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题.docx
- 文档编号:24466968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9.08KB
毛概题.docx
《毛概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题
一、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精辟论断,但也有人认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究竟应该“消灭剥削”还是“允许剥削”根本上搞不清。
请你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谈谈消灭剥削问题的理性思考。
(一)1992年初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在“消灭剥削”问题上是不是相矛盾?
我国现阶段究竟应该“消灭剥削”还是“允许剥削”?
对此人们存在不同看法和争论。
社会主义消灭剥削,不仅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逐步完成的渐进过程。
人类社会最初并没有剥削,剥削又最终要被人类社会所消灭。
剥削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剥削的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但无论是剥削的产生,还是剥削的灭亡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有其规律性。
人类社会剥削产生的规律和顺序是,先萌发和产生剥削现象,再逐步形成剥削阶级,剥削阶级取得政权后,建立起剥削制度。
社会主义肩负着消灭剥削的历史使命。
社会主义消灭剥削的任务,只能逐步完成和实现。
第一步,推翻剥削制度,消灭剥削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制度。
第二步,在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下,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依法打击和消灭各种非法剥削现象。
现阶段,要充分肯定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积极作用,并依法予以保护,但不能美化和颂扬雇工剥削,要切实加强对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合法剥削的正确引导、依法监督和适度限制,不能放任和放纵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合法剥削;要警惕和防止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过度剥削和超经济剥削,即使是合法剥削,也要适度限制,要警惕和防止剥削现象泛化、扩大化、永久化和制度化。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为什么要多次地、反复地强调和阐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从当今世界现实来看,“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的命题正确吗?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
其原因在于:
1、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一个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这个根本目标。
3、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级主要矛盾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从根本上说,这一矛盾只能靠不断发展生产力来解决。
4、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命题不完全正确。
前半句正确,后半句不准确。
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来看,“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正确的。
从当今世界现实来看,最富裕的是少数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处于不发达状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所以,后半句不准确。
三、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上的巨大作用人所共知,他独创性地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等极为精辟的改革论断,但也有人说什么“摸着石头过河” 实际上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你怎么看?
参考:
(一)邓小平理论的涵义、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二)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上的巨大作用人所共知,不仅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新局面,而且对世界的发展进步也具有极大影响。
但是也有人对之了解并不全面,甚至还有误解或歪曲其基本含义。
“摸着石头过河”在哲学上指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实践上指要善于总结、推广基层、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联系实际谈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失业问题的根源及大学生应对之策。
参考: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失业问题的根源:
1、现阶段我国国情:
失业问题的必然。
2、经济体制转轨:
失业问题的根源。
3、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
引致结构型失业。
(三)大学生应对之策:
关心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和技巧等。
五、邓小平同志设计的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什么?
“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联系和区别?
联系我国的基本国情谈谈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答:
(一)邓小平同志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第一步,从一九八一年到一九九O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一九九一年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到二十世纪末,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区别体现在:
(1)“总体小康”是指我们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
(2)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
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三)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口多、家底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家底薄”,主要是指我国人均拥有资源量少、生态环境脆弱。
这就要求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不足10%,消耗的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却占到三分之一左右甚至更高,污染物排放规模也很大,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
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对进口资源的依赖程度明显偏高。
目前我国石油消费的一半需要进口,铜、铁矿石、大豆等进口比例更高,国内发展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
这种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的粗放式、外延型增长模式,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难以为继。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在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避免被动、争取主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六、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什么?
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答:
(一)根本标准: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针对当时围绕着改革开放问题抽象争论姓“资”还是姓“社”,迈不开改革步子的状况,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根本标准,即“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
我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十七大报告用“三个最”、“三个面貌”高度概括了这一历史新时期。
“三个最”就是: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三个面貌”就是: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所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将继续推向前进。
七、我国改革开放目的是什么?
如何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
答:
(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
“在扩大对外开放中,要十分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第一次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写进党的文献。
所谓国家经济安全,就是指一国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不受伤害。
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经济在整体上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防卫力和竞争力;不至于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和遭受过多的损失;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国策,另一方面又要树立国家经济安全新观念、增强经济安全意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八、阅读下列材料: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美国学者约瑟夫·奈2 0 0 8年2月对记者说:
“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让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特殊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也被一些国家视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做法,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
俄罗斯经济学院教授弗拉基米尔·波波夫2006年9月25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说:
“中国的发展模式,或者说东亚的发展模式,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力,因为这种模式引发了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一轮增长……这种模式与美国开出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处方可谓背道而驰。
”
塞内加尔总统阿卜杜拉耶·瓦德说:
“虽然西方国家抱怨中国推进民主改革方面步履缓慢,却无法掩盖中国人比批评者更具竞争力、更有效率、更能适应非洲商业环境的事实……不仅是非洲需要向中国学习,西方也有很多需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
”
请结合材料回答:
(1)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以上摘引的言论对你有何启示?
答:
(1)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战告捷,但今后的路途还很长,也更加艰难。
中国的发展引起了西方的不安,甚至恐慌,但现在更多的人在思考如何“容纳”中国。
中国有能力、有志气为世界树立一个社会主义的榜样,但决不是要别国模仿这个榜样,也不去主动推广这个模式。
(2)第一,中国一定要走自己的路。
第二,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
第三,稳定压倒一切,领导核心是关键。
第四,坚持“摸着石头过河”。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九、何谓市场经济?
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答:
(1)所谓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
其主要特点是:
经济关系的市场化、企业行为的自主化、宏观调控的间接化、经济运行的法制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但又同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其都是市场经济而言,两者具有共性:
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这些共性是市场经济具有的一般特征和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应该按照这些特征和要求来进行建设。
正因为市场经济是具有共性的,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一切有益的做法和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私有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而私有制的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
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是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
如果只讲市场经济的改革,不承认市场经济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这不符合中央精神和我国实际。
我们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或者说是实现市场经济和公有制相容。
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1)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哪些新的目标?
(2)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哪些方面的重要意义?
答:
(1)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促进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决定性基础,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利于战胜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等。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才能在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十一。
材料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但在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愈发凸显:
部分垄断行业收入过高;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过大……这些问题提醒人们,实现更高层次的“民富”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摘自2010年10月19日新华网
材料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0月18日
(1)我国现阶段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你认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民富”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
答:
(1)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在新起点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民富”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一追求至少包含两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改善人民收入的整体水平,将“蛋糕”继续做大;二是要缩小贫富差距,将蛋糕切得更加合理,促进社会公平。
而后者较于前者,更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1.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
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
最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答: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
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答: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4.怎样理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要继续解放生产力?
答:
首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一旦形成则是相对稳定的。
所以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展开,生产关系就会逐渐落后于生产力,这时就必须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和调整,解除对生产力的制约和束缚,实现解放生产力的目标。
这是适用于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其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原油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改革,继续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5.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6.为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哪三个转变?
答:
(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7.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具体内涵。
答: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8.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答: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9.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六条基本原则是: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这六条原则构成有机整体。
10.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答: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白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实现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答:
(1)革命领导权不同。
五四运动以前,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只是追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五四运动以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2)革命的时代条件不同。
新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3)革命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4)革命的前途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专政的国家,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为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要在中国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既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2.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相互关系。
答: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足以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4)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答: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毛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