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书香校园 同享读书之乐.docx
- 文档编号:24474061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8.25KB
营造书香校园 同享读书之乐.docx
《营造书香校园 同享读书之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造书香校园 同享读书之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营造书香校园同享读书之乐
《营造书香校园同享读书之乐》课题结题报告
--省级立项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管理与指导》子课题
一、实验背景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的阅读水平”。
纵观世界上各发达国家,都把全民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来实施。
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美国阅读挑战”运动,布什总统的“阅读优先”方案,英国教育大臣布朗奇提出的“打造一个举国皆是读书人的国度”,还有法国倾全国之力举办的读书节,以及西班牙在每年4月23日“世界阅读日”为每位购书者赠送一支玫瑰,就像过情人节似的,犹太人在孩子婴儿时,就在书中抹上蜂蜜,让孩子品尝,使孩子感受书的香甜。
一个不热爱读书的民族,肯定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则肯定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中习得的。
所以在童年?
?
一个人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们诵背一定数量的经典,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接触一些当代的优秀的作品,从而贮存一定的语言和思想资源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
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课程标准(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因此很难将课标中关于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怎样在新的课改环境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构建符合汉语言文字特点的儿童阅读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此外,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使自己的专业不断得到发展与成长,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阅读。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每天都要不间断地读书,和书结下终身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朱永新教授也曾言:
读书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我们此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阅读陪伴着童年,让阅读幸福孩子的一生,让阅读点亮师生的心灵,让书香润泽我们美丽的校园。
二、概念界定
书香校园:
校园内师生读书蔚然成风,倡导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气息浓郁。
校园是随着阅读的生命成长的乐园。
书香校园的几个要素:
书籍,指健康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书香,指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指浓厚的阅读氛围;校园,指学校提供的良好的读书环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三、课题研究中贯彻的原则
1、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在师生自主、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我们以推荐书目导向,把人类文化中上最具价值、最能感动人的著作推荐给他们;在阅读书目的推荐上,强调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原则。
让学生阅读最有利于自己精神发展的书,如经典诗文诵读、经典文学名著等,同时也让学生阅读最适合个性发展的著作;教师阅读,则以原理掌握、方法习得为基础,以专业拓展、学科纵深为发展。
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旨在通过阅读激发阅读人能持久的兴趣,引发阅读人不断地思考,从而最终形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2、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经典性读物往往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检验,二是属于全世界,三是为多数人认可。
从这三点来看,应当引导学生、教师更多地从经典读物中汲取营养,在汲取营养的时候,要用时代的眼光去衡量,去审度。
此外,现代的优秀读物,往往有利于读者与作者的直接对话,有利于阅读与生活的全息相通,因此,要把真正优秀的时代读物遴选、推荐给师生,用他们的眼光,去打造经典。
3、科学性与实践性原则
课题研究要始终坚持“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的核心理念,必须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新教育实验”的根本目的出发,营造书香校园。
,注重发展,重视操作,强调行动性,开放性与生成性。
4合作性与创新性原则
全校师生以及家长全员参与,使大家都认识到这项研究活动的重要意义,并能积极地投入到这项课题研究中来。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改变了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家校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强调互相合作,相互促进。
在课题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实时调整研究动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四、课题创新之处:
1、以体验为重点。
我们强调学生的体验,就是想把学生的知情意行这一道德养成过程放在一个书香环境里,注重人文关怀,创设育人环境。
如开展经典阅读、提供阅读书目和购书地点给学生,把图书柜、图书角进入课室和进入家庭,让师生共同阅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在书香环境中,通过开展各种文学、体育、艺术活动,通过名著、名人、名理这些书香的养炼,充分调动了教师、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体验意识,丰富和体验情绪、情感,体验读书学习的乐趣,追求成功,体验成功,乐于成功,让充满书香的学校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
2、强调阅读改变人生。
我们通过大阅读以及加强各种文学体育艺术的熏陶,来加强校园的书香建设,宣扬人文精神,弘扬人的个性和共性,使学校成为读书学习的乐园,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读书学习的幸福,并以此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3、阅读提升人文素愿,
我们努力建设与健康校园、人文校园、书香校园。
通过师生的阅读辐射到家庭、社区的大阅读,同时和社区的各单位密切配合,通过多种形式提升社区的人文素养。
五、实验时间
本课题研究时间自2006年5月----2008年6月。
实验主要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6年5月----2006年12月)学生阅读现状调查,研究教师岗前培训
(二)实验阶段(2007年1月----2008年2月)深入调查和专项研究
(三)总结阶段(2008年3月----2008年6月)完善总结和推广运用
六、实验过程
(一)、营造文化氛围,搭建读书平台
学校阅读环境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独特的方式,蕴含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
我们的学校地处闹市,面积小,学生多,比较拥挤。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校十分重视校园书香文化的创设,克服种种困难,挖掘一切潜力,充分利用好每一方寸土地,使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无声地说话,使每一缕空气都浸润书香。
首先,在我们学校门口的宣传栏中,贴出了以读书为主题的专栏。
号召孩子们去爱书,读书。
“与书为伴”“书在花季”尽管并不是很完美,可写出的是我们的期望,我们的心声,我们的决心。
接着,我们面向全校征集读书箴言,劝学名篇,名言警句等,然后收集整理,充实我们的文化环境建设。
因此,我们校园的很多墙壁上,都写了激励读书的语言,其中有名言摘录,有经典故事,更有我们老师同学们自己的作品。
紧紧围绕读书这一主题,营造了一个充满书香的学习氛围,提高了我们全校师生的认识,拉开了我们营造书香校园的序幕。
随着我们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也被拉动了起来。
各班都展开了以读书活动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
每个班各自确定了自己的特色,班主任把本班的特色和激励学生读书的语言等内容贴在每个班的后墙上,既代表了班级特色,又能够激励学生前进,而且确立了本班的奋斗目标,努力方向。
后黑板上的文化长廊围绕各班自己的特色,确立一个主题,展示一个理念。
有的介绍本班读书小明星,有的介绍优秀的作品,有的展示一次活动的过程。
班内的黑板报更是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内容每两周更换一次,突出主题,张扬个性,交流学习情况。
两侧墙壁上每班也根据自己的读书情况,设立了智慧栏,小作家园地,才艺展示,明星风采,好书推荐等等。
每个栏目中的作品都经过师生的精心设计,认真挑选,优中选优,的确代表了一个班级学生的特点和个性。
班级图书角建设是我们文化环境建设的又一大特色。
班级图书角的建立为我们的读书活动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缓解了学校现有图书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矛盾。
2、整合图书资源,使之得以有效利用。
因为我们的学生手中拥有大量的图书。
据抽样调查显示,学生自购图书人均拥有10册以上,有的孩子个人拥有图书更多。
可这些书一般都作了家中的摆设,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藏书者未必是读书者,再珍贵的书不读一点意义也没有。
因此,只有把这些资源有效利用,大量阅读才变为可能。
所以,建立班级图书角,是利用好图书资源的有效途径。
把几十个学生的收藏集合起来,互相交流,才能够体现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
3、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阅读兴趣靠培养,培养兴趣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建立班级图书角可以有效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加大读书量。
简单地说,在家睡觉的书放在班级里,被其他同学借阅,自己也会对这本书感兴趣。
把学生由图书的保管员变成阅读者,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激发兴趣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介绍我的书。
把自己的书拿给同学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奉献,对自己的书作一个简单的介绍,首先督促自己要提前阅读,了解书上的内容,并加以概括和总结,然后组织语言介绍给大家,这本身也是一种语文素养的训练。
4、解决了学生的书源。
(二)丰富读书内涵提升师生素养
“好习惯是人生的营养品,可以供人一生去享用”。
而让学生天天与经典为伴,日日与大师为友,等于每天都在阅读中国,阅读世界,阅读人生。
努力创造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她们充分享受文化的滋养,浸润在祖国文化的甘露,享用着前人的思想精髓,充实着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是我们读书活动的目标。
1、教师读书,师生共成长
“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教师的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无论哪一方面职能的实现都要求教师有“长流水”,教师的读书是“一人读书,百人、千人受益”,读书是一道教师必须跨越的坎!
