明确维新变法的可能性(条件),包括经济、阶级和思想方面,揭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关系,然后从思想条件方面引出下一目康梁的维新思想。
子目二:
康梁的维新思想
〖导学引思题〗
1、康梁的维新思想是怎样产生的?
它与早期维新思想是怎样的关系?
2、康梁维新思想的内容、特点有哪些?
他们又是怎样宣传的?
〖思维提示〗
1、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难点。
学生掌握的史实有限,很难理解康有为在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为什么要利用孔子,利用儒家思想。
授课时需要教师精心设问启发诱导,在适当补充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得出正确的认识。
2、关于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运用对比法分析其内容的差异,应注意从两者的阶级本质出发,抓住论战的核心是“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进而分析,论战实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讨论点拨〗
(教师根据导学引思题,引导学生讨论,步步深入,揭示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内容、特点)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除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相关外,还与思想自身演变继承有关。
康、梁的思想就是在继承了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早期维新思想的情况又怎样呢?
(在教师指导下讨论,使学生了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帮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但对洋务运动的反思和否定,为康梁维新思想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
2、随着外国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也在发展。
并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思想。
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把大家回答的内容整理一下。
1、主张在中国设立议院,召开国会,变封建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
2、主张鼓励发展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
3、主张兴办新式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4、废除科举制,改变官制。
)
3、以上主张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那么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是什么?
(使国家强大,同时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由此可见,康、梁维新思想具有强烈的鲜明的进步性和爱国情。
)
4、康、梁是如何阐述其维新变法思想的呢?
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创办的学校名称、理论代表作名称及地位作用,再请一位同学把康有为理论代表作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下,指出其思想特点。
②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为什么具有这一特点?
为什么宣传维新变法时要把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在一起呢?
(为便于开阔思路,补充有关康有为的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受到严格的儒家教育,到香港游历,思想发生变化的文字材料,总结、归纳学生的讨论内容)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作。
是戊戌变法的理论著作,其特点是“托古改制”,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当时古文经学是儒家的正统,是中国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础,是变法的最大障碍。
他敢于否定,宣布其是“伪经”,是假货,这是对恪守祖训不可变的封建传统理论的尖锐批判。
他把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打着孔子这个旗号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理论根据。
这个特点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和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思想上包含的浓厚的封建色彩。
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这样做就易于为世人所接受,又便于当权者,特别是皇帝的接受。
这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不敢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然后教师归纳分析,用课件展示下列表格。
历史根源:
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后,孔子被历代王奉为至圣先师,宋明以来所赐封号更是无以复加。
思想根源: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过严格的封建教育,奉孔子为圣贤。
社会现状:
传统的儒家思想在封建统治者提倡下,盛行于世,以孔子所述为依据,为是非标准。
策略考虑:
减少封建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力。
〖归纳点拨〗
(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插图,总结途径,落实主要的知识点,如《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会,《变法通议》,学生可朗读主要内容,再归纳宣传方式途径,然后教师用课件展示表格。
为了更好地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维新派通过什么途径,采取哪些具体行动宣传呢?
①著书立说——《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②编创报刊——《时务报》(上海)、《中外纪闻》(北京)、《国闻报》(天津)
③办校讲学——万木草堂(广州)、时务学堂(长沙)
④上书言事——公车上书(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⑤建立团体——强学会(北京)、保国会(北京、上海……)
⑥舌战顽敌——变法,兴民权,君主立宪,倡西学,改革教育。
〖讨论点拨〗
关于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教师提问:
维新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既有面对面的交锋,又有通过发表文章,写著作进行思想观点、政治主张的辩论,较量。
那么,维新派与封建顽固派又是怎样论战的?
这论战又有何影响呢?
(学生根据问题讨论,教师点拨回答:
①关于主要内容强调中心问题是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制②指出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③关于意义。
强调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客观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手段)
子目三:
百日维新
〖导学引思题〗
为什么把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除了思想舆论准备外,还应该需要什么条件呢?
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又有何影响?
〖思维提示〗
1、关于变法的准备工作,除了前面所学的思想舆论准备外,还可引导学生从当时社会状况的需要,皇帝的支持,维新派的改良方案和自身组织上来分析。
2、关于变法内容和意义,可用表格从除旧与布新来进行对比分析。
〖讨论点拨〗
1、教师根据导学引思题,按思维提示的思路,引导学生讨论,揭示百日维新的背景。
①变法前的中国局势怎样?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列强掀起一股瓜分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危机,故变法迫在眉捷。
)
②光绪皇帝为什么会支持变法?
