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实验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4499570
- 上传时间:2023-05-28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7.96KB
中药实验报告.docx
《中药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实验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
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
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
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益元散
制法:
(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
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
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
益母草125g,红糖31.5g
三、实验内容
益母草膏
制法:
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
1.4左右,即得。
实验三丸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类型丸剂的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
粉碎机、七号筛(120目)、电磁炉、锅、纱布
2.试剂:
蜂蜜
3.药材:
熟地32g,山茱萸16g,牡丹皮16g,山药16g,茯苓12g,泽泻12g
三、实验内容
六味地黄丸
制法:
(1)炼蜜(中蜜):
取适量的生蜂蜜,装入锅内,加热至沸后,纱布过滤,除去死蜂、蜡泡沫及其它杂质,然后继续加热炼制,至表面起黄色气泡,有明显光泽,手捻有一定粘性,但两手指分开无白丝。
此时蜜温在116-118℃。
(2)以上6味,粉碎成细粉,过七号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80-110g,制丸块,搓丸条,制丸粒,每丸重9g;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开水泛丸,干燥,制得水蜜丸。
完成大纲情况:
掌握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了解中药制剂药材的前处理方法。
实习收获及不足:
1.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
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
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2.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
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
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3.防止煎膏出现"返砂"现象:
炼糖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使糖部分转化,控制糖的适宜转化率。
4.理论与实际结合还比较欠缺,应加强动手能力。
篇二:
中药炮制毕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
清炒、炙法的炮制方法
实验一清炒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总义。
二、实验原理
炒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
根据妙的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黄多用"文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
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和减少副代用,矫味、矫臭以及便于制剂等等。
三、实验内容
1.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
2.炒焦山楂、槟榔、麦芽、栀子。
3.炒炭蒲黄、槐米、荆芥。
四、实验器材
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五、实验方法
(一)炒黄
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
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
具香气。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
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鼓起,有炸裂声,并逸出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
本品炒后色泽加深,鼓起,有裂隙,微具香气。
4.冬瓜子取净冬瓜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略呈黄白色稍有焦斑,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称重。
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
本品炒后呈黄白色,鼓起,有裂口,微有焦斑。
具香气。
5.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称重。
成品性状:
本晶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炒焦
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
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
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
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槟榔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
焦斑,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
本晶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
有香气。
3.麦芽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先用文火后用中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表面
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炒干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
本品呈焦褐色,膨胀,少部分爆花。
4.栀子取碎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
本品呈黄色或红棕色。
有香气,味苦微涩。
(三)炒炭
1.蒲黄取净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褐色,喷淋少量清水。
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
本晶呈深褐色,质地轻松。
味涩,存性。
2.槐米取净槐米,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发现火星,可喷淋适量清水熄灭,炒干,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
本品表面呈焦黑色,保留原药外形,存性。
3.荆芥取净荆芥段,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
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
本晶呈黑褐色,香气减弱。
实验二炙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炙法的目的意义。
