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提纲.docx
- 文档编号:245148
- 上传时间:2022-10-07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519.84KB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提纲.docx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区域地理复习提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要点
第一讲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1、中国的位置:
半球位置:
北半球、东半球
海陆位置:
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纬度位置:
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的疆域:
⑴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经济专属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领土四至
最北端:
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53oN多)最南端:
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4oN附近)
最东端: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135oE多)最西端:
新疆帕米尔高原(73oE附近)
南北跨纬度近50oN,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o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3、疆界和邻国
⑴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邻国名称
所属区域
与中国相邻的
省
地理特征
朝鲜
东亚
辽宁、吉林 半岛国
俄罗斯
相邻部分吉林、黑龙江、
属北亚
内蒙古、新疆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蒙古
东亚
内蒙古、甘肃、
内陆国
新疆
尼泊尔
南亚
西藏
不丹
内陆山国,以喜马拉雅山与中国分界,珠穆朗
玛峰位于中尼边界
缅甸
东南亚 西藏、云南 临海国,怒江流入缅甸后为萨尔温江
[注意]我国已于2004年3月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中亚
新疆
均为内陆国,哈萨克斯坦为世界最大的内陆国
塔吉克斯坦
阿富汗
西亚
新疆
内陆国(目前世界热点)
巴基斯坦
南亚
新疆
临海国、与我国相邻的是克什米尔的巴控区
印度
南亚
新疆、西藏
临海国(重点国家)
24
老挝
东南亚 云南
内陆国,澜沧江流入缅甸、老挝后为湄公河
越南
东南亚 云南、广西 临海国
⑵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
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
临海:
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
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南海。
这里
应注意我国台湾岛的东部与太平洋直接相临(。
广阔的太平洋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对
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及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领海:
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领海的范围是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
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
内海:
如果边缘海或海峡完全属于我国领海,则为我国内海。
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专属经济区:
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中延伸200海里。
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具有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权利,对人工设施的建造使用、科研、环保等的权利。
其它国家仍然享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其他符合国际法的用途(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等)。
海峡:
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
半岛:
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岛屿:
我国是世界上岛屿众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90%的岛屿分布在东海和南海。
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
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
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注意]关注“海岛争端”
在东海、黄海地区,我国与朝鲜、韩国、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我国的钓鱼岛则仍被日本占据着。
南海地区的形势更为复杂。
目前,在南海地区,各国的专属经济区相互重叠交叉,我国
的海洋权益受损最严重。
目前,日本不但在东海钓鱼岛问题上态度蛮横,而且其海上自卫队走出国门,南下与东盟国家在马六甲海峡开展联合巡逻和联合军演,插手南海地区事务。
近年来,印度的军事战略有所调整,以“控制印度洋”为中心,同时开始执行“向东看”政策。
印度加紧建设远洋海军,并已经“东进”南海海域,与越南等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颇令周边感到不安。
4、我国的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
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1、中国的人口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人口(2010年)为13.40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密度在135人/平方千米以上,人口密度远大于俄、加、美、巴等国家。
⑴人口分布:
(掌握腾冲-黑河一线):
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城乡分布:
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我国约有三千多万华侨和华人生活在国外。
侨胞的原藉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
⑵人口增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是: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其具体要求是: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⑶人口问题: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目前,人口已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有:
①人口增长过快。
每年国家所产生的新增财富很大一部分为新增人口所抵消。
国家、社会、家庭面临沉重的负担,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资源、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
②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目前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大约占1/3,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但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
今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还将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我们又要防止城市人口膨胀所带来的城市问题。
所以,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方针是: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有特色的新型乡镇。
使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③人口迁移问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目前,我国每年都有数千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特殊的“民工潮”。
民工流动一方面使城乡差别缩小,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与繁荣。
同时也使农村过剩劳动力部分得到就业。
增加了农民收入。
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就业、交通、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等带来很大压力。
④人口老化。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化、老年人口增加的趋势发展很快。
人口老化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同时,如何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娱乐、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问题,使老年人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2、中国的民族
中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
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
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
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各民族的地区分状况:
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民族政策:
我国实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的政策。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
第二讲 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
一
界线
昆、祁、横
主要地形
高原、盆地
海拔
4000米以上
二
↓
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1000-2000米
三
雪、巫、太、大
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
――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
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
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
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
②不利影响:
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
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
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
(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
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⑹山脉构成地形骨架(用简单示意图表示)
西侧
东侧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高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雪峰山
云贵高原
江南丘陵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贺兰山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南侧
北侧
天山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昆仑山
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
阴山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秦岭
汉中谷地
黄土高原
南岭
两广丘陵
江南丘陵
祁连山
柴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区域 地理 复习 提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