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3.docx
- 文档编号:24510122
- 上传时间:2023-05-2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13.70KB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3.docx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3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能举例说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教学重难点:
描述计划免疫,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教学采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并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通过一些直观手段和启发性的问题,并且注意与生活实例相结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在学法上,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观察图片和分析资料相结合,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作用特点,归纳比较两种免疫的区别,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讲练结合,通过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扎实高效地完成本课学习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
搜集关于“人体的三道防线”、“计划免疫”、“博爱工程”等的资料和视频,精心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
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按照老师的安排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2分钟
日常生活中,同样是吃了鱼虾等食物,有的人会出现过敏现象,这是为什么?
当有些病人需要器官移植时,为什么要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器官?
在流感流行期间,为什么有的的人容易被传染,而有的人不易被感染?
为什么患过“腮腺炎”和“水痘”的人一般不会再患第二次?
这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
今天的学习将给我们带来问题的答案。
人体的免疫功能
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生活常识,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这些现象都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来的呢?
借助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去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也明确了本节课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开篇点题
引导自学
6分钟
层层设疑
逐步深入
10分钟
一、与生俱来的免疫力
【过渡】:
在我们生存的空间里潜伏有许多病原体,我们之所以能健康地生活,是因为人体有保护自身的三道防线。
(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05—106页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_____。
它们不仅能__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__作用。
黏膜的某些附属物(如鼻毛、器官黏膜上的纤毛)有__和__异物的作用。
2、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____________。
人体体液中所含的一些____能破坏多种病菌的____,使病菌溶解而死亡。
有些组织(如___)和器官(如___、____等)中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
(二)播放动画视频【人体的三道防线】
提出问题:
1、视频中所示的人体结构在防御病原体入侵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2、皮肤的完整性对人体有什么重要意义?
小结:
1、伤口发炎后自己能慢慢痊愈,与血液中的细胞有关?
2、当皮肤感到瘙痒时,用唾液涂抹患处可缓解症状,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3、为什么烫伤的皮肤比完整的皮肤正容易感染呢?
总结:
这就是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对人体起到的保护作用。
二、后天获得的免疫力
【过渡】如果人体的前二道防线都不能阻挡病原体入侵时,又会怎样呢?
下面,我们以腮腺炎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来探究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06-107页,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当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怎样将腮腺炎病毒消灭呢?
2、腮腺炎病毒与抗原之间是什么关系?
3、什么是抗原?
抗体是如何产生的?
4、当侵入人体的腮腺炎病毒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吗?
5、当腮腺炎病毒再次侵袭时,原来的抗体还能清除他们吗?
6、腮腺炎病毒能否清除天花病毒或其他病毒?
为什么?
精讲点拨:
(一)
(二)、抗体的产生过程:
巩固:
请同学们比一比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有什么不同?
三、免疫的概念与功能
【过渡】: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构成人体的免疫体系,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产生的,二者相辅相成。
那么,什么是免疫?
免疫又有什么功能呢?
医学常识:
免疫的功能
在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能对“非己”组织器官进行识别和排斥,导致移植器官破坏和移植失败。
因此,为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必须寻找与患者身体相匹配的器官,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提出问题:
免疫功能越强越好吗?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04页相关链接)。
通过阅读相关链接部分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只有免疫功能恰到好处时,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生活链接:
为什么用自己的健康皮肤进行自体移植易被自身免疫系统接受,而从异体移植来的皮肤常常被接受者所排斥?