通过读书,读懂工作的美丽,读懂人生的价值,读懂人生的力量;通过读书,振奋人的精神,健全人的品格,提升人的境界,演绎人生精彩。
在新的教育理念形势下,就必须建构校园的书香绿洲,引领教师走进一片新的领地,让教师在读书中成长。
我们号召全体教师与书为伴,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
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
读书使教师走近苏霍姆林斯基,走近叶圣陶,读书使教师重温鲁宾逊、格列佛。
教师们从教育专著中获得了专业成长的养料,从中外名著中得到了提升精神文化品位的动力,从经典回味中完善了人格,丰富了文学修养。
新课程呼唤教师的反思行为,学校对教师提出“四勤”:
勤读、勤做、勤思、勤写,在读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育生活实际,坚持撰写教育日记,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等。
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每学期精读2----3本教育著作。
教师可从必读教育著作中选择,也可自己选择。
自从我们迎江区开办了教师读书俱乐部后,我们号召全体实验教师必须要读俱乐部的推荐书目,并积极撰写读后感,在教师博客中发表。
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笔记评比。
在读书的基础上,要求养成记随笔的好习惯。
每位教师每月坚持写两篇教育随笔,两篇读书心得。
(2)开展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活动。
每位语文教师利用早读、阅读课为学生朗读经典著作,并在声情并茂的朗读的基础给予适当的评析,组织学生讨论书中的人物与故事,使阅读打上精神对话的色彩,引领学生走进梦幻的书籍世界。
(3)进一步确立大教学观,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联系通道。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要求在备课上有所体现。
(4)组建教师读书沙龙,在活动中介绍自己阅读的好书好文章,或可以借鉴的教育教学知识等,交流读书心得。
(5)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评选十位“最爱读书的教师”。
(6)在学校建立的“依泽教研”群组中开辟校园书香栏目,及时上传有关活动信息与材料。
鼓励年轻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创设自己的课题博客。
在博客中发表读书心得。
互相交流。
2、学生读书,养成习惯
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具体要求
A熟读经典诗词。
一二年级:
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80首;诵读《三字经》及部分优秀现代儿歌、诗歌
三四年级:
熟读背诵经典诗词80首;诵读《论语》《孟子》及部分现代经典诗文
五六年级:
熟读背诵有一定难度的经典诗词80首;诵读《老子》《庄子》及部分现代经典诗文
B课外必读书目
一二年级:
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3本;
三四年级:
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5本;
五六年级:
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6本;
C选读书目.每学期由教研室和语文老师共同向孩子们推荐书目,每学期评选张贴2次优秀的《读书推荐卡》。
(1)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学生宣讲读书的意义,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要让大家明白:
第一,要多读书,即博览群书,手不释卷;第二,要读好书,读名家名人,读名作名篇;第三,要善读书,要讲究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2)开设阅读课,每周的阅读课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最佳时机,供师生开展阅读活动。
语文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时间可指导学生阅读,也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评比竞赛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等活动。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像如何查工具书,如何学会提问,如何学会圈点评注,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等,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3)充分利用三分钟。
每天组织学生利用上课前三分钟(语文课、早读课、阅读课)准备时间,背诵经典诵读内容,化整为零,一步步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良好习惯。
(4)每周美文,每月好书
利用每周的早读课和导读课,至少向学生介绍两篇美文,指导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与欣赏。
了解学生的阅读动态,每月向学生推荐一本适合阅读的好书,并做好登记。
(5)每月办好一个活动。
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美文赏读”或“书香伴我成长”“古诗文擂台赛”“读书小明星”等活动。
(6)鼓励、引导学生撰写读书心得、读后感,每周写不少于3篇的日记。
每个班级轮流在网上发表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或优秀学生日记。
期末评选校“十佳博览之星”。
(7)每个班级开展“节约零用钱,购买好书看”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建立起个人小书库。
建立好书交换站。
同学与同学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可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
3、“亲子读书”活动
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头顶都有一片蔚蓝的天空,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学生将书香气息带给每一个家庭,利用一切机会将书香气息带给家庭。
让每一双小手都能牵起两双大手,亲子共同读好书,努力为创建书香社会作贡献,那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1)通过发“致家长的一封信”,编印相关材料、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把学校进行“营造书香校园”课题研究的信息带给家长,在观念上先得到广大家长的认同和赞许。
带动书香家庭的建设。
(2)倡议开展以“书香家庭”为特色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的活动。
学校通过“书香家庭”的评选来推进此项活动,倡导亲子阅读,设计亲子共读读书卡,家长每天填写孩子的读书书目,读书时间,家长养成与孩子一起阅读健康书籍的习惯。
4、以竞赛活动促读书
我们每个学期都举行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以促进读书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竞赛活动形式不拘一格,不讲究模式,随着活动的开展进行。
每学期的古诗文竞赛,故事会,读书笔记展评、征文比赛等都精心组织安排。
大大调动了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活动的健康发展。
(1)赛诗会:
诵读古诗文是我们读书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最喜欢的读书项目。
如何通过检测,竞赛等方式,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充分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我们的活动开展的更加精彩呢?
