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二地理同步双测AB卷人教版第0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A卷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4519128
- 上传时间:2023-05-2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900.96KB
届高二地理同步双测AB卷人教版第0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A卷解析版.docx
《届高二地理同步双测AB卷人教版第0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A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二地理同步双测AB卷人教版第0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A卷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二地理同步双测AB卷人教版第0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A卷解析版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测试卷(A卷)
(测试时间:
5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5分,20小题,共50分)
(2019·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二期中)荒漠化是由于大风吹蚀、冻融作用、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现象。
读图甲、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所在区域对应的地形区
A.①——内蒙古高原B.②——四川盆地
C.③——东北平原D.④——两广丘陵
2.①②③④所在地区荒漠化主要成因
A.①——冻融作用B.②——流水侵蚀
C.③——盐渍化D.④——大风吹蚀
3.治理④所在区域荒漠化的措施与图示景观相符合的
A.aB.bC.cD.d
【答案】1.D2.C3.B
【解析】
1.结合图甲所示经纬度可判断①②位于我国青藏高原,③位于我国华北平原,④位于两广丘陵向洞庭湖平原地区过渡地区。
D选项正确。
2.①②位于我国青藏高原,这里的荒漠化主要成因是过度放牧,AB错误;④地处两广丘陵和平原过渡区,主要因人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D错误;③地位于华北平原,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土壤盐渍化严重,C正确。
3.a图为符合我国③地华北地区的土地盐渍化治理措施,b图符合我国南方丘陵山地的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c图围栏放牧,符合我国高原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措施,d图为草方格沙障治沙措施,符合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
因此本题B正确。
(2019·北京101中学高二期中)黄土高原曾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①地表坡度大②黄土土质疏松③夏季多暴雨④过度放牧⑤过度开垦耕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④⑤
5.能使黄河中游河水变清的工程措施有
①加固河堤②修建淤地坝③修建水平梯田④在下游修建蓄洪工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4.A5.C
【解析】
4.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地势起伏较大,表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多等,因此,A项正确。
④过度放牧、⑤过度开垦耕地属于人为原因。
故BCD项错误。
5.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造成黄河泥沙含量大的主要原因,治理水质要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所以主要措施有②修建淤地坝、③修建水平梯田减少水土流失,故C项正确。
①加固河堤和④在下游修建蓄洪工程对水质影响不大,故ABD项错误。
(2019·四川遂宁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二期中)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煤炭开采B.黄土高原——风蚀
C.云贵高原——物理及化学作用D.江南丘陵——水蚀
7.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④降水集中,多暴雨⑤地表水缺乏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③⑤
【答案】6.D7.B
【解析】
6.读图,我国荒漠化土地的成因为风蚀、水蚀、物理及化学作用和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大、植被稀疏,荒漠化成因以风蚀为主,煤炭资源分布集中在少数地区,煤炭开采造成的荒漠化面积较少,A错;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季风气候多大雨、暴雨,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和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水土流失严重,三个地区荒漠化成因都以水蚀为主,B、C错D对,故选D。
7.云贵高原为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土层薄容易形成石漠化,而黄土高原地区以黄土为主,黄土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容易被流水侵蚀,①为云贵地区独有原因③为黄土高原独有原因,①③错;两地均为季风气候,夏季多大雨、暴雨,降水强度大,且植被遭破坏,植被水土保持作用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荒漠化,②④对;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雨水下渗多,地表水缺乏,但这不会造成云贵高原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⑤错,故选B。
(2019·吉林师范高级中学高二月考)读下图(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回答下列各题。
8.该植被是()
A.沼泽B.温带落叶阔叶林C.荒漠D.草原
9.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壤次生盐碱化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锐减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被分布区属高寒地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B.该植被分布区属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草场退化严重
C.该植被分布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气候较干旱
D.该植被分布区由于人口稀少,所以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
【答案】8.D9.B10.C
【解析】
8.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的此种植被的比重之和近65%,说明此植被主要分布在这四个区域,而这四个区域就是我国的主要牧区,因此该植被是草原,选D;沼泽是湿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方地区,B项错;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也不符合题意,C错,所以该题选D。