(2)掌握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规格、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
二、实验原理
药物吸收辅料经加工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理化性质均能发生某些变化,起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强疗效,矫臭矫味,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初,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三、实验器材
炉子、锅铲、铁锅、瓷盆、瓷盘、量筒、台秤、纱布,酒、醋、姜、食盐、蜂蜜、羊脂油等。
四、实验内容
1.酒炙川芎
2.醋炙香附、钩藤(下节课实验内容之一)
3.盐炙车前子
4.蜜炙甘草、百合
5.姜炙厚朴
6.油脂炙淫羊藿。
五、实验方法
(一)酒炙
凉。
筛去碎屑。
川芎每100kg,用黄酒10kg。
成品性状:
本品呈棕黄色,微有酒气。
(二)醋炙
1、香附取净香附粒块或片,加米醋拌匀,闷润至透,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香附微挂火色,取出晾干。
筛去碎屑。
香附每100kg,用米醋20k9。
成品性状:
本品制后颜色加深,微挂火色,具醋气。
2、钩藤取净制钩藤,加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阴干或用文火加热,炒至黄褐色,干燥,取出放凉。
钩藤每100kg,用米醋20kg。
成品性状:
本品呈褐色,略具醋气,
(三)盐炙
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裂声,微鼓起时,喷入盐水,炒干后取出放凉。
车前子每100kg,用食盐2kg。
成品性状:
本品鼓起,部分存裂隙。
味微咸。
(四)蜜炙
1.甘草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加入净甘草片内拌匀,闷润,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棕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甘草每100kg,用炼蜜25kg。
成品性状:
本品呈棕黄色,微有光泽。
味甜,具焦香气。
2.百合取净百合,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时,加入用少量开水稀释过的炼蜜,迅速翻动,拌炒均匀,继续炒至微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百合每100kg,用炼蜜5kg。
成品性状:
本品呈金黄色,光泽明显。
味甘微苦。
(五)姜炙
厚朴取净厚朴丝,加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完全吸尽,置热锅内,不断翻动,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厚朴每100kg,用生姜10kg(干姜用1/3)。
成品性状:
本品色泽加深,具姜的辛辣气味。
(六)油脂炙
淫羊藿先将羊脂油置锅内,用文火加热,至全部溶化时,倒入净淫羊藿丝,炒至微黄色,油脂被吸尽,取出放凉。
淫羊藿每lookg,用炼羊脂油20kg。
成品性状:
本品表面微黄色,润泽光亮,质脆。
具油香气。
大纲完成情况:
熟悉饮片的炒法、炙法的炮制方法,了解中药炮制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
实习收获体会及不足:
(1)依据各法炮制程度及各药特点控制适宜的温度、时间,并注意药材外观变化。
炒黄温度一般控制在160℃-170℃,炒焦一般控制在190℃-200℃,炒炭一般控制在220℃-300℃。
(2)酸枣仁炒黄时火力不宜过强,且炒的时间也不宜过久,否则油枯失效。
蒲黄如已结块,炒时应搓散团块。
王不留行翻炒不宜过快,否则影响其爆花率及爆花程度。
(3)各炙法中采用先拌辅料后炒方法炒制的药,一定要闷润至辅料完全被吸尽或渗透到药物组织内部后,才可进行炒制。
酒炙药物闷润时,容器要加盖密闭,以防酒迅速挥发。
后加辅料炙的药物,辅料要均匀喷洒在药物上,不要沿锅壁加入,以免辅料迅速蒸发。
(4)若液体辅料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掌握程度。
篇三: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
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
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
(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何谓共熔?
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
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
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讨论
甘草因含有纤维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总有残渣,粉碎好多次,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的细度粉碎成标准要求。
因而,后面的研磨,总有粗颗粒无法研碎,制出的益元散中也可以明显看出甘草残渣。
一、实验目的
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
粉碎机、药筛(20目,65目或60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烧杯(1000ml,400ml)
2.药材:
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香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
三、实验内容
制法:
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混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加入蔗糖100g,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
本品含醇量应为44%~50%。
四、思考题
1、比较药酒、酊剂的异同点?
相同点:
药酒与酊剂同为浸出药剂。
不同点:
(1)药酒溶剂为蒸馏酒,无一定浓度,制备方法有浸渍法和渗漉法,常加入糖或蜂蜜作为矫味剂;
(2)酊剂的溶剂为不同浓度的乙醇,有浓度规定,制备方法除上述两种还有溶解法和稀释法,一般不用添加矫味剂。
2、浸出药剂中哪些剂型需要测定含醇量?
酊剂和流浸膏剂需测乙醇含量。
五、讨论
蕲蛇在粉碎过程中,蛇皮和蛇刺难以被粉碎,但是其他部分被粉的过细。
在装入渗漉桶中时,由于不小心,导致渗漉桶壁上粘上许多药材,造成实验误差。
此外,时间有限,并没有浸渍48个小时,一个多小时后就开始渗漏,因为严格按照要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结果实验全部做完后也没能收集到要求的900ml,而且药酒颜色有些淡。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
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
益母草125g,红糖3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
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左右,即得。
四、思考题
1、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制备煎膏剂的过程中应控制加入糖或蜂蜜的量,防止出现返砂现象。
煎煮2-3次为宜,浓缩至浓缩液滴至纸上液滴周围无水迹时为度,收膏时一般加入糖或蜜的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分装时应待煎膏充分放冷后再装入容器。
2、如何防止煎膏出现"返砂"现象?
炼糖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使糖部分转化,控制糖的适宜转化率。
3、按传统法收膏标识有哪些?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加入糖或蜂蜜的量不超过清膏量的3倍,收膏时随着稠度的增加,加热温度可相应降低,收膏稠度视品种而定。
4、煎膏剂与糖浆剂有哪些异同点?
