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B2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4498609
- 上传时间:2023-05-28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8.39KB
中国古代文学B2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
《中国古代文学B2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B2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B2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1参考答案
一、
(一)、本诗的写作背景是:
本诗写于1080年,此时作者苏轼因“乌巢诗案”被捕下狱,后经营救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
在黄州期间,他在城的东坡垦荒耕种,见黄州定院东山1有海棠一株,长得特别繁茂,故作此诗,并以此寄寓身世流落之感。
(二)1、海棠本是西蜀之盛产,现却落地于陋邦黄州,有流落天涯之感。
作者苏轼本在京城任职后因事被贬到黄州。
海棠的处境与作者苏轼的处境极为相似。
2、诗的前半部,以拟人的手法描绘海棠的高贵,自然的天姿和幽独不群的神韵,而此时的苏轼,虽被贬至黄州,但他丝毫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
在黄州期间,他在城东的东坡垦荒种地,时刻关心国事,以待时机,希望能重反政坛,为国为民出力。
这与海棠的品格有极相似之处。
3、此诗表达了作者与海棠“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感慨。
4、《寓居…》诗通过咏海棠花寄托天涯流落之感。
而《六月…》诗对人生的思考转化为一种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和荣辱不惊的坦荡胸怀。
(三)
(1)此诗化用前人诗句处有: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谴佳人在空谷”
此处化用杜甫《佳人》诗的诗句。
化用杜诗中的两句诗,意指海棠花虽名贵,但生于空谷,无人欣赏。
暗指诗人虽才华超人,但不遇知己,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无处施展自己的抱负。
(2)本诗原文: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引用何事:
唐玄宗谓杨贵妃如“海棠睡未足”
意义:
唐玄宗以花比人,这里以人比花。
(3)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2、
(1)此诗用比喻的一联是: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此联用美人比喻海棠花。
其意是说:
海棠是名花,其美可与美人蓖美。
但只是摆设之物,“在深闺无人识”以美人比花,也是自比。
写出作者流落天涯的处境。
(2)若把西湖比西子,淡状浓抹总相宜
4、
(一)词代表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二)文代表
《石钟山记》
《水经》云: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
“汝识之乎?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
”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作业2参考答案
一、
《窦娥冤》第二折剧情
张驴儿想趁蔡婆婆生病,用从赛驴医那里买来的毒药把蔡婆毒死,好歹逼蔡婆跟他成婚。
张驴儿吧毒药下在蔡婆婆要吃的羊肚汤里,谁知这汤却让张驴儿的父亲误吃了,张驴儿趁机诬陷窦娥药死公公,并趁机要挟窦娥,逼窦娥跟他成婚。
但窦娥坚决不从。
窦娥因此经受酷刑。
但窦娥意志坚定,并未屈服。
第三折剧情
窦娥带着无限的冤苦悲愤的心情走上刑场,临行时指控天地,并发下三桩誓愿:
第一,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杆上,若系冤枉,刀过头落,一腔热血都洒在白练上。
第二,三伏天下三尺瑞雪,遮掩尸首。
第三,着楚州大旱三年。
结果,三桩誓愿一一应验。
二、
(一)表现窦娥贞的段落:
第二折:
(正旦云)婆婆你怎说这般语言?
我一马难将两鞍鞴。
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嫁与他人,其实做不得。
表现窦娥孝的段落:
第三折:
(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见他怎的?