学生自由讨论,答案无定式,教师重在引导思路,可补充帝后之间的矛盾,希望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
③为什么《应诏统筹全局折》是变法的施政纲领
(它表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全部要求,提出了变法的具体方案)
④保国会是一个怎样的组织。
(引导学生从宗旨、组织机构、性质、意义上分析保国会,指出其是维新派变法的组织准备。
2、根据导学引思题,学生阅读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对变法诏书的评价,教师用课件展示表格,学生归纳要点逐项填空,再比较分析。
戊戌变法法令及评价
除 旧
布 新
作 用
局限性
政治
取消闲散重选机构,裁汰冗员,废 除旗人寄生特权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没有涉及论战中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经济
裁撤驿站
设铁路矿物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工商业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设立邮政局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军事
裁撤绿营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
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文化教育
废除八股取士
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
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培养维新人才
(点评)变法诏书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因此,这次变法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了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但是,新政内容没有涉及到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表明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思想落后。
子目四:
戊戌政变
(过渡)戊戌变法为减轻变法阻力,没有涉及君主立宪等核心内容,即使如此,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也决不放过。
(教师提出问题,用课件展示,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
〖导学引思题〗
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为什么要发动戊戌政变?
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
〖思维提示〗
用归纳法指导学生归纳其过程,可用辛酉政变和戊戌政变比较来分析其性质:
相同的地方都是宫廷政变,但也有根本不同之处:
前者是内部斗争,后者已带有阶级斗争的性质了。
〖讨论点拨〗
教师根据导学引思题,引导学生讨论,步步深入。
1、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为何要发动政变?
(帝后之争,新政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2、封建顽固势力策划政变,采取了哪些手段?
(加强控制军政实权,旧官僚阻挠地方变法,囚禁光绪帝、逮捕杀害维新派人士。
3、戊戌政变说明了什么?
(中国封建势力虽然腐朽,但作为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政治势力,依然凶狠强大,腐朽反动的势力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变法不能寄希望于腐朽势力的让步而取得成功)
(注意)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戊戌政变仅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导致其妥协,走改良道路。
子目五: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教师提出问题,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
〖导学引思题〗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它有哪些积极作用和历史教训。
〖思维提示〗
指导学生从变法的背景、目的、过程等方面来讨论归纳其积极作用,从失败原因来分析其历史教训。
(教师根据导学引思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步步深入,揭示其历史意义和教训)
1、从其承担的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和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来指导分析,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性质。
2、引导对戊戌变法进行讨论评价。
(1)有哪些积极作用?
(强调进步性、爱国性)进步性——无论是政治主张,还是改良实践,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爱国性——挽救民族危亡本身就是爱国。
救国是爱国的最集中的体现。
为了救国,为了警醒世人,谭嗣同等人甘愿为变法献身。
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提出了全面进行资产阶级改革方案,是谋求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必要步骤,也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做了下面准备和留下了反面的教训。
(2)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软弱、采取改良办法,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等。
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必须广泛发展群众。
)
3、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知识网络〗
〖拓展延伸〗
[例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
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
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摘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自台湾事(即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陈涉辗耕陇上,伏莽遭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摘自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及其理论依据,并指出维新派对农民阶级和帝国主义各持什么态度。
(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维新派运动的根本缺陷?
(3)试评述材料四的观点。
解析:
本题从康有为的上书和胡适日记的部分史料来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思想理论来源和失败主要原因的判断分析综合能力。
第
(1)
(2)问要综合分析材料一、二、三的内容,根据材料提供信息分析。
第(3)问要结合教材内容,指出戊戌变法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戊戌政变只是直接原因而已,从而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答案:
(1)政治主张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理论依据:
三权分立学说;态度:
利用变法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帝国主义支持。
(2) 不敢触动封建统治基础,不必发动人民群众,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3) 不正确。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的软弱性,其实行的改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行不通,不可能使中国富强。
[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
“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力为界。
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一人所工,能给百日食。
”“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
”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藉以自存也。
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之差别限界而无之。
”
——摘自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材料三“生产之要素三:
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
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
……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
”(对外资)“欢迎与反对,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新……苟政府财政之基础固,而所以运用之者适其宜,则外资之必不是为国疾明矣。
”(外资)“用之于生产者,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之于不生产的,势必蒙外资之害。
”
——摘自梁启超《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辨》
请回答:
①在上述材料中梁启超提出了哪些经验?
②简析梁启超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因素。
③简要评价梁启超经济思想的积极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分析能力,第①问可直接概括材料,第②问要结合背景分析,第③问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注意维新思想中有关经济的内容对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答案:
①发展工业,以工立国;发展商业;引进外资用于发展生产。
②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早期维新派发展普业,保护本国经济的思想;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③符合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富强,有利于抑制外国的经济侵略,是爱国进步思想。
4、当堂检测反馈
一、选择题
1、(2003年全国高考文综卷)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发布诏令有:
A、裁撤部分中央机构 B、设立议院 C、制定宪法 D、设立制度局主持新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其中BCD三项都是在百日维新前维新派提出的政治主张,但在实际变法的过程中,并未得到实现。
答案:
A
2、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共同主张是
①创办新式学校②建设海军③鼓励建厂开矿④实行君主立宪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派与洋务派主张的异同,应注意两者阶级本质的对立,但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答案:
B
3、(2001年高考广东、河南大综合卷)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梁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变法维新,其主要贡献是
A、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C、明确了以“中体西用”为思想指导方针 D、宣传西方民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戊戌变法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