9.由上题可知,该植被为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风力大,生态环境脆弱,再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放牧,过度农垦等)导致草原破坏,而引起荒漠化扩张,故该题选B。
10.该植被主要分布在西藏、内蒙古和新疆,所以既有高寒气候区,也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区,A错误;该植被分布区既有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又有高寒气候区,B错误;两种气候区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故该植被分布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气候较干旱,C正确;草原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形成的,D错误,故选C。
(2019·永昌县第四中学高二期中)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森林的首要价值体现在( )
A.为工业提供原料B.为人类提供食品
C.改善生态环境D.为建筑业提供木材
12.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后,不属于其产生的影响是( )
A.水土流失加剧B.全球温室效应增强
C.生物多样性减少D.南极臭氧空洞扩大
13.提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减少固体垃圾
C.减少木材的消耗量D.移风易俗
【答案】11.C12.D13.C
【解析】
11.森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为工业提供原料,为建筑业提供木材,为人类提供食品等,但其首要价值是它的环境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故选C。
12.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破坏后,保持水土能力降低,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A对。
全球温室效应增强,B对。
生物多样性减少,C对。
南极臭氧空洞是由于氟氯烃化合物排放导致的,与森林破坏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无关,D错。
故选D。
13.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毁;因此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故选C。
(2019·吉林延边二中高二月考)阅读下列诗句,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②所谓依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④等你随船从海深处回来,当潮汐卷走我的心事和无奈,我把信封好邮进大海。
完成下列各题。
14.诗句描述的是湿地景观的是( )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5.诗句描述的地理事物具有调蓄洪水功能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6.目前,诗句①描述的景观在不断减少,这将造成周围区域( )
①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 ②旱涝灾害加剧 ③生活质量下降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14.C15.C16.D
【解析】
14.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诗句描写的依次是河流、河流、湖泊和深海,海洋中只有浅海区才是湿地。
①②描述的为河流,属于湿地,故①②对;③描述的为湖泊,属于湿地,故③对;④描述的为深海,不属于湿地,故④错。
故①②③对,答案选C项。
15.湖泊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河流是洪水通道,大海是洪水的归宿。
①描述的是河流,②描述的是河流,③描述的是湖泊,④描述的是深海,因此C正确,ABD错误。
16.①描述的景观是河流,,属于湿地的一种,湿地减少将造成自然灾害加剧、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导致耕地的质量下降,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故②③④对,答案选D项。
(2019·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第二中学高二期中)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为“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活动,用户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树长大后,蚂蚁生态公益伙伴就会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该公益活动主要针对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全球变暖B.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C.土地荒漠化和全球变暖D.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水土流失
18.截止2017年底,蚂蚁森林已经累计种植和维护真树1314万棵,分别种植于内蒙古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甘肃武威等地,这些树的主要功能是
A.保持水土B.涵养水源C.防风固沙D.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答案】17.C18.C
【解析】
17.结合材料可知蚂蚁森林是为了减少碳排放量,这是针对全球变暖问题;该公益活动会在某个地域,主要是在我国西北地区种下实体树的公益活动,因此该公益活动主要针对的土地荒漠化问题。
C选项正确。
18.蚂蚁森林主要在我国西北地区种植和维护真树。
这些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这些树能在该地区起到防风固沙的主要生态效益,C正确。
(2019·甘肃高二期末)读巴西热带雨林分布图。
完成下列各题。
19.甲区域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
A.亚马孙平原水循环更加活跃B.全球变暖
C.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减少D.生物多样性增加
20.与乙处热带雨林成因有关的是( )
①暖流②寒流③东南信风④东北信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19.B20.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热带雨林的作用以及成因,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9.甲区域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发布,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亚马孙平原水循环减弱;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降低,亚马孙河泥沙含量升高;同时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数量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故选项B正确。
20.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由图可知乙处热带雨林处于南纬20°附近的大陆东岸,受东南信风和暖流等影响而形成,故选项A正确。
二、综合题。
(3小题,共50分)
21.(2019·吉林高二期末)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共14分)
(1)说出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
(4分)
(2)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
