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备考模拟卷全国卷三含答案及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4464545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7.97KB
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备考模拟卷全国卷三含答案及解析.docx
《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备考模拟卷全国卷三含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备考模拟卷全国卷三含答案及解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备考模拟卷全国卷三含答案及解析
2021年春季学期高一期末备考卷(全国卷)
(三)(解析版)
分值: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想状态。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便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又称“人地关系”或“天人关系”,天人关系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哲学讨论的重要话题。
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天人关系”呈现为天人一体、浑沌未分、人依附于天、受制于天的状态。
此时,尽管天人共生着,但这种所谓的共生是以人的弱小、无助、困苦,对自然界屈从与膜拜,受自然界必然性盲目支配和驱使为前提的,因而虽有共生却没有和谐,这种无和谐的共生不过是人“寄生”、“附生”于自然界罢了。
在前工业文明时期,从整体上看,天人关系基本处于这种状况。
工业革命拉开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大幕,之后情况便发生了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并加速转化为生产力,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人类向自然界进军,一路凯歌,捷报频传,“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千里眼、顺风耳”等一个个都成了现实,地球变平了,世界变小了,人类试图征服自然、统治自然,成为自然主人的努力,的确“战果辉煌”,但却使自然面目全非,并遭到自然界的惨烈报复——资源耗竭、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天人关系”进入了全面冲突状态,引发出气候变化、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荒漠化、酸雨、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区域性问题,这些问题的纠缠、叠加铸造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使人类面临灭顶之灾。
此时,尽管人与自然仍还共生着,但这种所谓的共生是以人对自然界疯狂开发从而导致地球生命维持系统的加速退化为代价的,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样是有共生没有和谐。
凡是无和谐的共生都是虚妄的、脆弱的、不可持续的,更谈不上诗意的栖居。
工业文明———西方式工业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
西方式工业文明的内在规定———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充分发育的市场机制,与私有制相联系的机器化社会化大生产,以及以工具理性、唯利是图、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组合在一起,不仅极大地膨胀了西方国家掠夺自然的欲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西方国家掠夺自然的能力,它们对自然的掠夺是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和强权政治对外扩张、侵略和殖民,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压迫与剥削实现的,这就决定了西方式工业文明既无普世性,也无可持续性,它必须被扬弃,也必然会被扬弃,而代之以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想状态,是人与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
和谐共生强调的是和谐,只有和谐共生,才是真正的共生。
和谐之和不是“原初之和”,不是“乡愿之和”,不是“服膺之和”。
和谐并不排斥差异和竞争,它是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它是非零和博弈,它是多样性统一。
有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有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和谐。
(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已经出现“人地关系”或“天人关系”,中国哲学也早已对人与自然关系这一话题展开了思考。
B.人曾经“寄生”、“附生”于自然界,那时的“天人关系”表现为“天人一体、浑沌未分、人依附于天、受制于天”。
C.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向生产力的快速转化,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在试图征服自然、统治自然,成为自然主人的过程中,付出了沉重代价。
D.西方工业文明的价值观以工具理性、唯利是图等为主要内容,这种价值观极大膨胀了西方国家掠夺自然的欲望,而且提高了掠夺的能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先总论再分说又总论的结构,论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想状态这一中心论点。
B.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证了前工业文明时期和西方式工业文明背景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不和谐的。
C.文章对于前工业文明时期的天人关系,从优点与不足两方面进行了论证,角度客观全面,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D.文章在论证西方工业文明快速发展时期的天人关系时,引用了很多现实成就,论证人类取得了“辉煌战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地球上有了人,便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天人关系成为中国哲学从古至今一直讨论的重要话题。
B.西方式工业文明既无普世性,也无可持续性,它必然会被取代,这是由西方国家对自然进行掠夺的实现方式决定的。
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只要人与自然和谐,就能实现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和谐。
D.从“对自然界屈从与膜拜”到“试图征服自然”再到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由“寄生”发展到共生再发展到和谐共生。
【答案】
1.D
2.C