(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阿,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高哥哥,临行好与人行方便。
第四折:
窦娥(云)我可忘了一件,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指礼,我便九泉指下也暝目。
对窦娥的贞与孝的理解
贞与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窦娥在张驴儿的威迫利诱下,能坚守“从一而终”的妇道,没有为了保命而答应嫁给张驴儿,在“贞”与“命”两者中,窦娥选择了“贞”,窦娥的行为,充分表现了她坚贞的美德。
窦娥的所遭受的迫害,窦娥的悲惨命运,都是她的婆婆引狼入室一手造成的旦窦娥不但对婆婆没半点怨言,反而处处替婆婆着想,对婆婆的关心胜过自己,都饿得所作所为,都是建立在“孝”的基础这上的,这也是中国妇女美德的具体体现。
(二)
唱段原文一:
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
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
唱段原文二:
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
三、
(一)1、第二折的滑稽表演情节:
(净扮孤引祗候上,诗云)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
下官楚州太守桃杌是也。
这段插科打诨的意义:
这段插科打诨,通过楚州太守的独白表演,暴露了封建社会官吏的贪婪嘴脸揭露了封建官吏办案只看钱,不依法,草菅人命的本质。
(二)《窦娥冤》对冲突的组织简练、紧凑,紧紧围绕窦娥的冤死设计情节、组织矛盾。
在剧本开始部分,作者交代窦娥母亲早亡,7岁时被父亲卖给蔡婆做童养媳。
而当第一折窦娥正式登场时,她已经20岁,并且寡居在家,与婆婆相伴度日。
十数年中多少辛酸的往事,因为与窦娥的冤死关系不大,全部被略去,只留下对她悲惨生活的简单介绍。
剧本以全部四折的篇幅来表现窦娥最后的冤死与昭雪,以全部的笔力写她生命中最关键性的事件:
第一折蔡婆带回张驴儿父子,窦娥拒绝招婿;第二折张驴儿误杀父亲,诬陷窦娥,窦娥为保护婆婆屈招;第三折窦娥冤死;第四折窦娥的冤魂向父亲告状,真相终于大白。
剧本矛盾冲突的设置集中、突出。
不但如此,这冲突还充满张力、尖锐而激烈。
(三)
1、妾身窦娥是也。
有俺婆婆不快,想羊肚汤吃,我亲自安排了与婆婆吃去。
婆婆也,
我这寡妇人家,凡事要避些嫌疑,怎好收留那张驴儿父子两个?
非亲非眷的,一
家儿同住,岂不惹外人谈议?
婆婆也,你莫要背地里许了他亲事,连我也累做不
清不洁的。
我想这妇人心好难保也呵。
2、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作业3
1、如何看待《水浒传》的招安问题
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招安”,长期以来遭到不少人“非议”。
众说不一,究竟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水浒传》中的“招安”问题,就此作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招安”是必然的结果,对皇权的尊崇和向往是封建时代整个社会的共同意识。
关于《水浒》的招安结局:
其实我个人还是觉得这其中有农民意识的,或者不能仅仅说是民意识,对皇权的尊崇和向往是封建时代整个社会的共同意识,这种意识在读书人(似乎称他们为知识分子也不是很合适)的身上尤其严重,这是他们自己都无法认识到的。
我觉得宋江的选择招安正是因为这种意识,而并不仅仅是“审时度势”的结果,因为在梁山还烈火烹油的繁盛时,宋江也一直都不曾放弃招安的梦想。
宋江作为水泊梁山的领袖人物,忠的思想在他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主要表现在
一是宋江“反抗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受招安”的忠的思想。
他还处于躲避“杀惜”之祸的消极反抗中时,忠的观念便开始萌动了。
武松投奔二龙山前,向宋江讲了以反抗求招安的知心话后,也勾惹起宋江对前途的思考,反抗是为了替天行道,接受招安也是为了替天行道,所以反抗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受招安。
不过,在接受招安以前,替天行道具体表现为“为主全忠仗义”,在接受招安以后,替天行道具体表现为“为臣辅国安民”。
反抗斗争被纳入忠君的轨道,宋江也便成为皇权主义的可悲牺牲品。
鲁迅说得好:
“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
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
终于是奴才。
”
二是宋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忠君思想。
