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读书笔记.docx
- 文档编号:244731
- 上传时间:2022-10-07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3.37KB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读书笔记.docx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读书笔记.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
近一个月来我仔细阅读了刘震老师推荐阅读的名作:
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之前由于已经写过一篇题为《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区别》的论文,我已经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有所认识。
读过这本书后我对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重大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伊格尔顿通过在这本书中罗列十种最常见的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和批评并通过严谨的论证证明了这些争论的错误之处。
可以说不可否认之前我对马克思主义的部分认识恰好和这十种错误认识中的某些“不谋而合”,阅读了这本著作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深刻了很多。
这本书并非诞生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而是诞生在新的时期。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和这本书出版的这段时间间隔期间,已经有许多国家尝试着实践马克思主义。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屈指可数。
似乎这样的历史事实让不太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看到了马克思主义似乎是不适合国家的发展的,否则,昔日的超级大国为何支离破碎呢?
因此产生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甚至是误解多不胜举。
而作为生活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伊格尔顿,直到今天仍然在研究这门诞生于上世纪初的思想。
伊格尔顿用“申辩”的方式来提醒大家,马克思主义一直在以科学的、辩证的方法诠释历史。
这表明即使在新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仍然不失为一种可以指导人类走向繁荣的伟大思想。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决定选取这本书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几个部分谈一下我的感想和认识。
第一部分第二章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认为一旦马克思主义付诸实践,尤其是在比较贫穷的国家,十分有可能会产生压迫、强制劳动、支离破碎的经济和具有可怕压迫力的国家机器。
这意味着自由的丧失和物资共用的丧失。
对这种反驳观点,首先伊格尔顿认为首先在批判社会主义可能带来国家压迫的同时不能忘记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正是通过无情地剥夺无产阶级的财富创造社会价值的,这也是“流血”
与“暴力”的象征,只不过因为资本主义的历史更久远使人们逐渐淡忘了这一点。
以这种论据来认定马克思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世界的自由市场经济更民主是显然缺乏说服力的,因为在初期资本主义对人民的剥削大大高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人民的强制劳动。
另一方面,之所以马克思主义反对者会如此反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目睹了苏联和中国在刚刚实行马克思主义时期国民经济的衰弱和政府对人民劳动的强制。
对此伊格尔顿简略分析了前苏联在实施马克思主义后的发展道路。
首先,之所以在苏联刚刚成立之初其国民的生存状态十分艰苦由很大程度受国外干涉力量的经济封锁影响。
在一个其他所有国家都反对这样的体制出现的时期,苏联本国的物资和财富短缺是必然的,但是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都通过强力干预国民的经济活动迅速完成了工业现代化的改造,虽然他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代价。
因此之所以中国和苏联在建立之初出现经济的萧条和人民被迫劳动既是特定时期的产物也有世界政治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社会主义改造后都会经历经济萧条和强迫劳动。
这让我想起了邓小平的一句话“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如果在社会财富十分富裕,而国际社会十分支持的情况下的和平演变,马克思主义是不会带来流血、压迫以及自由的丧失的。
首先,伊格尔顿指出,马克思从未设想过社会主义在穷国中实现。
确实如此,在社会财富本来就不多的情况下,无论怎样平均分配都是毫无意义的。
但是正因为在贫穷的国家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会更加突出,阶级斗争才非常有可能发生,从而促使马克思主义那个国家扎根。
事实上,如果资本主义世界的财富足够让其国民生存的非常好,既忽略横向的比较的话每个人的财富都是一个非常可观的值,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已经朝着马克思的意愿发展了。
当然前提是资本家不会无情地剥夺无产阶级的财富。
并非只有穷国才必须实施社会主义,只不过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以及人类本性的影响才出现了众多贫穷的国家投入社会主义的怀抱这样的历史现象。
其次,马克思同样没有想过要在一个国家内实现社会主义。
如果一个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反而受到反对势力的压迫与经济封锁,势必会造成苏联和中国建国初期的情况。
在经济和资源全球化的时代,单单靠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在此处马克思主义反对者的论据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他们所提及的现象的出现其实是受特定历史时期影响的产物。
同时,由于苏联在后期的建设实际上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因此才遭受了更深程度的经济崩溃。
这从一定意义上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第二部分第四章的内容
马克思自主义的反对者认为马克思不过是乌托邦之梦。
考虑到人类贪婪自私的本性,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所构想的未来过于美好,更是十分不现实的。
在他们看来,马克思的想法显得荒谬而且不切实际。
对此伊格尔顿直接指出,马克思在陈述他的思想时从来没有提到过要构建一个如何如何理想的人类社会,因此这种反驳是缺少论据和说服力的。
事实上,马克思在陈述自己思想时没有告诉人类未来的社会会是什么样的,而只是陈述了为了人类的解放我们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变革,同时指出了现实社会中不合理的地方。