3.B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这种价值观极大膨胀了西方国家掠夺自然的欲望,而且提高了掠夺的能力”以偏概全,“极大地膨胀了西方国家掠夺自然的欲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西方国家掠夺自然的能力”的主语是“西方工业文明的内在规定”,包括“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充分发育的市场机制,与私有制相联系的机器化社会化大生产,以及以工具理性、唯利是图、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从优点与不足两方面进行了论证”于文无据,原文没有论及优点。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因而”强加因果,由原文“自从地球上有了人,便有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又称‘人地关系’或‘天人关系’,天人关系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哲学讨论的重要话题”可知。
C.“只要……就能……”说法过于绝对,由原文“有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有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和谐”可知。
D.理解错误,每个阶段人与自然都是共生的,只是前两个阶段是不和谐的共生,而最后一个阶段是和谐的共生。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各大博物馆纷纷加快数字化建设。
博物馆建立数字资源库,利用“云端”发布馆藏、介绍展览、开设网上展厅等,人们将这种网络形式称为“网上博物馆”——既拓展了博物馆专业范围,也适应了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更扩大了受众人群以及社会影响。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国家文物局通过新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手段,满足观众在线观展的需求。
登录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观众可以观看“十大精品展”“历史类”“艺术类”“自然科学类”“出入境展览”等类别展览,也可以在地图上选择不同省份,观看当地举办的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近年来的中国文物出境展也收录其中,例如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的“秦汉文明展”、在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秦始皇和兵马俑”等,满足不同观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截至目前,“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收录的展览数量有200多个。
摘编自王珏《博物馆数字化进程加快》)
材料二:
目前,大多数博物馆已经免费对外开放,但公众要欣赏这些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必须亲临一家家博物馆去看,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另外,还有一部分博物馆收取门票,公众必须付费进入。
而北京上线的“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公众既不用耗费时间精力也不用购买门票就能在家欣赏文物藏品,显然这是一项实在的便民惠民之举。
博物馆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传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虽然传统博物馆仍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但相比而言,线上平台具有便捷、免费、互动等多种优势,传播范围更广。
所以,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传统博物馆也要与时俱进,应该主动拥抱互联网、大数据,以便向更多公众普及传统文化,让文物藏品释放出更大的价值。
很多博物馆基于安保等方面考虑,只公开展示一部分馆藏文物,还有一部分文物藏品处于“沉睡”状态。
如果博物馆借助大数据平台展览展示文物藏品,就可以消除安保之忧,降低管理成本。
摘编自冯海宁《“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材料三:
近年来,博物馆成为公众喜爱的文化“打卡”地,一些精品大展现场经常出现排长队的景象。
但是线上展览的观展热度似乎远远不及线下。
因为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欣赏文物、浏览展厅,与身临其境面对实物所带来的审美体验、艺术震撼是不一样的。
线上展览受到观展设备、展示程序、网络环境等因素影响,操作不便捷、画面不清晰、切换不流畅,都会让观展体验大打折扣。
另外,线上展消弭了空间感,也隐去了观展同伴,参观者难以直观地感受展厅布置的精美、展线设计的巧妙,在观展过程中也没有伙伴可以交流,相应地减少了一些乐趣。
但线上展览在云端持续开放,没有闭展时间,让亿万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参观。
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文物图像可以多角度清晰显示,让观众看到一些现场看不到的细节。
独自线上观展省去了排队、拥挤的烦恼,能让人更专注地欣赏文物。
线上展和线下展在很多方面都有显著差别,因此,线上展不应是简单地把线下展览搬到网上,而是要对展览进行延伸、拓展,甚至“再创作”。
从三维到二维,少了空间的束缚,线上展览可以打破原有展线设置,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观展线路和更丰富的展示内容。
线下展览无法实现的检索、细读等功能,在网络平台都可以实现,以更好地满足文博“发烧友”(线上观展核心人群)的需求。
线上展览还应在增强互动性上做文章。
博物馆要改变“我展你看,我说你听”的传统思路,让观众更多地参与其中。
如可以借鉴网络游戏的方式,带给观众生动有趣的体验。
(摘编自吉光《线上展览靠什么“圈粉”》)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上博物馆”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成果,也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有助于拓展博物馆专业范围,扩大受众人群以及社会影响。
B.截至目前“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收录的展览数量超过200个,其中既有各类别展览,也有各省份展览,还有一些中国文物出境展。
C.公众足不出户,就能在北京“博物馆大数据平台”上欣赏文物藏品,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精力又不用购买门票,实在是既方便又实惠。
D.博物馆线上平台具有便捷、免费、互动和传播范围更广等多方面优势,更有利于普及传统文化,不久将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驻马店在线上举办多戈戟文物展,就可以登录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选择省份“河南”,找到相应展览在线观看。
B.很多博物馆出于安保需要,对于部分珍贵的馆藏文物不公开展示;但如果博物馆能借助大数据平台来展示这些文物藏品,就不会有安保之忧了。
C.与二维的线下展览相比,三维的线上展览少了空间的束缚,因而可打破原有展线设置,为观众提供更加多样的观展线路和更加丰富的展示内容。
D.在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线上展中,观众可选择不同主题的参观路线,还可按个人需求对洞窟、壁画进行检索,这充分体现了网络平台的优势。
6.线上展览有哪些优势和局限?