贪官是坏的,皇帝是好的。
小说中这样写道:
“至今徽宗天子,至圣至明,不期致被奸臣当道,谗佞专权”,“却是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贼臣,变乱天下,坏国,坏家,坏民。
”书中的梁山泊首领宋江,每当俘获朝廷将领的时候,再三申言:
“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只被滥官污吏,逼得如此”。
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队伍,安营扎寨,招兵买马,攻高唐,闹华州,打大名府,主要的打击对象就是高知府、贺太守、梁中书这类的贪官。
反对贪官和忠于皇帝,是一致的。
“忠为君王恨贼臣”,这句诗道出了其中奥妙。
宋江等人“恨贼臣”,反贪官,不过是表明他们一片忠心为君王,要为“至圣至明”的皇帝“整顿朝纲”,除掉“贼臣”,修补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
宋江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
他们之间,在维护封建统治、反对农民革命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两者的矛盾,主要是“当道”与不“当道”、“专权”与不“专权”的矛盾。
围绕这个矛盾,他们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激烈斗争。
正是由于“忠君”,宋江一贯主张受招安。
早在他上梁山之前,当武松被逼投奔二龙山的时候,宋江就劝武松:
“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
宋江本人,如果能够在仕途上爬得上去,他是决不会上山的。
但是,杀惜、刺配、被判死刑,弄得他“名又不成,功又不就”,甚至连命都保不住了,只好“权借水泊”,“随时避难”。
为了受招安,他不敢“侵占州府”,不去扩大农民起义军的地盘,故意放走朝廷的残兵败将,留下日后投降的后路。
为了受招安,他在一百零八人大聚会时,当众宣布“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
在菊花会上,他又赋词明志,“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为了受招安,他亲自出马,打通皇帝宠妓李师师;派人向殿前太尉宿元景行贿,求宿太尉在皇帝面前说情。
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是水浒英雄接受招安的主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必须把它提高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去考察”。
《水浒传》中的“招安”问题,究竟产生于怎样一个“历史范围”,它的出现,究竟蕴涵怎样的时代意义?
众所周知,《水浒传》成书于明代,而其中的水浒故事孕育于南宋以至元代,这恰恰是一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的时期,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环境看,可谓是内困外辱。
最高统治者宋徽宗政治上昏庸无能封建制度日趋腐朽,广大人民遭受着日益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宋徽本是一个“狎近奸谀”的皇帝,他与蔡京一伙“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就是“为君者讳”的正史,也无法尽掩他们的腐败本质,以赵佶、蔡京为首形成了一个极端腐朽的集团,他们利用手中种种权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肆挥霍,如专设苏杭造作局,由童贯主管,每天役使几千名工匠为皇宫造作牙、角、金、织、绣之类奢侈品,蔡京每当生日,全国各地官府都要贡献“大宗礼物”—“生辰纲”,他家做一碗羹要杀鹑数百只,一餐蟹黄馒头就要化钱一千三百多贯,“丈夫力耕长忍饥,老妇勤织长无衣。
”这种状况形成了阶级矛盾的激化,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也爆发于此时,据历史记载:
他们曾经“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
可见战斗力之强,这样的起义,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自当容易成为广大人民某种思想愿望的寄托,宋江等为主角的英雄故事便逐渐在“街谈巷议”中流传起来了。
就在阶级矛盾激化时候,民族矛盾也空前地尖锐起来。
自后晋高祖石敬瑭向契丹贵族割让燕云十六州时,广大人中原人民就深感丧权辱国之耻。
四十年后,宋太宗赵光义前后二次大举攻辽,希望收回燕云十六州,但都以失败告终。
