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4477902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69
- 大小:943.88KB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教案.docx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教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优质教案全册教案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的起始课,在这个单元中的定位是让学生对地球家园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整个单元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有一个整体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我们的地球家园有关的现象以及地球家园中的“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从“我们的地球家园中都有什么?
”这个问题入手,调取学生的生活记忆,启发学生的思考。
在探索环节设计了一个“画一画。
在地球家园图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
”的活动,提出了一个“站在地球家园往外看,我们能发现什么?
”的问题。
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可以让学生联系之前思考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的相关信息,并以形象化的方式进行表达,促进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
“站在地球家园往外看,我们能发现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是为了让学生补充与地球家园密切相关的、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地球之外的景物,这个补充是为了引导学生从地球之上和地球之外两个视角去描述“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研讨环节的“我们的地球家园中都有什么”是在小结分享探索的成果。
而“缺少其中一样可以吗?
”这个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地球家园中各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在联系中看待事物的能力。
拓展环节的“到田野、绿地、树林或山坡上,看看我们还能在家园里找到什么”是为了扩充学生对地球家园的认识。
【学生分析】
学生本就生活在地球家园上,对于地球家园中具体有什么,他们是非常熟悉的。
因此在聚焦问题之后,让学生“画一画。
在地球家园图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
”,这个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另外,作为低年级学生,他们也很喜欢形象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然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的是在交流“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时能对自己所知道的地球家园中的“成员”进行有意识的分类。
学生在绘图时添加的具体物体有可能是天然的,也有可能是人造的,有可能是有生命的,也有可能是没有生命的,教师在学生交流分享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2.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来说缺一不可。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一些物体。
2.能参与地球家园中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的讨论,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感兴趣。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地球是地球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人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自然资源。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大白纸(大白纸上提前画好圆圈,代表地球)、彩笔。
教师准备:
比较典型的在地球家园上能够看到的景观图片或视频、班级记录表、课后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PPT出示一幅地球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看老师展示的这幅图中有什么?
2.我们这个单元要研究的就是我们的地球家园。
3.我们的地球家园中都有什么呢?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地球图片让学生辨认,由此导入本单元的研究主题——我们的地球家园。
在本单元的研究主题抛出之后,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向学生提出“我们的地球家园中都有些什么呢?
”这个问题,从而进入到本课的研究内容。
二、探究活动
1.我们先来看一组地球家园的图片(PPT上出示若干张地球家园中能够看到的一些较为典型的景象图片)。
设计意图:
在导入部分虽然已提出“地球家园中都有些什么”的问题,但不着急让学生立即回答,可以先展现一些地球家园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这样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记忆,让他们的思考更加全面细致。
2.同学们,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会回答一些他们的观察结果)
3.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这些都是地球家园中的“成员”。
现在老师这边有一个“寻找地球家园的成员”的绘画活动,想请全班同学参加,你们想参加吗?
4.规则:
四人一组,在大白纸上画下你们所知道的地球家园的“成员”,白纸上的圆圈代表地球。
可以画在地球上见到的,也可以画站在地球上往外看见的。
5.学生四人一组完成绘画。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以绘画的方式展现自己对于“地球家园中都有什么”的认识,这是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做法。
低年级学生更加擅长具象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让学生四人一组在大白纸上绘画,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较大的绘画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挥。
6.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绘画,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展示交流,我们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地球家园的“成员”最多。
需要注意交流规则:
前面小组讲过的,后面小组不能重复。
7.教师可以帮助一个小组在黑板上张贴绘画作品,并请小组成员讲解所画的地球家园的“成员”,然后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需要在班级记录表上分类记录学生分享的地球家园的“成员”。
设计意图:
请一个小组展示交流地球家园的“成员”,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这样可以有效、迅速地了解全班学生关于地球家园的“成员”的前概念;通过全班学生的交流补充,可以进一步完善大家对于地球家园的“成员”的认识。
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分类整理交流结果,可以间接引导学生多维度地认识事物。
三、总结与反思
1.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已经完成,同学们非常棒,找到了非常多的地球家园的“成员”。
现在老师想问大家,如果地球家园缺少其中一个成员,可以吗?