应如何改进?
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
【答案】
4.D
5.C
6.①优势:
开放时间没有限制,可随时随地自由参观;可多角度清晰显示,看到一些现场看不到的细节;省去排队、拥挤的烦恼,能让人更专注地欣赏文物。
②局限:
不能身临其境面对实物,还可能受观展设备、展示程序、网络环境等因素影响,有损观展体验;难以直观地感受展厅布置的精美、展线设计的巧妙,缺乏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③改进:
对展览进行延伸、拓展甚至“再创作”,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观展线路和更丰富的展示内容;实现线下展览无法实现的检索、细读等功能,以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增强互动性,让观众更多地参与其中
【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D.“不久将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于文无据。
材料二中提到“传统博物馆仍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后文虽说到线上平台的优势,但并不能因此得出这一结论,且线上平台是依附传统博物馆而存在的。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C.“与二维的线下展览相比,三维的线上展览少了空间的束缚”不正确。
线下展览是三维的,线上展览是二维的。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线上展览在云端持续开放,没有闭展时间,让亿万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参观。
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文物图像可以多角度清晰显示,让观众看到一些现场看不到的细节。
独自线上观展省去了排队、拥挤的烦恼,能让人更专注地欣赏文物”可概括出其优势。
“线上展览的观展热度似乎远远不及线下。
因为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欣赏文物、浏览展厅,与身临其境面对实物所带来的审美体验、艺术震撼是不一样的”“线上展消弭了空间感,也隐去了观展同伴,参观者难以直观地感受展厅布置的精美、展线设计的巧妙,在观展过程中也没有伙伴可以交流,相应地减少了一些乐趣”可概括出局限性。
根据“线上展不应是简单地把线下展览搬到网上,而是要对展览进行延伸、拓展,甚至‘再创作’”“线上展览可以打破原有展线设置,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观展线路和更丰富的展示内容”“线下展览无法实现的检索、细读等功能,在网络平台都可以实现,以更好地满足文博‘发烧友’(线上观展核心人群)的需求”“线上展览还应在增强互动性上做文章……让观众更多地参与其中”可概括出改进方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笛音
李铭
本地要排一个戏,投巨资打造,想参加省艺术节的演出,奔着拿奖去的。
剧本经过多次打磨,终于可以下排练场排练了。
一切都在顺利地往前推进着。
音乐在这个戏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剧组从北京高薪聘来一位大咖级别的人物,来负责这个戏的音乐设计。
大咖姓吴,其貌不扬,说别的都没精神,一说音乐,眼睛里便马上放射出光芒。
大家背后都叫他吴大咖。
吴大咖这人很挑剔,有点吹毛求疵,不好接近。
吴大咖的挑剔不是表现在生活上,吃住行他都是马马虎虎。
工作人员问吴大咖喜欢吃什么,他说随便。
工作人员又问喜欢喝什么,他头也不抬地说随便。
只有到了工作的时候,吴大咖就不随便了。
吴大咖在排练场脾气不好,言辞犀利,不给任何人留情面。
只要他认准的事情便非常固执。
这个戏是一部宣扬主旋律的农村戏,吴大咖别出心裁非要使用交响乐伴奏,这让其他懂音乐的人有些出乎意料。
音乐录制工作进展不顺,原因是吴大咖要求过于严苛。
比如在选拔笛子演奏员的时候,吴大咖简直是“鸡蛋里挑骨头”,多次打断演奏现场。
吴大咖不说话,背向后仰,躺椅被压成弓形。
吴大咖闭眼,良久睁开,问,你演奏几年了?
