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复习.docx
- 文档编号:24520376
- 上传时间:2023-05-28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60.48KB
外科学复习.docx
《外科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学复习.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科学复习
绪论
兽医外科学主要内容:
外科感染,损伤,风湿病,关节病与骨折,皮肤病,眼病,疝,泌尿道疾病,跛行诊断,肢蹄病,头颈胸腹腔外科,肿瘤,直肠及肛门病。
临床常见外科病:
小动物:
皮肤病,牙病,耳病,眼病,疝,髋关节发育不良,骨折,脱臼,椎骨病,外伤,肿瘤等。
大动物疾病:
奶牛肢蹄病,赛马运动系统疾病,疝等。
兽医外科学的发展:
家畜外科学到兽医外科学,分成大动物外科(赛马、奶牛);小动物外科学(伴侣动物、经济动物等)。
动物主人的观念:
经济第一,对待生命。
对兽医的要求:
减少经济损失,高技术。
服务:
质量、态度。
关键:
职业道德、技术、服务。
临床诊疗对象:
包括犬、猫、马属动物、奶牛、鹿、飞禽、龟等。
服务质量:
要求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大大提高。
诊断设备:
应用更广泛,例如:
高频X光机、CR仪、DR仪、彩色B超仪、临床多项监控仪、CT与核磁仪,细菌、真菌、病毒分离培养,皮肤病原微生物检查等。
知识水平:
广而专,基础知识要扎实。
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
解剖知识,组织结构;手术知识;病理学知识;如何用药,剂量;新药的使用与作用;微生物知识;寄生虫分析与检查;临床护理;临床营养与食物疗法;与动物主人间的沟通;必要的法律知识;其他。
第一章损伤
损伤(trauma):
由各种不同外界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组织器官产生解剖结构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的病理现象。
损伤分类:
1、按组织和器官性质分类:
①软部组织损伤:
根据皮肤及粘膜的完整性是否受到破坏又分为软部组织开放性损伤和软部组织非开放性损伤;②硬部织损伤。
2、按损伤的病因分类:
机械性损伤;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
一、开放性损伤——创伤
创伤:
创伤是因锐性外力或强烈的钝性外力作用于机体组织或器官,是受伤部皮肤或粘膜出现伤口及深在组织与外界通道的机械性损伤。
创伤组成:
创缘、创口、创壁、创底、创腔、创围。
创缘:
皮肤或黏膜极其下的疏松结缔组织;
创口:
创缘之间的间隙;
创壁:
由受伤的肌肉、筋膜及位于期间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创底:
创伤的最深部分,根据创伤的深浅和局部解剖特点,创底可由各种组织构成;
创腔:
创壁之间的间隙,管状创腔称为创道;
创围:
围绕创口周围的皮肤或黏膜。
创伤分类:
①按伤后经过时间分:
新鲜创;陈旧创。
②按创伤有无感染分:
无菌创;污染创,感染创。
③按致伤物的性状分:
刺创;切创;砍创;挫创;裂创;压创;搔创;缚创;咬创;毒创;复合创;火器创。
第一期愈合:
条件:
创内无异物、坏死灶等,组织仍有生活能力,失活组织较少,无感染。
特点:
创缘、创壁整齐,无肉眼可见的组织间隙,炎症反应较轻微。
无菌手术创、及时清创的新鲜污染创,取此期愈合。
