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之欧阳光明创编.docx
- 文档编号:24495012
- 上传时间:2023-05-2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02KB
农村初中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之欧阳光明创编.docx
《农村初中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之欧阳光明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之欧阳光明创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初中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之欧阳光明创编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欧阳光明(2021.03.07)
单位:
西张庄镇中心学校
撰写人:
何俊玲
日期:
2014.11
一、课题的内涵概要
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家庭生活状况不断改善,家长素质不断提高,学校硬件设施不断更新,教育大环境不断优化,可是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却未能有新的突破。
相反,随着农村学生年级的升高,课业的加重,怕学、厌学的同学越来越多了,这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都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提出了“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
“农村初中生”指在农村初中就读的学生,年龄大约在11-15岁,心理认知、情感及个性发展都处于发展阶段,学习动机还不够稳定,意志品质还不够成熟的学生群体。
“厌学”即“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
在当前的初中生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
严重的就形成了厌学症。
厌学症是指患儿长期以来,在读书学习上不能专心,效率低,易健忘,成绩差。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朗读、写作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
虽经教育难以改变,严重时出现说谎、逃学、出走。
一般来说,厌学学生是有厌学行为的学生。
厌学的主要特征:
心智活动差、学习消极被动、动力不足、学习随意多变、学习成绩差、形成恶性循环、具有破坏性,爱寻找别的途径实现自我价值。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就是结合当前社会和我校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个课题。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自身认知水平、家庭情况、受教育情况等),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心理辅导和矫正,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力量,使厌学学生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圆满完成初中教育,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使其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2、心理学理论依据。
该理论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
3、个人本位论。
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
4、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
当今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的基本解释大致有三大点。
(1)学习是学习者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的经验背景。
(2)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个方面的构建。
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构建,同时有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建构包含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的,二是从记忆系统中所提供的信息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单是提取。
(3)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5、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
它可以使知识信息的容量增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课题研究预期并已基本解决的问题
1、《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绪的现状及产生原因》的调查报告。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学生厌学情绪是什么状况,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查阅有关资料加深对学生心理的了解,为深入的研究做好准备。
通过网络途径和图书馆借阅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书籍。
3、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走出厌学的阴影。
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员,开通“知心信箱”、“知心热线”,及时解决厌学学生心理、生理上的困扰。
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功能进行心理辅导、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实施分层作业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取得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
设立家长、老师、学生互动联系卡,定期由学生对自己近期表现自我评议,再由老师、家长评议,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召开了学生家长会,并对家长进行了专题培训辅导。
5、针对厌学类型不同,成立互助互学小组,展开讨论、交流,组织厌学学生与优秀学生结对帮扶。
6、研究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参加学校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造成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学习本身的局限性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
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
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
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
(二)学生的内在原因
1、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
中学生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
(1)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社会不良风气也走进了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2)家庭因素的影响。
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
(3)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
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就可以,而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2、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
造成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学习时间长,导致学生兴趣下降。
其次,教师教法陈旧、师生情感不良。
学生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
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
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4、智力因素、心理特点。
一般地说,大多数的厌学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但容易为情绪左右,兴趣容易发生转移;对难学和讨厌的功课,往往偷懒取巧。
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当老师讲课乏味、作业负担过重,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成绩不佳或受老师冷嘲热讽、轻视,家长的打骂或受到外界的某些诱惑之后,就会兴趣转移,产生厌学的心理。
同时,厌学的学生中有大部分的学生属于后进生,其中有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表现在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理解力、创造力等方面都不及其他学生。
有一个初三的学生是这样写道:
“我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10:
30,可是总觉得自己学得不好,成绩总上不去,一次一次地挫败,又受到老师、同学的嘲笑,父母的责骂,我已经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
(三)不良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初中生厌学情绪的外在原因
1、过重的学习负担是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
然而,目前不少中学将学生的早晚自修时间都用来辅导、上课。
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让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2、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是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
人是有感情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带着情感性的,都是在情感的驱动下产生并进行的。
学习也是一种带着情感的活动。
学生在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也需要情感的交流,他们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只有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和信任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才能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才能取得教学的最优效果。
初中生除了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和信任。
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也会促进学生厌学情感的发展。
3、考试焦虑、学习压力是产生厌学心理的直接原因。
当前,学校中频繁地进行测试,排名次,使学生超负荷的学习,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
学生在考试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之前,其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就更为严重。
一种害怕考不好和名次下降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
同时,初中过难的教材促进学生的厌学心理的发展,过难的教材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考试的忧虑感更加强烈。
4、课堂教学效率差是产生厌学心理的很大的原因。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方式。
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厌学心理的发展。
良好的课堂教学不但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素质和广泛的学习兴趣。