演奏员被问蒙了,答,十八年,国家二级演奏员。
这跟职称没有关系。
吴大咖提高了嗓门。
换人!
吴大咖斩钉截铁地说。
就这样,本地非常有名的笛子演奏员被撤换掉了,气得演奏员逢人就骂吴大咖傲慢无礼。
眼看事情变得尴尬起来,文化主管部门赶紧从省城歌舞团请来一位最好的笛子演奏员。
这演奏员是一个女孩,职称一级,年纪轻轻就已经获得了多项国内国际大奖。
吴大咖听完一曲,摇头叹息。
人又被他给开了。
本地文化官员坐不住了,笛子独奏在整个戏里只占了一分半钟,吴大咖如此挑剔有点儿叫人不能理解。
趁着吃饭的时候,本地文化官员委婉地表达了看法。
吴大咖听出了话里的弦外之音。
吴大咖苦笑一声,说,这是一段表达乡村恬静生活的音乐,在整个戏中至关重要。
没有这一分半钟,整个戏就要减分。
前面两个演奏员都是非常棒的艺术家,他们的演奏哪里不好?
见吴大咖如此固执,本地文化官员也就直接问了。
声音不干净!
吴大咖回答。
本地文化官员哭笑不得,声音还有干净不干净之说!
这……真是叫人费解。
吴大咖的音乐设计停滞不前,眼看着全省艺术节召开在即,本地文化官员气得索性不再去过问了,让这个怪异的吴大咖自己折腾去吧。
反正合同签了,不按时完成看他怎么交代。
吴大咖提出要求,要去本地乡下采风。
今天这个村,明天那个屯,吴大咖开始深扎生活了。
这一天,吴大咖一行人到了本地最闭塞的山村。
吴大咖正在村口河边洗脸,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几声笛音。
吴大咖一下子就愣住了,侧耳倾听,然后狂喜地喊,这个笛音真干净!
他们找到一户农家,笛音就是从这家院子里传出来的。
吹笛子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
问了才知道,这失明女孩初学,只会吹一首曲子。
吴大咖大喜过望,跟女孩家人商量,要带她回去录笛音。
女孩儿父母给孩子买笛子,就是想鼓励从小双目失明的女孩要有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见有人愿意帮助女儿,心里自然欣喜。
吴大咖带女孩回到剧组,指导她练习笛子演奏。
两周以后,正式开始录制。
女孩儿的笛声一响,现场立刻鸦雀无声。
那舒缓的音乐像森林里潺潺的流水,涌进了每个人的心田。
吴大咖闭目品味,睁开眼睛时,双眼全是泪花。
这个戏大获成功,在艺术节上夺得最高荣誉。
吴大咖要走的当天晚上,剧组一起吃饭。
吴大咖端起酒杯特意敬了被淘汰的本地演奏员。
演奏员询问吴大咖自己的演奏到底差在哪里。
吴大咖说,您的演奏技巧娴熟,非常棒。
但不是我想要的,您的声音里匠气太重。
哦!
演奏员明白了,那个获得国际大奖的女孩呢,她从业时间短,成绩斐然啊,你为什么也不用?