过程:
从伤口出血停止时开始,伤口内血液、血浆、纤维蛋白及白细胞将伤口粘合;刺激创壁组织,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渗出浆液白细胞游出,吞噬、溶解和搬运,创腔净化;1~2d后创内有结缔组织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以新生的肉芽组织将创缘连接起来,同时创缘上皮细胞增生,逐渐覆盖创口。
新生的肉芽组织逐渐转变为纤维性结缔组织,需时6~7d,所以无菌手术创切口可在术后7d左右拆线。
2~3周后完全愈合。
仅留下线状疤痕,有时甚至不留疤痕。
第二期愈合:
特点:
伤口增生多量肉芽组织充填创腔,然后形成疤痕组织被覆上皮组织而治愈。
条件:
伤口大,伴有组织缺损,创缘及创壁不整,伤口内有血液凝块。
细菌感染、异物、坏死组织以及由于炎性产物、代谢障碍,致使组织丧失第一期愈合能力。
愈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炎性净化阶段,组织修复阶段两个阶段不能截然分开,是由一个阶段逐渐过渡到另一个阶段,而在表现形式上各有其侧重特点。
炎性净化阶段:
通过炎性反应达到创伤的自家净化。
临床表现:
创伤部发炎、肿胀、增温、疼痛,随后创内坏死组织液化,形成脓汁,从伤口流出。
特点:
各种动物不尽相同。
马和狗以浆液性渗出为主,液化过程完全,胶原膨胀明显,清除坏死组织迅速,但易引起吸收中毒。
牛、羊、猪以浆液一纤维素性渗出为主,液化过程较弱,是通过形成化脓性分离线使坏死组织脱离,净化过程慢,但不易引起吸收性中毒。
组织修复阶段:
核心是由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构成的肉芽组织的新生。
肉芽组织成熟:
约在伤后5~6d,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开始产生胶原纤维,2周左右形成最旺盛,后逐慢,3周后增生很少,此时成纤维细胞转化为长梭形的纤维细胞。
与此同时,肉芽组织中大量毛细血管闭合、退化、消失,只留下部分毛细血管及细小的动脉和静脉营养该处。
至此肉芽组织逐渐成熟为——纤维组织疤痕(灰白色、硬韧)。
健康肉芽组织呈红色,较坚实,表面湿润,呈颗粒状并附有很少的一层黏稠、灰白色脓性物,对肉芽组织起保护作用。
肉芽组织开始生长的同时,创缘的上皮组织增殖,由周围向中心逐渐生长新生的上皮,当肉芽组织增生高达皮肤面时,新生的上皮再生完成,覆盖创面而愈合。
当创面较大,由创缘生长的上皮不足以覆盖整个创面时,则以疤痕形成而告终。
如此可能引起伤部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愈合的疤痕组织无毛囊、汗腺和皮脂腺。
创伤在愈合过程中,可看到皮肤的缺损面有缩小现象,创面发生迅速缩小过程,称之为创伤收缩。
痂皮下愈合:
表皮损伤,伤面浅在并有少量出血,以后血液或渗出的浆液逐渐干燥而结成痂皮,覆盖在伤的表面,痂皮下损伤的边缘再生表皮而治愈。
若感染细菌时,于痂皮下化脓取第二期愈合。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①创伤感染;②创内存有异物或坏死组织;③受伤部血液循环不良;④受伤部不安静;⑤处理创伤不合理;⑥机体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作用:
维生素A,上皮细胞;维生素B,神经纤维的再生;维生素C,细胞间质和胶原纤维的形成障碍,毛细血管的脆弱性增加;维生素K,凝血酶原的浓度降低,血液凝固缓慢,影响创伤愈合时间。
创伤的检查方法:
1、一般检查:
①问诊;②检查体温、呼吸、脉搏,观察可视黏膜颜色和病畜的精神状态。