以后民族矛盾逐步激化,北宋统治集团每况愈下,宋江起义不久,北宋被女真贵族所灭,金国统治集团残忍异常,贪暴无厌;他们不但把京城的财富抢掠一空,而且把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恒和数十万人民掳掠而去,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的人民便沦为亡国奴,陷入了落后的奴隶制统治,这事给广大中原人民造成从未有过的创伤,北方人民年年“南望王师”,南方人民月月希望“北定中原”,然而望了一百五十年,非但“王师”未见,“北定”无成,连南宋又被蒙古贵族灭亡了。
从此以汉民族为主的广大南方人民又被野蛮的蒙古贵族压迫了近一个世纪。
蒙古贵族实行极端的歧视政策,这无疑更加深了广大汉族人民心灵的创伤。
所以宋元两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民族凌辱,激起了广大中原人民的爱国情怀,人民在外受异族蹂躏、内受贪官剥削和压迫的境遇中无法生活,只好铤而走险,聚众起义,但他们深明大义,把全民族利益置于最高地位。
所以当辽的侵略威胁着整个宋王朝时,民族矛盾便成为整个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样,反映在艺术中的宋江的“招安”,也正是顺应了这条较普遍的历史规律,就梁山好汉而言,要是宋江不受招安去抗辽,那么强大的辽国入侵,若将宋王朝推翻,农民英雄们即使仍然能在水泊梁山快活自在,也仍摆脱不了“亡国奴”这受凌辱的地位,宋江接受招安去征辽,正是一种顾全民族大义的行为,在招安这个问题上,宋江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因为他认识到外族入侵,在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情况下,如果继续一味地对抗朝廷,势必内战不止,客观上将严重削弱国家的力量,于外族入侵有利,这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是不利的。
难怪明朝著名的评论家李卓吾这样赞叹其中的爱国精神:
《水浒传》者,发愤之作也。
盖自宋室不竞,冠履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下,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愤者谁乎?
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
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2、如何看待《水浒传》的女性描写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这么几类,第一类是上附天罡地煞之数的梁山三位女英雄;第二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四个淫妇。
二潘,一个潘金莲,还有一个潘巧云。
还有阎婆惜以及卢俊义的贾氏夫人。
第三类《水浒传》里面描写了一个贞节娘子,林娘子。
此外还有一些人物形象,比如说有两个老太婆,一个是面目不太清楚的阎婆惜的母亲阎婆,一个是面目可憎的王婆。
大家对梁山上三位女英雄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扈三娘。
因为扈三娘漂亮,美貌,英武,但是却是一个非常不成功的文学形象。
我们说扈三娘功劳显著。
因为在梁山英雄里边阵前交战,当场活捉敌将,数字最大的就是扈三娘。
但是就是这样的赫赫战功,扈三娘的待遇不高,不公平。
排座次的时候她居地煞第23位,整体排名59位,她那个不中用的丈夫,在她前边第58位。
她阵前活捉的两位将军,郝思文,第41位,在她前面16位。
彭玘,第43位,也高她14位,所以她的待遇不公平。
我们只能说是梁山对扈三娘的不公平,换句话说是作者对扈三娘的不公平。
那么扈三娘的结局也很惨,人最终死于江南。
是遇到了一个做妖法的郑魔君。
被郑魔君的镀金铜砖砸在面门上,倒下马死去。
我们说死得不值。
为什么作者对梁山战死的59位好汉里边,57位都是正常的战争死亡,而就他夫妻两个人是这样一种结局呢?
莫名其妙。
所以我们说不管《水浒传》写扈三娘英雄了得,用了如何重笔浓彩,但是作为人物形象,作为艺术形象单薄的,没有性格可言,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
这个符号是什么?
能征惯战,美貌佳人。
所以呀,连她的死都写得如此潦草,那么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作者对女性的一种态度。
那么除了扈三娘,梁山的其他两位女英雄,要么是具有男性特征的孙二娘,要么是顾大嫂,都没有女性所特有的特点。
再有就是淫妇。
潘金莲本来是一个很有追求的女人,被张大户报复嫁给了叫三寸丁谷树皮的丑汉武大郎。
从她和武大的和睦相处到最后的毒杀亲夫,我们看到的是潘金莲逐步堕落的过程。
另外一个潘巧云。
潘巧云其实没有可杀之罪,但最后没有逃脱悲剧的结局。
为什么在《水浒传》中,如此塑造安排这些女性形象?
