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7单元 第14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docx
- 文档编号:24477069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58.90KB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7单元 第14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docx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7单元 第14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7单元 第14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第7单元第14讲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宏观把握·历史主线
[通史坐标]
[线索特征]
14、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从欧洲向世界传播,世界逐渐连为一体,经过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相互隔绝的孤立状态,世界日益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整体,伴随着殖民扩张和掠夺,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2)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为了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全球抢占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14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考纲要求]
(1)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历史背景和影响。
(2)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荷兰、法国和英国等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考点1
新航路的开辟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1.背景
(1)原因
①经济根源: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②社会根源:
欧洲人“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
③直接原因:
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引发商业危机。
④宗教因素:
向外传播天主教。
⑤思想根源:
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开拓进取。
(2)条件
①主观条件:
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②客观条件:
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易错警示]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不是对黄金的狂热追求,而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即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本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2.过程
时间
航海家
国家
新航路
方向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开辟了到非洲“好望角”的新航线
东
1497—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开辟了绕道非洲到达印度的新航线
东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
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
西
1519—1522年
麦哲伦
西班牙
其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西
[精巧点拨]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3.影响
(1)对欧洲
①西班牙、葡萄牙从海外掠夺了大量财富,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
②荷兰、英国、法国等许多国家加入了海外探险的行列。
③欧洲国家的一系列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称为“地理大发现”。
④新航路的开辟引发“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⑤引起了“价格革命”,造成物价上涨。
⑥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世界
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NO.2理解——学会读史·学会用史
核心问题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史料探究]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影响
史料一 16世纪(欧洲)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史料二 西班牙人从古以来就由红海沿岸、阿拉伯、恒河流域诸地输入香料和草药,只是不如现在的数量多。
他们到这些远地去寻求香料,用我们西班牙的货物交换……此种贸易要费很多力量和开销……另一条路由印度经里海过特拉布松,由这里沿大海或黑海到哈西斯。
但是由于不久前征服者帝国的土耳其人而立即使贸易停止了。
——郭守田《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1)史料一、二是从哪些角度说明新航路开辟背景的?
提示:
史料一:
新航路开辟的两大动机是寻找黄金、传播基督教;根本动机是寻找黄金;开辟新航路的决定因素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史料二:
西欧国家通往东方的传统贸易海路有两条,一条花销太大;另一条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控制了传统商路,影响了东西贸易。
西欧国家希望另辟一条绕过地中海东岸直达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这是导致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
史料三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共产党宣言》
史料四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哥伦布
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2)史料三是从什么角度说明新航路开辟影响的?
史料四是从什么史观角度看待历史现象的?
主要说明了什么?
提示:
史料三是从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说明的,史料主要揭示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产阶级活动提供了场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四是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角度看待历史现象的。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促进了世界进程从传统封建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
[史论拓展]
运用多种史观看待新航路开辟
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
新航路开辟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文明的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活动的舞台由大陆转向海洋,改变了世界各区域文明之间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是人类社会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
新航路开辟给西欧社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促进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是,它给非洲、亚洲和美洲人民带来了殖民灾难
NO.3探究——感悟真题·捕捉动向
(1)主干知识: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影响。
(2)史观角度:
从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等史观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综合角度:
从新航路开辟与三次科技革命一起构成了一幅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蓝图角度考查。
(2013·江苏高考)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
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命题立意] 本题运用一组数据考查新航路开辟对西班牙的直接影响,主要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解题流程]
一定时空——16—18世纪;西班牙
二抓关键——“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三析选项
选项
理由
结论
A
西班牙并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错误
B
没有转化为资本积累,也没有引发工业革命
错误
C
地处大西洋沿岸的英国是世界市场中心,贸易发达也未涉及
错误
D
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
正确
NO.4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1.(2017·南京师大附中模拟)有学者认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
下列能够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A.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B.宗教改革是其精神动力
C.对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D.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C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的宗教根源是传播天主教,故B项错误;14、15世纪,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地中海沿岸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需要更大的海外市场和更多的货币,故C项正确;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D项错误。
]
2.(2017·海安中学模拟)“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
