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基本功基础教程2.docx
- 文档编号:2451445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9.23KB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基本功基础教程2.docx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基本功基础教程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基本功基础教程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基本功基础教程2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基本功基础教程2
第二章
播音主持声音训练——常见的不正确发声
方式及其纠正
问题及矫正播音主持常见的语言问题很多,总体上说来,播音主持的语言问题可归纳为语音、语言表达及用声三部分。
(语言表达一块儿在后边学习表达技巧时会详细的讲道)
一、语音常见问题
语音方面常见的问题主要在于“咬字”和“吐字”两方面。
前者主要是“咬字不准”,后者则较为复杂一点。
头叼不住,腹拉不开,尾收的不漂亮。
1.字音不准
这种情况多出自方言区的播音主持。
有的人仅掌握了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而哪个字发什么音并没有一一对号入座,难免会在发音时出现误差。
随时查阅字典并强效记忆是解决字音不准最简单的办法。
2.吐字无力
播音初学者往往唇舌无力,字头不清晰,使整个字音松散。
可结合用气练习声母发音,提高唇舌力量和气息力度。
3.吐字含混
吐字含混不清往往是韵母发音不准造成的。
适当扩大i、a、u三个元音在口腔中的三点距离,使元音对比加强,可改善这一状况。
4.吐字不圆润
复合元音韵母发音时加大舌的动程可增加吐字圆润感。
即使单元音韵母,在发音时,舌头也应在本音位范围内做适当滑动,以增加字音的流动感。
另外,归音不到位及声调幅度过小,也会影响吐字圆润。
说白了就是音发对了,但是口腔打不开,发音方式不正确导致调值不够,发音不圆润,不饱满。
二、常见的用声问题
和语音、表达两方面相比,用声方面的问题较多。
有些问题是一般性的,有些问题则较为严重。
一般性的包括“气息浅、声音弱”,“气息不够用”等。
严重的则可称作“发声过度”。
下面分别介绍,并简要介绍了矫正的方法。
1.一般性的用声
①问题气息浅,声音弱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呼吸方法不当,没有使用较深的腹式呼吸和胸腹联合式呼吸。
此外,呼气过程中吐字器官控制不好,气流在字头浪费过多,以及精神状态过分紧张,也会导致此问题产生。
这种问题多见于女生。
存在这种问题的人,可针对相关环节来解决。
②气息不够用
有些人一句话说到句尾时会有气息不足、发音费力的感觉。
此问题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解决。
一方面要改善呼吸,增加吸气量(“开源”)。
另一方面在保证声音质量的同时,句子前部不要用气过多;声门开度不要过大;字头和字尾适当控制,防止气流跑冒(“节流”)。
2.“用声过度”
所谓“用声过度”,是指用声超过发声能力或在疲劳状态下长时间用声的现象,它是对多种不良用声习惯的统称。
由于“用声过度”违反了发音器官的正常活动规律,很容易造成嗓音疾病,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播音主持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应尽量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①音色过亮
有些人在语言传播用声时,刻意追求声音的明亮,以为这种音色好听,于是长时间用这种“金属般”的声音来播音或进行其他工作。
这对嗓音保护是不利的。
我们知道,语言传播用声是一种有控制的发声状态,其强度和起伏度比日常说话一般都要大些,喉部的负荷自然也比日常状态下要大。
特别是当发强实声的时候,声带会紧密靠拢,产生一定的摩擦碰撞,从而进一步加大喉部的负荷。
如果长时间用这种极为明亮的声音讲话,就会使声带一直处于摩擦碰撞之中,嗓子很容易疲劳,甚至引起声带充血,有些人还会感到喉咙发干、疼痛,工作之后会出现发音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由此可见,声音过亮对嗓音是有损害的。
同时,长时间使用同一种音色表达,尽管色彩明亮,也会令人产生单调之感,还会显得极不自然,大大削弱声音的表现力。
音色过亮的调整方法很多,比如用自己生活口语的音色作比较,向自然的口语音色靠拢;也可以用“气裹声”的方法,使音色虚实结合,变得自然柔和些。