这与作者以及当时社会的某些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3、如何评价《水浒传》的宋江形象
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我想,争议最多的人物形象当推宋江了。
宋江是《水浒传》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褒贬最为不一,争论极为激烈,至今众说纷纭的一个复杂形象。
明末清初文学批语家金圣叹曾慨叹:
“读此一部书者,亦读一百七人传最易,读宋江传最难也。
盖此书写一百七人处,皆直笔也,好即真好,劣即真劣。
若写宋江则不然,骤读之而全好,再读之而好劣参半,又读之而好不胜劣,又卒读之而全劣无好矣。
”总之,对宋江这个人物形象的开掘越来越多角度、多层面化了,成为“水浒学”研究的一道奇丽景观。
一部《水浒传》,雅俗共赏,可任人评说。
本人今天也张扬一下,表达一点自己的看法。
和许多前人一样,我对宋江这个人物的评价是贬多褒少;不过,我的角度不是阶级和革命,我不想上纲上线,只是想从人性的角度去探讨一下宋江。
我认为,宋江骨子里其实是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
我们先来看看宋江的“不忠”。
《水浒传》中,作者的主导思想是极力渲染宋江“忠”的一面,认为宋江对朝廷忠心,对朋友忠诚,为人忠实。
一般的读者也认为“忠”是宋江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
如宋江的第四个绰号“呼保义”,有一种解释说,“保”就是保持的保,“义”就是忠义的义,“保义”即保持忠义,“呼”的意思就是大家都那样叫他。
“呼保义”这个绰号体现的是宋江对待国家、朝廷、皇帝的态度,即忠。
如第七十一回中,一百零八员头领聚齐后,宋江说:
“唯愿朝廷果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并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从此一门心思想着招安,好去尽忠朝廷。
并且,此后他殚精竭虑地一步步地去实现着招安计划,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忠”心。
其“忠”心似乎可昭日月。
我却认为不然。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宋江的行为思想,就不难发现,他的“忠”不过是一种表面假象,是他实现个人功利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幌子而已。
宋江出身低微,不过是家境稍为殷实的农民。
他虽然读过诗书,受过教育,但官运并不亨通,只在县衙中做个押司(小吏)。
宋江却不甘心居于社会的低层,他要谋得飞黄腾达,实现个人野心。
他认为要想实现这一切,需要爬上社会的高层,而爬上去的最好手段就是表“忠心”,得到皇帝的恩赐。
他骨子里、内心中并没有真正的“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如晃盖等人劫取生辰纲是违反了大宋法律的,作为深明法度的宋江不会不知道,但他却偷偷去报信,放走晃盖。
这个时候,宋江似乎不讲忠。
而宋江被发配江州时,梁山好汉劫得他,欲放下他的枷锁时,他却说要不得,“此乃国家法度”。
而在穆弘庄中,两位公人劝宋江,这时里又无外人,除去行枷,快活一晚,此时,宋江却道:
说的是。
当即应允。
可见,宋江内心其实并不忠,忠在表面作秀。
当他到得江州,看浔阳楼时,想到自己“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以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子文了双颊,配来到这里”,不禁怨从中来,借酒泄愤,题下反诗: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第三十九回)这时,他的不忠昭然粉墙,可以说是大逆不道。
但等上了梁山,他却又一心忙于招安,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
招安后,将“替天行道”的大旗改为“顺天护国”的大旗,并且不惜牺牲大批义气冲天、忠心为他的梁山弟兄们,来通过所谓的“忠”实现他个人野心。
更甚的是,他喝了御赐毒酒后,还怕李逵坏了他“一世清名忠义”,把李逵骗了来,喝了慢性毒酒,害死了李逵。
此上种种,充分说明,宋江的“忠”是他耍弄的权术,是他处心积虑为个人谋私利的招牌,掩盖的是他虚伪甚至卑鄙的内心。