……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
”该材料说明(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
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
D.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D [“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说明冒险家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原因是寻找黄金。
A、B、C三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对财富的追求符合新航路开辟寻找黄金的原因,故D项正确。
]
3.(2017·如皋调研)15世纪末西班牙国王和水手签订的一份协议:
“授予由其亲自发现或占据的一切岛屿和陆地的海军上将头衔;根据卡斯蒂利亚的特权惯例,该头衔是终身的,可继承的和永久的。
……可获得辖区范围内财产或商品的十分之一。
”这位水手最有可能是( )
A.迪亚士B.哥伦布
C.达·伽马D.麦哲伦
B [根据材料中“根据卡斯蒂利亚(西班牙)”可知,这位水手是西班牙支持的,而迪亚士和达·伽马得到的是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故排除A、C两项;根据材料中“15世纪末”“授予由其亲自发现或占据的一切岛屿和陆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航海家是哥伦布,故B项正确;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完成于16世纪,不存在发现新岛屿,排除D项。
]
4.(2017·南京学情卷)“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
”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 )
A.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
B.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
C.商贸中心转移至地中海沿岸
D.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
B [A项是西欧社会功能转变的前提,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说明海外贸易需要促进了西欧社会的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D项属于以偏概全,故排除。
]
5.(2017·如皋调研)“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把美洲纳入世界家庭
B.为欧洲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
C.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D.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D [根据材料中“它不仅……而且……这对科学的……”可知其强调的不是对美洲的发现,故排除A项;资本的原始积累在材料中未强调,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故排除C项;“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材料中“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
6.(2017·赣榆中学测试)下列插画出自欧洲不同时期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
第一幅插画中的人物都穿着中世纪欧洲的服饰,第二幅插画中中国人的形象更符合实际,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4世纪插画 16世纪插画
A.人文主义影响了绘画风格
B.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形成
C.东西方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D.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
D [第一幅插画的时间是14世纪,当时世界还处于孤立隔绝的状态,西方对中国不了解,所以只能按照中世纪欧洲的服饰来画;第二插画的时间是16世纪,此时已发生了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孤立隔绝的状态,各地区联系加强,故此图片中中国人的形象更符合实际。
故选D项。
]
考点2
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1.荷兰的殖民扩张
(1)条件
①地理:
濒临大西洋,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位置。
②政治:
1581年,摆脱西班牙的统治,赢得国家独立;17世纪,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③经济:
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最早的地区之一。
(2)表现
①殖民机构:
政府特许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②殖民争夺:
在非洲、亚洲和美洲夺取大量的殖民地。
(3)结果:
17世纪的荷兰成为世界商业殖民帝国。
2.英国的殖民扩张
(1)条件
①地理: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地处大西洋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②政治:
17世纪英国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③经济:
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
④军事:
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
(2)过程
①英西战争: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②殖民机构:
通过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扩张。
③英荷战争:
17世纪中期,经过三次英荷战争,取代了荷兰的海上殖民强国地位,夺取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④英法战争: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经过多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获取更多殖民地。
(3)结果:
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易错警示] 殖民霸权≠世界霸主
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不是世界霸主。
英国确立世界霸主是在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
3.世界市场的拓展
(1)途径
①海外贸易:
抢劫和欺诈是惯用手段。
②殖民掠夺:
奴役殖民地人民,抢夺殖民地财富。
(2)影响
①对殖民地: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
②对西欧:
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③对世界:
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精巧点拨] 早期殖民扩张
NO.2理解——学会读史·学会用史
核心问题1 关于早期殖民扩张的认识
[要点归纳]
四个方面认识早期殖民扩张
(1)目的:
掠夺金银等贵重金属,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2)手段:
武力征服、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奴隶贩卖。
(3)史实:
葡萄牙建立东方殖民帝国,同时西班牙完成对中南美洲的殖民征服;18世纪中期,英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4)影响:
对被殖民地区的破坏极为严重,给那里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来说,殖民扩张为其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
[史料印证]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史料一 ①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
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接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史料二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②双重的使命:
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解读] 两则史料主要是对早期殖民扩张影响的论述,具体解读如下:
(1)史料信息①表明,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直接掠夺财富,为资本主义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同时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早期殖民争霸战争。
(2)史料信息②说明马克思是从“破坏”和“建设”两个角度说明了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客观影响,一是殖民扩张和统治,加速了印度旧的生产方式的解体;另一方面促进了印度的近代化进程,为印度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核心问题2 英国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
[史料探究]
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及目的
史料一 东印度公司一旦政权在手,便迫不及待地利用它来实现掠夺。
在这方面,它的贪婪、残暴使当年在马拉巴尔海岸胡作非为的葡萄牙人也相形见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早期掠夺就最典型地表现了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在殖民地掠夺的劣迹。
——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史料一,指出英国殖民扩张的特点。
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
特点:
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实行直接掠夺财富和垄断商业贸易。
主要目的:
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史料二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为了维护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和征服英国,于1588年装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这支舰队被命名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1588年9月,西顿尼亚率领仅剩的43艘残舰回到西班牙。
这次英西海战一役以“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而告终。
——李永采《海洋开拓争霸简史》
(2)史料二反映了英国殖民争夺过程中的哪一历史现象?
结果如何?