5、过少的激励和表扬,不合理的批评和怀疑是产生厌学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足够的激励和表扬对于厌学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及时、正确、科学的激励和表扬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产生不竭的内驱力。
不合理的、过于粗暴的批评甚至怀疑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
6、“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的厌学学生本身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不好,以致产生恶性循环。
同时,由于受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有一部分学生贪图眼前实惠,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
长此以往,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五、克服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要克服厌学心理,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从根本上克服我校初中生的厌学心理。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绝对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学校可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提高学生成就动机。
通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成功教育,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提高民族素质、实现自我价值而学习的决心。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向导。
学习动机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
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对某些对象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伴随着紧张的情绪和意志努力,去积极地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
在学习上,它表现为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致勃勃、孜孜以求、津津有味。
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渐渐消除厌学情绪。
(三)加强学生心理能力特别是抗挫能力的培养
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抗挫能力低,但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教师要时常注意对他们进行对挫折的认识与抵抗的教育。
比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整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遇到挫折时会找到适当的方法减轻心理紧张。
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挫折活动,让学生得到锻炼。
(四)教师要在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关心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是要爱学生,而爱学生首先体现在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上。
特别是对待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教师要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教师应该用期待的目光、温和的语言、足够的耐心对这些学生进行疏导,要详尽了解他们的过去、现在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学习方法、个性特点、家庭情况等,分析出其厌学心理的具体原因和相关因素,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行克服教育。
2、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语言生动、形象、幽默,且重点突出,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兴奋起来,注意力集中。
教师特别要注意经常使用幻灯片、投影、实验、多媒体、录音、录象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当减少笔记和作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新鲜感和乐趣。
3、积极鼓励,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不是新奇、满足、愉悦的感觉,而是枯燥、乏味和失落的感受。
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倦。
针对这一现象,研究者采用了如下措施:
(1)改变对厌学生的评价方式。
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
(2)提供给厌学生展示的舞台。
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
比如组织“故事会”、“手工制作比赛”,“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
维护学生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自信心是施教成功的钥匙。
3、分层作业,为学生铺设进步的阶梯。
将班级学生分成三个组:
提高组(学困生组)、奋进组(中等生组)和宏志组(优等生组)。
作业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层设计,然后根据学生作业的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对于学困生,评价应注重鼓励,多使用爱心评语,拉近师生距离。
4、心理辅导,搭建沟通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心理的疏通。
厌学学生对学习往往存在抵触、烦躁甚至恐惧的情绪,由于学习失败,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来至老师、家长的批评训斥和同学的压力和鄙视,造成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紧张,形成自闭甚至暴力等倾向,久而久之形成极大的心理问题。
我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功能,每周一、三、五开放的时间,鼓励班级学生到“心灵小屋”里去做客,或运用向“马老师信箱”写信的方式,敞开心扉,向心理辅导老师倾诉自己的烦恼,接受比较专业的心理干预,解决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
(五)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因此,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作为校方,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
1、父母对子女学习状态的估计要客观,期望要合理。
在调查问卷第11题中:
你的父母对你的学习要求高吗?
选项①“要求很高,难以达到”的比例占了70%以上,可见家长望子成龙心理给学生造成的心理落差多么巨大。
因此作为家长应对子女恰如其分地作出估计和评价,设置合适的、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如果个别家长不善于客观地分析子女的实际情况,过高的期望不进行适时的调控,而是一味地要求每次考试每门功课一定要考多少分,排第几名,这样做往往造成学生厌学、畏学,进而弃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的悲剧。
2、家长也应帮助子女树立必胜的信心。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所说: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决”。
家长的信心、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
在孩子每一次作业、考试或是成长经历中表现有进步时,家长应该有意识的表扬,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家长还应该给子女降压、松绑,做到多倾听、多宽慰、多疏导,鼓励子女只要花了力气,学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还要多关心孩子的休息和心境。
3、父母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
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孩子一块制订一个其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合理作息,松弛有道,不要一天到晚千叮咛、万嘱咐,让子女感到唠叨个没完。
另外家长要注意克服自身不良嗜好(如赌博等),以身作则,营造学习气氛;家庭成员内部应和睦相处,相互配合,平时要多抽一些时间陪陪孩子,交流思想,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缺点。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与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为当前农村学校提供一套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教师提供帮助厌学学生走出厌学情绪,重新对待学习,投入学习,甚至热爱学习的途径和措施,同时也给农村学生一次对读书再认识的机会,重新审视读书在自己一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本课题的研究,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提升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记得有人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有关研究表明: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有时能弥补智力发展的不足。
我们也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有兴趣,他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因而,本次课题研究中,教师在教学时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用教师的个人魅力感染学生,精心设计各种有创造性的作业,如折纸剪纸、手工制作、实验、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游戏、竞赛、收集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2、通过研究,找出了学生厌学的各种原因,努力探寻科学对策,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前我校学生厌学的现状。
3、本次研究过程培养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为以后的教育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七、研究成果
1、调查报告:
附《农村初中生厌学情绪的现状》调查报告、《农村初中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报告。
2、编辑论文集:
附发表论文、获奖论文、交流论文等。
3、将教学案例、个案研究、教育叙事、随笔整理成册。
4、结论与反思:
对于被研究学生,由于老师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对策,经常鼓励学生,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意志更加坚强,学习的主动性得以调动,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有少数具有强烈厌学倾向的学生的厌学情绪也得以缓解。
厌学是普遍存在而且十分复杂的一种社会现象,涉及到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等多个方面,比如说“新的读书无用论”等社会思潮以及网吧、游戏等场所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应该进一步作深层次的探讨,同时也需要得到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课题,更多学生能知道学习的快乐和重要性,让正在沉睡的人能赶快的苏醒过来,重新振作起来,重新激起对学习的兴趣,然后潜心钻入学习的领域里,在每次的检测中都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不会对学习再有厌恶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初中生 厌学 原因 对策 研究 报告 欧阳 光明 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