围绕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制定了几种竞赛方式,每个方式各自突出一个特点,使每一个阶层的学生都能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
班内设有擂台赛,每周调查背诵数量,确定擂主,开展竞争,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各不相让。
(2)读书报告会;读书报告会是书香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学生读书成果展示、读书收获交流的最好形式,同时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还有利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
我们要求各班每月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
像“漫游童话王国”、“我与名著交朋友”、“词林漫步”、“诗韵飘香”、“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眼中的《水浒》人物”、“走进《三国演义》”等,名目繁多。
有新书介绍,有精彩片段诵读,有表演再创作,也有读书知识竞赛……形式多样。
每一次活动尽量保证全员参与,让学生在活动后都能有所收获。
如果每人每月精读一本书,通过读书交流,等于又多读了几十本好书。
我们还把各班的典型通过校园广播站,黑板报等形式介绍给大家。
(3)故事会,演讲比赛等活动也是我们读书活动的重要内容。
每次活动都有许多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崭露头角。
我们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关注点有组织地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在“神七上天”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我们六年级的老师就及时结合时事开展以“关注神七,放飞梦想”为主题的“科技节”主题阅读活动;在敬爱的巴金老人辞世之时,五年级段开展了“走进巴金|”的主题阅读活动;在三八节到来之际,四年级段就开展了“歌唱母亲”为主题的感受亲情,歌颂母爱的专题阅读活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05年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之际,三年级段举行了“童话节”主题阅读活动,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的基础上,安排了“读童话”、“画童话”、“写童话”、“演童话”、“送童话”等系列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对童话故事更浓厚而持久的兴趣,
(4)每学期评选一次的“书香教师”“书香少年”“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等评比。
开展读书诵读竞赛,介绍自己的读书经历,畅谈自己的收获,评选“诵读大王”、“读书小明星”、“小小藏书家”以及“书香班级”,数额不定,奖励精美图书。
附
1“阅读之星”、“书香少年”评选参考项目:
(1)学生累计读书达相应的字数,经家长、班主任确认后,可加一颗阅读星。
一年级:
3000字二年级:
5000字
三年级:
10000字四年级:
15000字
五年级:
20000字六年级:
25000字
按照阅读星的多少,每个月评一次班级的“阅读之星”,张贴在荣誉栏中;每月由各班推荐2名学生参选学校的“阅读之星”,相片、阅读的书目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里。
每学期根据阅读星的多少评选学校的“书香少年”。
2、书香班级评选参考项目:
1)图书角藏书数量多,保管好。
2)阅读专栏内容丰富、卷面整洁、有创意。
3)在读书活动的各项比赛中成绩优秀。
4)班级投稿数量,稿件采用篇目较多。
5)学生的阅读组织较好。
3、书香教师评选参考项目:
1)读书笔记按时按量交,质量较高。
2)读书字数教多。
3)积极参与学校的读书活动。
4、书香家庭评选参考项目:
1)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购买一定数量的学校指定书目和其它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3)每天和孩子读书不少于三十分钟,每学期和孩子共同读书不少于5册。
4)家庭成员每学期至少有一篇读书心得在学校交流。
(三)实施读写结合的尝试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大支柱。
阅读不但直接影响着语感的形成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塑造学生人格。
众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将读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二者强强联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不动笔墨不读书----写批注。
我们倡导高年级学生要学会在阅读过程中写批注。
他们的批注只是记录一时的所感所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点评。
即使这样,也有积极的意义。
如一名学生阅读《咸菜慈姑汤》的批注是这样的:
“不知道这汤究竟是什么味道,我真想尝一尝。
作者真有意思,把一道菜写得这样有情有调。
看来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写到作文中来。
”这些批注尽管单纯幼稚,却折射出学生在阅读时的感悟和思考、体验和理解,彰显出个体阅读的深度,展示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的写作境界。