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前面列举的地球家园的“成员”,教师提出“如果缺少其中一个成员,可以吗”的问题。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联系的角度看问题,从而发现地球家园的各个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人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自然资源。
2.小结:
在我们的地球家园中各个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人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自然资源。
四、拓展
课后,请同学们到田野、绿地、树林或山坡上,看看还能在地球家园中找到什么(注意安全),完善大家的图画。
老师给大家提供一张记录表供你们课后观察记录使用。
我们观察的家园
我仰望天空看到
我观察周围发现
我向下看地面发现
我站在泥土地上的感受
我在户外深呼吸时的感受
我静下心来聆听到的自然声音
我在室外的其他感受
设计意图:
拓展部分的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在进一步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完善对于地球家园的认识;给学生提供记录表是为了让学生的观察更加全面有序。
【板书设计】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班级记录表
动物、人
土壤
植物
太阳、月亮、星星
……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
让学生用直观形象的图画描述他们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的认识。
活动手册说明:
在活动手册中的那个圆圈代表的是地球。
学生需要在圆圈(地球)的周围描绘他们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的认识。
注意提醒学生要以圆圈的各段弧线为底部来画相应的物体,教师可以给学生手绘一个物体当作例子。
教学中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在大白纸上绘画。
如果课堂时间充裕,可以让学生给图画上色,增加美感;如果课堂时间不够,上色可以留待课后完成。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学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熊曳
【教材简析】
本课是继学生了解了“地球家园中有什么”之后学习的第一个地球家园的重要“成员”——土壤。
教科书用一幅在土壤里生长的幼苗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到本课的学习情境,从“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
土壤上生活着许多动植物,都有哪些动植物呢?
”这个问题导入到本课的研究重点——土壤中的动植物。
教材的探索部分是让学生“选择校园中的一块土壤,记录生活在那里的动物和植物”。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核心,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认真研究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壤,自主发现原来土壤中有这么多动植物。
教材中提醒学生观察要“细致、全面、有一定的顺序”,这是为了让学生的观察活动更加有效率和质量。
教材研讨部分“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
”的问题和“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整理、小结并分享观察土壤时发现的动植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到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靠土壤而生存。
教材拓展部分的“观察蚯蚓的活动”,是为了有效弥补学生不易观察到的土壤内部的动物生活情况而做的补充观察。
【学生分析】
本课的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充满乐趣的,但对于教师来说是有一定组织难度的。
因为学生对户外的观察活动会呈现非常兴奋的状态,甚至有些学生只顾着和小动物玩耍而淡化了观察的重点。
为了保障观察活动的质量,教师的前期观察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教师需要向学生强调观察内容是土壤中的动植物,观察的要求是“细致、全面、有一定的顺序”,并且要特别强调在观察活动中注意保护动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的发现。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感兴趣。
2.细致观察,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保护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
【教学重难点】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放大镜、装有蚯蚓的透明观察盒。
教师准备:
图片、班级记录表、土培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给学生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用透明的盆子装着的土培植物(最好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植物或以往课堂上观察过的植物),与学生开展谈话: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植物朋友,大家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植物呢?
2.提问:
这盆植物是依靠什么生长的呢?
3.全班交流。
(阳光、水、土壤……)
4.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就是“土壤”。
(板书:
土壤)
5.教师出示一幅有动植物的土壤照片,提问:
你们在这张照片的土壤上能看到什么呢?
6.全班交流观察发现。
7.教师小结:
土壤是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成员,在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植物。
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到校园里观察土壤表面和土壤里都有哪些动植物。
设计意图:
将学生熟悉的植物带到课堂,通过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导入本课学习的主题——土壤。
这个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由熟悉的事物自然地进入本课“土壤”的学习,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土壤与植物生命之间的联系,体会到土壤对于植物的重要性。
再通过对有动植物的土壤照片的观察,让学生进一步建立土壤与动植物的联系。
二、探究活动
1.在我们去校园里观察之前,老师需要和大家约定一些观察和记录的要求。
观察地点:
学校花坛。
(最好配一张相应地点的照片)
观察内容:
花坛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
观察要求:
细致、全面、有序。
观察记录:
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动植物的名称、数量和发现地点。
小提示:
①观察时不要伤害动植物;②当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时,可以用文字描述其特征或者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
设计意图:
在走出教室到校园花坛观察之前给学生详细地讲解观察和记录的要求是为了让学生高效、正确地完成本课的观察任务。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在大自然中观察是充满兴趣的,但是很容易偏离主题,所以教师在观察前强调要求,有利于学生明晰观察和记录的重点。
另外,“细致、全面、有序”的观察要求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并能帮助学生用一定的标准审视自己的观察质量。
2.教师带领学生到指定地点进行观察,教师要控制好观察时间,观察时间大概15分钟。
3.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到教室。
三、总结与反思
1.刚刚在花坛,你们已经观察了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接下来请你们根据以下两个提示来整理和反思你们的观察记录。
PPT出示:
①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
②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设计意图: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就两个提示进行观察记录的整理和反思,有利于学生从刚刚在校园里观察的兴奋状态转换到安静思考的状态,能够静下心进入到研讨环节。
2.全班研讨交流PPT出示的两个提示。
教师在班级记录表上记录下学生交流的动植物名称和学生描述的动植物的特点以及发现的地点和数量。
3.小结:
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靠土壤而生存。
四、拓展
1.如果时间充足,可以用透明观察盒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土壤“居民”——蚯蚓。
透明观察盒里需装有湿润的土和树叶,再将蚯蚓装进去,要提醒学生观察重点是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
2.如果时间不够,可以给班级家长群推送一段蚯蚓在土壤中活动的视频供学生课后观看。
设计意图:
拓展活动——观察蚯蚓是为了弥补之前校园观察中学生很难观察到土壤里面的动物的问题,拓宽学生对于土壤里的动植物的认知。
【板书设计】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校园土壤“居民”》班级记录表
日期:
地点:
动物
植物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