吴大咖说,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欲望。
但这个从小失明的女孩儿,她看不到人间的丑恶,没有名利的欲望。
她的心灵世界都是干净的,这才是我这个戏里需要的笛音。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两段交代的内容,为下文吴大咖坚持寻找最干净的笛音的情节做了铺垫。
B.吴大咖临走时特意给被淘汰的本地演奏员敬酒,这一细节与上文本地演奏演员认为吴大咖傲慢无礼形成了对比,使吴大咖的形象更高大、饱满,令人敬佩。
C.小说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描绘盲女的笛音,先将笛音比作流水,描绘其清纯的特点;又用吴大咖听笛音后眼含泪花的情景来衬托笛音的感人力量。
D.生活在“本地最闭塞的山村”的盲女使这个戏夺得最高荣誉,而国家一级、二级演奏员却遭到吴大咖淘汰,这有力地讽刺了文艺工作者追名逐利、不追求艺术真谛的社会现象。
8.小说以“笛音”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中的吴大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7.D
8.①故事情节围绕吴大咖寻找最干净的笛音展开,“笛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能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笛音”不仅能表现前两个演员的匠气和欲望及盲女的纯正内心,还能表现出吴大咖对“最干净的笛音”的执著追寻。
③暗示文章主题,借用“笛音”悠扬动听的意境来暗示文章追求美好的主题,同时使标题具有诗意的美感。
9.①热爱音乐,事业心强;②生活简朴,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③要求严格,对演员不留情面;④工作认真,坚持己见。
【分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讽刺了文艺工作者追名逐利、不追求艺术真谛的社会现象”是错误的,属于无中生有。
文章写“吴大咖说,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欲望。
但这个从小失明的女孩儿,她看不到人间的丑恶,没有名利的欲望。
她的心灵世界都是干净的,这才是我这个戏里需要的笛音”突出吴大咖对失明的女孩儿“笛音”的纯粹干净,但并非是要讽刺文艺工作者追名逐利、不追求艺术真谛的社会现象。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文章开头写到吴大咖对音乐的挑剔和严格,比如在选拔笛子演奏员的时候,然后写到他换掉了本地非常有名的笛子演奏员,然后又换掉了省城歌舞团的最好的笛子演奏员,最后从山村请来了一位初学笛子的双目失明的女孩,最终这个戏大获成功。
所以整个故事情节是围绕吴大咖寻找最干净的笛音展开的,可以说“笛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吴大咖换掉当地非常有名的笛子演奏员的原因是他的声音里匠气太重,而换掉省城歌舞团获得大奖的笛子演奏员的原因是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欲望。
这些都是通过“笛音”表现出来的。
而整个故事情节就是围绕吴大咖寻找最干净的笛音展开的,最终他从深山中找到了他认为干净的笛音,所以“笛音”也表现了吴大咖对“最干净的笛音”的执著追寻。
“笛音”能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大咖姓吴,其貌不扬,说别的都没精神,一说音乐,眼睛里便马上放射出光芒。
大家背后都叫他吴大咖。
吴大咖这人很挑剔,有点吹毛求疵,不好接近”可知,吴大咖热爱音乐,事业心非常的强。
由原文“吴大咖的挑剔不是表现在生活上,吃住行他都是马马虎虎。
工作人员问吴大咖喜欢吃什么,他说随便。
工作人员又问喜欢喝什么,他头也不抬地说随便”可知,吴大咖生活简朴,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
由原文“吴大咖在排练场脾气不好,言辞犀利,不给任何人留情面”“音乐录制工作进展不顺,原因是吴大咖要求过于严苛。
比如在选拔笛子演奏员的时候,吴大咖简直是‘鸡蛋里挑骨头’,多次打断演奏现场”可知,吴大咖要求严格,对演员不留情面。
由原文“只要他认准的事情便非常固执。
这个戏是一部宣扬主旋律的农村戏,吴大咖别出心裁非要使用交响乐伴奏,这让其他懂音乐的人有些出乎意料”,并且他认为当地非常有名的笛子演奏员和省城歌舞团获得大奖的笛子演奏员因为笛音“不干净”而坚持换掉,并且在去本地乡下采风的时候找到了他认为笛音“干净”的演奏者,从而看出吴大咖工作认真,坚持己见。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
十岁而孤,事母孝谨。
以父得罪,靖居私门。
山涛领选,启武帝曰:
“《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
嵇绍贤侔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
”帝谓涛曰:
“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
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
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
“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
”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
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
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
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
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
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
“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
准谥为过,宜谥曰缪。
”事下太常。
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
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
艾言于冏曰:
“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
”左右进琴,绍推不受。
冏曰:
“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
”绍对曰:
“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
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冏大惭。
艾等不自得而退。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
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
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
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
“此嵇侍中血,勿去。
”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B.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C.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D.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嵇绍之父嵇康,和阮籍、山涛、向秀等七人被称为“建安七子”,他们崇尚老庄哲学,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派遣苦闷的心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一下 学期 语文期末 备考 模拟 全国卷 答案 解析