“气裹声”的发声特点是,吸气时喉部尽量放松,呼气发声时,如同叹气一般,气息带着声音一起送出口外,声音松弛饱满,但没有明亮的色彩。
这种练习,可以使声音完全松弛下来。
此后,可以通过一些音色变化的练习,运用共鸣将声音的亮色再调节出来。
②声音过虚
虚实结合的声音富于色彩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一些年轻的女播音员、女主持人,一味追求虚声,觉得只有虚声才最有表情的魅力,以此为美,一坐到话筒前就开始虚声虚气地播音或主持节目,与她们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声音大不一样。
这就走入误区了。
从发声角度来看,声音过虚也是不可取的。
虚声发音时,声带之间不完全闭合,会留有较大的缝隙,因而需要较大的气息量,但发声的效率却不高。
长时间用虚声工作,声带经常不能轻松闭合,需要频繁补气,这样,就会加重喉部肌肉与呼吸器官的负担。
因此说话时声音过虚也是一种用声过度的表现。
长期使用虚声,形成不良习惯,会使发声能力降低,发不出明亮有力的声音,声音显得细弱,表现力自然大受局限。
此外,和单一的亮声一样,单一的虚声表达会给人单调之感,甚至让人觉得矫揉造作,这同样会妨碍语言的表现力。
声音过虚的调整,首先应该在认识上走出误区。
以声传情的方式多种多样,实与虚交相变化的声音更具有表现力。
从嗓音保健的角度来看,虚实声也比较符合自然语言的发声规律。
同时,要以自己的生活口语音色为参照,进行实声发音的锻炼,声音尽量舒展明朗些,用面对众人讲话的较大音量进行练习。
在语言表达时,也要以实声为主,注意虚实结合,不断丰富声音的表现力。
③音高失当
在语言传播用声中,声音偏高或偏低是较常见的现象。
人们的生活口语,用得最多的是中音区,音高起伏基本不超过一个8度。
语言传播用声,是以生活口语用声为基础,分别向高、低两端作适当拓宽,音高幅度大约在一个半至两个8度左右,其中又以中音为主的自如声区用得较多,高低两端的声音用得较少。
但是,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用声偏高或偏低的人,他们往往不自觉地抛开自己的自如声区,过分提高或压低声音。
偏爱高亢明亮的音色的人,一味往高音上走,以至于声音越来越紧,尖利刺耳,并且只能往高音推,不能往低音落。
也有的人偏爱浑厚沉稳的音色,就一再把声音往低处压,甚至形成浓重的喉音色彩,浑浊暗淡,一点高音都出不来,听来沉重压抑。
这样,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不良的用声习惯。
并且,还会给至关重要的发音器官——喉部,带来额外的负担。
用声偏高,声带闭合过紧,喉部负担就会加重,极易疲劳;用声偏低,声带闭合费劲,声音仿佛是挤捏出来的,喉部负担同样很重。
为了保护嗓子,也为了良好的声音效果,在声音的使用中,应注意把握适当的音高,避免用声偏高或偏低。
如何避免并不难,我们可以通过录音比较,检查自己的用声是否脱离了生活口语发声常用的中音区,如有偏离应尽快调整。
也可以借助于钢琴等键盘乐器,确定自己的最大音域范围,找到其中的自如声区(除去最高和最低的两个音,便是以中音区为主的自如声区)。
运用胸支对声音的高低加以调控,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胸支又称“胸部支点”,是指在有声语言表达中,随着气息声音的变化,胸部产生的一种振感点。
它有助于松喉、共鸣、声音调节及表达。
胸支运动主要是上下滑动的,故气息有“上顶”和“下松”两种基本状态。
它们跟丹田和两肋的松紧变化相互配合。
“上顶”是声音气息由低到高向上运行时,丹田需收紧并向内用力;“下松”是声音气息由高到低向下运行时,丹田先吸气收紧然后再放松,随着丹田的放松,气息从口中泄出。
通过胸支的运用,高音不出上限嗓子就不发紧,低音不出下限声音就站得稳,如此,声音便高低通畅,游刃自如了。
(关于胸支,有心人可进一步翻阅李晓华的著作《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发声艺术概要》一书。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6月版)
此外,喉部适当放松,吸气不要过于饱满也有助于克服这一问题。
特别需要指出两点。
一是用声偏高可能和学习播音时加强吐字力度有关,在放大音量以及精神状态相对积极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这提醒了大家在发音时,要注意情绪的稳定性,尽可能地保持声音的自然状态。
二是用声偏高或偏低,往往与模仿别人的声音有关。
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声音不如别人,尤其是广播电视中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这样,对别人的声音就由欣赏并进而变为模仿,抛开自己的声音特点,勉强去够别人用声的音高。
这样时间一长,便形成了偏高或偏低的发声习惯。