<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
许多语文教师将读书笔记作为积淀语感、强化表达能力的重要工具。
在这一目标指导下,读书笔记成为学生的一本积累好词佳句的摘录本。
长期的、机械的摘录行为磨耗了学生的心智,于学生的发展弊多利少。
在最初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视读书笔记为一项沉重的课业负担,敷衍了事。
为了达到字数,完成任务,他们不问好否佳否,毫无甄别比较而言。
更有一些学生并不在读书时摘录,而是复制其他同学的摘录内容。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分析认为,过错并不在读书笔记本身,而在于我们对读书笔记狭隘的定位扼杀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要使读书笔记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强调读书笔记内容的开放,可摘录、可写读后感、可写内容梗概、可作推介辞……林林总总,无可不写。
比如一位学生在读《三国演义》时,在读书笔记上罗列记录了书中的兵器及使用人。
我们认为这是他独到的角度、独到的发现、独到的收获,也是值得褒扬的。
我们更强调读书笔记的成果交流,或展览评比,或专题交流,或互动欣赏。
因为读书笔记离不开写,时间久了总有些学生厌烦,而成果交流可让学生产生劳动收获的成就感,这能转化为学生进一步做好笔记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3>、他山之石可攻玉----写习作。
结合教材中的一些篇章,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一般每月两篇。
在训练时,我们提供给学生三四个选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喜好。
这些选题兼顾各种文体,兼顾人、事、景,兼顾记实与想象。
其一是补白型,即抓住文中空白处或略写处,由学生去补写或续写。
其二是整合型,即让学生变换角度,从另一个侧面能动地、创造性地去再现文本内容。
其三是写实型,由文本相关内容的链接,写生活中的人事景,尝试运用文本的某些写法。
其四是训练型,以文本的写作特点为范例进行强化训练。
一般来说,这些选题并不是命题,而是为学生提供写作的话题。
由于各年龄段学生的差异,我们给予高年级的自由度更大,他们不但可以从多个话题中任选一个,甚至可以摈弃一切话题而自主随心作文。
正因为选题的多样及给予空间的宽广,学生才会具备自主作文的意识。
唯有自主,写出的作文才是真实高效的。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具备一定读书量、自我意识较强的学生已经完全不需要老师的指导。
只要有便于他们发挥的合适的选题,他们已经能独立写出具有一定思想见解且文笔通顺的习作
七、实验成果和收获
实验开展两年来,我们也取得一定的成果。
尽管这些成果还不够完美,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可我们已经体会到了读书活动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1、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大为改观
(1)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溢满书香的校园,让全体师生有书可读,做到人人有书读,处处飘书香。
(2)浓厚教师读书的兴趣,让阅读融入到教师的工作,让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阅读丰富教师的知识背景,开拓教师的精神视野,提高教师的生活品位,最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让阅读改变教师的生活状态和生命状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3)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领学生与书相伴,培植学生的读书兴趣,最终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让读书增长孩子的见识,开拓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性情,让阅读伴随孩子幸福成长。
(4)培育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师生都能捧起书本,与好书为伍,让书香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让阅读愉悦我们的生活,为师生抹上一层绚丽的精神底色。
2、坚持写好读书笔记,日记
在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方法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校又要求三年级以上的班级建立读书卡片,每周一卡。
卡片根据读书内容分类编号,记录本周读书精要,摘记重点章节词句,分组分类装订成册。
有的班还很有创意,给书卡集和笔记集上绘制精美的插图,起个很别致的书名:
《小蜜蜂》,《日积月累》、《每周一记》《随心所欲》《一周阅读盘点》等。
一本小集子上可以展现出一个亮点,它不仅训练了学生读书的积累,也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一直以来,我们学校自三年级开始就坚持写日记和读书笔记,每周至少两篇,多者不限。
我们的全体语文老师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营造书香校园 同享读书之乐 营造 书香 校园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