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早使用的植物纤维 麻要点.docx
- 文档编号:2447855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31.24KB
人类最早使用的植物纤维 麻要点.docx
《人类最早使用的植物纤维 麻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最早使用的植物纤维 麻要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类最早使用的植物纤维麻要点
人类最早使用的植物纤维——麻
麻纤维:
是从各种植物的茎、叶片、叶梢中获得的可供纺织用纤维的统称。
包括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的韧皮纤维和单子叶植物的叶纤维。
麻纤维是人类最早用来做衣着用的纺织纤维,埃及人利用亚麻纤8000年历史。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采用苎麻作为纺织原料。
《诗经·陈风》中就有“东门之池,可以沤麻”的诗句。
麻纤维可分为韧皮纤维和叶纤维两大类。
1.韧皮纤维又称茎纤维或软质纤维,是从双子叶植物的茎部剥取下来的韧皮,经过适度的微生物或化学脱胶成单纤维或束纤维。
麻纤维有苎麻、亚麻(胡麻)、黄麻、洋麻、苘麻、大麻和罗布麻等品种。
其中洋麻、黄麻含木质素较多,称为木质纤维,其质地较粗硬、只适宜做麻袋、凉席和绳索的原料;而苎麻、亚麻、大麻、罗布麻则含木质素较少,称为非木质纤维。
其质地较柔软,可从叶梢中获
取的纤维。
2.叶纤维种类很多.主要有剑麻、蕉麻和菠萝麻等。
这类纤维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故又称热带麻,具有粗硬、坚韧、变形小、强力高、湿强更高、耐海水腐蚀、耐酸碱等特点,不宜作纺织原料,主要用于制作绳索、渔网等。
麻纤维的组成和形态结构
麻纤维的组成
麻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其含量视麻的品种而定,一般约占60%-80%。
其中苎麻、亚麻的纤维素含量略高,黄麻、槿麻等则低些。
除纤维素外还有木质素、果胶、脂肪及蜡质,灰分和糖类物质等。
由于其各种物质的含量也有所不同。
其物理机械性能差异较大。
表:
部分麻纤维的化学组成
名称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果胶
(%)
木质素
(%)
其它
(%)
单纤维细度(µm)
单纤维长度(mm)
苎麻
65~75
14~16
4~5
0.8~1.5
6.5~14
30~40
20~250
亚麻
70~80
12~15
1.4~5.7
2.5~5
5.5~9
12~17
17~25
黄麻
57~60
14~17
1.0~1.2
10~13
1.4~3.5
15~18
1.5~5
红麻
52~58
15~18
1.1~1.3
11~19
1.5~3
18~27
2~6
大麻
67~78
5.5~16.1
0.8~2.5
2.9~3.3
5.4
15~17
15~25
罗布麻
40.82
15.46
13.28
12.14
22.1
17~23
20~25
麻纤维的形态结构
不同种类的麻纤维的截面形态不尽相同。
苎麻大都呈腰圆形,有中腔,胞壁有裂纹。
亚麻和黄麻的截面呈多角形,也有中腔。
槿麻的截面呈多角形或圆形,有中腔。
麻纤维的纵面大都较平直,有横节、竖纹。
亚麻的横节呈"X"形。
图:
麻纤维的纵向形态和截面形态
由于麻纤维长度大多偏短,不能直接用单纤维原料纺纱(苎麻、大麻除外),大都采用工艺纤维纺纱。
麻茎的韧皮组织由数十个纤维细胞平行地粘在—起,又相互搭接成网状(大麻除外)。
因此,韧皮在沤浸脱胶时,部分胶质被发酵溶去,使粘连的纤维束得到部分松散,再经纺织厂的梳理加工。
制成适合于纺纱要求的纤维束,这种纤维束称为工艺纤维。
工艺纤维的长度及不匀率与细纱的强度、条干均匀度有密切的关系。
麻的初加工
从茎纤维的韧皮中制取麻纤维需经过脱胶等初加工。
初加工的目的是使纤维片与植物的麻干、表皮或叶肉分离,除去周围的一些胶质和非纤维物质,从而得到适于纺织加工的麻纤维。
脱胶的方法和要求根据各种麻纤维来源、性质、用途而不同。
按脱胶的原理大致可分为化学脱胶、微生物脱胶和酶脱胶。
化学脱胶是利用纤维素和胶质对碱的稳定性不同,在高温液碱的煮练下,将果胶和半纤维素水解,使纤维分离出来。
微生物脱胶是将收获的麻茎或剥取的麻片放入池塘、河流中或露天雨淋后使麻茎发酵,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促使胶质分离。
酶脱胶是采用果胶酶或纤维素酶在一定的温度及酸碱度下,与麻上果胶发生酶解,进而达到脱胶及分离纤维的目的,这种方法速度快、反应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小。
根据脱胶程度又可分为全脱胶和半脱胶。
全脱胶方法将胶质全部除去,得到的纤维呈单根状态,如苎麻。
半脱胶方法仅脱除一部分胶质,最后获得的是束状纤维,如亚麻、黄麻、槿麻等因单纤维长度较短,且不整齐的麻纤维。
一、闻名世界的中国草--苎麻
苎麻有中国草之称,主要产于我国的长江流域,以湖北、湖南、江西出产最多。
其品质优良,单纤维长,有较好的光泽,呈青白色或黄白色。
苎麻织物主要用于夏季面料和西装面料,也是抽纱、刺绣工艺品的优良用布。
图2-30:
苎麻及产品
苎麻又称白苎、绿苎、苎仔、线麻、紫麻等,它有很多品种,系荨麻科。
苎麻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麻龄可达10—30年。
常用栽种种子或分根、分株、压条等方法繁殖,1年可收获3次,第—次生长期为90天,称为头麻;第二次约50天,称为二麻;第三次约70天,在9月下旬至10月收割,称为三麻,其中头麻品质最佳。
苎麻有白叶种和绿叶种之分,前者叶背有白色绒毛,后者叶背呈绿色,质量不如白叶种、白叶种原产中国南部山区,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在国外享有盛名,有中国草之称.