从这个角度看,马克思注重的其实是变革的过程而非结果。
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必然导致出现这种错误的认识。
针对这一点,马克思的反对者又认为,马克思对未来只字不提,是不负责任的。
对此,伊格尔顿指出,首先预测未来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没有人可以准确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否则人类就不需要继续劳动而只需要坐等未来到达的那一天。
这恰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宿命论。
而且,那些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所期望看到的预言家不过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为了引导大众的价值取向而受人的额主观意志影响的未来。
因此伊格尔顿认为,“所谓的先知并非那些洞察天机的世外高人。
恰恰相反,先知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谴责现世的贪婪、腐败和权力欲,并向我们发出警告:
如果不能做出改变,人类将根本没有未来。
马克思正是这样的一位先知,而不是什么预言家。
”马克思认为,预测未来会让人类失去实践的动力,既然未来已经被准确预测,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如此辛苦地劳动呢,只需要安静等待着未来的到来就可以了。
这本身就与马克思主义所提倡的通过实践改变社会相悖。
伊格尔顿指出,预测未来不仅是毫无用处的,更是有害的。
而马克思本人,更是对预测未来十分警惕的。
第三部分当前西方反对马克思主义观点之八(3)
马克思主义反对者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短暂的实践经历中包含了太多的暴力。
这对于广大反战反暴力的民众是难以接受的。
对此,伊格尔顿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反驳。
首先,的确,绝大多数人反对暴力。
但是,如果我们不看清暴力反抗后面的良好的用意,非常有可能以偏概全。
试想如果一个国家被外敌侵略而处于简单的“反战”理由而放弃抵抗,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反对的是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暴力活动,而那些为了做到人类解放而不得不进行的暴力改革其实是必必需的。
这让我想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为解放全人类而战斗”这句话。
其次,在指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历程中充满暴力的同时,似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各种直接的或间接的针对工人无产阶级的暴力措施被众人抛到脑后。
直接的暴力比如:
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经济利益等等原因引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无数生命的灰飞魄散,而那些年轻的士兵大多数是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最底层人民,即无产阶级,在和平时期无产阶级是资本家的廉价生产工具,到了战争时期,尤其是帝国主义战争,无产阶级又成为了资产阶级维护本阶级利益的炮灰。
这才是赤裸裸的流血的暴力。
间接的暴力比如为了搜集劳动力,将农民从自己的土地上赶进工厂——无论是用政策的压迫还是虚假利益的诱骗(后者可以考虑《包身工》中的情节),使自给自足的农民变成受人驱使的生产工具,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强迫暴力。
我认为,作为一个生活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人,伊格尔顿能够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在萌芽阶段对下层人民的剥削是非常难得可贵的。
而那些马克思主义反对者既不看暴力的背后,又不看资本主义自由市场背后的暴力压迫,显然这样的驳论是缺少说服力的。
第四部分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所主张建立的是没有私有制的国家,在这种国家,专制政治的领导会使人丧失自由。
因此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就是:
人们让位政党,政党让位于国家。
这与自由民主相比相差甚远。
对此,伊格尔顿认为:
首先,马克思对“国家”这个概念的认识不是我们经常谈到的“国家”,事实上,马克思是坚决反对“国家”的存在的。
这里“国家”的概念,伊格尔顿认为,是代表暴力工具的国家。
但是作为管理主体的国家依然存在。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剥夺人民自由的“国家”显然是第一种“国家”,在马克思看来是必须消除的。
而国家所提供的各种与国家有关的公共服务设施,比如福利机构、驾驶员考试中心等是不应该消失的。
事实上只要简单地想一下,不难发现国家这个概念其实其两面性是非常显然的,作为国家管理的主体,国家可以提供任何团体都无法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全国性的保障政策。
比如如果某地发生了地震等重大灾害,或许只有国家才有能力集中全国的力量进行救灾以及灾后的重建,如果没有了作为管理主体的国家的存在,整个国家的各种团体要么是互相不关心,要么是没有能力集中力量进行公共服务,那样的结果是不堪设想的。
而作为暴力工具的国家其实对人民是有害的,之所以目前仍然存在这个方面的国家形象是因为目前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还有很多,需要国家以暴力的方式进行强力管理。
事实上,如果最终人类社会能够发展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不需要国家的暴力管理,那么这个方面的国家形象完全可以消亡。
另外,我认为,那一天的到来其实是遥不可期的,只要世界上有一个国家还没有实施这种国家形象的转变,即所有暴力机构全部取缔,就会出现有的国家失去武装力量而有的国家没有,这样势必造成个别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丧失,甚至会遭受外敌的入侵而丝毫没有抵抗能力。
因此,只有世界上的额所有国家在同一时间成为放弃暴力机构的政治存在,才能避免以上所述的发生。
以上四部分就是读完《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后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而我又反复读了好几遍的四个部分,可以说伊格尔顿作为一个生活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能够非常客观地评价马克思主义并将西方世界所存在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常见错误的观点一一驳倒是非常难得可贵的。
同时作为一种以驳论为主体写作方式的书籍其结构非常随便,虽然有时难以领略其真正的内涵,但是整体看来十分流畅,也能充分引起读者的兴趣,这正是这本书吸引人的地方,它没有将深奥的理论解释得晦涩难懂,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总而言之,读过这本书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也充分认识到为什么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读书笔记 马克思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