③检查受伤部位和救治情况以及四肢的机能障碍等。
2、创伤外部检查:
按由外向内的顺序,先视诊然后触诊。
3、创伤内部检查:
遵守无菌规则。
必要时可用消毒的探针、硬质胶管等,或用戴消毒乳胶手套的手指进行创底检查。
可进行酸碱度测定、脓汁及血液检查。
创面可作按压标本的细胞学检查。
创伤治疗的一般原则:
①抗休克;②防治感染③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衡;④消除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⑤加强饲养管理。
创伤治疗的基本方法:
①清洁创围;②清洗创面;③手术清创;④创伤用药;⑤创伤缝合法。
⑥创伤引流法;⑦创伤包扎法;⑧全身性疗法。
创伤缝合法:
根据创伤情况可分为初期缝合、延期缝合和肉芽创缝合。
初期缝合:
对受伤后数小时的清洁创或经彻底外科处理的新鲜污染创施行缝合。
适合的创伤条件:
创伤无严重污染,创缘及创壁完整,且具有生活力,创内无较大的出血和较大的血凝块,缝合时创缘不致因牵引而过分紧张,且不妨碍局部的血液循环等。
方式:
密闭缝合和部分缝合。
延期缝合:
经初期缝合的创伤如出现剧烈疼痛、肿胀显著,甚至体温升高时,说明已出现创伤感染,应及时部分或全部拆线,进行开放疗法。
先用药物治疗3~5d,无创伤感染后,再施行缝合。
肉芽创缝合:
又叫二次缝合,适合于肉芽创,创内应无坏死组织,肉芽组织呈红色平整颗粒状,肉芽组织上被覆的少量脓汁内无厌氧菌存在。
对肉芽创经适当外科处理后,根据创伤的状况施行接近缝合或密闭缝合。
创伤引流法:
常用引流疗法以纱布条引流最为常用,多用于深在化脓感染创的炎性净化阶段。
也常用胶管、塑料管做被动引流。
二、软组织的非开放性损伤
软组织的非开放性损伤:
指由于钝性外力的撞击、挤压、跌倒等而致伤,伤部的皮肤和黏膜保持完整,而有深部组织的损伤。
常见有挫伤、血肿和淋巴外渗。
1、挫伤:
机体在钝性外力直接作用下,引起组织的非开放性损伤。
1)分类与症状
皮下组织挫伤:
皮下组织小血管破裂。
常发生局限性的点状出血或溢血。
挫伤部皮肤初期呈黑红色,逐渐变成紫色、黄色后恢复正常。
皮下裂伤:
皮肤完整,皮下组织与皮肤发生剥离,常有血液和渗出液等积聚皮下。
皮下深部组织挫伤:
①肌肉的挫伤:
轻度:
发生瘀血或出血;重度:
肌肉常发生坏死。
挫伤部肌肉软化呈泥样,治愈后形成瘢痕,常引起局部组织的机能障碍。
不能起立长时间趴卧后,压迫挫伤部的皮肤和肌肉,渐渐地皮肤也发生损伤,进而形成湿性坏疽。
②神经的挫伤:
末梢神经损伤后,所支配的区域发生感觉和运动麻痹,肌肉呈渐进性萎缩。
脊髓发生挫伤时,因受挫伤的部位不同可发生呼吸麻痹、后躯麻痹、尿失禁等症状。
③腱的挫伤:
多由过度的运动、腱的剧烈的伸展使一束腱纤维发生断裂或分离,多见于马的屈肌腱。
④关节的挫伤:
详见关节疾病。
⑤骨的挫伤:
见于骨膜的局限性损伤。
局部肿胀、有压痛,易形成骨赘。
⑥滑液囊的挫伤:
常形成滑液囊炎,滑液大量渗出,局部显著肿胀,初期热痛明显,形成慢性炎症后,呈无痛的水样潴留。
2)治疗
原则:
制止溢血和渗出,促进炎性产物的吸收,镇痛消炎,防止感染,加速组织的修复能力。
①受到强力外力的挫伤时要注意全身状态的变化。
②冷疗和热疗③.刺激疗法:
炎症慢性化时可进行刺激疗法。
涂氨擦剂(氨:
蓖麻油1:
4),樟脑酒精或5%鱼石脂软膏、复方醋酸铅散,用中药山栀子粉加淀粉或面粉,以黄酒调成糊状外敷。
2、血肿:
由于各种外力作用,导致血管破裂,溢出的部分血液分离周围组织,形成充满血液的腔洞。
1)病因:
①软组织非开放性损伤.;②骨折、刺创、火器创。
发生部位:
犬、猫可发生在耳部、颈部、胸前和腹部等。
可发生于皮下、筋膜下、肌间、骨膜下及浆膜下。
根据损伤的血管分类:
动脉性血肿、静脉性血肿和混合性血肿。
2)症状:
①肿胀迅速,明显波动感或饱满有弹性。