可以说宋江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忠于朝廷,更谈不上待人忠诚,为人忠实,他只是一心为自己的功利而用“忠”的外表欺骗众人。
我们再来看看宋江的“不孝”。
宋江的第二个绰号叫“孝义黑三郎”,这里包含着他的“于家大孝”。
小说里也时不时地表露着宋江的大孝。
如第十八回里《临江仙》词中赞宋江“事亲行孝敬”。
又如第三十五回中,宋江接到家书,得知父亲“因病身故”,自把胸脯捶将起来,自骂道:
“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
”自反头去壁上磕碰,大哭起来,并星夜赶去奔丧。
又如第三十六回,宋江被揖捕时,对父亲说:
“日后归来务农时,也得早晚伏侍父亲终身。
”再如,第三十九回,宋江发配到江州,想到“家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潸然泪下。
由此,似乎可见宋江是一位大孝子,符合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道德。
但我们再仔细发掘小说,就不难看出,宋江的“孝”是值得推敲的。
封建社会,严格强调孝道。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是不可违逆的。
而宋江娶阎婆惜时,却根本没有告之宋太公(宋江父亲),征得父亲同意。
这擅自作主明显体现出宋江的不孝。
封建社会的伦理根本是三纲五常,其中就有“父为子纲”。
按讲,父亲的话,子女是必须听从的,但宋江却没有完全做到。
比如,宋太公怕宋江落草为寇,变成不忠不孝,多次劝阻他不要落草,宋江却阳奉阴违,根本就没听从。
还有,宋江是个深明法度的人,明知杀人负罪,却不顾连累家人,逃脱在外,让父亲担惊受扰。
这里,孝从何来?
不仅如此,宋江还拉得弟弟宋清和父亲宋太公一同落草梁山,这又如何能体现出宋江的孝道?
挖掘到此处,我们已经明了,宋江的所谓“孝”其实也是以他的个人功利为标准的。
他要谋得的,还是表面的“孝”名,当孝与他的个人发迹产生冲突时,他便毫不犹豫地舍弃孝。
他的“孝”的表现流露给读者的是假惺惺,难掩他虚伪的实质。
接下来,我们看看宋江的“不仁”。
仁、义、礼、智、信。
封建社会宣扬的道德标准中,“仁”被放在首位。
可见,“仁”是评论一个人的重要道德标尺。
《水浒传》中,宋江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似乎是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人。
如第十八回中,宋江出场时,对他的评语中就有:
“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
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困,周人之急,扶人之困。
”一个充满爱心的仁德之人昭然纸上。
如第二十四回时里,宋江一听说阎婆有难,当即写帖让阎婆去支取棺材,又另付十两银子做送葬费。
第二十一回叙述宋江赍助唐牛儿,许给卖汤药的王公一具棺材及送终之资。
如在清风寨宋江厚待花荣手下;在柴进庄上宋江结交被柴进疏慢的武松,拜为兄弟,赠送盘费;在梁山泊,宋江对各位头领十分温和。
三打祝家庄后,宋江舍弃扈三娘,还了当初对王矮虎所许的愿。
宋江对俘虏的军官好汉,总是亲释其缚,请入帐中,以礼陪话,好言相慰。
确实,宋江的仁爱让他获得了“及时雨”的美誉,名满天下,各路英雄豪杰无不敬仰于他,甘心追随他。
其实,宋江是个深谙人情世故,善于以情笼人的人。
他通过施予小恩小惠,通过亲善和气,博得“及时雨”的声名,是想藉此扩大自己的影响,实现个人功利的目的。
当他的个人目的不能达到时,他内心的抱怨,甚至愤恨,就发自肺腑地渲泄出来了。
如第三十九回中,宋江酒后吐真言:
“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
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以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到这里。
”宋江抱愤这些年的“仁”换来的只是“虚名”,是“名不成,功不就”。
可见他的仁并不是纯洁的,带有强烈的功利目的。
如,宋江把卢俊义折腾得家破人亡,搞到山上来,还在卢俊义面前做着好人,口口声声说要让卢俊义作梁山泊主,“真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学 B2 形成 考核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