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经济观察》4.docx
- 文档编号:2448665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87.93KB
《每周经济观察》4.docx
《《每周经济观察》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每周经济观察》4.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每周经济观察》4
信息资料
仅供参考
每周经济观察
2008年1月14日(第2期)
石油价格上涨不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5
如何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目标6
今年油价将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8
今年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可能进一步加快10
今年股市的向上基础没有改变11
三大因素推动消费增长仍将保持高位13
应该警惕奥运后经济回落及热钱退出15
今年中国内地IPO融资将达4800亿元20
高油价使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再添变数21
每周经济观察编辑委员会编辑
本期导读
由于缺乏发生明显通货膨胀的基础,此次石油价格上涨的幅度以及对其它产品价格的影响又明显弱于前两次石油危机,预计不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石油价格上涨不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必须适当加快人民币的升值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予以对冲与调控。
《如何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目标》
2008年国际油价仍将高位运行,这将增加我国企业生产成本和消费者支出,从而加大通货膨胀压力。
《今年油价将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
2008年也将是人民币升值的奥运年,人民币会在今年继续加速升值,并且幅度超过去年,同时有望走出不同于往年的新走势。
《今年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可能进一步加快》
2008年是降低预期的一年,是修正的一年,速度会放慢,等待宏观经济和基本面的明朗。
重复2007年的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长期还是很乐观。
《今年股市的向上基础没有改变》
连续多年宏观经济景气较旺、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结构升级等基本因素,决定了2008年我国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率仍将保持高位。
《三大因素推动消费增长仍将保持高位》
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部分城市涨幅过高,已成为当前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落实宏观调控的任务仍然艰巨。
《落实宏观调控的任务仍然艰巨》
中国总体上将会把连续五年经济增长百分之十以上的态势在二00八年继续保持下去,中国庞大的经济体将会使北京奥运对中国经济起落的影响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应该警惕奥运后经济回落及热钱退出》
明年的奥运会之后,可能将会有另一次更大的甚至能导致房地产价格下跌的调整。
一个巨大的泡沫破裂只可能发生在美元的强势反弹之后,而这一切至少在两年之后。
《十五到二十年后中国经济将会经历泡沫破灭过程》
美国等西方发达经济体经济近30年来对石油的依赖已大幅下降,因此高油价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不会像历史上几次石油危机那样具有破坏性。
《高油价使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再添变数》
第一视点
中国经济增长进入重要转折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具有转折含义的重要变化,这表现在总量和结构两个层面。
在总量上,从2003年开始,包括2007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已连续5年达到10%以上。
2006年,经济总量超过了20万亿元人民币。
人均收入在超过了1000美元后不久,又达到了2000美元。
财政收入新增部分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接近于10年前,也就是1996年全年的财政收入。
在总量规模变化的同时,结构性的变化和矛盾也更为显著。
能源和其他重要资源的生产和消耗增长迅速;环境压力空前增大;过去构成中国经济增长低成本优势的诸多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升;在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原有的地区发展差距并没有缩小,有些方面还在扩大。
此外,中国正在以日益增长的规模介入国际经济活动,“中国因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可以给出的判断是,我们已经或正在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当然,对这一新阶段如何概括,还可以探讨。
这一新阶段所出现的矛盾和挑战,在已有的发展方式空间内,是难以包容和应对的,发展方式的转型势在必行。
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要“合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推进城乡一体化只有统一领导、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才能有效推进。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这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要求。
这几年我国农业农村变化之深刻、发展速度之快,是几十年来所没有的。
但是,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矛盾。
例如,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入非农产业和城市,农业兼业化、粮食副业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问题日趋明显。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农产品的总需求增长较快,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压力显著增强,农产品供求总量明显偏紧,结构性失衡问题凸现。
尽管已是第四个粮食丰产年,但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引发的物价较快上涨,给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带来了些许隐忧。
虽然农民的增收速度也在加快,但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缺乏产业支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持续扩大。
过去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500多元,而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一年就可以增加1500元。
总体来看,当前中国农业基础仍很脆弱,城乡发展失衡问题仍很严重。
惠农强农任重道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当前中国农业基础仍很脆弱,农民收入增长仍不稳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
明年中央仍将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助推“三农”工作爬坡过坎。
一是确保农产品供给充裕和农产品市场的稳定是当前工作中的重大战略任务。
二是在当前农业发展出现重要阶段性变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增加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
三是在农村饮水、道路、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职业教育、基本医疗服务、困难群众利益保护等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四是改革土地制度,合理界定国家和农民的土地权利,完善国家、农民、集体、企业等利益相关主体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五是推进改革,主要改革措施包括:
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使农民享受同城市居民基本均衡的公共服务;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
六是在投入方面,不能满足于在增加投入上一项一项要钱,或每个部门都兼顾地要钱,要着眼于提出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政策举措。
七是应当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并要求全国成立名称统一、机构统一、职能统一的农村工作综合部门体系。
个人信贷应更注重风险管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从紧的经济政策下,个人消费信贷在政策、法律等方面的风险需要更积极地应对与解决。
自2008年元旦起,申请浮动利率住房按揭贷款的房贷客户将执行调整后的新利率标准,个人信贷也因为还款额攀高而面临更大的违约风险。
与这部分已经明确的风险不同,从总体上看,中国的银行业所发放的消费信贷,并没有经历过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的检验,其潜在的风险更容易被低估。
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余额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状态,尤其在2002年之前,消费信贷一直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个人消费信贷以平均每年160%的速度增长。
住房消费信贷在个人消费信贷总余额中的占比相当大,2004年起每年占个人消费信贷比重保持在80%以上。
但是,由于个人消费信贷总量巨大,涉及的住房、汽车等项目属于宏观经济调控的敏感地带,相关法律尚不健全,银行与经销商、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个人消费信贷面临政策性、法律性、流动性和信用信息不对称等风险。
总量失衡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俊伟)2007年很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不到位,它们是经济总量失衡的外在表现。
正是由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不到位,使本轮宏观调控出现了过于倚重法律、规制和行政审批来控制总需求膨胀的政策搭配格局,这就为宏观经济运行出现反复埋下了伏笔。
2007年出现的投资反弹、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的现象,虽然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如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基础原材料、高耗能产业投资增速过快,房地产投资加速、价格上涨过猛等),但如果放在本轮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则可以看得很清楚:
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不到位,它们是经济总量失衡的外在表现。
从增长速度、物价水平变化、劳动力市场供求、国际收支平衡等多角度综合判断,当前的经济运行处于明显的总量失衡状态。
把投资反弹和物价上涨问题归结为结构性矛盾,并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
从宏观调控的实践看,在解决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矛盾方面,我们已经破了题(如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等),并且有了良好的开端。
下一步把宏观调控的重点转到维持经济总量平衡上来,不仅是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需要,更是情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G&L
WeeklyEconomicObserver每周评论
本期开卷
石油价格上涨不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石油价格连日上涨,最近几天虽然石油价格有所回落,但仍然起伏不定,并维持在每桶97美元以上的高价位。
尽管高油价不可避免地会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导致经济增长明显减速,但由于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它一些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此次油价上涨不可能像前两次石油危机时那样,造成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但有可能造成某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明显提高。
一、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西方主要国家都曾经实行了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西方主要国家都曾经实行了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为后来的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
1970年,美国经历了一次经济衰退,经济增长率由1969年的3.1%下降为0.4%,而失业率由1969年的3.5%上升到1970年的4.9%,为了抑制经济衰退,防止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1971年和1972年连续两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率分别达到13.4%和13.0%,而60年代美国M2的年均增长率仅为7%,高出近1倍。
1970年秋季,日本经济出现衰退,1971年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日本担心出口急剧减少、进口急剧增加导致经济陷入大萧条,同时为了防止日元过度升值,实行了超缓和的货币政策,以增加日元供给,其结果导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迅速上升。
在当时的西德,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在石油危机来临之前就出现了明显提高,由1970年的9%左右提高到1972年的15%左右,1973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高达18%左右,较1970年前后提高了1倍左右。
二、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紧缺和较高的食品价格上涨幅度
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紧缺,这也是导致西方国家发生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1972年,自然灾害席卷全球,世界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减少2.9%,许多国家发生严重的饥荒。
1974年世界粮食再次减产,紧缺状况进一步加剧。
第二次石油危机出现之前的1978年,再次出现世界粮食短缺。
由于粮食供应不足,粮食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成为推动各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三、在石油危机爆发之前,美国、日本等国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由于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在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的价格涨幅已经明显提高。
1973年9月,美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7.4%,这样的价格涨幅比1963-1973年10年之间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倍以上。
日本的情况更为严重,1973年9月,日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14.2%,也比1963-1973年10年之间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倍以上。
在石油危机爆发之前,英国、法国和德国也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1972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每周经济观察 每周 经济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