4~5d后肿胀周围坚实,有捻发音,中央部有波动,局部增温。
②穿刺时可排出血液。
③有时见局部淋巴结肿大和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④血肿感染可形成脓肿。
3)治疗:
①患部涂碘酊,装压迫绷带。
②经4~5d后,穿刺或切开血肿,排除积血或凝血块和挫灭组织,如发现继续出血,可行结扎止血。
③清理创腔后,再行缝合创口或开放疗法。
3、淋巴外渗:
在钝性外力作用下,由于淋巴管断裂,致使淋巴液聚积组织内的一种非开放性损伤。
1)病因:
钝性外力在动物体上强行滑擦,致使皮肤或筋膜与其下部组织发生分离,淋巴管发生断裂。
2)症状:
①发生缓慢,一般于伤后3~4d出现肿胀,并逐渐增大,有明显的界限,呈明显的波动感,皮肤不紧张,炎症反应轻微。
②穿刺液为橙黄色稍透明的液体,或其内混有少量的血液。
时间较久,析出纤维素块,如囊壁有结缔组织增生,则呈明显的坚实感。
3)治疗:
①首先使动物安静。
②较小的淋巴外渗:
注射器,波动明显部位,抽出淋巴液,注入95%酒精或酒精福尔马林液(95%酒精100ml,福尔马林1ml,碘酊数滴,混合备用),停留片刻,将其抽出。
一次无效,可行第二次注入。
③较大的淋巴外渗:
切开排出淋巴液及纤维素,用酒精福尔马林液冲洗,并将浸有上述药液的纱布填塞于腔内作假缝合。
当淋巴管完全闭塞后,按创伤治疗。
治疗时应注意:
长时间冷敷能使皮肤发生坏死;温热、刺激剂和按摩疗法,均可促进淋巴液流出和破坏已形成的淋巴栓塞,都不宜应用。
三、物理化学损伤
1、烧伤:
由于高温(火焰、热液、蒸汽)作用于组织,且超过组织细胞所耐受的温度,是细胞内的蛋白质(包括酶)发生变形而引起的热损伤(热液所引起的又称为烫伤)。
1)确定烧伤深度
一度烧伤:
表皮层被损伤,局部有轻微热、肿、疼。
一般7d左右自愈,不留疤痕。
二度烧伤:
伤达真皮的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称浅二度烧伤;伤达真皮深层,有皮肤的附件残留,称深二度烧伤。
临床表现:
伤面被毛烧光,或留有短毛,表皮易脱落。
局部血浆大量渗出,积聚于表皮与真皮之间,呈现水疱或带痛性水肿。
深二度伤面有皮岛出现,逐渐扩大而愈合。
浅二度伤面多不留疤痕,深二度伤面常留有轻度疤痕
三度烧伤:
皮肤全层或深层肌膜、肌肉和骨组织受伤。
临床表现:
伤面焦痂状,无痛,皮温降低。
经1~2周伤面溃烂、脱落,露出高低不平、被覆肉芽组织的伤面,易感染,老化后形成严重疤痕。
小面积三度创面可自行修复,伤面较大时需行皮肤移植术。
2)确定烧伤面积:
临床上常采用估计法和测量法。
也可用单耳估计法,马单耳外表面积占全身总面积的0.4%,以此来估计烧伤面积。
3)确定烧伤程度
轻度烧伤:
一、二度烧伤面积在10%以内;三度烧伤面积在3%以内;烧伤总面积在10%以内,其中三度不超过2%。
中度烧伤:
一、二度烧伤面积在11%~30%;三度烧伤面积在4%~5%;烧伤总面积为11%~20%,其中三度烧伤面积不超过4%。
重度烧伤:
一、二度烧伤面积31%~50%;三度烧伤面积6%~10%;烧伤总面积21%~50%,其中三度烧伤面积不超过6%;头部、受鞍部、四肢关节等部位发生三度烧伤,呼吸道烧伤并伴有重度休克等并发症者,均为重度烧伤。
特重烧伤:
烧伤面积在50%以上;三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上。
4)治疗:
1.现场急救:
立即灭火和清除畜体上的致伤物质,同时防止动物啃咬伤部。
2.防治休克:
①尽量使动物安静,注意保温。
早期肌注氯丙嗪、皮下注射杜冷丁、吗啡,或静注0.25%盐酸普鲁卡因液1ml/kgbw。
②维护心脏功能,静注强尔心、安钠咖等。
③尽量经口补充水分,在水中加适量食盐和碳酸氢钠,以减少输液量;如动物不能饮水,可经静脉补充大量的液体,其数量可根据临床和血液化验决定。