认真阅读课本,划出重点知识;合上课本,独立填写自主学习的内容。
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呼吸道黏膜上有许多纤毛
唾液和泪眼中的溶菌酶
血液中的吞噬细胞
认真观看视频,分析、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1、皮肤和粘膜起到了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的作用。
2、因为完整的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当皮肤受到损伤时,外界的病原体会从皮肤的伤口处侵入人体,使人体产生疾病。
所以完整的皮肤对人体具有保护、屏障的作用。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回答问题:
1、主要是血液中的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2、唾液中含有溶菌酶能起到杀菌的作用。
3、这是因为被烫伤的皮肤失去了保护作用,外界的病原体会从伤口处侵入人体,引起感染。
思考后回答:
这时人体会调动第三道防线来阻挡病原体侵入。
看图3、6-2特异性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思考、分析讨论:
1、当腮腺炎病毒侵入人体,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腮腺炎病毒的物质,将腮腺炎病毒消灭。
2、腮腺炎病毒就是抗原。
3、抗原是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这就是抗体。
4、抗体会保留在体内,不会消失。
5、原来的抗体可以把新的病毒清除掉。
6、不能,因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抗体只能清除腮腺炎病毒。
分析、讨论之后总结:
理解、识记概念
背诵知识要点
列表比较,加深记忆: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范围
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某一异物或病原体
特性
非专一性
专一性
形成
与生俱来的
后天获得
作用
弱
强
分组讨论、总结: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平衡和稳定。
结合课本的介绍,分析讨论后回答:
免疫的功能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我稳定)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免疫监视)
知识链接:
免疫功能异常:
防御功能过强——过敏反应、排斥反应
自我稳定功能异常——自身免疫疾病(如: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监视功能弱——
小组讨论后,代表回答:
这是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并对“非己”组织器官进行排斥。
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第一、二道防线,通过学生的自学,交流认识这两道防线的作用,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互助的能力。
以现代化的手段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以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及时小结,
有利于知识的整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生活链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本环节设计的问题从同学熟知的传染病引入,层层设疑,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借助多媒体直观的展示抗体的形成过程,适时点拨帮助学生解疑答惑。
及时总结,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的理解与整合,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表格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三道防线,进行知识归纳。
使教学的重难点突出,也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目了然,清晰牢固。
这部分知识学生比较难理解,先让学生自学从总体上了解免疫的概念和功能,再通过教师的点拨,在了解的基础上理解掌握。
通过生活链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结合实际
深化提高
5分钟
四、计划免疫
讨论:
通过什么途径人类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得免疫能力呢?
(同时出示图片)
引导学生总结计划免疫的概念,并出示《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
帮助学生了解我省的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观看图片,积极思考、讨论后回答:
可以通过打预防针的方式的获得免疫力。
它的原理是把预防某种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到人体,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
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这部分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不难理解,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
通过计划免疫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对下一代身体健康的关心和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视,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社会链接,提醒学生关注贫困地区儿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提升:
计划免疫对于儿童有什么意义呢?
社会链接拓展思维:
介绍“博爱工程”的有关知识,宣传儿童计划免疫的重要意义,关注贫困地区儿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出示练习题:
1、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______,第二道防线是__________,这两道防线是人体____的,对___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______。
2、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能够刺激____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___;引起人体产生这种蛋白质的物质是___;这种获得免疫功能的方式叫_____,它是由____和____共同组成的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具有____和____的特点。
3、患过麻疹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蛋白质。
这种蛋白质是___,麻疹病毒是___。
总结:
对于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巩固练习
深化提高
5分钟
同学们,请根据我们今天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盘点收获,并正确完成知识建构图,形成知识体系。
2、学生理解并熟记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生生互背,组长抽查,要求人人过关。
独立完成练习题:
1、皮肤和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与生俱来
多种非特异性免疫
2、淋巴细胞
抗体
抗原
特异性免疫
免疫细胞免疫器官
后天性专一性
3、抗体抗原
通过练习题,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便利用基本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归纳梳理
盘点新知
7分钟
A类题:
学生独立完成助学P95—96的当堂达标内容,
教师错题纠正,点拨讲解
B类:
【直通中考】
1、(2012烟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
张明注射了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病,但第二年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
不恰当的解释是()
A、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
B、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C、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较短
D、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2、(2012滨州)以下是人体与与免疫有关的结构或物质,其中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吞噬细胞B、落菌酶、吞噬细胞
C、抗体、淋巴细胞D、黏膜、杀菌物质
3.(2012武汉)某人进行了肾脏移植手术,医生说移植的器官较难成活,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人体排斥移植器官属于____免疫,移植的器官相当于___。
C类:
【课外拓展】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家畜的炭疽时,利用绵羊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处理
10天后第二次处理
方法
结果
方法
结果
甲组绵羊
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没有患炭宜
乙组绵羊
不注射脱毒病菌
没有患炭疽
注射强毒病菌
患炭宜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次注射强毒病菌后,为什么甲组绵羊不患炭疽,而乙组绵羊患炭疽?
(2)乙组绵羊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结构简洁明了,内容清晰明白,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背记知识点,使学生更好的消化知识。
当堂达标
完成教学
10分钟
通过当堂检测,既能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链接中考和综合训练,有利于对知识的拓展,帮助学生提高解题的技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第一节 人体 免疫 功能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