严格说来,这种模仿对嗓音的损害更大:
因为通过电声设备处理过的声音,已不是发音人的原声,有些成分被美化和放大,有些成分则被衰减,比照这样的声音学发声,嗓子更容易出毛病。
④发声时间过长
发声时间过长也是用声过度的一种表现,对嗓音同样会造成危害。
人的发音器官,尤其是喉头和声带,跟人体其他器官一样,连续运动的时间是有一定限度的。
超出了限度,就会给肌体带来负面影响。
用声时间过长,发音器官会产生疲劳感,声音仿佛不听使唤了,尽管还能够发出声来,但声音的质量和弹性都将大为下降。
如果用声长期处于这种状况,极易引起发音器官的疾患。
因此,对用声时间必须有所控制。
初学者往往自恃嗓子好,不注意合理安排训练时间,要么不练,要么兴头一来练很长时间。
当然,这中间可能包含了一种认识上的问题,有的初学者,急于求成,以为练得时间长就长进快,自己加倍增添练习时间。
这些不合理的训练方法,很容易使喉部充血或发炎。
一般说来,初学发声,练习时间宜短不宜长,一天可练2~3次,开始每次15分钟左右,以后逐步延长,最多每次不要超过30分钟,中间可以间断休息,以消除发音器官的疲劳。
工作用声,每个人对自己连续用声的时间要心中有数,以用声后嗓子没有不适为度。
正式播讲前,不要过多用声,避免发音器官的疲劳。
准备稿件应注意多看少上口念,重点放在分析理解上,以保证播讲时发音的质量。
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较长时间用声时,中间要适当休息,每次用声30分钟,应休息20~30分钟。
休息时少讲话,使喉头和声带得以放松,减轻或解除其疲劳
感觉说话费劲,声音传不远,大致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没有充分利用共鸣器官;其二是气息不稳。
(后边的共鸣腔训练会改善,后边表达技巧也会提到)
我们所发出的声响都是依靠两片声带震动而成,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是震动经过了咽、喉、口腔、鼻腔、胸腔等人体自然的空间后被逐渐修饰、放大,形成自己的风格,最终传达到听众的耳朵里。
在我们说悄悄话(用气声)的时候,声带并没有震动,仅仅依靠气息的摩擦,再怎样用力,也不会有任何声响,因为没有震动,也就没有共鸣!
反之,要追求声音洪亮,一味依靠声带的强烈震动,只能造成声带充血,声音嘶哑。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共鸣腔,让震动在口腔、鼻腔甚至胸腔得到共鸣,放大,自己的声音才会饱满,圆润,高扬。
怎样才能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呢?
我个人认为:
熟悉言语产生的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言语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通过频繁使用而发展成为一种极为有效的表情达意的手段。
其实,做到正确发音吐字的途径是多方面的。
一是学习一点语言学的常识,二是养成勤查字典,随时正音的良好习惯,三是广泛的从社会信息中寻求帮助,利用看电视、电影、听广播等有意识的听辨,矫正自己在发音吐字方面的毛病。
当然,进行发音吐字的训练不能忽视。
1、发音器官训练
如口腔开合练习、唇的圆展练习、舌的前伸后缩练习、舌尖练习等,学会灵活控制发音器官的各种活动,能使发出的声音准确、清楚。
2、声母、韵母练习
声母训练时要严格掌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找准着力点,使发出的音有弹力;韵母训练时要严格控制口腔的开合、唇形的圆展和舌位的前后。
3、正音练习。
指按照普通话的语音标准,矫正自己的方音、难点音。
如平翘舌练习(z-zh,c-ch,s-sh)鼻音、边音练习(n-l)前后鼻韵母(n-ng)及声调练习等。
应该说,在声母、韵母、声调都能正确掌握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讲求声音的优美动听。
这就需要进行共鸣训练,学会控制胸、口、鼻这三个共鸣器官的方法,使发出的声音圆润悦耳,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使人听后心旷神怡。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如果您能坚持一段时间的练习和实践,“如何吐字清晰”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的。
容易出现的错误用声方式
一、喉音过重
(一)音色
声音闷在厂喉咙里,生硬、沉重、弹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话 语音 播音 发声 基本功 基础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