中度以上的烧伤后第一天输液总量为:
每烧伤面积1%按2ml/kgbw计算,输入液最好是胶体液和晶体液各半。
伤后第一个8h应输入一天总量的一半,第2d输入第1d总量的一半即可。
以后输液量依全身状态而定,不需大剂量输液。
伤后若有毒血症可疑时,应输入5%碳酸氢钠液,同时应用大剂量的抗生素,以控制伤面感染。
3.处理伤面:
①先用生理盐水、0.1%新洁尔灭液清洗创面(眼部烧伤用2~3%硼酸水洗眼)。
②一度烧伤不必用药,保持伤面干燥即可自愈。
③二度烧伤:
伤面用5~10%高锰酸钾液或3%紫药水涂布,使伤面形成痂皮,防止细菌侵入。
在脱痂时,可用2%食盐水内加0.1%新洁尔灭液,进行湿敷,促进脱痂,也可涂布油膏类药物,如紫草膏、磺胺乳剂、消毒过的菜油等,也有利于脱痂。
脱痂后的伤面,每天涂布烧伤膏剂,促进肉芽组织和上皮的生长。
④三度烧伤:
伤面按二度烧伤处理,保持干燥,防止感染,经1~2周当焦痂脱落时,及时剪除坏死的焦痂,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同时涂布药膏。
常用的膏剂有:
紫草膏:
紫草、当归、白芷、忍冬藤各50g,白蜡35g,冰片10g,香油(或其他植物油)500g。
制法是先将香油加热至130℃,加入前4味药,待药炸焦,白芷变焦黄时,滤除药渣。
向滤液中加入白蜡,溶化后候温,最后加入冰片,搅匀备用。
大黄地榆膏:
大黄、地榆等量,再加入少量冰片、黄连,共研为极细末,香油调匀。
蜂鱼膏:
新鲜蜂蜜70g,鱼肝油50ml,普鲁卡因2g。
制法是先将普鲁卡因粉加入鱼肝油中,充分搅拌,最后加入蜂蜜搅匀。
烧伤膏:
大黄、地榆炭、五倍子、赤石脂、炉甘石(水飞)各250g,冰片25g,香油(或其他植物油)2500g,蜂蜡250~300g。
制法是先将香油和蜂蜡放在一起加热溶化至沸点,候温至50~60℃时,再将上述各药研为极细末加入油内搅匀,装瓶备用。
4.控制感染和败血症:
早期大剂量应用青霉素和链霉素,也可选用广谱抗生素或做药敏试验。
及时的伤面处理是预防败血病的重要措施,如发生败血病,应进行全身疗法。
5.护理:
动物应放在清洁干燥的厩舍内,防止伤部摩擦和压迫。
经常给予饮水,不能采食时应人工补饲。
夏季防蚊蝇,冬季要保暖。
四、损伤并发症
1、溃疡:
皮肤或黏膜上经久不愈合的病理性肉芽创称为溃疡(ulcer)。
1)病因:
①导致局部神经营养紊乱和血液循环、物质代谢受到破坏,局部组织的抵抗力和再生能力降低的任何因素,可使任何创口变成溃疡。
②溃疡与正常愈合过程伤口的主要不同点是创口的营养状态。
2)分类、症状及治疗:
1.单纯性溃疡:
溃疡表面被覆蔷薇红色、颗粒均匀的健康肉芽。
肉芽表面覆有少量黏稠黄白色的脓性分泌物,新形成的幼嫩上皮呈淡红色或淡紫色。
治疗:
处理溃疡面时必须细致,防止粗暴。
禁止使用对细胞有强烈破坏作用的防腐剂。
使用加2%~4%水杨酸的锌软膏、鱼肝油软膏等。
加速上皮的形成
2.炎症性溃疡:
①临床常见。
长期受到机械性、理化性物质的刺激及生理性分泌物和排泄物的作用,以及脓汁和腐败性液体潴留的结果。
②呈明显的炎性浸润。
肉芽组织呈鲜红色,有时因脂肪变性而呈微黄色。
表面被覆大量脓性分泌物,周围肿胀,触诊疼痛。
治疗:
①首先除去病因,局部禁止使用有刺激性的防腐剂。
②切开创囊排净脓汁。
③用青霉素盐酸普鲁卡因液封闭。
④用浸有20%硫酸镁或硫酸钠溶液的纱布覆于创面。
3.坏疽性溃疡:
冻伤、湿性坏疽及不正确烧烙后,组织进行性坏死和很快形成溃疡是其特征。
常伴发明显全身症状。
治疗:
采取全身和局部并重的综合性治疗措施。
全身治疗的目的:
防止中毒和败血症的发生。
局部治疗:
早期剪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
4.水肿性溃疡:
常发生于心弱的动物及局部静脉血液循环被破坏的部位。
肉芽苍白脆弱呈淡灰白色,且有明显的水肿。
溃疡周围组织水肿,无上皮形成。
治疗:
主要应消除病因。
局部可涂鱼肝油、植物油或包扎血液绷带、鱼肝油绷带等。
禁用刺激性强的防腐剂。
应用强心剂,改善病畜的饲养管理。
5.蕈状溃疡:
常发生于四肢末端有活动肌腱通过部位的创伤。
局部出现高出于皮肤表面、大小不同、凸凹不平的蕈状突起。
肉芽呈紫红色,被覆少量脓性分泌物且易出血。
上皮生长缓慢,周围组织呈炎性浸润。
治疗:
①剪或切除赘生的蕈状肉芽组织。
②充分搔刮后进行烧烙止血。
③用硝酸银棒、苛性钾、苛性钠、20%硝酸银溶液烧灼腐蚀。
④盐酸普鲁卡因溃疡周围封闭,配合局部紫外线照射。
CO2激光聚焦烧灼和气化赘生的肉芽。
6.褥创及褥创性溃疡:
①局部受到长时间的压迫后所引起的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的皮肤坏疽。
②坏死的组织逐渐剥离最后呈现褥创性溃疡。
常见于畜体的突出部位。
表面被覆少量黏稠黄白色的脓汁。
上皮组织和瘢痕的形成都很缓慢。
治疗:
每日涂擦3%~5%龙胆紫酒精或3%煌绿液。
应用紫外线和红外线照射可大大缩短治愈的时间。
7.神经营养性溃疡:
愈合非常缓慢,可拖延一年至数年。
肉芽苍白或发绀见不到颗粒。
溃疡周围轻度肿胀,无疼痛的感觉,不见上皮形成。
治疗:
进行溃疡切除术,术后按新鲜手术创处理。
8.胼胝性溃疡:
创伤用药不合理、长期不合理使用引流,以及患部经常受到摩擦和活动而缺乏必要的安静。
特征:
肉芽组织血管微细、苍白、平滑无颗粒,过早地变为厚而致密的纤维性瘢痕组织。
不见上皮组织形成。
治疗:
切除胼胝,按新鲜术创处理。
2、窦道和瘘
窦道:
借助狭窄不易愈合的病理管道,使深在组织(结缔组织、骨或肌肉组织等)的脓窦与体表相通,管道表面被覆上皮或肉芽组织,一般呈盲管状。
瘘:
借助狭窄不易愈合的病理管道,使体腔与体表相通或使空腔器官互相交通,管道表面被覆上皮或肉芽组织,两边开口。
1)窦道:
1.病因:
异物;化脓坏死性炎症;长期不正确使用引流。
2.症状:
①从体表窦道口不断排出脓汁。
常于自动或他动运动时排出量增加。
②窦道口下方被毛和皮肤上常附有干涸的脓痂。
③急性炎症期局部炎症症状明显。
④化脓坏死过程严重,深部有大量脓汁潴留时,可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
陈旧性窦道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
3.诊断:
除对窦道口状态、排脓特点及脓汁性状进行细致检查外,还要对窦道的方向、深度、有无异物等进行探诊。
必要时可行X射线诊断。
4.治疗:
消除病因和病理性管壁,通畅引流。
①对疖、脓肿、蜂窝织炎自溃或切开后形成的窦道,可灌注10%碘仿醚、3%双氧水等以减少脓汁的分泌和促进组织再生。
②当窦道内有异物、坏死组织块时,用手术方法将其除去。
在手术前最好向窦道内注入除红色、黄色以外的防腐液。
③当窦道口过小、管道弯曲,排脓困难时,可扩开窦道口,根据情况造反对孔或作辅助切口,导人引流物以利于脓汁的排出。
④窦道管壁有不良肉芽或形成瘢痕组织者,用腐蚀剂腐蚀,或用锐匙刮净或用手术方法切除窦道。
⑤当窦道内无异物和坏死组织块,脓汁很少且窦道壁的肉芽组织比较良好时,可填塞铋碘蜡泥膏(次硝酸铋10g,碘仿20ml,石蜡20g)。
2)瘘:
1.分类及症状:
①排泄性瘘:
经瘘的管道向外排泄空腔器官的内容物。
②分泌性瘘:
经瘘的管道分泌腺体器官的分泌物。
常见于腮腺部及乳房创伤之后。
2.治疗:
①对排泄性瘘管必须采用手术疗法。
纱布堵塞瘘管口,扩大切开创口,剥离粘连的周围组织,找出通向空腔器官的内口,除去堵塞物,检查内口的状态,根据情况对内口进行修整手术、部分或全部切除术。
②对腮腺瘘等分泌性瘘:
a.向管内灌注20%碘酊、10%硝酸银液等。
b.先向瘘内滴入甘油数滴,然后撒布高锰酸钾粉少许,用棉球轻轻按摩。
一次不愈合者可重复应用。
c.无效时,腮腺瘘先向管内用注射器在高压下灌注溶解的石蜡,后装着胶绷带。
d.先注入5%~10%甲醛或20%硝酸银15~20ml,数日后当腮腺已发生坏死时进行腮腺摘除术。
第二章外科感染
一、外科感染的概述
1、外科感染的概念
感染:
有机体对致病菌的侵入、生长和繁殖的一种反应性病理过程。
外科感染:
一般定义是指需要用手术方法治疗(包括切开引流,异物去除等)的感染性疾病以及在创伤或手术后发生的感染并发症。
1.病原菌感染的途径
病原菌感染的途径:
外源性、隐性。
外源性感染:
皮肤、黏膜的伤口,经循环进入组织或器官中,形成感染。
隐性感染途径:
侵入机体的致病菌未被消灭而存在于组织中(形成脓肿、包囊中、消毒不严格的缝线内),机体抵抗力低时,发生感染。
2.外科感染的种类:
根据病原菌而分类:
①单一感染:
由一种致病菌引起的感染;②混合感染:
多种致病菌引起的感染;③继发性感染:
原发性感染后,经过一定时间,并发其它细菌的感染;④再感染:
原发性病原菌的反复感染。
3.外科感染时常见的致病菌
化脓性感染的致病菌有:
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氧菌。
常见种类:
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
犬的脓皮病主要为假中间型葡萄球菌为主。
主要来源:
动物体表,工具,环境中。
细菌的生长环境:
弱酸性、弱碱性。
4.外科感染与其他感染的不同点:
①主要由外伤引起;②一般有明显的局部症状;③常为混合感染;④被感染的组织或器官常发生化脓和坏死过程,治疗或者伤口愈合后常形成瘢痕组织。
2、影响外科感染的基本因素
1.机体的防卫机能
1)外部屏障:
①被毛、皮肤角质层、鳞状上皮细胞、汗腺、皮脂腺等,皮肤表面酸性外衣(PH:
畜5.2-5.8),但是犬是中性皮肤;②黏膜上皮、纤毛,皮肤和黏膜表面分泌溶菌酶、抑菌酶或者抗菌性物质;③淋巴结和淋巴滤泡固定细菌,阻止细菌的扩散或消灭细菌;④泪液、唾液也分泌酶。
2)内部屏障:
①血管屏障:
内皮细胞、管壁结构;②血脑屏障:
脑血管、毛细血管壁、脉络丛,防止细菌、外毒素从血液进入脑脊液、脑组织;③血眼屏障:
巩膜。
阻止致病菌进入眼;④体液:
组织液:
酶类免疫物质;血液:
补体、抗体、吞噬细胞(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和血液中的嗜中性白细胞等)的吞噬作用;⑤透明质酸:
是细胞间质的组成成分。
细胞间质由纤维和基质组成。
基质有粘性,阻止致病菌沿着结缔组织间隙扩散;透明质酸抑制许多致病菌分泌的透明质酸酶。
⑥炎症反应和肉芽组织:
局部炎症反应:
细菌侵入→组织充血→提高防卫能力→淤血→血浆成分渗出和白细胞游走;同时,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提高防卫能力;肉芽组织:
表面胶状物、分泌噬菌体、轻度的炎性渗出物(白细胞、巨噬细胞等),在炎症和健康组织之间构成防卫屏障。
2.致病菌的作用
1)局部环境条件:
①损伤的部位:
活动性大,则感染发生快、蔓延也快;如:
关节;②血液循环与组织结构:
结构疏松则快(皮下),结构密则慢(腱、韧带);血液供应充分则易控制感染(头部);③组织损伤程度:
挫灭重、感染蔓延快;④创伤的安静被破坏:
粗暴的探查、刺激剂的使用、尤其是肉芽组织;⑤及时正确的治疗:
损伤4小时内治疗效果好;当有异物、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学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