通过观察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让学生认识到很多动植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
活动手册说明:
学生在到校园里观察之前,教师需要先勘察校园环境,选出适合学生观察的地点。
最好选择动植物丰富一点的区域,甚至可以选取几块临近的区域,能将学生分散到不同区域,又方便教师看顾所有学生。
教师需提醒学生:
观察时要注意记录动植物名称、数量和发现地点;观察时要做到“细致、全面、有序”;如果发现了不认识的动植物,可以先用文字或拼音记录下它们的特征或者用图画的形式来记录。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体会一天中,早、午、晚天气冷热变化。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及冷热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
开展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勇于发言,积极动手,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将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发现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
2.教学难点:
利用太阳位置辨别东、南、西、北。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
每组东、南、西、北、太阳、早、午、晚8张图片。
2.教师准备:
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预设8分)
1.太阳从哪里升起?
(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
2.你知道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
(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动画)
3.当我们来到大自然如何辨认方向呢?
让我们一起去操场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二、探究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预设22分)
1.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选出一组示范。
老师根据太阳位置确定方向:
早晨,面对太阳,太阳在东、右为南、后为西、左为北。
找4名同学举着图片分别站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
一名同学举“早”站在东,一名同学举“午”站在南,一名同学举“晚”站在西方。
2.老师手举“太阳”图片边走边说,早晨在东、中午在南、晚上在西。
3.小组活动
①各小组分别确定方向,观察兵与同伴说一说操场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东西?
②学生在记录单上记下各方向的东西。
③交流记录结果,体会规定方向的必要性。
三、带回学生讨论:
(预设5分)
清晨、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如何判断前、后、左、右的方向。
讨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热,记录我们的冷热感觉。
四、交流总结:
(预设5分)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早、午、晚,什么时候最热?
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五、板书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太阳东升西落
早晨:
太阳在东
中午:
太阳在南
傍晚:
太阳在西
一天中最热的时间:
中午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将会研究在我们地球家园上经常看见、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的地球家园的邻居——太阳。
这一课主要研究我们在地球家园上如何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教材从一幅散发着光和热的太阳的照片拉开本课研究的序幕。
在聚焦环节,用“太阳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它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不断变化。
我们能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
”这个问题让学生了解到本课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别方向”。
在探索环节,教师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指导学生到操场上利用太阳辨别方向,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进一步了解如何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研讨环节的第一个问题“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小结之前在操场上的实践活动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第二个问题“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
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发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与它散发的光和热的联系。
在拓展环节,通过“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举一个例子说明太阳对动植物和我们生活的影响”这个问题来帮助学生建立太阳的光和热与动植物以及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太阳能够发光和发热是很清楚的,对于太阳是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也是大致清楚的,但是对于自己置身于操场上根据太阳来辨别东南西北是有困难的。
特别是,如果上课时间接近中午,学生可能会对太阳当时所处的方向更加不了解,也就没办法判断其他方向。
因此,在到操场上开展实践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关于太阳在一天中变换的位置及其所对应的方向做具体形象的指导,帮助学生先建立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再开展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2.太阳的光和热对植物的生长、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影响。
3.太阳东升西落,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科学探究目标
1.会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
2.会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辨识方向。
3.会举例说明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识方向感兴趣。
2.能按照要求进行合作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地球上的生命离不开太阳的光和热,人类可以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为人们更好地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会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辨别方向。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东”“南”“西”“北”方向卡片、“清晨”“中午”“傍晚”卡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
课件、《太阳在一天中东升西落》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的科学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地球家园最重要的邻居——太阳。
2.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一天中的太阳,请同学们边观看视频边仔细观察太阳的变化。
(播放《太阳在一天中东升西落》视频)
3.提问:
你们在视频中观察到太阳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可能会回答太阳东升西落,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在不断变化……)
4.教师小结:
太阳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它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不断发生变化。
5.你们知道吗,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来辨别方向的。
设计意图:
本课的导入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观察太阳的变化,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本课的研究对象——太阳上,同时可以让学生发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从而可以顺利导入本课研究的主题——如何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认方向。
二、探究活动
1.根据导入中“如何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别方向”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联系到太阳的东升西落,能够说明早上太阳在东边,下午快落山时在西边。
2.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丰富的日常生活经验,然后引导学生思考:
依靠大家的日常生活经验找到了“东”和“西”两个方向,那怎么通过太阳的位置找到“南”和“北”两个方向呢?