苎麻的初加工包括三个过程:
剥皮→刮青→脱胶,制成可纺用的精干麻(经脱胶后的麻纤维)。
图2-41:
苎麻纤维初加工过程
(一)纤维的特性
苎麻纤维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单纤维,其长度是植物纤维中最长的,无明显的转曲,纵向有横节竖纹。
纤维两端封闭,中部粗.两头细,呈厚壁钝圆,横截面为圆形或扁平形,有中腔,亦是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壁厚度均匀。
有时带有辐射状条纹,未成熟的纤维细胞横截面呈带状。
初生纤维胞壁较厚,次生纤维胞壁的厚度是初生细胞的1/10。
苎麻纤维的这种独特结构,使它既能自动调节微气候.又能抑制微生物活动。
穿上由苎麻制作的保健袜,脚不湿不臭,还可防治香港脚。
生苎麻(原麻)经脱胶后取得的纤维称为精干麻。
苎麻纤维的结晶度(90%)和取向度(80%左右)都较高,苎麻尤其是脱胶后的苎麻纤维是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所以其化学性能与其他纤维素纤维相似,它耐碱不耐酸。
在稀碱液下极稳定,在浓碱作用下,纤维能膨润.生成碱纤维素,若在稀酸液的中和下,可恢复成纤维素。
但其晶体结构发生了变化,机械物理性能也发生了变化,断裂强度下降而断裂伸长率提高。
苎麻纤维遇强无机酸即行分解,而溶解于强酸中。
苎麻纤维不耐高温,在243度以上即开始热分解。
苎麻纤维坚韧,有光泽,耐霉,易染色,不皱缩。
(二)纤维的产品及用途
1.苎麻纱线
主要优点是纱线光泽好.断裂强度高,断裂伸长率低,吸湿放湿快,吸水膨胀;
缺点是纱线的刚度大,毛茸多,易折皱,耐磨性能较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苎麻织物的透气性特别好,要比棉织物高3倍.穿用由麻织物制作的衣服冬暖夏凉,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可使人体体表温度降低2.5度。
2.苎麻缝纫线主要用于缝制皮模和皮革制品,还可作蓬帆、枪炮衣、坦克和飞机罩等的缝纫用线;它具有断裂强度高,伸长率低,着水膨胀等特性。
3.皮带尺用纱一股采用苎麻精梳长麻纱织制,具有柔软、受力后伸长率小、坚实耐拉、挺整等特性。
4.钢丝针布基布纱它可增加基布的强度而伸长又较少。
5.水龙带用纱采用苎麻纱织制的水龙带能耐受较高的水压.而渗水量又较少(吸水膨胀所致),它既能保持较高的强度,又保持水龙带松软.常用于高压输水、可作消防、输油、农业排灌、工矿和建筑工地供水与排水用。
6.腈麻针织纱以65%的正规和高收缩腈纶混合条与35%的苎麻混纺制成股线,经汽蒸膨化处理而制成膨体纱主要用作手工编结用纱。
7。
纯苎麻织物该类产品包括纯麻布和爽丽纱等。
纯苎麻布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和良好的卫生性能.它洁白而有蚕丝般的光泽,尤其适于制作夏季服装。
其缺点是易起皱,不耐曲磨,领口、袖口、折缝处易于磨损。
爽丽纱是由细纤单纱织制而成的薄型织物,织物略呈半透明,轻如蝉翼,极为典雅华丽.是制作高档衬衫、裙子、装饰用手帕和抽绣工艺品的高级布料。
用可溶性维纶纤维与苎麻混纺,织成坯布后经练漂溶去维纶,使经纬纱变细,成为细薄型的爽丽纱,是国内外市场上的俏货,深受青年人的喜爱。
8.长麻混纺织物该类产品有涤麻(麻涤)混纺织物。
涤麻派力司和其他苎麻混纺织物。
该类织物既共具有挺爽、不易起皱、耐磨等特点,又克服了涤纶回潮率低、吸湿差等问题,成为穿用舒适.易洗快干,洗可穿型高档衣料,是名副其实的的确凉型织物,是夏令衬衫、裙子及春秋季外衣的理想面料。