(4分)
(3)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
(6分)
【答案】
(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2)甲地:
流水侵蚀作用;丙地:
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
(分别答出流水作用、风力作用亦可)
(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解析】
该题考查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区域差异和治理措施。
甲乙都位于湿润地区,从地形、降水等方面分析荒漠化原因;甲在湿润的山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丙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有侵蚀作用也有堆积作用;近些年来荒漠化以人为原因为主,荒漠化治理措施从控制人口数量出发,从调整产业结构、恢复当地生态环境角度思考。
(1)甲地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形起伏大,乙地位于东南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两地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去,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使土地失去生产力,造成土地荒漠化。
(2)甲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土层薄,容易导致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荒漠化;丙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少,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和荒漠的扩张。
(3)三地的荒漠化问题以人为原因为主,治理措施从人为原因入手,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培育耐旱农作物;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减少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22.(2019·浙江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共20分)
材料一图1为我国局部区域简图。
材料二图1中铁路在沙坡头段需穿越沙漠,为防止沙漠对铁路造成危害,在铁路两侧铺设了大量草方格沙障(图2),其具有吸附露水等作用。
材料三黄河石(图3)表面光滑,最初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的北麓,现分布于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至宁夏青铜峡水库的黄河河道里。
(1)描述图示区域主要地形特征。
(8分)
(2)说明铺设草方格沙障对防治土地沙漠化的作用。
(4分)
(3)从外力作用角度,说出黄河石的形成过程。
(8分)
【答案】
(1)以高原、山地为主;西南部为海拔较高的山地;东北部为海拔相对较低的高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2)增加地面粗糙度,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为后续生物固沙提供条件。
(3)巴颜喀拉山区岩石经风化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大量砾石进入黄河河道,经流水搬运;到达该河段后,水流速度减慢,形成鹅卵石沉积。
【解析】
(1)图示区域主要地形特征包括地形和地势特征。
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以高原、山地为主;西南部海拔在2000米以上,为海拔较高的山地;东北部为海拔相对较低的高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2)草方格沙障一是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再一个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3)黄河石最初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的北麓,为巴颜喀拉山区岩石经风化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砾石,表面光滑说明经过流水的侵蚀作用,故应进入黄河河道,经流水搬运;到达该河段后,水流速度减慢,形成鹅卵石沉积。
23.(2019·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零中学高二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共16分)
上图为世界某国及其周边示意图。
该国森林资源丰富,有“木材之国”之称,林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世界主要的木材出口国之一。
近年来,该国做出了限制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原木产量15%的决定。
(1)说明该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
(4分)
(2)从气候方面分析该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
(6分)
(3)指出该国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6分)
【答案】
(1)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2)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
高温多雨的气候使雨林植被生长旺盛。
(3)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洪涝等灾害增加;生态系统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加重。
【解析】
第
(1)题,图中表明该国位于赤道附近,根据相关知识判断,该国属刚果河流域,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多雨,地表径流量大,淋溶作用强,容易把土壤养分带走,同时因高温土壤中有机质分解旺盛,土壤有机质很难积累,导致土壤贫瘠。
第
(2)题,该国位于赤道附近,获得太阳辐射多,全年高温;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适合森林植被的生长,特别是雨林植被生长旺盛,所以森林资源丰富。
第(3)题,森林具有调节气候、调节径流、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
当地热带雨林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量二氧化碳,破坏森林将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破坏当地森林,会使森林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洪涝等灾害增加;破坏当地森林,生态系统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当地森林,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加重。
第(4)题,限制原木出口量,使得砍伐林木的总量下降,从而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限制原木出口量,使得大部分原木要先加工后出口,可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原木加工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二地理同步双测AB卷人教版第0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A卷解析版 届高二 地理 同步 AB 卷人教版第 02 区域 生态环境 建设 单元测试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