3.教师在PPT上展示太阳在一天中位置变化的动态图讲解太阳日出时在东边,中午在南边,快落山时在西边,落山后看不见太阳,而“北”这个方向需要通过“南”来对应判断。
4.下面我们将一起用一个室外游戏“谁最会找方向”来看看哪位同学真正掌握了利用太阳找方向的秘诀。
我们一起看看游戏步骤:
(1)以小组为单位(8人一组)到操场找一个太阳能够照到的区域展开活动;
(2)小组讨论,根据当时的时间和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东”“南”“西”“北”“清晨”“中午”“傍晚”7张卡片分别由7名同学拿着,剩下的一名同学指挥7名同学站成一个圆圈的形状,并根据太阳的位置站在正确的方向上。
(4)8名同学分别站在圆圈的中间,面对不同时间的太阳,辨别自己前后左右的方向。
5.提示学生不要直接用眼睛观察太阳,以免灼伤眼睛。
6.全班完成室外活动后,回到教室。
打开活动手册,先选择一个观察时间,然后将其对应的方向填写在括号里。
设计意图:
通过在教室内的讲解,学生对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的方法有了一定了解,再通过教室外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加深认识和体会,从而学会在野外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回教室后,在活动手册上先选择观察时间在括号里填写方向,以此检验学生对“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别方向”的掌握情况。
三、总结与反思
1.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之后,请学生用1分钟时间小结并思考:
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我们是怎样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的?
2.学生可以利用投影展示自己的记录,并分享交流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规律以及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分别请选择了“清晨”“中午”“傍晚”的学生一一展示)
3.教师小结:
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是东——南——西,可以利用当时太阳的方向,按顺时针去找对应的另外三个方向。
4.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接下来看看不同时间的太阳和我们生活的联系。
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5.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整理总结活动手册的记录,思考本课的核心问题,帮助学生强化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规律以及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同时利用“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的问题让学生建立起太阳的不同位置与我们的气温、生活的联系。
四、拓展
1.刚刚,我们知道了不同时间段,太阳的光和热带给我们的感受不同。
其实,太阳对动植物的活动也是有影响的,比如蒲公英在清晨开花,在夜晚和阴雨天闭合。
(PPT出示蒲公英开花和闭合的图片辅助讲解)
2.现在老师想让大家回忆一下你们生活中的发现,举例说明太阳对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生活的影响。
3.全班交流(如果学生的举例较少,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资料,如《太阳时钟》中的《动植物生命中的昼和夜》一文)
4.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
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是为了让学生建立关于太阳发光发热的特性与动植物和人类活动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的认识,同时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发现。
【板书设计】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太阳东升西落
太阳对动物的影响
太阳对植物的影响
太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
通过在操场上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时间面对太阳时前后左右的实际方向,从而掌握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手册说明:
学生活动手册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使用。
如果选择在操场实践活动时进行实时记录,那么在去操场前需对活动手册进行说明,要对应上课的实际时间来判断方向,这样的方式适合上课时间靠近清晨、中午、傍晚的班级。
如果选择在实践活动后回到教室使用,可以让学生自选一个时间或者教师指定一个时间根据刚刚在操场上的实践经验来利用图中的太阳辨别方向,这种方式可以检测学生对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掌握情况。
《观察月相》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继学生在上一课研究了地球的“邻居”太阳之后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邻居”——月球。
由于月球本身不能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小学 科学 年级 上册 优质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