提示:
历史现象:
英国与西班牙为争夺海上优势进行的较量。
结果:
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控制了海上霸权。
[史论拓展]
英国能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原因
(1)政治制度优势:
17世纪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2)经济实力优势:
通过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扩大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强大军事优势:
摧毁西班牙“无敌舰队”,英荷战争摧毁荷兰的殖民优势,确立海上霸权。
(4)地理位置的优势:
地处大西洋沿岸,位于世界贸易中心;有较强的海洋意识和海上优势。
(5)意识形态的变化:
英国宗教改革后新教徒强烈的奋斗进取精神和思想意识的解放。
(6)政府的支持:
政府推行重商主义,一直支持本国的海外殖民活动。
NO.3探究——感悟真题·捕捉动向
(1)主干知识:
荷兰、英国、法国的殖民扩张及特点、影响;英国成为殖民霸主的条件。
(2)史观角度:
从文明史观、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殖民扩张对殖民地和殖民国家的影响,归纳殖民扩张的特点和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3)社会热点:
从大国崛起这一热点问题的角度考查英、荷等国的殖民扩张。
(2017·淮安高考信息卷)17世纪,经历三次英荷战争(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和在北美的殖民地。
十几年后,荷兰执政威廉三世,调集两万大军,四百艘运输船只和五十三艘军舰,横渡英伦海峡。
这一行动( )
A.打败并征服了英国B.扩大了荷兰的领土
C.扭转了英国的政局D.确立了英国代议制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英荷战争,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能力。
[解题流程]
一定时空——17世纪
二抓关键——“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横渡英伦海峡”
三析选项
选项
理由
结论
A
材料中“十几年后,荷兰执政威廉三世,调集两万大军,四百艘运输船只和五十三艘军舰,横渡英伦海峡”是指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赶跑了原来的国王,从荷兰迎来威廉三世做英国的国王,这一行动并不是和英国打仗,而是一场政变
错误
B
威廉三世成为英国国王,没有扩大荷兰的领土
错误
C
英国的“光荣革命”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扭转了英国的政局
正确
D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法律基础
错误
NO.4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1.(2016·无锡调研)伊丽莎白女王(1533—1603)声称“海洋不归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其主要目的是( )
A.积极应对与欧洲大陆强国的海权争端
B.为《航海条例》的颁布提供理论基础
C.为殖民掠夺、争夺海上霸权制造借口
D.致力于与欧洲各国开发海洋实现共赢
C [从伊丽莎白女王(1533—1603)生活的时间,可知当时英国还没有成为海上强国,与A项中的“应对与欧洲大陆强国的海权争端”不符,故A项错误;《航海条例》颁布于17世纪中期,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6世纪英国开始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故女王声明是为殖民掠夺、争夺海上霸权制造借口,故C项正确;16世纪时期英国不是为了开发海洋,故D项错误。
]
2.(2016·南通、扬州三模)下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变化情况,图中曲线①所代表的国家应是( )
A.西班牙B.荷兰
C.英国D.法国
B [图中曲线①在17世纪达到顶点,远超其他国家,西班牙在17世纪时已经失去优势地位,故A项错误;17世纪时,荷兰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与图示中在17世纪达到顶点相符,故B项正确;英国在18世纪上升,与图示中18世纪下降不符,故C项错误;法国与图示中17世纪远超其他国家不符,故D项错误。
]
3.(2016·苏锡常镇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1763年以前)在西非,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
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如人们可能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
穆斯林土耳其人虽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但极其看不起他们。
”由此可以看出( )
A.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没有影响
B.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
C.18世纪以前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
D.18世纪以前欧洲文化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
B [材料中“1763年以前……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对欧洲入侵者……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表明有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中“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极其看不起他们”表明文化影响较小,故B项正确;无视欧洲文化与材料中“沿海贸易站……对欧洲入侵者……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不符,故C项错误;融入亚非各国文化与材料中“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极其看不起他们”不符,故D项错误。
]
4.(2016·南京、盐城二模)布罗代尔说:
“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大西洋归属宗教改革派还是归属西班牙人,归属西欧人还是归属伊比利亚人。
”“这场战争”( )
A.使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荷兰取得独立,成为“海上马车夫”
C.英国获胜,开始确立海上霸权地位
D.西班牙失败,丢失了海外广大殖民地
C [A项与材料中“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大西洋归属宗教改革派还是归属西班牙人”不符,故排除;荷兰取得独立,与材料中“归属西欧人还是归属伊比利亚人”不符,故B项错误;1588年,西班牙派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讨伐英国,遭到惨败,从此,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而材料中“宗教改革派……西欧人”指英国人,“西班牙人……伊比利亚人”指西班牙人,故C项正确;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与材料中“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大西洋归属”不符,没有涉及丢失了海外广大殖民地,故D项错误。
]
5.以下是近代不同时期两国某项指标的统计数字。
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组数据呈现的是( )
1570年
1670年
1780年
荷兰
232000
568000
450000
英国
51000
260000
1000000
A.殖民地面积,单位是平方千米
B.商船运载能力,单位是吨
C.手工工场数量,单位是家
D.武装部队规模,单位是人
B [观察表格可知,荷兰在1570年该项数据较大,之后到1670年进一步提升,然而到1780年却有所下降,结合史实可知荷兰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因此该项数据应该为商船运载能力。
英国该项数据一直在提升,后反超荷兰,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项正确;因为这一时期还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手工工场数量增加有限,故C项错误;因为英国和荷兰都是国土面积较小、人口较少的国家,其武装部队规模的增加有限,故D项错误。
]
6.比较以下两幅贸易示意图,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
图一 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一轮江苏历史 第7单元 第14讲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高考 一轮 江苏 历史 单元 14 航路 开辟 早期 殖民 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