涤麻派力司有纱、半线和全线织物3种。
布面具有疏密不规则的中灰、浅灰或浅米色夹花条纹。
织物具有色泽柔和,布面平整,吸湿散湿快,穿着舒适,清汗离体,挺括凉爽,易洗快干,免烫等特点。
涤麻毛三合一派力司还具有手感滑糯的毛型感,价格相对低廉,适宜作夏令、春末秋初男女服装面料。
其他苎麻混纺织物还有毛麻、涤毛麻毛粘麻、涤毛粘麻等织物,在这些织物中。
苎麻的含量均在25%以下。
该类织物具有毛型的外观、高雅的风格、吸湿散湿快、挺括凉爽、透气舒适、成本低、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
适宜制作春秋和夏令的毛型服装
9.短麻混纺织物该类产品有麻棉(棉麻)混纺织物、毛麻混纺织物及其他纤维与麻混纺织物。
麻棉混纺织物的品种有麻棉混纺平布、细帆布和斜纹布等、适宜制作春末秋初和夏季服装。
其他纤维与苎麻混纺的织物是以粗梳毛纺呢绒为基础的、织物外观粗扩,可作西裤、裙子、外衣等的面料。
10.中长纤维混纺织物该类产品包括涤麻(麻涤)混纺花呢以及中长型的其他纤维(如化学纤维、羊毛、免毛或蚕丝等,这些麻混纺成的“三合一”、“四合—’花呢。
涤麻(麻涤)混纺花呢是以苎麻精梳麻或中长型精于麻与中长型涤纶散纤维纺织加工而成的隐条、明条、色织和小提花织物。
该类产品的外观类似于毛型精纺花呢.织物具有挺爽舒适、洗可穿、有身骨、穿着透气的特点;适宜作春秋男女服装面料.其单纱产品适于制作衬衫。
11.交织织物指麻与其他纤维的纱线相互交织的织物.通常称为“麻交布”。
包括麻棉交织物、麻毛交织物和麻与化学纤维交织物等:
麻棉交织布是—种呈帆布状的中厚型本白色平纹织物,布面具有纯麻风格,适宜作夏令服装面料。
鱼冻布是我国古代用桑蚕丝与苎麻纱交织而成的织物,又称鱼冻绸、御冻布。
从捕鱼的破旧渔网中拆取苎麻纱作为纬纱,以桑蚕丝作为经纱交织而成。
因桑蚕丝柔软,苎麻纱坚韧,两者较有光泽,织成的布具有“色白若鱼冻,愈浣则愈白”,故此而得名。
12.特种工业用苎麻纺织品其产品分麻线、麻带(包括麻棉交织带)和加捻苎麻绳3大类。
主要用于航天、航空和军事工业,作为空降伞带、背带、手榴弹套带、炮衣、特种填充料(如舰船螺旋桨轴填料)、高强度缝纫线、特种编织及捆扎线等,也可作过滤器的过滤布及卷烟机的卷烟带。
13.手工苎麻布手工苎麻布的产品有夏布和鱼冻布等。
夏布生产的历史悠久.品种与名称繁多,均以平纹组织为主,有的纱细布精,也有纱粗布糙的,全由手工操作者掌握,多用作蚊帐、滤布和夏季服装等。
穿着时有清汗离体、透气散热、挺爽凉快的特点。
二、有着“西方丝绸、第二皮肤”美誉的亚麻
亚麻对气候的适应性强,适宜在寒冷地区生长,种植区域很广。
原苏联的产量最多,我国的东北地区及内蒙古等地也大量种植。
亚麻品质较好,脱胶后呈淡黄色,用途较广,除服装和装饰用外,亦可用于水龙带等工业用布。
亚麻
亚麻又称鸦麻、胡麻等。
系亚麻科。
亚麻属草本植物的韧皮纤维。
因它是沿古代丝绸之路由国外引种到我国的,故以“胡”命名。
亚麻纤维以“西方丝绸”、“第二皮肤,’的美誉而闻名于世,在中国古代的各种本草药典中都记载着其有性温无毒、活血润燥、祛风解毒、益肝肾、养护皮肤的功效,特别是它应用于皮肤病的治疗.疗效很好。
(一)亚麻纤维的纺制
亚麻的韧皮纤维主要存在于亚麻茎部的韧皮组织中.经剥皮和脱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类最早使用的植物纤维 麻要点 人类 最早 使用 植物纤维 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