两者都是水提取物加糖或蜂蜜制备而成,糖浆剂是浓蔗糖水溶液,煎膏剂是稠厚状半流体剂型,煎膏剂需要浓缩和收膏,糖浆剂一般不用。
五、讨论
煎煮时间长,太费时。
在浓缩时为缩短浓缩时间加大了火力。
温度控制不当,在熬炼红糖时并没有呈现金黄色,而是深红棕色。
最后的实验成品呈棕黑色,为稠厚的半流体,味道苦。
实验四板蓝根颗粒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与质量要求。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
电磁炉,锅,纱布
2.药材:
板蓝根、红糖
3.试剂:
无水乙醇、蔗糖粉、糊精
三、实验内容
制法:
取板蓝根14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0倍量水,1.5小时,第二次8倍量水,0.5小时,煎液纱布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加乙醇使含量达60%,静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加入适量的蔗糖粉和糊精,制成颗粒,干燥,制成60g,即得。
四、思考题
1、制备颗粒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颗粒剂的制备过程中,提取遇到挥发性成分要采用低温至稠膏状,精制95%乙醇适量,制粒用一号筛,赋形剂的用量一般不超过稠膏量的5倍。
2、颗粒剂通常应做哪些质量检查?
辅料用量,外观检查,溶化性,水分,硬度,粒度,装量差异,卫生学检查等。
五、讨论
浓缩时,为加快浓缩速度,适当提高温度,得到的浓缩液密度有点低,导致加入蔗糖粉后并未出现颗粒,但加入大量蔗糖粉后,板蓝根颗粒渐渐析出,但颜色呈淡棕色,大概因为加入蔗糖太多,导致颜色有所变化。
实验六紫草膏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操作关键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
电磁炉、锅、纱布、粉碎机、七号筛(120目)
2.药材:
紫草10g,当归3g,生地黄3g,白芷3g,乳香3g,没药3g,麻油100g,蜂蜡
三、实验内容
制法:
(1)原料处理:
将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七号筛;当归、防风、生地黄、白芷碎断;紫草用清水润湿。
(2)炸料制膏:
取麻油100g于锅内,加热至约200℃,先将当归、防风、生地黄、白芷四味药炸枯,至白芷表面呈焦黄色,除去药渣,降温至约160℃,将紫草加入,用微火炸枯,至油呈紫红色,滤出药渣,加入蜂蜡(每油10g,蜂蜡2~4g)熔化,倾入容器中,待温度降到60~70℃时,加入乳香、没药细粉,搅匀至冷凝,即得。
四、思考题
中药软膏有哪些制备方法?
各有何特点?
如何选用?
中药软膏制备方法:
研合法、熔和法、乳化法。
研合法:
将药物细粉用少量基质研匀或用适量液体研磨成细糊再递加其余基质均匀。
熔和法:
将基质先加热熔化再将分次逐渐加入边加边搅拌,直至冷凝。
乳化法:
将油溶性组分混合加热熔融,另加水溶性组分加热至油相温度相近时,两液混合边加边搅拌,待乳化完全直至冷凝。
软膏剂基质较软,研磨后即可混匀,或主药不宜加热用研磨法,基质熔点不同,常温下不易混匀,主药可溶于基质,或药材需要用基质浸渍有效成分用熔和法。
乳化法中有油水两相。
五、讨论
当归、防风、生地黄、白芷四味药进行油炸时,由于温度过高,有些炸糊,但并不严重。
因为整个实验速度比较快,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不过,最后做出的紫草膏还挺不错的,色泽均一,闻着挺香,这个实验做的还算成功吧。
篇四:
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
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
黄连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
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
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
二.实验内容
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
味连:
rhizama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chinese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
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
三角叶黄连(雅连):
copitsdeltoioleac.y.chengethsiao叶片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
coptisteetawall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
黄连:
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
味连:
根茎多分枝积聚成簇,形如鸡爪。
雅连:
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云连:
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注意点:
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
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
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
雅连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
为栽培品。
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
3、显微鉴定
(1)组织切片
味连:
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維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
雅连:
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
云连:
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
(2)粉末
黄连:
①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形25-105μm壁孔明显。
②中柱鞘纤维纺锤形或成梭形,135-185μm,直径27-37μm,壁较厚,有孔沟;
③木纤维较细长,直径10-13μm,壁较厚,有点状纹孔;
④鳞叶表皮细胞淡黄绿色,长方形,壁微波状弯曲;
⑤导管直径较小,具孔纹或网纹;
⑥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稍厚,有壁孔。
4.理化鉴定
⑴取黄连粉末置载玻片上,加95%乙醇1-2滴及30%硝酸1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镜检,
有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析出(硝酸小檗碱)
⑵荧光反应,取黄连药材横断面于紫外灯下观察显金黄色荧光。
甘草
实验目的
1.掌握甘草的药材性状鉴别特征;
2.掌握甘草的显微鉴别特征;
3.掌握甘草的理化鉴定方法;
4.掌握甘草原植物鉴定要点。
一.实验内容
1.原植物鉴定注意点
甘草(radixglycyrrhizae)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e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短毛及刺毛状腺体,具甜味,奇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实验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